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普通牛马,如何能担当这种大任?(7.4k)
第245章 普通牛马,如何能担当这种大任?(7.4k)“林溪,今天导师找我们有什么事吗?”张昊问道。
“不知道,大概率很重要,否则也不会让我们一大早就到这里集合。”
“对了,你要博士毕业了吧?论文的事准备好了?”
“早办好了,我都写完了,都说小导侯教授最严格,但他对我可好了,一点都不凶。”
他们虽然都是周宇的学生,但日常琐碎的事都会交由他们的小导侯教授来处理,这样一来,周宇就不用承担日常带学生的繁琐工作。
“有没有可能,你大导是周教授,他想凶也不敢啊?”
张昊挠了挠头,有些不相信地说:“是因为这个吗?”
林溪白了他一眼,调侃道:“不然你以为是因为你天资聪颖,是绝世天才的原因?”
“去年清大的一名博士生在实验里面犯了错,侯教授把对方教训了一下午。”
“要是你在侯教授那里受了委屈,你猜我们导师会不会去找侯教授?”
“哈哈哈。”张昊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论绝世天才,谁敢跟他导师比啊?
但周教授真的会替他说话吗?
张昊耸耸肩,他导师天天搞科研,哪有那閒工夫!
两人说著,很快就走到了实验室里。
林溪一看,其他研究员也都到齐了。
过了一会儿,周宇来了,实验室里气氛逐渐严肃了起来。
所有人都看向周宇,等待著他的指示。
周宇扫视了眾人一眼,接触到他目光的人忍不住打起了精神。
“大家辛苦了,这么早过来。”
“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特殊的实验,电磁弹射微重力装置。”
“它的作用,是在瞬间,製造出一个微重力的环境,我们利用它,可以模擬宇宙中的失重状態,从而进行各种科研实验。”
周宇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
他们都是一流的科研人员,自然知道这项技术的意义,如果这项技术能够成功,那么龙国的航天事业,將会再上一个台阶。
“周教授,我们该怎么做?”张昊问道,他的声音带著些激动。
周宇没有回答,而是看向柳思思,柳思思心领神会,立刻打开电脑,將一份详细的实验方案展示在了屏幕上。
柳思思开始解释道:“这项技术,其实是从电磁弹射技术衍生而来的。”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航空母舰上的电磁弹射系统,它利用强大的电磁力,在极短的距离內,
將笨重的舰载机加速到起飞速度,我们的装置,就是將这种技术,反向应用於微观世界。”
“我们通过精准控制电磁脉衝的频率和强度,可以在装置內部形成一个不断变化的电磁场,当物体被发射到这个电磁场中时,它会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同时,电磁场会对其施加一个与重力方向相反的力,从而实现微重力。”
“好了,现在先准备下,我们开始说下实验的关键点,然后就开始—”
两个小时后,他们围著巨大的电磁弹射微重力装置进行最后的检查。
这个装置的核心,是一条长约十米的真空磁悬浮轨道,轨道两侧布满了高能电磁线圈。
当高压电流通过线圈时,能够產生一个巨大的磁场,將放置在轨道上的实验品加速到惊人的速度,並在达到特定位置时,通过精准的反向电磁脉衝,实现瞬间的微重力状態。
“报告周教授,所有参数正常,能量仓填充完毕,隨时可以进行实验。”林溪的声音带著一丝激动。
周宇点了点头,走到控制台前,柳思思已经准备好了实验方案,屏幕上跳动著密密麻麻的数据。
“第一次实验,我们只进行基础的微重力环境模擬。”
“將一个搭载了高精度加速度传感器的標准件,从轨道起点发射。”
“收到!”林溪回答。
隨著周宇按下启动键,一道刺眼的蓝光在轨道上闪过,伴隨著一声低沉的轰鸣,实验件瞬间消失在起点,以肉眼无法捕捉的速度在轨道內飞驰。
然而,就在实验件即將到达微重力区时,控制台上的一个红色警报灯突然亮了起来。
“周教授,微重力环境失控!加速度传感器读数异常!”林溪的声音带著一丝焦急。
有导师在场,她习惯依赖对方了。
周宇的眉头紧锁,他迅速调出数据,发现实验件在微重力区內,並没有达到理论上的零重力状態,而是出现了诡异的振动,加速度读数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內疯狂跳动,导致无法形成稳定的微重力环境。
“磁场谐振。”
周宇脱口而出,他立刻看向柳思思:“思思,数据备份,让其他人先停下,仔细检查一下磁场线圈是否有异常。”
柳思思迅速操作,將数据备份。
周宇看向林溪,冷静地说道:“林溪,你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磁场谐振?”
林溪的心头一紧,她知道,这是周宇在考验她。
她深吸了一口气,开始思考。
磁场谐振,通常是由於磁场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相近,导致能量共振,但他们已经计算过所有参数,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
“周教授,我们已经排查过所有可能,线圈的频率、电流强度,都与理论值完全吻合,不应该出现谐振现象。”林溪有些困惑地说道。
“那有没有可能是,实验件本身的问题?”周宇的声音很轻,心想我都把提示给到这份上了,
这下应该能知道了吧?
林溪闻言一愜,她看向周宇,眼神中闪过一丝光芒。
她突然想起了什么。
“周教授,我明白了!”
林溪的声音充满了兴奋:“是实验件的磁导率!”
她立刻走到控制台前,调出实验件的材料数据,果然,实验件的磁导率与他们最初计算的理论值,存在一个微小的偏差。
而正是这个微小的偏差,导致了磁场谐振『这个实验件的材料,虽然与我们的標准材料相近,但由於其微观结构上的差异,导致其磁导率略有不同,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这个微小的差异被放大,从而引发了磁场谐振。”林溪解释道。
周宇微笑著,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著林溪。
他知道,她已经完全理解了问题所在。
“那现在该怎么办?”张昊问道。
“很简单。”
在周宇的鼓励下,林溪自信地说道:“我们只需要在微重力区,增加一个反向磁场线圈,用来抵消实验件自身磁导率带来的影响,从而实现稳定的微重力环境。”
周宇点了点头,他知道,林溪的解决方案,是正確的。
“林溪,去准备吧,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实验件。”
在林溪的指挥下,团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重新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件,这次,他们选择了磁导率更稳定、更均匀的材料,並在其表面增加了一层特殊的涂层,以確保其在电磁场中的表现更加可控。
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微重力区的两侧,增加了两组新的电磁线圈。这些线圈的电流强度可以独立调节,用来產生一个与主磁场相反的磁场,从而抵消实验件自身磁导率带来的影响。
很快,所有准备工作就绪。
“周教授,准备好了!”林溪的声音充满了自信。
周宇点了点头,他走到控制台前,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再次按下了启动键。
一道刺眼的蓝光再次在轨道上闪过,伴隨著一声轻微的响动,实验件再次以肉眼无法捕捉的速度在轨道內飞驰。
这一次,控制台上的所有指示灯,都保持著绿色,加速度传感器读数稳定,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周教授,微重力环境已建立,加速度读数为零!”
周宇微笑著,他知道,他们成功了。
然而,就在这时,屏幕上的一个数据,引起了周宇的注意。
“林溪,暂停实验,调出微重力区內磁场强度的实时数据。”周宇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
林溪闻言一愜,她不明白周宇为什么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但她还是迅速照做了。
当屏幕上的数据,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时,所有人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这这是怎么回事!”张昊忍不住问道。
微重力区內的磁场强度,竟然比他们理论计算的,要低了百分之二!
如果磁场强度不足,那微重力环境,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周宇的眉头紧锁,他知道,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他们没有发现的问题。
经过刚才的事,林溪已经冷静了下来,她开始在脑海中,模擬整个实验过程,她想到了电磁弹射,想到了微重力,想到了磁场她突然想到了一个微小的细节。
“周教授,我明白了!”
林溪的声音充满了兴奋:“是涡流效应!”
她立刻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开始画了起来。
“我们之前的理论模型,都是在理想导电体下建立的,我们忽略了电磁场在金属材料中的表现,当高强度电磁场,作用於实验件时,它会在实验件內部,產生一个感应电流,也就是涡流!”
“而正是这些涡流,导致了能量的损耗。这些能量,並没有被用来產生微重力,而是被转换成了热能,从而导致了磁场强度的降低!”
“周教授,那我们该怎么办?”张昊问道。
周宇示意让林溪接著说。
“这个..要涉及到ns方程,导师———”
林溪向周宇投去了求救的眼神。
要知道,哪怕是在燕大数院这种变態的地方,ns方程也只能天才才敢接触。
周宇看出了林溪的困惑,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轻声提醒道:“林溪,还记得我们上次在討论ns方程时,提到过磁流体力学吗?如果把我们的电磁场看作是一种磁流体,那么———“
林溪闻言一证,她看向周宇,突然想到了什么。
“周教授,我明白了!”
林溪兴奋道:“我们可以利用磁流体力学的原理,在电磁场中,製造出一个特殊的流体场!”
她立刻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开始画了起来。
“我们可以在电磁线圈的內部,注入一种特殊的导电流体,这种流体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流体场,而这个流体场,可以精確地控制电磁场的强度和分布,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抵消涡流,从而实现真正的零重力环境!”
“那我们该怎么办?”其他人问道。
林溪回答:“我们只需要在电磁线圈的內部,增加一个导电流体注入装置,並根据ns方程,精確计算出流体流动的速度和方向,从而实现对电磁场的精確控制。”
周宇点了点头,他知道,林溪的解决方案,是正確的。
“林溪,去准备吧,计算这部分我来。”周宇说道。
“收到!”林溪最怕就是计算,周宇没让她负责这部分,她真的鬆了一口大气。
她不知道的是,周宇也鬆了一口气。
带学生的感觉確实不错,关键时候可以省下自己不少事。
他现在终於明白,为什么那些教授热衷於每年招收学生了。
他之前一直觉得带学生是件麻烦事,但现在看来,这是一种双向的投资。
招收学生是学术传承的基石,每一位优秀的教授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方向能够发扬光大,而学生就是最好的传承者。
他们不仅能继承导师的知识和方法,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將学术的火炬一代代传递下去他也不例外。
要是每个项目,他都需要亲自盯著,他估计会累的去躺棺材板了。
看著林溪忙碌的背影,周宇的心情格外舒畅。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完成一个实验,更是培养未来科研领军人才的过程。
周宇活动了下有些僵硬的脖子,准备去计算相关实验数据了。
另一边。
探月工程项目组。
自打陈涛从狗大户的数据中,和小苔蘚一起分析出了以国水技术的关键点后,他便带著成果进入了王院士的团队。
接下来的日子,陈涛和小苔蘚成了项目组最炙手可热的工具人。
他不再是那个独自在办公室里埋头分析数据的研究员,而是成了各个小组之间的不可缺少的人物。
有人在材料合成中遇到了瓶颈,想知道某种新配方在极端温度下的表现时,陈涛会將配方输入进去,让小苔蘚根据资料库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模擬运算和预测分析。
有人在设计微波加热系统时,遇到了效率问题,想知道如何优化线圈排布时,涛就带將设计图纸导入进去,让小苔蘚根据物理模型,进行三维仿真和电磁场分析。
陈涛的生活变得异常忙碌,但他却乐在其中。
他从未感到自己会在这个领域会如此有价值,如此被需要。
原本他以为,他水资源处理与利用这条路上已经到头了,可周宇的帮助,让他打开了新大门!
这种感觉,爽极了!
陈涛今天照例在那儿忙的时候,王院士找到了陈涛,拍了拍他的肩膀。
“陈涛,走,有个任务交给你。”
“什么?”
“你跟我去了就知道了。”
会议室的门缓缓打开,陈涛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会议桌前的几个人。
其中一位气质不凡,从他的衣服上看显然是一位陆军高层。
“老林,人我给你带来了。”
王院士指了指陈涛:“他就是陈涛,我们探月项目组的宝啊。”
陈涛的心臟开始狂跳,他知道,接下来的谈话,將非同寻常。
“小伙子,坐。”林连长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陈涛坐下。
陈涛坐下后,林连长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仿佛要將他看穿。
“我听说,你在水资源处理方面,有著独特的见解?”林连长问道。
“报告连长,我只是在周宇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陈涛谦虚地说道。
“好,很好。
听到周宇的名字,他放心了。
林连长点了点头,然后,他从身后的军官手中,接过一个厚厚的文件夹,放在了桌子上。
“这是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秘密项目,我们要在某片海上建立新的基地,但这种类型的基地,一直以来都有个问题。”
『那地方,淡水资源极度匱乏,我们不得不依靠昂贵的海水淡化设备,但这些设备,在面对复杂的海洋环境时,表现並不理想,经常出现故障,维护成本也极高。”
林连长的声音,充满了无奈,他指了指文件夹,示意陈涛打开。
陈涛打开文件夹,里面是大量的数据图表和照片,他看到了各种复杂的海水淡化设备,以及它们在极端环境下,被腐蚀、损坏的照片。
“我们希望,你们能够为我们,找到一个更加高效、更加稳定的海水淡化方案。”林连长的目光,再次落在了陈涛的身上,满是期待。
陈涛的心中一动,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连长,请问你们目前使用的海水淡化技术是?”陈涛问道。
“主要是反渗透技术。”
一位看上去是技术的人回答道:“这是目前最主流的技术,效率高,產水质量好,但正如连长所说,在我们的基地,它遇到了很多问题。”
陈涛点了点头,反渗透技术他很熟悉,它的核心是反渗透膜,通过高压將海水压过一层半透膜,只让水分子通过,从而去除盐分和杂质。
然而,这种技术对进水水质要求极高,膜很容易被污染。
他打开文件夹,目光迅速扫过那些照片和数据。
照片上,反渗透膜组件表面布满了污垢,有的甚至出现了破损。数据图表则显示,隨著运行时间的增加,產水率急剧下降,能耗却不断攀升。
“这些是设备故障的记录。”
林连长指著一张图表说道:“故障率远高於厂商提供的数据,我们怀疑是水质问题,但常规的水质检测,並没有发现什么特別的异常。”
陈涛没有说话,他打开了隨手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將所有的数据,包括水质检测报告、设备运行日誌、维护记录,以及海水样本的理化指標,一股脑地导入了小苔蘚系统。
“小苔蘚,启动异常模式,分析所有数据,找出所有与理论模型不符的微观异常点。”陈涛在键盘上输入指令。
屏幕上,小苔蘚迅速运转起来,
海量的数据流像瀑布一样划过,小苔蘚利用其强大的交叉比对和多维分析能力,开始在那些看似正常的报告中,寻找隱藏的蛛丝马跡。
一分钟后,小苔蘚给出了结果。
“连长,你们的水质报告,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
陈涛指著屏幕上的一张分子结构图说道:“海水中,存在著一种特殊的硅藻,它的尺寸极小,
常规的水质检测设备无法捕捉到,这种硅藻,会分泌一种黏性多,这种物质,就是导致反渗透膜污染的罪魁祸首。”
“这种黏性多,会像胶水一样附著在反渗透膜的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
陈涛继续解释道:“这层生物膜会阻碍水分子通过,导致產水率下降,同时,为了维持產水率,泵需要更大的压力,从而增加了能耗,更严重的是,它会为其他微生物提供温床,加剧膜的污染和腐蚀,最终导致膜的破损。”
“那我们该怎么办?”林连长问道。
“传统的预处理方法,如过滤、絮凝等,很难完全去除这种硅藻。”
陈涛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我需要一个更加彻底的解决方案,我有一个初步的思路,我们可以尝试利用电化学技术,在海水进入反渗透设备之前,对海水进行预处理。”
“具体怎么做?”林连长追问道。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特殊的电解反应器,通过精確控制电压和电流,在电解过程中產生活性氧和氯自由基。”
“这些物质,可以有效地破坏硅藻的细胞壁,並降解其分泌的黏性多,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电解过程中產生的氢气,进行回收利用。”陈涛解释道。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反渗透膜的污染问题,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產水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和能耗。”
林连长听完后,陷入了沉思。
他看向陈涛,眼中充满了讚赏。
他知道,这个年轻人,不仅仅是技术天才,更是一个能够將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的实践者。
“太好了!”
“小陈,这个项目,我交给你了,需要什么支持,儘管开口,我们会全力以赴。”
一旁的王院士听到,忍不住说:“老林,你们这问题怎么拖了那么久?我记得前两年你就跟我提过。”
林连长嘆气,说:“我们当时去找了一些研究院,但別人觉得我们没什么经费,一个个都在拖。”
“那个时候还没有建设新的海上基地,所以时间长了,我们也就把这事给放下了,现在要建设新的海上基地了,这事再拖,可就真的要出问题了。”
王院士听到这里,若有所思地说:“不得不说,你们陆军是真的穷,什么好东西都轮不到你们的感觉。
林连长听到这就气了,拍了拍桌子,感慨道:“可不是嘛!都说海军是吞金兽空军是天之骄子,咱们陆军,就是老黄牛啊!
他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继续倒起了苦水:“前两年,我去看一个基层连队,他们用的炊事车,还是三十年前的老古董。”
“那车,烧柴火,冒黑烟,一个班的战士,为了做顿饭,能被烟燻得眼泪直流。我问他们,『你们怎么不换个新的?』他们说,经费有限,能省就省,你说,我听了这,心里能好受吗?”
王院士无语了。
陆军虽然穷,但也不至於这样吧!
不过陆军的装备更新,確实比不上空军和海军。
“,老林,你们都这样了,要不想办法找找他?”
“他?”
“周宇教授啊!你看他最近几年造出了多少军工相关的装备和新技术?”
“就他那本事,你还怕他解决不了你们的问题?”
林连长闻言,眼睛顿时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
他一下子站了起来,激动地在屋子里来回步。
“老王,你说的对啊!”
“我之前就听过周教授的大名,他主导的六代机项目,那可是咱们国家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
林连长越说越兴奋,他的脸上,已经完全没有了之前的苦闷,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他知道,如果能得到周宇的帮助,陆军的装备问题,或许真的能迎刃而解。
林连长突然停下脚步,有些担忧地看向王院士:“不过,周教授那样的天才,会不会—看不上我们陆军这点小打小闹?”
“老林,你放心,周教授从来不会这么想。”
“他从不计较项目的规模大小,他只关心,他研发的领域能否取得突破,而且,周教授的科研团队,可不止他一个人,还有他带出来的那些学生,个个都是天才!”王院士拍著胸脯保证道。
“这么看来確实不错,那老王,你愿意替我牵线搭桥吗?”
王院士听到这里犯难了:“这个嘛———”
牵线搭桥?
他哪有那个面子啊!
上次月球工程水技术的事情,周宇都委婉拒绝了,没亲自接手,最后只派了个陈涛过来。
不过幸好的是,陈涛技术水平高,帮了他们大忙。
林连长的事,普通研究员根本解决不了,他们只能找周宇才行。
可是周宇身边的人,他確实不太熟悉。
等等,周宇身边的人?
他目光扫过陈涛,有了主意。
“这事我去其实不太好,不过我们这里真有个能牵线搭桥的人。”
“谁啊?”
王院士居然不行,其他人才能搞定?
林连长好奇了起来。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陈涛啊,他本来就是从周宇教授组上过来的,他应该熟悉周宇教授,这事交给他去办,最合適不过了。”
王院士笑道,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直接推给了陈涛。
还在看电脑上资料的陈涛听到这话后,直接懵了。
他一个普通牛马,如何能担当这种大任?
让周宇去给陆军搞研发?
他多大面子啊,敢说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