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建设计划,董平到来
第116章 建设计划,董平到来但凡王朝末年,朝廷对人口的管控基本形同虚设,如今大宋治下,流民和隱户比比皆是。
除了开荒,农业革新同样势在必行,提高粮食產量就能增加人口。
林克很清楚,农业社会的经济產出终究是要被工业超越的,一旦工业化开始起步,那么很快银子就將从从“工厂一一商业”的链条中流淌出来。
只不过,现在他的符文科技树只有个苗头,所以才暂时重点发展农业。
即便如此,他也不打算將粮食赋税定的很高。
钱主簿听到林克的打算后,犹豫了片刻后提醒道:“大人,田税太低的话,我们没法跟州府交待。”
这方面谷守仁倒是有经验,插话道:“本官可谎称因梁山贼人劫掠,阳穀治下诸村损失惨重,
如此可上报东平府减免赋税,但也只限於今年,明年怕是要恢復的。”
“能够爭取到一年时间,足够了。”林克语气温和地说道,然后又问起现有土地的情况。
钱主簿对农事有些了解,一五一十地作出回答。
从他的回答中,林克確认了宋朝的农业技术比自己想像的要高,已经进入精耕细作的范畴。
打个比方,育苗、有机肥、轮耕这些技术已经出现,甚至在城镇里有人专门收运粪便,以至於催生出“粪霸”这个特有职业但这些东西大多基於地方性经验,有著不小的局限性,零碎而形不成体系。
而且限於土地兼併、赋税沉重,自然灾害和战乱破坏等原因,导致北宋末年呈现出“技术先进、民生凋”的怪现象·
林克皱了皱眉,他知道后世诸如红薯,玉米等几样高產农作物还未传入华夏,京东路耕种的主粮是粟和麦,同时大豆也有广泛种植,用於肥田和补充蛋白。
在汉中地区,水稻种植倒是基本成熟,但那又不属於京东路管辖。
为了增加粮食產量,要快些把“化肥”给搞出来了。
“儘快拿出实际可行的开垦计划,然后交由我审核。”
钱主簿有点紧张地答应:“是的,大人。”
“接下来是关於人口,”林克一边说著,一边看向眾人,“这方面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次说话的是谷守仁,他很认真地思考了一下:“其实人口倒最好解决,当今官家好大喜功,
山东又连年灾害不断,民力將尽,只要我们放出话,很快便能吸引大量流民前来”
“但阳穀县接纳能力有限,”谷守仁期期艾艾道,“如果不加以限制,恐怕附近州县会將他们的流民全塞过来。”
说到这儿,谷守仁忍不住摇了摇头:“流民是可怜不假,但这些人难以查明出身,让他们大量进入县城,维持治安將很困难。”
“以往官府如何对待流民?”林克问道。
“惯例是开设粥棚,以工代賑,还有挑选青壮编入地方厢军—”谷守仁答道。
林克:所以厢军战斗力每况愈下,原因都在这儿是吧?
“为何不用流民开荒?”林克突然问道。
谷守仁看了钱主簿一眼,示意由他来回答。
“大人容稟,开荒需要种子和钱,流民想开荒只能找地主接待,一般利钱都很高,滚上几年只会让他们愈发穷困,到最后开垦出来的土地不得已要卖掉抵债”
“停!”林克立刻挥手打断了钱主簿,“我记得朝廷有青苗法吧,百姓向官府借贷利钱很低。”
“王文公本意是好的,但到了下边执行时,自愿借贷就变成强行摊派了。”钱主簿垮著脸说道。
“加上背吏胡乱调整利率,久而久之,如今谁还愿意向官府借贷,『青苗法”虽还在实施,却早已名存实亡——”
钱主簿停了下来,好像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说下去。
林克对此很快便作出回应:“贴出告示,就说愿意开荒的百姓,官府提供青苗钱,你们商討出合適的利率,並固定下来,这项工作要快,儘量不要错过春耕时间。”
“另外以工代賑也要搞起来,吸纳流民时对他们编造在册,重点关注有一技之长的人。”
钱主簿飞快地记录著,这个时候武松提出了疑问:“我们有足够的粮食么?”
林克笑著看向他,隨后將目光挪到旁边的扈三娘身上,武松顿时哦了一合著把主意打到自己未来老丈人身上了。
其实他想岔了,林克的目標不止一个扈家庄,独龙岗三庄都被他盯上了。
原著里面,这仁庄子富得流油,別的不说,单一个祝家庄就让宋江他们得粮五十方石,就这还是给庄子里每户分了一石粮后剩下的。
当然林克不可能上来就抢,对方肯卖粮给阳穀县当然最好,如若不然,那就得让祝朝奉见识下官府的手段有多黑了。
扈三娘则被武松和林克看得发毛,总觉得这叔侄俩目光中不怀好意,但眾目之下又不好耍脾气,只能幽幽地扛了一句:
“以工代賑说得容易,哪有工作给流民做?”
无事可做?很可惜那是別的地方,在林克这边能做的事情多著呢。
在他的规划中,景阳寨周边要建成一个规模与阳穀县不相上下的镇子,而且全部採用新式材料来建造。
为此烧制水泥的炉窑区正在扩大规模,配套的砖瓦厂也要建设,除此以外,钢铁厂的工程也被提上日程,同时林克还在规划建造一个专业的实验室。
他甚至担心,哪怕吸纳了流民人手依旧不够用当林克把这些计划全盘讲出来后,眾人陷入了长时间的惊中。
阳穀只是个县城,发展民生需要搞得这么复杂吗?
如果这些计划都能成功,那阳穀县怕不是要改名为东京城了吧?
能够出席会议,就代表大家都是聪明人,他们当中或许有人猜到了些什么,但没谁会跳出来主动捅破窗户纸。
说到底,如今的大宋是个什么样,有识之士基本上都心知肚明。
会议结束后,眾人面色各异地离开了,武松则特意留了下来。
他看著大侄子,语气里带著些担忧:“林哥儿,有些话你不该今日说的。”
林克笑了起来:“二叔知道我要造反了?”
“与你和道长在一起这么久,想看不出来都难,”武松皱起眉头,“但手下的人鱼龙混杂,说不得有人会向上面告发你。”
“二叔这就多虑了,”林克摆摆手道,“我们才与梁山作过一场,此时说我造反纯属莫须有,
任谁都不会相信。”
“並且我鼓励开荒,主动接纳流民,在上官看来是为他们解决麻烦,增添政绩的好事,阳穀县发展的越好,便能收取更多的赋税—二叔信不信东平府还会大力支持我?“
武松想了想,不得不承认林克的话是对的。
自去岁以来,山东灾害不断,加上徽宗瞎几把乱搞,因而催生出大大小小的流民团队,有些乾脆就化身为盗贼。
“京东路盗匪遍地”,这话真不是白给的。
单史书上有记载的造反,徽宗朝便有一大堆,何况那些不出名的,更是不计其数。
比如徽宗登基第二年,东京城周边就爆发饥民造反,这可是首都附近,官府居然了八年才剿灭他们。
整整八年时间,都够打贏一波抗战了!
对於造反起义,北宋末年的州县官员,普遍做法是得到消息也不敢去剿灭,同时还一直隱瞒不报。
总之就是能拖便拖,只要別来找我麻烦,就眼睁睁看著你发展壮大。
如果你去攻打別的州县,那就更好了,本地官府甚至还主动给予一定的便利,警如开放官道什么的。
这你受得了吗?
如果吴研人活在北宋末年,那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诞生时间,起码提前七百多年。
“天下从此不寧矣!”武松嘆息著说道。
对此林克嘿嘿一笑:“下猛药方可治癒沉,再说了,二叔不想当个皇亲国戚玩玩?”
武松瞪了他一眼:“离你成事远著呢。”
不过他也算是默认了林克的说法,今天叔侄俩终於把话摆到明面上说了。
正当武松想劝大侄子做事要踏实一点,別太飘的时候,有衙差进得堂內通报,说官道上来了一队兵马,皆是官军打扮,正朝著阳穀县方向行进。
“怪哉,没听说有兵马调动啊?”武松皱眉道。
林克也是疑惑,不確定地说道:“莫不是从东平府前来驰援的?”
求援书信早就送去东平府,如今仗打完了兵马才至,这效率未免过於低下。
打发衙差再去打探后,两人便起身前往城墙去,待到了之后,那队兵马已经近到城前。
距离城门三四百步时,领军之將伸手一挥,身后的士兵便止步不前。
林克站在城楼上看得清楚,城下来的约莫有千多號人,其中有百十来军骑,披甲者也有四五百之数。
那最前面的將领手执双枪,相貌倒是有些英俊,一身鎧甲擦得光瓦亮,箭壶中还插著一面小旗,上写一联道:
“英雄双枪將,风流万户侯。”
林克顿时心中瞭然,就对面这骚包模样,定是双枪將董平没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