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解救八万战俘,强攻利沃夫(七千字
第119章 解救八万战俘,强攻利沃夫(七千字大章)奥斯马诺列夫上校试图顶住鲁路修的奇袭,但他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
他的团一上来就被敌人端掉了重机枪,也摧毁了仅有的几个野战炮炮位,又遭到奇袭。
当德玛尼亚人杀进营墙,跟成片成片拿着莫辛纳甘的露沙士兵近战的时候,战斗就已经毫无悬念了。
营地内的战斗,普遍交战距离不可能超过两百米。
在这样的战场上,拿着mp15冲锋枪的士兵,面对拿着莫辛纳甘的同行,足以形成绝对的碾压。
大批露沙士兵在混乱扫射中倒毙,打到最后,露沙人已经彻底红了眼,也不再徒劳进攻劫营的敌人,而是调转枪口,无差别朝着被关押起来的战俘开枪,试图在死前多换掉几个。
战俘们被锁在大通铺的营房内,根本冲不出来,只好就地卧倒寻找掩体,乱枪对着土墙和门窗连连开火。
也幸亏露沙人用的都是莫幸纳甘,火力密度不够,隔着房子想大批打死屋内已经卧倒的战俘,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最终,露沙看守在杀害了上千名战俘后,终于被空降团肃清了。1800名露沙看守,有几百人往东突围逃跑了,其他都被打死在营地内。
“弟兄们不要怕!我们来救你们了!不要紧张,我们都是德玛尼亚人!”
空降团的士兵们唯恐造成误会,在打开牢房门之前,都要先用德语反复喊话,确认里面的本族战俘已经了解情况,这才缓缓打开牢门。
“万岁!万岁!得救了!”
数以万计的德玛尼亚族战俘从营内涌出来。
4万多人,足足挤了上百座简易的大通铺板房。
这些板房大多还是他们自己临时搭的,非常简陋,平时都是人挨人加上下铺,连走道里都要躺人,一间大板房能挤下好几百人。
就这还不够睡,一些人只能到营区旁边的临时谷仓边睡墙根——这些战俘过去一周主要的劳动就是在看守的监视下、收割附近十几公里内的麦田,收上来的冬小麦还没晒干,没法运回后方,就暂时在营区旁边划一块地方储藏。
现在,至少他们都重新获得了自由。
鲁路修没有扩音器,只好拿着个木头喇叭声嘶力竭地维持秩序,又让手下士兵先把战俘里的军官都甄别出来。
4万多战俘,光军官就有上千名了。鲁路修把获释军官集中起来,简单训话,再让他们各自归队约束士兵。
“大家都听好了!我是德玛尼亚第6集团军、直属空降团团长鲁路修.冯.亨特上校!这位凯塞林中校你们应该也都认识,之前他跟你们一起被俘,还在你们投降之前,为你们带来了最后一批补给和最后一道命令。今天就是他引导我们来救大家的!
现在,我们虽然攻下了这座营地,但局面依然非常危险。这里距离前线至少还有七八十公里,周边都是敌人。而我们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和武器。大家要想活下去,要想回家,关键就是拿起敌人的武器,死战到底!才有可能突围!
摆在我们面前的,理论上有三条路,一条是直接往西,试图穿过八十公里的敌占区、回到普热梅希尔,跟正在那里包围露沙军的战友会师!我知道很多胆怯的懦夫倾向于选这条路,但我也告诉你们这条路反而是最危险!也最难走通的!
第二条路,就是分兵北上,救出十几公里外,波西米亚战俘营的几万弟兄,然后再想办法。
最后还有一条路,就是跟着我们反攻利沃夫!利沃夫虽然有1个骑兵师,甚至可能还有1个步兵师驻守,但利沃夫是露西南方面军的总后勤基地,他们的武器弹药、军粮药品、被服燃料,库存全都堆在利沃夫!
我们的武器虽然少,但我们人多,只要敢于死战,未必没有一搏之力!我希望大家都能坚定跟随这条路线奋战到底、才能死里求生!”
鲁路修大声动员着这些军官,他也不得不费这个劲儿,这四万多人毕竟是战俘,还是奥国的,名义上不归他管。
就算自己把他们救出来了,人家也没规定非得听他号令,还是要好好商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好在,鲁路修的训话和分析很成功,他刚说完没多久,就看到大批战俘军官齐刷刷朝着一个老者看去。
鲁路修也立刻意识到,这肯定是个大人物。
而跟在鲁路修身旁的凯塞林中校已经认出对方了,连忙附耳介绍:“他就是原先的普热梅希尔要塞守备司令、库斯马内克中将。”
鲁路修微微点头,心中恍然。
原来就是这支部队原先的司令,难怪大家都看他。
库斯马内克中将也步履蹒跚地出列,走到鲁路修面前,握了一下手:“奥国陆军中将,库斯马内克,我愿意临时听从阁下的战略指挥,执行你定下的战略目标。但我麾下部队的具体战术安排,还是希望能自己掌控。他们都还没有武器,我不能让他们送死。”
“可以,战术层面,您自己说了算。”鲁路修也立刻各退一步,跟对方达成交易,随后就一指旁边的缴获武器,
“这些守营的露沙人留下的武器,就先发给你们,不过目前数量还太少,估计只能发给军官。将军你自己想办法分配吧,我只要求作战的时候,你能先拉出一两千人配合我。”
这支被歼灭的露沙守营部队,甚至都做不到每人配一把莫辛纳甘步枪,所以最后缴获的步枪,勉强只够一千支左右,还有5挺略有损坏的m1910重机枪、3门75毫米野战炮——
本来这个营一共是8挺重机枪,但被掷弹筒袭击时,有3挺彻底炸坏了,修都修不了,剩下5挺也各略有缺损。
有的脚架被炸塌了,有的水冷散热套筒被弹片扎穿漏水了。但这种时候,能用就尽量凑合用,没法挑挑拣拣。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座营地里的弹药储备还是很够的,一千杆枪能配一百多万发子弹。
但露沙人的步枪和机枪都是7.62口径的,和德玛尼亚的7.92还不能通用,所以这些子弹只能给那些用缴获枪的士兵打,鲁路修空降团装备的毛瑟和mg15轻机枪用不了。
只有9毫米的手枪弹,营地内的库房里也有几万发,是给露沙军官、士官的手枪用的,这东西可以和mp15冲锋枪兼容。
鲁路修便立刻调整作战战术细节,后续的战斗mg15轻机枪要少用,而m1910重机枪要敞开用,冲锋枪手也都补足了刚才攻营耗费的手枪弹。
收拾完这里的武器、带好干粮,鲁路修用便携电台给隆美尔发了一封电报,然后就准备往东行军,去跟隆美尔会合,再图后计。
刚才落地之后,赶来救援之前,鲁路修就跟凯塞林商量好计划了:两个营的士兵奔袭攻营,剩下的两个营埋伏在利沃夫市区通往戈罗多克镇战俘营的主干道附近,找一片路边有树林的地方埋伏起来,以便围点打援、阻止敌人增援。
两部分之间,稍微有三四公里路程差,背着装备徒步行军,一个小时也能赶到。
……
清晨7点,战俘营遇袭后1个多小时。
鲁路修还没来和隆美尔汇合,隆美尔带着他直管的那两个营,静静埋伏在通往战俘营的路边。
他已经埋伏了一个小时了,期间允许士兵们休息一下,但决不允许士兵乱动、乱发出声音暴露目标。
德玛尼亚士兵军纪本就不错,这些士兵又都是精锐,所以很沉得住气。
只是临近夏日,天气有点热,埋伏在树林里,所有人都得喂蚊子。一个多小时下来,还不能乱动,几乎所有人都被蚊子和各种昆虫叮咬了至少十几个包。
但所有人都在咬牙死撑。保住性命,伏击到敌人,那才是大事。被蚊子连咬几小时,相比之下都不算事了。
隆美尔一直挨到7点一刻,就在他以为自己白蹲点了的时候,东边的利沃夫城方向,传来疾驰的隆隆马蹄声。
“果然,敌人出动了驻守在利沃夫的骑兵师,率先来救援战俘营!各轻机枪组准备!掷弹筒准备封锁道路的一头一尾,把射程仰角调到最大。
一会儿掷弹筒组开火后,封锁林子最东端再往东五百米处的主路,以及林子最西端再往西五百米的主路,让敌人没法快速沿着主路突围或回撤。
轻机枪全部抬高一点枪口,免得误伤路对面林子里的战友,下达总攻命令前,所有人都伏低,依托路沿和林木作为掩体。”
隆美尔及其麾下的军官,最后补充了一些精细指令,避免战术上出现乌龙。
这是一条东西向的林间小路,路本身不宽,两旁各有数十米空地,随后就是林子了。
隆美尔的两个营,分别埋伏在路的南侧和北侧,所以机枪口必须稍稍抬高,否则南边的机枪容易射中北边的友军,北边亦然。
隆美尔刚做好最终部署微调,哥萨克第13骑兵师的部队,就火急火燎冲了过来。
因为是在己方大后方行军救援,这支部队显然没有展开搜索队形,也没有仔细搜查道路两旁的林子,就这么大大咧咧以近似一字长蛇阵的队形奔驰着。
这不能怪那位哥萨克骑兵师长没文化、不懂兵法。哥萨克人文化水平本来就低,相对更靠本能作战,他们也不懂什么反空降,也不知道如何对付神出鬼没的地下抵抗敌人,完全还在按照前线常规作战的经验照搬。
落入陷阱,也就一点都不冤了。
“哒哒哒~”
在马队的先锋通过树林后不久,轻机枪的扫射声几乎是一瞬间就响彻了全场,交叉夹射、封锁住整条林间道路。
数十枚掷弹筒丢出的榴弹,也密集封锁了道路的头部和尾部。
要不是一整个骑兵师规模太大、队伍拖得太长,隆美尔都想把整个饺子包圆了吃掉。
无奈敌人的兵力数量是他的三到四倍之多,加上骑兵的占地面积比较大、行军队形比步兵更松散些,以防战马相撞。所以隆美尔最终也只包到了敌人一小半的兵力。
至少有七八个骑兵连,已经冲出了包围圈,后面还有十几个骑兵连,没来得及进入包围圈。只有最中间的约二十个骑兵连,才刚好被裹在里面。
两个空降营、将近30挺轻机枪交叉攒射,瞬间就把大片大片骑兵扫倒在地,甚至有其中七八个骑兵连瞬间全灭,一个活口都没留下。
“嗖嗖嗖”手榴弹疯狂从林间小道两旁掷出,路边距离树林本就不远,六七十米的距离,力气大的掷弹兵是可以直接靠臂力把手榴弹丢到这么远的。
就算丢得不够远,也能惊吓战马、阻止骑兵往路两旁的树林里冲,为机枪组的战友争取更多的扫射时间。
哥萨克骑兵被彻底打懵了,但今时今日的战场场景,也跟往昔的机枪阵扫骑兵大有不同——隆美尔这辈子也打过好几次机枪破骑的战斗了,原本主要是在西线的伊普尔。
但在那些地方,布列颠尼亚人的骑兵,都是老远就结成松散阵势,朝着单一方向的突击营阵地猛冲,机枪有足够的路程发挥火力。
今天,为了包掉更多敌人,隆美尔打得太激进了,他选择了把敌人放进包围圈再开火。
这样虽然第一瞬间就对敌人造成了巨量的杀伤,但也给了敌人提前接近自己的机会。
机枪组开火时,很多骑兵距离德玛尼亚士兵已经不足两百米距离了,30挺机枪又无法充分封锁道路的每一片区域。
那些哥萨克在几乎瞬息之间、就付出四位数伤亡后,剩下的士兵居然悍勇无比地直接冲了过来,完全没有因为短时间内死掉了至少两三成的战友而崩溃。
“这些哥萨克人这么不怕死的么?”
隆美尔看到这一幕时,也是大为震惊。
低估敌人的意志力了!
这是手榴弹都可以直接投到的距离,骑兵要想启动冲锋,十秒钟不到就冲到面前了。
“哒哒哒~”空降营的将士们,用手头的冲锋枪疯狂泼洒着弹雨,扫倒了成片的哥萨克。但敌人的启动距离终究是太近了,无数战马负伤后靠着惯性冲过来,还是撞倒了一些伞兵。
骑兵们在马背上一手握着马刀,争取肉搏砍杀的机会,另一只手拿着m95转轮手枪,噼噼啪啪在战死前打空六发手枪弹。
极近距离的交战上,手枪的射程和杀伤力劣势,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转轮手枪的六连发,差不多也能在冲锋枪打完一个30发弹匣的时间里射完。换言之每一个哥萨克骑兵,好歹也能打出冲锋枪手两成的火力。
一两千名哥萨克骑兵搏命,至少也相当于三四百个冲锋枪手的爆发力了。
本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最短促、最惨烈的战例,就在此刻,此地,上演了。
一支拥有自动火力的部队,和另一支近似拥有半自动火力的部队,在200米甚至100米以内的距离,突然全力交火。
每分钟都有上千条人命被收割,一场死伤几千人的战斗,居然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打完了。
数以百计的伞兵,居然死伤在马刀砍杀和战马冲撞之下,还有更多的伞兵,死伤在近距离的转轮手枪连射之下。
但对面的哥萨克付出的总伤亡,又何止是隆美尔的五倍甚至十倍。绵延一两公里的战场上,到处都是倒毙和无主的战马。
不过,就在激战达到最顶点的时候,西边来的增援终于出现了。
鲁路修的援军还没赶到战场,火急火燎狂奔之际,就听到看到远处的轰鸣和机枪声。
鲁路修无奈,立刻让机枪组全部远距离扫射火力支援,而掷弹筒甚至来不及进入射程。
来自鲁路修的几十挺mg15轻机枪,就紧急在道路西边远处部署、距离战场估计还有一两公里,他们就这么对准路面远远扫射,根本谈不上任何瞄准,确保只要在路面上还有人影就不停火。
来自鲁路修的掩护火力,终于把原本已经冲过头的那部分哥萨克骑兵连全部歼灭。还没有冲进包围圈的骑兵师后队、眼看大势已去,敌人还来了援军,而前面的战友几乎被全灭了,终于不得不撤回利沃夫方向。
隆美尔也是彻底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至今还有些懵逼,连忙让人打扫战场。还有倒在地上哀嚎的重伤骑兵,他们这时候也不可能去救治,只能用刺刀帮助敌人结束痛苦。
“太惨烈了!就那么不到10分钟时间!居然击毙了四千多人!我军被马刀砍杀被战马撞倒的,也有快两百人了!还有三四百个被转轮手枪打死打伤的。两个伞兵营,接近三成的伤亡率!太惨了!”
年轻的隆美尔,此前一路顺风顺水,如今终于开始怀疑起人生来。他自从认识鲁路修长官以来,一路立功升迁,意气风发,原本以为今天这个伏击圈做得太完美了,谁知敌人抵抗意志居然这么坚决,第一时间被射杀超过千人,都还能组织起奋死搏杀。
要不是伞兵营的冲锋枪比例实在高,完全不惧数倍之敌的近战,今天说不定会阴沟翻船交代在这里。
“埃尔文!你的胃口太大了!靠两个伞兵营就指望包一个骑兵师的饺子?敌人比你多三倍,你怎么想的?敢把这么多敌人放到200米以内再打?为什么不在800米的时候就开火!”
鲁路修大致了解过战况后,也忍不住埋怨了他几句。
他知道隆美尔的成长履历已经被自己改变了,这家伙升得太快太顺,有点发飘,有点过于自信觉得自己是战术天才。
虽然战果确实卓著,敌人被直接打死的就超过四千人,算上刚才的补刀重伤,估计总共杀死的人数有五六千了。
从战损比来看,确实是十比一。但这是伏击战,埋伏的伞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一个换十个哥萨克骑兵,鲁路修也没觉得赚。
隆美尔羞愧地连连点头,表示一定吸取教训,此战不敢邀功。不过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他们要赶紧调整状态。为下一步做准备。
鲁路修看他态度还算诚恳,也就没再揪住发挥,表示大家赶紧收拾,要向前看。
很快,负责指挥战俘的库斯马内克中将也带着他的千余战士赶到战场,后面还有大群的获释战俘。
库斯马内克中将大致了解了一番情况后,也为隆美尔开脱:“鲁路修上校,我觉得你也别苛责,战场上瞬息万变,隆美尔营长也是为了尽快取得决定性战果,冒险是冒险了一些。
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缴获马匹和武器、武装我们自己。”
鲁路修也知道这个道理,想了想,指着刚刚收拢起来的三百多把无主的冲锋枪:“库斯马内克中将,这三百多把冲锋枪,给你们战俘里中尉以上的军官,一人发一把,这都是刚刚战死的袍泽遗留的。
骑兵留下的手枪和步枪、马刀,还有这几门落下的骑兵炮,也都留给你的人。你挑一些骑术好的,跟着我这边挑出来的冲锋枪队和掷弹筒队,凑一两千人,骑马去袭击波西米亚战俘的营地,把那边的人也救出来。
现在我们已经有近万人拥有武器了……说不定,可以攻打一下利沃夫!然后就在利沃夫固守待援不走了!利沃夫可是敌人整个西南方面军的总后勤基地。占住这里的粮仓和武库,我们有九万人、足够守到敌人先崩溃了!”
库斯马内克中将、隆美尔、凯塞林,也都支持这个决定。
一切似乎越玩越大了,但似乎冥冥之中就该这样抉择。
……
六千名战死骑兵的武器,最终只挑选出来四五千件能用的。战场上又遗落了十几挺都没来得及展开的m1910水冷式重机枪,和6门骑兵炮。
这些武器很快被归整起来,交给战俘,武装出两个步兵团。
另一边,鲁路修让隆美尔戴罪立功,带领两个状态保持得不错的营,以及一部分刚刚发到枪的战俘,全军骑马赶去波西米亚战俘营。
那边的战斗没什么悬念,也是半小时之内解决战斗,又有一千多露沙军看守被杀,救出了约摸四万人整的波西米亚和其他各族战俘。
不过,波西米亚战俘营那边。露沙看守因为有了更多的准备时间,已经知道友军出事了,所以很警觉,没捞到什么偷袭机会。
在解救过程中,隆美尔又伤亡了三四百人,不过好在并不都是空降团的精锐——隆美尔这次行动,是带了一些刚刚救回的战俘一起去的,一些攻坚耗人命的任务,他也会让这些友军稍稍分摊一下。
而且,也因为露沙看守提前警觉了,他们在遇到骑兵袭击时,知道肯定守不住了、就开始机枪扫射战俘。最后竟在被攻破营垒前、杀了足足三四千波西米亚人。
幸存的战俘和露军看守的梁子,也算是因此彻底结下了。
本来这些波西米亚人,相比于德玛尼亚本族战俘,对奥国的忠诚度要低不少。
露沙军队里,甚至战前就有笼络一部分从斯洛伐克地区移民到基辅罗斯地区的波西米亚族人当兵、组建“捷克军团”。
但现在这一通扫射,算是彻底把脸都打掉了。
隆美尔杀进战俘营、救完人后,意识到这个场景可能会有点用。就让随军带了相机的人,把相关照片多拍一点,尤其是四千名波西米亚战俘被看守用重机枪扫死的尸堆,全部拍下来。
到时候拿回奥国国内,说不定也能让波西米亚人对敌人少抱一些幻想。
波西米亚战俘营这一战,又为隆美尔弄到了几挺重机枪、上千支莫辛纳甘以及大量的7.62毫米子弹。
隆美尔暂时还没有给波西米亚战俘发武器的意思,只是给其中一部分军官发了步枪,剩下的枪还是要带回去,优先武装德玛尼亚本族战俘。
不过,看守留下的食物补给,倒是允许战俘们稍稍吃喝一顿,但也不能敞开了无节制吃喝——这还是鲁路修交代他的,鲁路修之前在解救本族战俘营时,就是这么干的。
饿了太久的人,如果突然敞开吃喝,很容易吃死的,会电解质紊乱和代谢紊乱。这在后世是人人皆知的医学常识,但这个时代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
一番折腾后,当天午后,大约一万名武装起来了的德玛尼亚军队,以及七万多手无寸铁的俘虏,就集结到了利沃夫城西。
而利沃夫城内的露沙守军,包括1个整编步兵师,和11个逃回来的骑兵连,已经严阵以待,准备死守利沃夫,并且向附近的友军求援了。
鲁路修为了避免敌人的援军立刻赶来,一路上也炸断了利沃夫通往西边和北边的铁路。但利沃夫城南、城东的铁路,鲁路修够不到,只能任由其继续发挥作用。
库斯马内克中将和凯塞林稍稍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告诉鲁路修一个坏消息:
“我们如果能在36小时内攻破利沃夫,那么一切都好说,如果做不到,那么敌人从后方各处紧急调拨的援军,就能赶到利沃夫了。前方布鲁西洛夫留在普热梅希尔要塞等地的守军,也能回援这里。”
鲁路修看了看地图,脸色也微微有些凝重:“36小时么?差不多就是今天午后和夜里,加上明天一整天。
要是到明天午夜还攻不破,拖到后天天亮,敌人的援军就源源不断赶到了……”
不过没关系,鲁路修相信,他的兵是越打越多的。
他有八万多人,但只有一万支枪。
大不了,今天这种特殊情况,他也允许手下的部队来一次“前面的部队先冲,后面的士兵等捡枪再战”。
纯比人数的话,利沃夫城内的一个整编师加那些骑兵连,肯定是比不过自己的,自己有四倍的人数优势。
但比枪数,敌人仍然是他的两倍。而且敌人还是防守方,占据地利。
他决定,先重点沿着铁路进攻市区、一路打到利沃夫火车站再说。
因为情报显示,利沃夫火车站附近,就是露沙整个西南方面军的后勤仓库,包括军火库。
打下利沃夫火车站,就什么都有了。
这是一个值得孤注一掷、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的目标。
——
ps:今天还是1万2千字,求点月票。打算月底投双倍的朋友,也别藏了,求大家提前投了吧。我没打算争最终的九月月票榜,因为我知道我没这个实力。
我希望大家早投,是为了在军事类月票榜前三多停留几天,哪怕中旬被其他人反超也无所谓,至少前半个月曝光率上去了。每个人实力不同,月票也有不同的用途。
那些有能力争最终结算的人,才在乎双倍月票。我不在乎,我只需要月初曝光冲上去。拜谢了,所以,请那些打算投给我、只是想等月底双倍的朋友,别等了。月底对我没用,因为我肯定拼不过,我只要中间这段时间的曝光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