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神级科技:从送外卖开始 > 第125章 原子记忆的曙光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25章 原子记忆的曙光

    就在“深空”实验室为了“织梦者”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而全力攻坚的同时。
    苏阳在陈景德的陪同下,出席了国家“超高精度原子级製造装备”联合攻关项目的中期协调会。会议由罗院士和李院士共同主持,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多个部委的领导以及十余位两院院士出席。
    会上,联合攻关项目组的总工程师,一位头髮白的资深科学家,激动地匯报了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在奇点科技集团毫无保留的技术支持和我们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代具备初步原子级操控与沉积能力的製造装备样机——『启明一號』,已经成功研製出来!”
    全息投影上,展示出“启明一號”雄伟而精密的身姿,以及它利用奇点科技公开的部分技术参数,成功在实验室环境下小批量试製出的几片“奇点碳v1.0”级別材料样品。
    虽然其综合性能和生產效率与奇点科技內部的“苏氏碳膜”不可同日而语,但相较於国內之前的技术水平,已是质的飞跃。
    “根据初步测试,”总工程师继续道,“基於『启明一號』生產的『奇点碳v1.0』实验样品,其电学特性已能满足部分特种晶片的实验需求。我们有信心,在后续持续优化和国家进一步投入下,『启明一號』其升级版將能稳定生產出性能达到要求的『奇点碳v1.5』晶片,完成对硅基晶片的替代,就在眼前。”
    话音刚落,会议室內响起热烈的掌声。罗院士和李院士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与激动。
    发改委领导当即表示:“国家將进一步加大对『启明』系列装备研发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我们的目標,不仅是要实现『奇点碳v1.5』的稳定生產,更要以此为契机,建立起我国自主可控的、从新材料到高端晶片的全產业链!”
    苏阳在隨后的发言中,首先对国家联合攻关团队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並承诺奇点科技將继续提供必要的协助。
    他巧妙地將话题引向未来,说道:“『启明一號』的成功,证明了只要我们坚持自主创新,集中力量,就一定能够攻克技术难关。奇点科技也將在材料科学的更前沿领域持续探索,我们相信,碳基材料的潜力远未被完全发掘。未来,如果国家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我们或许能共同见证更多顛覆性的突破。”
    苏阳的算盘珠子打的啪啪响,都快蹦到与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们的脸上了。
    会议在热烈而充满希望的氛围中结束。
    只有苏阳明白,公开的“启明”之路与秘密的“织梦者”之路,如同两条並行的航线,正承载著不同的使命,一同向著那个智能时代的彼岸,破浪前行。而他,则是这两条航线共同的舵手。
    这段时间,在海量的资源投入下,在苏阳全力参与下,好消息接连不断在两大项目组爆出。
    此刻在“深空”实验室群內,升级后的“织梦者”原型机,在苏阳亲自对关键参数修正后,如同被注入了灵魂的巨匠,其原子操控的精度和稳定性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汉斯·穆勒的团队,在经歷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艰苦奋战后,终於迎来了歷史性的时刻。
    在材料表徵中心的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mbe)腔室內,一块经过特殊处理的、直径约100平方微米的蓝宝石基底,在“织梦者”那纤细如毫芒、却能精准操控单个原子的探针引导下,正一层层地编织著碳的奇蹟。
    原子束源稳定地输送著高纯度碳原子,量子干涉测量系统则以亚埃级的精度实时反馈著每一个原子的键合位置与状態,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控制。
    “穆勒教授,所有参数稳定,结构完整度……完美!”一名年轻的研究员紧盯著实时反馈的stm图像和拉曼光谱数据,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汉斯·穆勒推了推鼻樑上的黑框眼镜,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脸上此刻也难掩激动。
    他亲自操作著表徵系统,对刚刚从mbe腔室中取出的那片薄如蝉翼、闪烁著深邃光泽的黑色薄膜进行著最后的確认。
    这便是“苏氏碳膜v2.0”!
    初步的物性表徵结果很快便匯总到了中央控制台的全息屏幕上,每一项数据都像一记重锤,敲击著在场所有科学家的心臟:
    电子迁移率:在室温下,稳定超过每秒两千万平方厘米每伏!比之前已足够惊艷的v1.0版本,再次提升了整整两个数量级!这意味著电子在其中几乎是以弹道输运的方式在“飞行”,能量损耗微乎其微。
    更令汉斯·穆勒和陈景德教授感到震撼的,是“苏氏碳膜v2.0”在特定电化学环境下展现出的“类神经元”特性。当研究人员按照苏阳之前提供的“特殊电极阵列设计思路”,在v2.0碳膜表面微加工出相应的电极,並施加一个微弱的、经过特殊波形调製的电场梯度后,奇蹟发生了——
    碳膜表面的原子,竟然开始自发地、有序地进行微观重构,形成了一种高度复杂但极具规律性的网络连接结构,其形態与生物大脑皮层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惊人地相似!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自组织”形成的连接,其“导通强度”竟然可以通过外部电信號进行可逆的、动態的调製!
    “上帝啊……”汉斯·穆勒喃喃自语,眼中闪烁著难以置信的光芒,“这……这简直就是活的材料!它自己在思考如何连接!苏总的预言……竟然真的实现了!”
    莉娜·霍夫曼在对“苏氏碳膜v2.0”的量子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时,也获得了惊人发现。
    在极低温和特定强磁场环境下,v2.0碳膜的边缘態电子展现出极为清晰和稳定的量子霍尔效应。更令人激动的是,某些特定边缘態的电子对,似乎表现出了形成库珀对的跡象,暗示著一种前所未有的、基於碳材料的拓扑超导態存在的可能!
    “莉娜,如果这真的是拓扑超导,”她的一位博士后助手激动地说,“那我们未来构建容错量子比特,就有了最理想的材料基础!”
    莉娜·霍夫曼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復內心的波澜。
    她知道,这个发现如果得到最终证实,其意义將不亚於“苏氏碳膜v2.0”本身的诞生。
    agi的思考核心不仅拥有了类脑的可塑性,甚至还可能在未来与量子计算发生奇妙的交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