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99:点相摄魂,跃然纸上
第99章 99:点相摄魂,跃然纸上作画需要掌握各种笔法技巧,还需要相关的天赋灵感,这才能画得好,画得像。
陈晋之前向郭瑷请教,有所侧重,主要是学人像。
突然来学丹青,与兴趣无关,和法术有关。
《点相摄魂术》。
该门术法得自古先生,属于战利品,得到之后,长时间收藏于壶天袋内。
等考过乡试,榜上有名后,才寻个空暇时间拿出来学。
一学就会。
只要神魄强大,修炼起旁门左术来,往往事半功倍。
毕竟旁门左术的特性,比起玄门正法,本就要容易入门得多。
秉持艺多不压身的观念,陈晋来学此法,想着某天或许能派上用场。
这一天竟很快来临。
当那日第一次面对赵县令,陈晋就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或许就在此门《点相摄魂术》上。
不过掌握法诀,与真正施展出来,是两回事。
正如他学会《五行格物论》,但能否真正炼制出法器,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
《点相摄魂术》的前提在于一个“相”字。
有“相”才能“点”。
这个“相”,就是被施法者的肖像。
说白了,就是预先将对方的样子画下来。
画得越像,越形似,施法的成功率就越高。
故而陈晋拜郭瑷为师,来学丹青技艺。
学会之后,还得来观察目标的五官样子,以及情绪变化的形态。
唯有观察入微,才能画得更似。
不止形似,更要做到“神似”的地步。
他为人做事的态度,向来精益求精。
近距离观察,自然得来与人相见了。
上次在家里,加上这次在衙门,一共两次,已是足够。
陈晋准备好各种笔墨材料,当即奋笔挥毫,速画起来。
不用多久,第一张画出来了。但瞧了瞧,并不满意,于是接着画第二张、第三张……
不知疲倦地画了一张又一张。
不断地构造、不断地打磨、不断地完善……
……
天黑了。
石奇峰准备好晚膳,跑到后宅,见房门紧闭着,想到陈晋叮嘱过的话,不能去打扰,只能等在外面。
苏振神色有些担心,正犹豫着要不要上去敲门。
咿呀一响,房门打开,陈晋走了出来。
当看到他的神态样子,苏振和石奇峰俱是吃惊,皆因陈晋看起来颇为憔悴,仿佛在里头干了什么损耗巨大的事情一样。
问题是,房间明明只得他一个人呀,郭瑷又没有同行。
苏振肩负保镖职责,容不得闪失,便问:“公子,你没事吧?”
“没事,我很好。”
陈晋的回答十分干脆:“就是感到饿了。”
晚餐风卷残云,补充营养能量。
然后再度把自己关在房间内,继续开工。
在以前,同住一屋檐下,石奇峰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可苏振感到疑惑,忍不住问:“石兄,公子他怎么怪怪的?”
石奇峰一耸肩:“公子一向如此,在修行呢。”
“修行?”
咀嚼着这个词汇,苏振不禁面泛古怪之色。
其当然知道“修行”是什么意思,也有所耳闻,说陈晋懂得修行,可修行得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毕竟这一路来,陈晋毫无表现。
既没有飞天遁地,也没有腾云驾雾,就连简单的武道剑法,在小树林与郭瑷比试的过程没有第三者在,结果如何,是个秘密。
缺乏表现,自然缺乏说服力。
大概是那种自己琢磨的修行吧!
名门弟子中有不少人如此做法,蔚然成风,很是流行。主要就是弄了本功法秘籍,然后就折腾上了。
皆因大道正法中,不管是道家还是佛门,对于收徒的条件都极为苛刻,万中无一。没有根骨机缘的话,就算出身权贵,都不得其门而入。
门槛太高了。
没办法之下,有些人便到处搜集功法口诀来练,进行自学,什么长春功、炼气术、观想法,诸如此类。
至于是真是假,又能否练成,真不好说。
苏振下意识地把陈晋归入此类,管不了那么多,便不再理会。
……
夜已深,灯火映照出陈晋认真的脸庞。
虽然持续画了许久,但他握笔的手依然非常稳定。
当勾勒好最后一笔,一张栩栩如生的人像跃然纸上。
正是那赵县令。
在数十张的描摹中,最为形似,也最为满意的,就是这一张了。
陈晋放下笔,如释重负地吐出口气,揉了揉手指,再来观察。
对于此张画像,他感到最满意的,是人像一双眼眸中,画出了隐藏着的两分阴鸷之意。
宛若画龙点睛,准确地把握住了赵县令的特点。
形似之余,点出了神韵。
第一阶段,大功告成。
接下来,就可以施展《点相摄魂术》了。
此门法术,自有不少限制之处,比如范围性。
当超过范围之外,便难以捕捉得到目标的存在;与此同时,还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
那古先生苦修多年,才有几分火候。
如今陈晋属于新学不久,能否成功,需要进行实践才能见分晓。
今天消耗甚大,精神已感疲倦,不宜作法。
另外,居住的地方距离县衙距离太远了,得换个近一些的地点才行。
踩点的事,不用亲力亲为,交给小慈即可。
一夜休息不提。
第二天平淡度过,很快到了晚上。
等到夜静无人时,一道身影轻盈地翻越墙头,来到空无一人的街上。
陈晋悄无声息地走着,最后来到一座荒弃的宅子外,越墙而入。
这宅子不远处,便是县衙了,可以说地理位置甚佳。
但也正因为太挨近县衙,主人家不小心“犯了事”,当啷入狱,家宅被封。
眼下成为陈晋的落脚处。
他选择了其中的一个房间,先把门窗给掩盖住,这才把灯点起。
此次做法,有着强烈的试验性质,各方面都得准备妥当。
压箱子的宝灯必须亮着,俨然护法。
做好这些后,再把画像取出,展开于眼前。
他端端正正地盘膝坐着,认认真真地来端详画像,从下往上看,一点点地看,不漏过任何细节地方,包括画像左边脸颊的那颗痣。
最后看到了眼睛。
四目相对,仿佛两人对望。
蓦然间,画像的眼眸犹如水波荡漾,微微颤动。
这番动感越发强烈。
最后砰的一下,像是推窗望月。
下一刻,陈晋就“看”到了赵县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