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这个学霸是魅魔 > 第210章 一样让周宇都无法抗拒的东西!(6.2k)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10章 一样让周宇都无法抗拒的东西!(6.2k)

    第210章 一样让周宇都无法抗拒的东西!(6.2k)
    周宇回忆著阿波罗计划的巨大投入。他记得,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甘迺迪总统宣布目標,到1972年阿波罗17號任务结束,总耗资达到了惊人的254亿丑幣。
    “254亿丑幣”周宇低声重复著这个数字,手指轻轻敲击著桌面。他知道,这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
    他调出歷史数据,看到在阿波罗计划巔峰的1966年,nasa的预算一度达到丑国联邦预算的4.4%,而整个阿波罗计划的平均年预算则占到当时丑国gdp的0.5%左右。
    “0.5%的gdp,这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周宇喃喃自语。
    在那个年代,丑国的gdp虽然远不如现在,但能拿出如此大比例的国民財富投入到一项航天探索中,足以说明其决心之大、代价之巨。
    这笔钱不仅投入到火箭、飞船的研发製造,还包括庞大的地面支持系统、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的薪资、以及无数次试验的失败成本。
    航天工程,从一开始就是人类最烧钱的冒险,每一步都伴隨著巨额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挑战。
    更何况,那时候的技术水平,和现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周宇皱了皱眉。
    他深知,如果当年阿波罗计划是真的,那肯定是克服了无数技术难题后才得以实现。
    例如,导航与制导精度、生命维持系统、返回舱的热防护、地月转移轨道计算,以及在月球表面克服月尘、温度剧变等恶劣环境的能力,在当时都面临著巨大的技术瓶颈。
    周宇的思绪转向了火箭的运载能力。他非常清楚,登月任务对火箭的要求有多高。
    他脑海中浮现出长征系列火箭的数据,这是目前龙国航天的中坚力量。
    “以目前我们长征五號系列火箭的运载能力为例。”
    周宇在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快速输入了一些参数进行计算。
    长征五號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约为25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为14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为8.2吨。
    “要实现载人登月,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前往月球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在月球上著陆、生存、並最终返回地球所需的质量。”
    根据目前的技术,一个载人登月舱,包括著陆段、上升段、下降段、燃料、生命维持系统等,
    重量至少在10-15吨左右。
    太空人在月球轨道上或登陆月球前后的居住和活动空间,以及返回地球的指令舱和服务舱,这部分重量也十分可观,可能在10-20吨甚至更高,具体取决於任务模式。
    食物、水、氧气、科学仪器、月球车等补给和设备,这部分也需要数吨的重量。
    “如果將载人登月舱、指令舱和服务舱一起通过一次发射送往月球,那么最终需要被送入地月转移轨道的总重量,很可能超过20吨,甚至达到30-50吨。”
    周宇的目光落在计算结果上。”
    “以长征五號的8.2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来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周宇摇了摇头。
    这意味著要实现载人登月,龙国目前需要研发运载能力更大的重型火箭,或者採用多次发射、
    轨道对接的复杂方案,將各个模块分別送入轨道后再组装。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意味著巨大的技术挑战和天文数字的资金投入。
    回想起阿波罗计划的巨额投入和当时简陋的技术条件,周宇脑子有些混乱了。
    不对啊,这么看来,他们当时是怎么送人上月球的?
    之前周宇没仔细想过这问题,但现在看来,哪儿都是问题。
    当年的阿波罗计划始於1961年5月,到1969年7月成功截人登月,歷时仅用八年。
    如今丑国的阿尔式弥斯计划也开始了,按理说他们进度应该更快才是,怎么连个探测器都没有发上去?
    周宇想到三种可能。
    一是当时丑国和老苏竞爭,想尽一切办法都想要树立科技大国的形象,所以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举国推进阿波罗计划,所有技术瓶颈都得到了最优先的解决,所以最后能够成功实现载人登月並且返回。
    第二种就是当年的航天人才经过战爭和早期航天项目磨礪,经验丰富且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
    如今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技术资料缺失成为了问题。
    这就跟以前,我们的钱老於老等天才辈出一样,外界越混乱,越能激发天才的诞生。
    第三种,那就是丑国造假。
    为了压老苏一头,一直攻克不了载人登月技术的丑国人,想到了捷径,直接用摄影棚搭一个场景,精心布置道具,模擬月球表面环境,利用特殊灯光模擬太阳光和阴影,再辅以巧妙的摄影技术和剪辑手法,製造出太空人在月球漫步、插旗的假象。
    所有的广播信號和月岩样本,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他们认为,由於当时技术限制,大部分人无法核实真偽,只要能抢先宣布登月成功,就能在和老苏之爭中取得巨大的政治和心理优势。
    周宇倒不认为质疑丑国载人登月这事真假就是民科,相反,他认为一个合格的科研人去质疑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连质疑丑国载人登月的勇气都没有,那还谈什么科学精神?
    任何一项伟大的发现,任何一个看似顛扑不破的理论,都必须经得起无数次的质疑、验证和推翻。
    这並非为了否定而否定,而是为了排除一切干扰,最终触及真理,
    对於阿波罗登月这样一项举世瞩目,且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显得如此不可思议的成就,民间存在质疑声音,甚至是一些“阴谋论”,这本身並不奇怪。
    他认为,这些质疑的出现,恰恰说明了公眾对科学真相的渴望,以及对权威的批判性思维。
    真正的危险,並非质疑本身,而是对质疑的盲目排斥。
    如果一个科研工作者,面对一个存在爭议的重大歷史事件,仅仅因为官方说法或主流观点就放弃了深入探究的衝动,那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的沦丧。
    这种不敢质疑、不敢探究的心態,会扼杀创新,阻碍进步。
    这次系统没像以往一样,一次性给出三个任务,这次只给了一个,没准儿,系统就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周宇发现点什么。
    周宇想了想,觉得这事他確实想弄明白。
    目前在找的六代机確实可以登月,但运载力有限,想要实现建造月球基地这一目標,还得靠火箭等,才能实现低成本运输。
    可惜,这次机械狗的登月点不在当年阿波罗號登月点附近,否则可以让机械狗找点线索。
    他们的登月点选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它位於月球南极富含水冰的区域,这是未来月球基地生存和资源利用的关键。
    而阿波罗任务的著陆点则分布在月球正面中低纬度的几个海区,那里阳光充足,但水冰资源稀缺。
    两者的战略目標和选址考虑完全不同,相距遥远,不是笨笨这种月面移动机器人短时间內能抵达的。
    周宇想清楚后,决定先找卫宏把眼前的事给商量了。
    丑国人现在把水搅浑,他们必须要儘快拿出措施才行。
    一晃一周过去了,外界的议论声隨著笨笨们返回地球再一次扩大了。
    许多科研人员和普通人对笨笨的归来充满了期待。
    社交媒体上,关於笨笨在月球上到底带回了什么的猜测层出不穷。
    “笨笨回来了?它是不是带了月球土特產回来?”
    “期待笨笨的开箱直播!快让我看看氮3长什么样!”
    “这证明了龙国不光能把东西送上去,还能安全带回来,这才是真本事!”
    “他们能不能分点给我们做研究?”
    “能不能申请他们的项目?居然能够平安无事的回来,这真的太强了!”
    对於科研人员来讲,无论笨笨从月球上带了什么回来,对於他们来说都是稀缺至极的东西。
    哪怕到了现在能够真正从月球上带回东西的,也只有丑国和龙国。
    现在,笨笨带回的样品,尤其是如果真的含有高纯度氮3,那將是顛覆性的突破。
    各大科研机构和大学纷纷通过官方或非官方渠道,向龙国航天局和相关科研单位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
    他们渴望能获得哪怕一丁点笨笨带回来的月球样品,无论是用於地质分析,还是对可能的氮3
    进行纯度验证和应用研究。
    先前质疑龙国人意图的声音反而小了下去,
    与此同时,探月工程项目的人正联合星火项目的人,在科学岛上,最核心的无尘实验室里,对笨笨所带回的珍贵样品进行紧张而严密的分析。
    实验室里,全副武装的科研人员在洁净的玻璃罩后,小心翼翼地操作著精密仪器。
    一台台先进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质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高速运转,对从月球南极带回的月壤、微小岩石进行著细致入微的剖析。
    这次带回的样品远比阿波罗號带回的月壤更加多样和复杂,因为它们是笨笨在进行大规模採矿作业时,从不同深度和不同地质结构中採集而来。
    这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材料。
    这些科学家的核心目標之一,自然是氮3的纯度验证与储量评估。
    氮3提取设备由“笨笨”內置,初步纯化后的產物被密封在特製的容器中。
    分析团队正对这些產物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同位素丰度分析,以確认其纯度和提取效率。一旦数据出炉,將是龙国在月球能源开发领域最有力的证明。
    另一个关键目標,则是地质和环境影响的评估。
    丑国散布的“月球污染论”让他们不得不有所准备。
    分析团队正在对採矿点周围的月壤样本进行细致研究,包括月尘颗粒大小、分布、化学成分变化等,以证明笨笨的採矿作业对月球环境的影响,远低於外界的夸大言论。
    他们还將分析是否有新的微量元素发现,或者对月球地质结构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更深层次的,是对月球南极水冰资源的精確分析。
    笨笨的作业区域正是水冰富集区,其带回的样本將直接印证该区域水冰的储量、赋存状態和纯度,这將为龙国未来月球基地的选址和水资源利用提供最直接、最宝贵的数据支持。
    周宇每天都会亲自到实验室听取进度匯报,
    他知道,这些数据的出炉,將是龙国回击国际社会质疑、爭取主动权的关键。
    卫宏在跟周宇交流外界的情况时,提到了一件事。
    “目前申请月壤的有1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借用请求有24份,而且这些申请主体全是探月项目中的者,这情况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可见,我们这次登月的结果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是利大於弊的存在。”
    “意料之中。”
    周宇平静地回应道:“这些科研机构和国家,他们清楚月球样品意味著什么,这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宝藏,更是未来太空资源分配话语权的关键。”
    卫宏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些申请中,有不少是来自我们过去在航天领域有过合作的友好国家,也有一些是过去对我们月球计划持观望甚至质疑態度的国家。”
    “甚至连丑国的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也通过第三方表达了合作意向,只是没有直接提交官方申请。”
    “哦?”
    周宇挑了挑眉,他知道,在科学面前,政治上的对抗有时也得暂时让步,月球样品所蕴含的价值,足以让任何一个有追求的科研机构放下身段。
    就是没想到,丑国人放的那么快。
    “这些申请都暂时搁置吧,我们目前更需要的是,研究带回来的样本。”
    此刻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彻底吃透这些来之不易的月球样品,只有掌握了第一手、最详尽的数据,龙国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合作中占据绝对主动,也能更有力地回击任何形式的质疑。
    得知申请查无音讯后,大毛的彼得罗夫等人陷入了焦虑中。
    彼得罗夫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之前我们还指望他们能够跟我们合作质子-硼聚变。”
    “这项技术理论上比气-氙聚变更清洁,產生的放射性废料更少,甚至不需要像氮-3那样复杂的月球开採,我们在这方面有將近十年的研究积累,认为可以和龙国形成互补,没想到啊。”
    “但是,氮3的储量、开採难度,以及聚变堆的技术要求都非常高,我们投入巨资研究质子-硼聚变,正是看中了它在地球上燃料的可获得性和理论上的清洁性。”科学部的科瓦廖夫不解地问。
    “科瓦廖夫,你说的没错,氮3的开採和利用门槛確实高,但別忘了,龙国现在已经把笨笨送上月球了,而且还安全带回了样品!这证明他们已经解决了开採技术的核心难题,至少是具备了初步的开採能力。”
    “而我们的质子-硼聚变呢?我们在实验室里,理论研究確实有进展,但距离实际应用,哪怕是验证性的小型反应堆,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理论和现实之间,隔看天文数字的资金投入和无数技术难关。”
    说实话,大毛在可控核聚变方面的积累,其实不弱。
    早在老苏时期,科学家们就在托卡马克装置的研发上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奠定了该领域的基础,他们的理论研究深入,人才储备雄厚,许多概念和技术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然而,资金,这个致命的短板,像一道无形的锁,紧紧扼住了他们的脖子。
    老苏解体后,长期持续的经济困境让大毛的科研投入大幅削减。许多尖端项目因缺乏资金而停滯,人才流失严重,一些本可以转化为实际成果的理论突破也只能停留在纸面。
    彼得罗夫深知,可控核聚变是吞金兽,无论是气-氙、质子-硼还是氮-3,从实验室到商用发电,每一步都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投入。
    龙国之所以能在氮-3开採上迈出实质性一步,正是得益於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
    “我们不能再沉浸於过去的辉煌了。”
    彼得罗夫的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地图,仿佛看到了全球能源格局的未来变化。
    “现在,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差距,更是资金和战略执行力上的差距,龙国人通过月球氮3,正在构建一套全新的能源体系。”
    “我们必须认清现实,重新评估我们在太空资源开发上的投入,尤其是月球项目。如果不能在氮3上迎头赶上,我们至少也要確保在未来的月球开发体系中,能占据一席之地。”
    其他人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迷茫。
    他们都在想一个问题。
    怎么赶上?
    “彼得罗夫,恕我直言,现在除非周宇这种天才人物来我们这,否则我想不出有什么方式可以赶上龙国人的。”伊万诺夫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带著明显的疲惫。
    他的话,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周宇的名字,如今在国际科技界几乎是奇蹟的代名词。
    从人工智慧到可控核聚变,再到这次的月球採矿,他仿佛拥有点石成金的能力,每一次出手都能掀起一场风暴。
    而大毛,即使拥有深厚的科研底蕴,却在资金和国家战略方向上长期受限,无法像龙国那样,
    为一位天才提供倾尽全国之力去实现梦想的平台。
    更何况,周宇一个龙国人凭什么来他们这里?
    龙国那边给他的待遇,估计是普通科学家难以企及的,就这种情况,他们拿什么去吸引周宇来?
    彼得罗夫部长脸色铁青,他知道伊万诺夫说的是事实,这更是大毛目前最深层的困境。
    他们有理论、有经验,但缺乏將这些理论和经验转化为实际成果的燃料一一资金和顶尖人才的持续投入。
    “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縹緲的天才降临上。”
    彼得罗夫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虽然充满无奈,但更多的是不屈:“我们必须从自身寻找出路。”
    “赶上,不代表要复製龙国人的道路。我们需要找到属於我们的独特优势,或者开闢新的合作模式。”
    “如果要合作,我们和谁合作?丑国人还是龙国人?”伊万诺夫问道。
    “丑国人“
    彼得罗夫沉吟片刻:“他们现在也在阿尔忒弥斯计划上步履维艰,而且他们对技术共享的態度向来保守,与他们合作,我们很可能只是充当配角,就像是白象一样,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他们都和白象人打过交道,他们至今都没想明白,丑国人为什么要和白象的月船项目合作。
    飞了四十天才到月球,不得不说,丑国人真能忍。
    换作是他们,早就和愚蠢的白象人拜拜了。
    “至於龙国人”
    毫无疑问,龙国现在是月球探索的领跑者,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宝贵的月球样品,与他们合作,无疑能最快地获得月球氮3和相关技术的信息。
    “和龙国人合作,是我们目前最好的选择。”
    伊万诺夫看了他一眼,有些没好气地问道:“彼得罗夫先生,您確认他们会和我们合作?”
    “你是不是忘了,前段时间我们在国际上炒作他们可控核聚变技术上存在中子辐射的事。”
    “可以说,他们没找我们算帐,都是仁慈的了。”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伊万诺夫的话,像一把刀子,精准地刺入了彼得罗夫心中的痛处。
    彼得罗夫的脸色变得铁青,但他很快控制住了情绪。
    他知道伊方诺夫说的是事实,那次行动確实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但此刻,他必须超越个人恩怨和过去的失误,为大毛的未来找出路。
    “我当然没忘!”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合作才更需要策略,龙国人有能力算帐,但他们没有,说明他们很聪明,也有战略眼光,知道算帐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这次谈合作,我们当然会让龙国人看到我们的诚意。”
    “诚意?那是什么?”
    “难道是技术?”
    “我们目前掌握的顶尖技术有火箭发动机技术、核动力破冰船、超空泡鱼雷等,但我必须要提醒你,这些技术是我们的核心根本,我们不可能把这些技术送给他们。”
    “不错,这些东西恰恰是龙国人所缺失的,我们把技术送给对方,对方倒是得了便宜,但我们的利益有谁来保证?”
    “对啊,送技术的事情万万不可!
    彼得罗夫听到大家的討论声,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伊万诺夫,你说的没错,我们不会把核心技术送人,但我们手里有另外一样东西,是他们需要的。“
    “一样让周宇都无法抗拒的东西。”
    “什么东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