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阴阳锁魂符
苏月嫿扑了个空,眉眼却还是含著笑,也不恼。“王爷何苦呢,你我夫妻之间做这样的事情也並无逾越之举,我瞧著你方才对我也並没有反感之意。”
身体是骗不了人的,傅孤闻出於本能躲开了她的靠近,而她胳膊触碰到傅孤闻身体时,傅孤闻眼底並无厌恶,也没有快速躲闪。
身体的本能在证明著,傅孤闻並不討厌她。
她这样一个容貌迤邐的女子主动送上门,傅孤闻都不接纳,那还真是没有品味呢。
“这只能证明你我之间相识,並不能证明你我夫妻之实。”
傅孤闻並不应苏月嫿的话,反而见字拆字。
“是不是真的等你见到了你的贴身侍卫一问便知,他们你总不会养了的。”
傅孤闻失去的只是一部分记忆,偏偏这部分记忆里又包括她,不过自幼培养在身边的侍卫,傅孤闻总是信得过的。
果然,苏月嫿此话一出,傅孤闻的神色柔和了些许,似是对她多了些许信任。
见傅孤闻能够平静与她站在一处,苏月嫿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里,眼下该做的事情就是寻找到沈卓瀟,让他交出傅孤闻的那两魂。
“此处早已经不是当年的东宫了,这里被沈卓瀟设置了阵法,如今你我被困在其中,只有突破了阵法才能够离开此处。”
她能够进来便证明此处的阵法只是用来针对鬼魂的,而她依附在人的肉身之上,又有自身的魄力护体,这里的阵法对她並不起作用。
苏月嫿在旧处的东宫嗅到不少生魂的气息,皇宫重地,自然少不得冤死的小鬼,苏月嫿暗中稍微动用手势,那些小鬼便能够为她所用。
她如今的剩余的魄力驱使那些小鬼还是绰绰有余的。
因著傅孤闻如今是生魂的缘故,魂小担心被傅孤闻瞧见,又要一顿解释,索性一直藏匿於苏月嫿的髮釵之中。
阴璃需要她之时,她再动用鬼气协助阴璃,她可不想阴璃在阳间出了事。
嘴上虽然说著阴璃我行我素,为了那点真龙之气元气大伤,但阴璃若是有麻烦,魂小不用阴璃开口便会出现帮忙。
她可是能够为了阴璃付诸一切的人,那种贪生怕死之事到了阴璃面前,都不是事情了。
“你说这阴阳锁魂符真的能镇住傅孤闻的两魂?”
清远用阵法將傅孤闻一半的魂魄阵於旧时东宫,使那里的冤魂们吸食傅孤闻的魂魄,用来饲养小鬼为他所用。
而这阴阳锁魂符便是为傅孤闻准备的另一件武器,此符咒呈紫色,符咒刻有阴阳图案,能调动阴阳之力將人的生魂封印在其中,使其动弹不得,他又在上面加了两道咒术,隱秘了傅孤闻生魂的气息。
就算有人来寻傅孤闻的生魂,也断然想不到生魂的藏匿之处。
“阴阳锁魂符乃慧觉方丈所赠,慧觉方丈乃是能游走於阴阳两界,改了傅孤闻命格之人,他所赠之物必然是绝妙的法器。”
为了对付傅孤闻,他们动用了不少能人异士,而护国寺的惠觉方丈拥有能通阴阳之能,他入阴间查探到傅孤闻阳寿未尽,气运不该绝,便利用了判官笔修改了生死簿,强行缩短了傅孤闻的阳寿,使其横死。
而这一切,苏月嫿並不知晓。
苏月嫿还在寻找傅孤闻的生魂,並不知沈卓瀟与惠觉方丈之间的勾当。
“本宫本想著强行利用术法杀死傅孤闻,若不是惠觉方丈献计,本宫也不会手握著傅孤闻的生魂,掌握著他改天换命的生杀大权。”
沈卓瀟无意间得知了傅孤闻的真实身份,担心他有朝一日知晓自己的身份重回皇宫,名正言顺地坐上那个二皇子之位。
惠觉方丈在生死簿上曾探查到一丝真龙气息,故將此告知於沈卓瀟。
沈卓瀟如今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好不容易得来的,他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人与他爭夺这太子之位,將来的天子也唯有他一人坐得起。
他那熊熊野心昭然若揭,所以傅孤闻必须得死。
傅孤闻假死一事沈卓瀟並不知晓,他们安排计划之时傅孤闻还活著,沈卓瀟便以为这一切都是天意安排,傅孤闻註定做不了这太子之位。
“本宫唯好奇一事,那便是苏月嫿的真实身份,蛊虫是苏韵眼看著放入苏月嫿体內的,而新婚之夜她竟然安然无恙渡过,如今又像是变了一副面孔,身上似藏著不少秘密,先前若不是有她在傅孤闻身边,缕缕破坏我们的计划,傅孤闻早就本宫给解决了。”
就算那二人身死,也解不了他心头之恨。
清远同时也憎恶著那二人,他可是见识过苏月嫿能耐的人,那绝非寻常女子。
先前誆骗傅孤闻说苏月嫿是鬼魂附体,而在他看来確实也像那么一回事。
若不是有鬼魂附体,那个女人怎会向太子所言,能够將蛊虫逼出。
蛊虫如若不是被逼出的,苏韵的法子早就应该生了效。
“那个女人未必真死了,殿下要防范著些才是。”
清远可不信那个女人是真的死了,那苏月嫿的尸身如今就葬在燕王地陵之中,她或许换了具肉身也说不准。
故而这几日进出皇宫之人都严查死守,一个苍蝇都放不出去。
他们二人秘密对话,苏月嫿安排的小鬼鬼气太弱,近不了他们的身,也只能零星听得一些字眼。
而安排在燕王地陵巡查的侍卫终於发现了燕王妃尸体被盗之事,火速回宫通知了太子沈卓瀟。
沈卓瀟从座椅上惊起,那个女人果然是诈尸!
比起傅孤闻,此女才是令他不安的存在,此女究竟是何种来歷,令著清风也险些栽在她的手上?
“派人严防死守,进出之人皆要盘问。”
沈卓瀟立刻散下命令,苏月嫿顶著燕王妃的肉身必然不会以真面目四处走动,以免引发惊恐。
“太子还请放心,如今傅孤闻的两魂在你我手中,她必然会来寻的,到时候来个瓮中捉鱉,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