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关中盗墓手记 > 第364章 封底,装藏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64章 封底,装藏

    许多人对墓里出来的东西都带著忌讳。
    认为不乾净。
    这可不是字面意思的不乾净。
    而觉得墓里出来的东西带有邪祟,霉运之类不乾净的东西。
    所以轻易不触碰这些东西。
    但盗墓贼和古玩圈的人对此完全没有忌讳。
    甚至有些会认为墓里出来的东西镇得住。
    我后来认识一位卖古玉的朋友。
    他手里的古玉,基本都是墓里出来的陪葬。
    兜售时总会说一句:古玉有灵,能帮你镇灾挡煞,带在身上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被这么一忽悠,还真有挺多不差钱的人掏高价买他的古玉。
    所以“不乾净”和“镇得住”之间的差別,很大程度在於认知和心理因素。
    毕竟没几个人实打实的碰到过不乾净的东西……
    但我现在就碰到了。
    我十分肯定,这铜鎏金佛不乾净。
    而且那不乾净的东西,或许已经进了我体內!
    因为我体內的炁突然自行运转起来。
    炁匯聚於我右腰侧,和侵袭入体的冰寒之气缠斗在一起。
    这就像病菌入侵体內之后,自身免疫系统主动对病菌发起进攻。
    不过我就不好受了。
    它们缠斗时我忽冷忽热。
    冷汗不停的往外冒,身体不由自主的打起了摆子。
    我想把铜鎏金佛像从兜里掏出来扔掉。
    可手软的没有半点力气。
    別说把佛像掏出来了,连动动手指都做不到。
    哐当!
    吊篮落了地。
    董哥和陈会敏同时向我看来。
    “石仔,起来啦。”
    “咦?他看起来好像不对,身上衣服都湿透了。”
    陈会敏嘀咕著伸手摸向我额头。
    掌心刚碰到我额头,就像被烫到似的飞速缩了回去。
    “我丟!”
    “石仔脑袋像著火一样烫,快送医院!”
    只觉得好几双手对我又拉又拽又抬。
    接著眼前一黑就没了意识。
    当我再睁开眼,看到的是洁白如雪的房顶。
    眼珠子转动,看到了吊瓶,输液管,窗户。
    还有守在床边黑了眼圈的董老板。
    看来这是只有一张病床的单间病房。
    通常病房里的床位数越少,病房的等级也就越高。
    不出意外这是费昂贵的高级病房。
    “石头兄弟,你可算醒了。”
    “董哥……”
    刚说出两个字,我就被自己的虚弱声音嚇到。
    那是被掏空身体般的虚弱。
    董老板赶忙按住我:“別说话也別动。”
    “你最高烧到42度,昏迷整整三天,我们都快担心死了。”
    “陈伯用关係送你进玛丽医院最好病房。”
    “请了最好医生,用了最好的药……”
    董老板絮絮叨叨说著我昏迷后的情况。
    玛丽医院是港大医学院的教学医院,也是港岛最好医院之一。
    送我住进最好医院的最好病房,陈伯费的人情和金钱可不小。
    他絮叨时,我低头往身上看了眼。
    不出意外的衣服换成了病號服。
    之前的衣服和身上带的东西都不知所踪。
    董老板笑道:“想不想知道是给你脱的衣服?”
    他那黄虎狼偷到鸡似的笑容,让我立马有了不好的联想。
    肯定不是漂亮护士。
    八成是陈会敏手下小弟。
    不对,想这些不重要的事干嘛。
    那个不乾净的铜鎏金佛像才是最重要的!
    “我衣服里的东西……”
    “铜鎏金佛像,黄铜盒子,都是从下面得来的吧?”
    董老板边说边冲我挤眼睛。
    “替你悄悄收起来啦。”
    “没人知道,不用担心传到陈伯耳朵里。”
    我不由得瞪大眼睛。
    董老板碰了铜鎏金佛像怎么跟没事人一样?
    难道佛像上不乾净的东西只针对我?
    还是说不乾净的东西彻底进我身体里了?
    想到这儿,我赶忙调动体內的炁。
    瞬间丹田出现刺痛感。
    只觉得丹田里又寒又热,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糟了!
    那不乾净东西在丹田里和炁混在了一起!
    董老板用手指戳了我一下:“想什么呢?”
    “铜鎏金佛像我看了下,封底用的嵌板法,属於扎纳巴扎尔流派的封底手法。”
    扎纳巴扎尔出生於明朝末年,被认为是高僧多罗那地的转世,在顺治四年被朝廷赐封號哲布尊丹巴。
    他精通雕塑绘画,在额尔德尼昭建立铸造厂铸造佛像。
    据说他亲手铸造出的佛像有超乎寻常的美感。
    再说铜佛像的封底。
    铜佛像铸造脱模之后內膛是空心的。
    隨著装藏(zang)之法开始流行,人们逐渐对铜佛像装藏並封底。
    所以通常年代久远的铜佛像都没有封底。
    到明清时期装藏之风盛行,铜佛像开始大批量封底,並根据地域衍生出不同封底工艺。
    常见的封底工艺有三种,包底法,剁底法,嵌板法。
    包底法流传时间最长。
    通过敲击佛像底部边缘,使边缘向內包裹住底板,被称之为包底法。
    包底法还分为窄边包底和宽边包底。
    窄边包底工艺更为古老,是將底边很窄的一小截敲弯包住底板,这种方法多在藏区流传。
    宽边包底工艺算是改良型,將佛像底边一厘米左右的宽度敲弯包住底板,多在藏西北和青甘地区流传。
    剁底法是在佛像底部內边缘剁出毛刺,然后用毛刺包裹固定住底板。
    此方法出自明代永乐时期的宫廷造像。
    清代为满足快速大批量生產铜佛像,官铸铜佛像全都使用了剁底法。
    最后就是嵌板法了。
    这是蒙区扎纳巴扎尔开创出的佛造像封底方法。
    在铸造铜佛像时提前在內膛做好了凹槽。
    只需把底板插在凹槽里,敲击凹槽下边缘突出部包紧底板就可以了。
    这样的封底工艺对铸造工艺要求更高。
    好处是能更好的防潮,適合游牧时隨身携带。
    但因製作相对麻烦,所以只在蒙区流传。
    从这里可以看出封底工艺不同,铸造流传的地域也有很大不同,这些都是鑑定密宗青铜佛造像的基本点。
    咱们再说回眼前。
    董老板凑到我耳边,压低声音道:“这种封底佛像,通常都会装藏。”
    “装藏是啥?”我不解的问道。
    那时候我真不懂装藏的意思。
    即便到如今,装藏也属於是小眾范围內流传的名词。
    多数人对此都不怎么了解。
    董老板挠著头寻思怎么解释装藏。
    “简单来说,装藏是在铜佛像內膛装入宝贝。”
    “富贵人家会装入金子,宝石,经文之类贵重东西。”
    “普通人家会装些草药石头”
    “你那个铜鎏金佛像我掂了掂,重量有些异常。”
    “所以我寻思里面装藏的东西不简单。”
    董老板说到这里,冲我做了个撬的动作。
    “建议你撬开看看,万一有贵重物品就发了。”
    我眼睛一亮。
    里面装藏的东西,会不会跟进我体內的不乾净东西有关?
    那不乾净东西可是隱患。
    必须搞清楚是什么!
    我果断道:“撬!”
    “现在就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