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神级科技:从送外卖开始 > 第69章 「蜂巢」扩建,「创世纪」奠基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9章 「蜂巢」扩建,「创世纪」奠基

    確立“创世纪”项目及娱乐產业布局后,奇点科技也如同精密的机器,开始高效运转。
    一周后。
    苏阳召集管理层成员——苏晴、刘宇、张伟、李梅、陈静,以及新材料项目的两位灵魂人物,钱博士和孙教授。
    “各位先匯报一下项目的当前进度。”苏阳的声音平稳且带著力量,
    会议室內的眾人也都瞭然,彼此交流一下眼神。
    財务总监陈静率先开口:“苏总,您上次批的十亿人民幣初期启动资金已经全部到位。后续根据项目进度,財务部会制定详细的资金投入计划,全力保障『蜂巢』二期和『创世纪』项目的资金需求。”
    苏阳点了点头,看向负责供应链与“蜂巢”基地建设的张伟。
    张伟推了推眼镜,说道:“苏总,『蜂巢』基地二期工程的初步规划方案已经制定好。二期將专门用於『星瞳』显示材料的规模化生產线的建设,『龙鳞』玻璃的特种强化加工线的引入,以及最关键的『创世纪』屏幕模组全自动化精密组装线的搭建。设备採购清单和初步的建设周期也已经擬定,只等您一声令下!”
    苏阳的目光转向刘宇。
    “苏总,『星瞳』和『龙鳞』的技术壁垒极高,对生產工艺和环境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除了设备,我们还需要大量顶尖的材料学、光学工程、精密製造领域的专家和高级工程师。人才是关键。”刘宇提出目前所遇到的问题。
    现今负责人力的李梅立刻接话:“苏总,刘总,请放心。按照您之前的指示,针对新材料和显示技术领域的人才招募计划已经全面启动。您特批的高额薪酬包和丰厚的期权激励方案,已经吸引了不少人才的关注和初步接触。”
    苏阳满意地頷首:“很好。钱不是问题,只要是真正的人才,能为奇点科技创造价值,我们就要想尽办法把他们引进来。”
    会议高效地敲定了“蜂巢”二期扩建的各项事宜。
    几天后,海市郊区,奇点科技“蜂巢”製造基地。
    一期製造车间在稳定运行,为公司的现金流和產品的高质量保驾护航。而在其旁规划出的创世纪项目土地上,一场简短的动土仪式正在举行。
    苏阳带领苏晴、刘宇、张伟等核心团队成员,与钱博士、孙教授一同出席。没有邀请媒体,没有繁琐的流程,只有內部核心人员见证这一歷史性的时刻。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老规矩,红绸系铁锹,象徵性地铲起了第一捧泥土,要的就是仪式感,图个吉利。
    苏阳站在简单布置的讲台前,身后是即將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蓝图,即使没有演讲稿,苏阳的思路也无比清晰。
    “各位同仁,今天,我们为『蜂巢』二期工程奠基。这里,將是我们奇点科技『创世纪』显示技术事业部的根基,更是我们奇点科技从『中国製造』迈向『中国创造』,乃至定义『全球標准』的又一个坚实起点!”
    “我希望,未来的『蜂巢』,不仅仅是一个工厂,更是一个创新的孵化器,一个新技术的试验场,一个让我们奇点科技持续领先的强大引擎!”
    苏阳的讲话简短却极具感染力,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他话语中那份对未来的憧憬与掌控一切的自信。
    刘宇、张伟、钱博士、孙教授等人更是心潮澎湃。
    仪式结束后,苏阳並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带著苏晴走进了“蜂巢”一期旁边,已经初步改造完成的临时高级实验室內。
    这里,是钱博士和孙教授团队近期奋战的主要场所。为了给“蜂巢”二期大规模量產积累最精確的工艺参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他们正在进行“星瞳”材料和“龙鳞”玻璃的小批量试製与工艺优化。
    实验室內,各种精密的仪器正在运转,穿著无尘服的科研人员们有条不紊地操作著。
    苏阳安静地站在一旁观察,並不打扰。他那经过异能强化的大脑,能够轻易洞察到常人难以想像的微观层面。
    钱博士团队正在进行“星瞳”材料核心发光单元的薄膜蒸镀实验,一块小尺寸的基板上,红绿蓝三色量子点阵列正在被小心翼翼地构建。但似乎遇到了瓶颈,连续几次样品的发光均匀度和色彩纯度都不尽如人意。
    钱博士眉头紧锁,正与几位核心研究员低声討论著可能的参数偏差。
    苏阳的目光落在那些复杂的参数图表上。
    他摩挲著下巴,仿佛在自语,又像是隨口提问:“钱老,我有点不成熟的想法。你们说,这种有机无机复合量子点,在真空蒸镀的时候,如果腔体內的电磁场分布,或者说基板表面的微观电荷环境,进行一些非传统的动態调控,会不会对量子点的成膜均匀性和自组装序列產生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积极影响?”
    钱博士听到苏阳的话后,不觉中陷入沉思,片刻后猛地抬起头看向苏阳,眼神中充满了惊异。苏阳提出的这个角度,完全跳出了他们固有的材料学和传统半导体工艺思维框架,涉及到了更底层的物理场控制!
    “苏总,您的意思是……”。
    苏阳微微一笑:“我只是隨便说说外行看热闹。不过,有时候换个思路,说不定就能柳暗明。比如,我们能不能在原子层面上,对某些特定元素的掺杂比例和键合方式做更精细的微调,去主动『设计』它们的光电特性,而不是仅仅被动『筛选』?”
    苏阳这几句话,虽然听起来像是“灵光一闪”,但其中蕴含著深层逻辑和对物质本源的洞察!这哪里是外行了?
    钱博士和身边的研究员们顿时灵光乍现,对於他们来说,从项目建立,到现在实验室试製出了成品,可以说是对整个製造过程已经瞭然於胸,同时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功底。
    苏阳的话就像捅破了窗户纸,让他们对后面的实验方向,有了非常多的想法。
    另一边,孙教授的团队正在对一块新製备的“龙鳞”玻璃样品进行抗衝击和表面硬度测试。虽然性能已经远超市面產品,但距离他们追求的理论极限似乎总差那么一点。
    苏阳同样的操作,无声中发动原子掌控的异能,快速的从原子层面扫描著玻璃样品的內部微观结构。然后看著测试数据,若有所思地说道:“孙老,这种特殊硅酸盐玻璃,它的强度和韧性已经非常惊人了。我在想,我们能不能稍微改变一下它在高温熔融状態下的冷却曲线,或者引入一些特定配比的微量稀土元素作为晶格『锚点』,看看能不能进一步优化它的微观结构,消除那些潜在的应力集中点,彻底激发它的潜能?”
    苏阳的这个提议,直接点出了他们近期研究中一个模糊不清、难以突破的关键节点!他们一直在尝试不同的强化工艺,却忽略了微观结构层面进行“塑造”!
    “苏总高见!”孙教授由衷地讚嘆道。
    苏阳摆了摆手,谦和地笑道:“我就是喜欢胡思乱想,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小小的启发。具体的科研工作,还是要靠各位专家和团队的辛勤付出。”
    说完,他便不再多言,只是鼓励了大家几句,便与苏晴等人离开了实验室。
    而实验室內,钱博士和孙教授的团队,立刻组织人手,按照苏阳“启发”的方向,重新设计实验方案,调整工艺参数。
    接下来的几天,好消息不断从实验室传来。
    量產试製时,“星瞳”材料的发光效率和色彩纯度大幅提升,大面积蒸镀的均匀性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
    “龙鳞”玻璃的样品在后续测试中,硬度和抗衝击韧性再次突破记录,达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水平!
    所有人都知道,这离不开苏阳那堪称“画龙点睛”般的指点。但苏阳对此却只字不提,仿佛那些“灵感”真的只是他偶然的奇思妙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