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历史军事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113章 先包一个小饺子(六千字大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13章 先包一个小饺子(六千字大章)

    第113章 先包一个小饺子(六千字大章)
    5月12日,晨5时半。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急速火力准备,天色终于彻底亮了。
    晨曦中可以看到,戈尔利采镇及其南北几公里内的防线正面、5公里纵深内,几乎已经没有活物。
    200多门重炮,把这片地方密集犁了一遍。或许还有一些原本驻守在这片区域内的露沙军士兵没死,但他们也已经无法在原地待下去了,全都退往了更后方的阵地,试图重新组织起防御。
    过去的一个半小时里,终究还是有数千名露沙士兵,衣衫褴褛狼狈不堪地逃出了阵地,回到后方、重新组织起简单防御。
    这种做法其实是很对的。
    因为这个时代没有自行火炮,进攻方的重炮部队从机动到部署,至少要半天的时间——昨晚德玛尼亚人几乎了一整夜的时间,才把威廉.凯特尔兼管的那几个炮兵团拉到前线并展开。
    如今轰了一个半小时、把露军最外围的5公里阵地清空后,再想延伸炮击,那就得再上一个白天、把炮兵阵地往前挪5公里,然后再开炮。
    露沙军也不傻,在发现敌军“火力极猛但射程有限”后,最聪明的办法,就是立刻后撤,撤出敌炮射程,把双方都拉回一个无炮可用的公平状态。
    露沙军的这些举动,当然也瞒不过德玛尼亚一方炮兵观察员和航空侦察机的眼睛。
    “可惜了,要是昨晚拉上来的是150和105的加农炮,这几千人一个都不可能后撤重新站稳脚跟。谁让咱只有野战炮呢,稍微往后逃几公里、放弃最前沿几公里的阵地,就逃出咱的打击范围了。”
    威廉.凯特尔把眼睛从炮队镜上挪开时,也忍不住扼腕叹息了几句。
    不过他也知道这一切都是没办法的。远射程的加农炮当然好,但是也重啊。
    10吨重的东西,还是在泥泞地上,怎么可能用刚诞生的半履带牵引车运过来?有2~3吨的短管野战炮用就不错了,如果没有这些半履带车,连短管野战炮都拖不到如今的阵位。
    所以,后续就得靠步兵兄弟的表现了。
    好在,露沙人被逼得放弃了最前沿足足5公里的防线。他们的后续二线阵地肯定不怎么坚固,撤下去的士兵肯定也丢失了很多装备,靠突击营的弟兄们应该够了。
    ……
    威廉.凯特尔的表演时间刚刚结束,费德勒.冯.博克上校就带领着4个突击营登场了。
    突击营这种作战单位,顾名思义就是以“营”为规模作战的,很少再往上一级集结成“团”。
    但今时今日的情况,却非常特殊,让利奥波德元帅不得不冒险将足足4个突击营都拧到一起使用。
    而临时客串其参谋的鲁路修.冯.亨特上校,也赞成了这种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
    传统情况下,突击营不赞成密集使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呼叫炮火支援。
    突击营每个排都携带有无线电台,一旦发现前沿敌军抵抗情况有变,每个排都可以发报呼叫后方炮击。
    所以突击营一下子投入多个,会造成冗余和浪费,反正作为炮火呼叫者,有一个营散开在5公里宽的正面就够了。
    加塞三四倍进去,也呼叫不了更多炮火。如果敌人有重火力覆盖的话,突击营密度太高,反而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但今天的情况,很不一样。戈尔利采镇战场附近,并没有德玛尼亚军的远程重炮支援,只有那些射程8公里以内的短管野战炮,突击营最大的优势“精确呼叫炮火”被废掉了。
    但与此同时,也好在对面的露沙军也没有重炮火力。少数原本仅有的炮兵,也在之前的偷袭中被德玛尼亚人端掉了。仓促后撤重组防线的露沙人,或许连重机枪都没来得及全部搬走。
    既然如此,“密集使用突击营导致被重火力覆盖时无谓增加伤亡”的弊端也就几乎不存在了。
    为了加快突击,临时违背一下兵法常理,也就不足为奇。
    兵法本来就是没有定势的,符合眼下实际情况的兵法就是最好的兵法。
    4个突击营,大约3000把冲锋枪、260挺mg15轻机枪、260具掷弹筒。
    如此强大的火力,攻击对面一个已经被重炮严重轰残的露第57师残部,冯.博克上校可谓是信心满满。
    穿着黄棕绿色东线迷彩的突击营士兵,人人头戴钢盔,脚踩钢板头内衬的劳保鞋,端着冲锋枪、大量手榴弹,朝前迅猛突击。
    前面5公里,几乎是跑马圈地一样轻松,只有极少数蹲在原地始终没逃的幸存者,拿着莫辛纳甘抵抗。
    而这样的抵抗,当然会被mg15轻机枪压制、随后被各个方向的进攻无情消灭,一点浪都翻不起来。
    “哒哒哒~”扫射的机枪子弹,把每一个暴露后的露沙兵都压制在壕沟里根本无法抬头。德玛尼亚突击兵摸到近处后,直接神出鬼没各个角度丢过去手榴弹,把对方彻底报销。
    一直突进到深入敌预设阵地6公里左右时,抵抗才稍稍激烈起来。这些地方之前因为射程关系,没法被德玛尼亚重炮轰击,阵地保存得还比较完好。
    只不过,这些原本二三线的备用阵地,或许连一条1米2的完整堑壕都找不到,更多只是一些散兵坑。
    ……
    “师长!德玛尼亚人冲上来了!”
    戈尔利采镇东边的边缘地带,一片已经倒塌的建筑旁边,一座地窖里,露第57师师长杜比诺夫少将还在惊魂未定。
    他原本的师部,已经在刚才德玛尼亚人炮击的时候被放弃了,向后转移到这里。
    没想到,才刚转移了不到两个小时,敌人又冲上来了。
    “这些德玛尼亚人是疯了么?一天前进5公里都不知足,居然在没有炮火覆盖掩护的情况下,对我纵深阵地连续冲击?让各团营统计一下幸存的重机枪组数量,构筑交叉火力网,一定要顶住最后的防线!
    我们的防区只剩2~3公里的纵深了要是被彻底突破,让敌军进入空旷地带,他们就会包抄绕后我军的铁路线了!”
    杜比诺夫少将忍不住这般一边咒骂一边指示。
    按说重机枪阵地和火力网的构筑,不是他一个师长该关心的。
    但眼下全师的炮兵几乎都损失了,只能靠轻武器和机枪死守拖时间,他这个师长也没什么活可干,只能向下兼容。
    露第57师满编应有2万1千人,今日战前实剩1万5千余人,但现在已经被轰得只剩7000多人还在防守,很多人还带着轻伤,防御阵地还非常不坚固。
    逃下来的士兵,很多都是空手,全师只剩下4千多支莫辛纳甘。
    随着对面的冯.博克带着几个突击营,进入露57师密集防御阵地的射程,莫辛纳甘开始发出连珠般的爆豆枪响。
    德玛尼亚人的冲锋稍微放缓了一些,士兵们各自寻找掩体,交替掩护。但这种放缓也仅仅只持续了5到10分钟,随后德玛尼亚人的mg15轻机枪组就陆续开始反击压制,让一队队拿莫辛纳甘的士兵压得抬不起头来。
    露沙人的m1910式马克沁重机枪也陆续开始暴露火力,跟敌人对射起来。
    靠着重机枪的持续泼洒,对面的德系轻机枪组们不得不再次变得低调,但他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解法。大量轻机枪组沿着堑壕或是依托田埂、小树丛快速转移。
    凡是没有被敌人重机枪关注到的方向,德系轻机枪组就立刻拉枪线、找角度。博克麾下的几个营,一共有200多挺轻机枪,这个数量已经远超对面杜比诺夫的露57师全师的重机枪数量了。
    露沙人一个师理论上只有30多挺重机枪,刚才的溃退中又损失了一部分,现在只剩下20挺了。
    德玛尼亚人几乎是十几挺打一挺,只要战术精湛,机动走位靠谱,随便都可以拉枪线找死角。
    这一点,只要是打过吃鸡游戏的人都不难理解。
    很快,德玛尼亚人就靠着几个交叉骚扰一个的办法,打得露沙人的重机枪被反压了。只要露沙重机枪盯着某个方向压制,它的侧翼就会冷不丁突然冒出一个火力点,猛力扫射。而被重机枪盯着的德系轻机枪组,又很快后退转移了。
    露沙军军官们,上至少将师长,在望远镜里看着对面敌人井然有序的进攻,心中也都不由胆寒。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精锐部队?德玛尼亚人竟然恐怖到这种程度了么?去年也不是没跟他们交手过,当时虽然也败了,但敌人也没现在那么强啊!”
    杜比诺夫少将完全压制不住内心的恐惧了。
    露沙军面对奥军能轻松取胜,但遇到德玛尼亚军就会被屡次吊打,这种情况露沙军将领们是不陌生的。
    去年坦能堡加马祖里湖两场战役,兴登伯格20多万人打露沙军60多万(这么多露沙军是分两次战役投入的),最后还反杀了露军40万人,德玛尼亚自己只损失了5万人。
    露沙人3包1还能被反杀2个、交换比8比1,这在德露两军交手时,都算是正常现象。
    可今天敌人突破的迅猛程度、战术的老练和秩序的井然,怕是连1比8的交换比都远远不止了。
    而历史并不会给杜比诺夫少将留太多恐惧和反思的时间。
    就在他胆寒失措的同时,冯.博克的那几个突击营,已经用上了更新的突破战术。
    数十个掷弹筒小组,在己方交叉轻机枪枪线的压制掩护下,依托田埂、路沿、浅沟和散兵坑往前慢慢摸,终于陆续摸到了攻击阵位。
    “没想到这些露沙军的防线这么破、堑壕都不能成网,反而给我军的推进制造了点小麻烦。”冯.博克上校在望远镜里看着己方不少掷弹筒小组进入了射击阵位,这才略带欣慰地低声感慨了一句。
    如果是在西线,堑壕网络成熟一点的战区,只要渗透进入敌军的堑壕网后,就可以靠冲锋枪手和手榴弹开路,逐次肃清过去。掷弹筒组也可以躲在壕沟里安全前进,直到进入射程。
    轻重机枪的有效射程,普遍在800米以上,再远子弹也仍然有杀伤力,只是射击精度没了。
    就算被1500米外的流弹射中,也依然是能打死人的。
    掷弹筒的有效射程,主要在100到500米之间,再远的话,精度会锐降,但无论如何射程肯定是不如重机枪的——要是掷弹筒的射程都能超过重机枪了,那还要迫击炮有什么用?
    所以掷弹筒只有在地形相对复杂、容易接近的场合,才能天克重机枪。今时今日这样的空旷少掩体战场,反而给露沙军提供了一些便利,但好在最终都克服了。
    “砰砰砰~”“嗖嗖嗖~”
    随着一发发榴弹飞上天空,以大仰角朝着露沙军的重机枪火力点飞去,露第57师最后的防御核心也逐步被这种近距离精确打击瓦解。
    而且很快,掷弹筒就不仅落在重机枪火力点附近,还往露沙军步兵扎堆的堑壕密集区砸落。
    在三五百米的距离内,一切目标都可以精确观察、好整以暇慢慢瞄准,最后精确开火。
    哪怕射偏了,再校准一下远近,多来几发,一切都显得非常从容写意,根本看不出战争的残酷。
    至少从杀戮方的角度来看,看不出任何残酷。
    至于被杀戮一方,那自然不用说了。
    一蓬蓬的血雨和肉泥酱在露沙人的堑壕和散兵坑内飞溅四射,猛烈炸击着露沙士兵的神经。
    “哒哒哒”地冲锋枪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近,越来越密集。如催命的死歌,让无数露沙兵精神失常,疯狂嘶吼着丢掉武器试图往后方逃窜。
    “不可以逃,顶住,顶住!”以师长杜比诺夫少将为代表的一群露沙军官们,还试图挽回已然崩溃的士气和军纪,但士兵们已经无法控制了。
    杜比诺夫少将掏出手枪,抬手就枪毙了个喊得最发疯的逃兵,结果却引爆了其余逃兵脆弱而敏感的神经。
    出于本能的求生意志,在一群逃兵路过杜比诺夫少将身边时,好几根上了刺刀的莫辛纳甘冷不丁就捅了过来,让杜比诺夫少将猝不及防。
    他讶然地看着自己的胸口和肚子分别被捅了一个大洞,想要辱骂些什么,一大口带着肺泡碎末的血浆却从嘴里喷涌而出,整个人就直挺挺地倒下了。
    从凌晨4点被炮击、5点半被地面进攻、8点被逼到离开原前线五公里以外的二线防区死守,如今才上午10点,整个露57师的防区已经被彻底打崩。
    剩下的士兵全部不受控制地溃逃,背后还有“哒哒哒”的冲锋枪和轻机枪送行。最终能活着逃走的,估计也就三四千人,其他全都死伤在了这片战场上。
    费德勒.冯.博克上校在顺利打崩露57师残部后,也不敢休息,继续让士兵们加速往前,趁着前面没有敌人了,进一步往敌后深入。
    博克上校的这几个突击营身后,也还有数个师规模的第10集团军主力部队,开始沿着这个突破口往敌后渗透、包抄,争取绕到沿着铁路死守的那3个露军师背后,然后再转向掐断铁路。
    露沙方面第8集团军司令布鲁西洛夫上将派来增援的骑兵师,还在半路上呢。
    他们根本不知道作为友军的第57师,仅仅在这天上午10点钟,就被敌人消灭了,戈尔利采镇的阵地也彻底丢了。
    上午11点半,距离戈尔利采防线后方足足11公里的位置,当赶来增援的第12哥萨克骑兵师看到远处有步兵部队在快速行军时,乍一看还以为是己方部队的溃兵呢。
    “怎么回事?现在不是才早上11点么?距离敌人开始炮击也就7个小时,第57师就出现了那么多逃兵?还逃到了距离防线后方那么远的地方?你们赶紧分队包围上去,抓住那些逃兵!”骑兵师里一些冲在前面的军官见状,纷纷不约而同下达命令,让属下去约束逃兵。
    然而,随着双方距离越来越接近,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看错了。
    可惜已经来不及了。
    “哒哒哒”的轻机枪扫射声不绝于耳,一片片冲在最前面原本耀武扬威的哥萨克骑兵,直接被扫倒在泥地里。
    “是德玛尼亚人!快拉开距离,展开野战炮!”
    “该死!德玛尼亚人怎么会冲到这儿的?守卫戈尔利采的第57师难道已经全军覆没了么?他们怎么覆没之前连失守电报都没发出来!”
    “太可怕了!难道是德玛尼亚人的进攻太迅猛,迅猛到失守电报还没发完就失守了么?那帮蠢货为什么不早一点预料到要失守、早一点发报!”
    虽然第12哥萨克骑兵师的各级指挥层里,还有不少清醒人,做出了类似于“展开火炮”这样的正确指示。
    但整个骑兵师仓促之间哪能如臂使指,要从行军赶路的状态立刻切换到战斗状态,整个过程中至少要经历半个小时的混乱。
    德玛尼亚人的轻机枪还在疯狂扫射,把过于靠近的骑兵扫倒在地。
    一部分被扫射得凶性大发的骑兵军官,不甘心白白遭受损失,试图发起冲锋踏破敌人单薄的阵线,但他们很快就用生命证明了这种想法有多么狂妄和不切实际。
    足足付出了一两千人的伤亡后,哥萨克第12骑兵师才算是稳住阵脚、拉开距离,开始部署骑兵炮。
    “不要怕!对面的德玛尼亚人也是刚刚冲到这里的,他们也在强行军,不可能携带重炮的!骑兵炮的机动性比步兵炮强,稳住阵地、寻找掩体、等会儿炮兵先覆盖、骑兵再冲锋!”各级骑兵军官声嘶力竭地指挥着。
    然而、就在哥萨克第12骑兵师以为己方已经扛过了这波大难的时候,对面的德玛尼亚人却完全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敌人的骑兵师才死伤了这么点人就拉开了?嗯,他们肯定是想展开骑兵炮!不要给他们机会,全军主动冲锋逼上去!轻机枪组提供火力掩护,掷弹筒组跟着冲锋枪班一起冲!”
    冯.博克上校在望远镜里看清楚敌人的动向后,也见招拆招地针对性下令。
    数以千计手持冲锋枪的突击队员,就这样对着敌军骑兵阵地猛冲了过去。
    对面的哥萨克骑兵一下子就惊呆了。
    他们打了那么久的仗,接受了那么多年的骑兵训练,最多只见过步兵部队架好枪等着骑兵往上冲,还没见过步兵主动冲骑兵的。
    哥萨克骑兵们也骑在马背上,用莫辛纳甘和相对短管的单发卡宾枪噼里啪啦开火还击。
    对面密集的mg15轻机枪,也逼得他们不得不寻找掩体、四处散开、分心多用,步枪的射击精度也因此大减。
    这个时代的栓动步枪虽然普遍能有效射程800米以上,可超过500米后,瞄准就非常艰难了。一旦分心,或是战场环境复杂,被压得抬不起头来,300米外都别想打中人。
    零散的骑兵反击枪声,也有偶尔放倒冲锋中的突击队员。可突击队员们依然悍勇冲锋,完全不顾身边袍泽偶尔倒下,距离很快拉到了300米以内,突击队员们陆续开始用冲锋枪对着敌人乱扫,哪怕毫无精度和杀伤力可言,吓吓敌人压制一下也好。
    而且真要是被300米外的冲锋枪弹蒙中要害,同样是能把人打伤的。
    哥萨克骑兵竟被这样如虹的气势压制住了,双方短兵相接的距离又压到了200米以内,冲锋枪大显神威的时候终于到了。
    “哒哒哒~”无数的火舌交叉穿梭,把目标巨大的骑兵一个个扫倒在地。整个冲锋过程连10分钟都不到,露沙人的骑兵野战炮才刚刚卸车,连炮架都还没完全展开,就被德玛尼亚人打成了混战。
    “疯了!这些德玛尼亚人都疯了!自古居然有用步兵冲锋骑兵的!”
    居然有骑兵想要保持距离、展开火炮,结果就因为退得不够远,直接被步兵贴脸杀上来了!
    这还去哪儿说理去!
    在冯.博克的坚决进攻下,仓促增援过来的哥萨克第12骑兵师也被很快打崩。
    不过好在这个骑兵师的伤亡并不是特别惨重,最终也只死伤了2000多人。只是他们刚刚卸车的骑兵炮很快被突击队撵上,露沙炮兵纷纷被枪杀、或举手投降被俘。
    一个骑兵师一共24门75毫米野战炮,也几乎被突击部队全部缴获了。丢失了全部野炮后的骑兵,没有了累赘,全部策马狂奔往回撤退,往普热梅希尔要塞方向撤退。
    冯.博克又打一个大胜仗,很是意气风发:“立刻给后方发报。我军不但粉碎了露第57师的防线,还击溃了赶来增援的骑兵师。
    现在我们已经足够深入敌防线后方了,立刻往南转向,掐断铁路线!把敌人沿着铁路前沿部署的那三个师包个饺子!
    等吃完这口饺子馅,再引着大部队反攻普热梅希尔要塞!”
    ——
    ps:六千字大章,一会儿还有,今天总数还是日更万字。继续求票。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