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 第192章 新的认识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92章 新的认识

    朱元璋语气中透著强烈的杀气。
    从前不知市舶司如此盈利,也不知海外竟如此富饶,也就罢了。现在既已知晓,若还有人继续作乱,朱元璋绝不会手软。
    对一个歷经贫困的君主来说,任何妨碍他赚钱,特別是赚大钱的人,都是他的劲敌。
    韩成没细谈如何杜绝走私,他认为以朱元璋的能力,此事定能妥善处理。
    他还需在此班门弄斧吗?
    “要建立市舶司,除了要有强大的海军和相关政策支持外,还需要专业人才来主导和指导。这其中有诸多学问。
    就说海上远航吧,需要积累无数经验。”
    地方上的风俗习惯、喜好货品以及特產之类的事宜,这些都是需要预先打探明白的。
    把这些搞清楚,才不至於像瞎子一样摸不著头脑……
    朱標低头疾书,唯恐遗漏韩成所说的一个字。
    朱元璋也是全神贯注地听著。
    这一夜,韩成让父子俩都有了新的认识。
    初来时只问能否找寻与鸡蛋的替代品,不曾想竟收穫如此之丰。
    “啊,我突然想到一个人,不知他还健在否。
    若能找到此人,对市舶司的海外贸易定是莫大的助力!”
    讲到市舶司事务,韩成脑海中忽地浮现出一个名字。
    他心中一阵欢喜,暗自责怪自己先前为何遗忘此人的存在!
    幸好此刻记起,否则损失恐难以估量。
    “是谁?”
    “韩成,快说!”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韩成话音未落,朱元璋与朱標的声音便同时响起。
    儘管话语不同,但两人的心意却是一致的。
    “此人姓汪,名大渊,字奐章。”
    韩成缓缓道出此人的姓名。
    对於后世许多人而言,汪大渊的名字颇为陌生。
    远不及七次下西洋的郑和那样声名显赫。
    朱元璋沉吟片刻,心中暗自思量。汪大渊这个名字虽陌生,但听韩成所言,此人早年便已投身航路,足跡遍布南洋诸地,更留下《岛夷志略》以记风土。若能招揽其人至市舶司,必可为事务添砖加瓦。
    “汪大渊……”朱元璋喃喃自语,脑海中飞速回忆,却未寻得丝毫印象。朱標亦摇头表示不知。
    韩成笑道:“这倒也不奇怪,他不过一介商人,在这世间並未显赫名声。早在元廷时,他便已在外闯荡,对南海一带颇为熟悉。”
    朱元璋听罢点头称是。待韩成详细介绍完汪大渊的事跡后,他立刻决意要將此人纳入麾下。哪怕汪大渊已然辞世,也要设法寻觅其后人。
    这般人才,市舶司万不可错过!
    “有关市舶司与海外贸易的事,我能讲的都在此了。
    若以后还有新想法,我会再向大哥和圣上稟报。“
    韩成沉思片刻,確定无遗漏后便结束了对市舶司的討论。
    明太祖朱元璋与皇太子朱標都觉得获益良多,却又感觉言犹未尽。
    然而韩成已如此表態,朱元璋也不便追问。
    回想此次谈话,他意识到从韩成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
    不仅知晓了解决缺之法,还一併理清了西南治理的头绪。
    西南之地远离中原,地势险要,环境恶劣,民风剽悍,原本就易生祸端。
    再加上元朝统治遗留下的诸多弊病,情况愈发棘手。
    自己虽已攻占西南,但要使其稳定下来,仍需耗费巨大精力。
    一旦处理不当,极可能成为第二个西凉,长期动盪,消耗国家资源。
    如今韩成提出在西南发展製业,並將其与**生產及对外贸易结合,
    竟使得眾多难题迎刃而解!
    不仅缓解了缺问题,还让当地百姓有所收益,与朝廷利益相辅相成。
    儘管製业无法惠及每一户人家,但能达到这般成效,已然十分难得!
    一旦韩成提到的那些事务,在西南那边顺利落实,即便日后仍有叛乱,规模也定会十分有限,难以掀起大的风浪。
    西南不仅不会消耗朝廷的资源,反而会为朝廷创造巨大的財富。
    真是妙极了!
    比我自己构想的西南治理策略,要优秀无数倍!
    看似**无奇的一招,竟然解决掉了我所有的顾虑。
    更何况,韩成还提及了许多关於市舶司建设及海外贸易的见解。
    此次前来,实在值得!
    朱元璋此刻確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过多年读书的感受。
    即便是刘伯温尚在人世,怕也是想不出这般妙策。
    “岳父大人,您现在是否觉得,准许我和有容在一年內完婚,是极为划算之事?”
    正沉思於自己允许韩成与有容年內成婚並未吃亏的朱元璋,听罢微微一惊,这小子难道掌握了读心之术?
    稍作平静后,他装出挑剔的样子说道:“划算?我觉得我吃了大亏。
    就凭这些,就不得不把婚期提前两年。”
    朱元璋看不得韩成得意的模样,总想找机会挫挫他的锐气。
    韩成对此只是点点头说:“原来如此啊~”
    我本想跟岳父大人您聊聊几件要紧的事儿,但既然这样,那就罢了。”朱元璋听后,嘴角立即扬起笑意:“瞧你,不过是逗你玩玩,怎么当真了呢?”
    ——
    看著父亲瞬间切换表情,转瞬笑逐顏开的模样,朱標在一旁都感到有点尷尬。父亲这张脸皮可真是厚实得很!
    朱元璋察觉到儿子投来的目光,毫不在意。只要事情能按预期进行,其他都不值一提。
    当然,这也得看对象与具体情况。
    若开口的是別人而非韩成,朱元璋恐怕就不会这般和蔼可亲了。
    韩成並未执意刁难,一直藏著不说。
    不过是玩笑话,把握尺度才是关键。
    一番斗嘴后,韩成说道:“我又想到一种改善火器性能的方法。通过某些方式能让火器**力更强,发射速度也更快。”
    朱元璋听罢,先是一愣再喜,没想到韩成所谓的要事竟与火器有关。原以为火器已有如此大的进步已属不易,超出他的预期。
    他认为短期內火器威力难以再有质的飞跃。
    朱元璋万万没想到,韩成竟带来了一个能极大提升火器效能的方法!这对大明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喜事,毕竟火器越强,对敌就越有利。自打朱元璋对火器產生兴趣后,每次听韩成提及未来科技,他的热情便愈发高涨。毕竟刀枪剑戟终有极限,唯有火器才是制胜之道。
    然而,兴奋之余,朱元璋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韩成啊,你说的那个法子得多少钱?莫非又要像上次一样,用那些稀罕物做原料?”
    看著这位平日里威严无比的皇帝如今竟这般斤斤计较,韩成的脸颊不禁微微抽动。他实在难以置信,这位赫赫有名的开国皇帝竟如此小气。
    “陛下放宽心,此法所需费用並不多。”
    听到这句,朱元璋顿时鬆了口气,催促道:“快讲来听听。”
    韩成见状,嘴角再次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
    不愧是老朱啊!
    “我的意思是,先找到火銃装填的最佳剂量,再用纸將这些剂量包裹起来。”
    把**做成圆柱形,这样更方便塞进枪管里。一旦发射完毕,立刻拿出准备好的圆柱形**直接塞入枪管即可。这样岂不是能大幅缩短装填的时间,提升射击效率?
    朱元璋听后眼睛顿时放光,仿佛豁然开朗。
    他对火銃並不陌生,甚至亲自使用过。这武器威力的確不错,可操作起来却相当繁琐。
    首先是**的填充问题。每次发射后必须马上填充**。
    填充**是个技术活儿。有人动作快,有人慢,即便动作再快,也得费一定时间。耗时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难以精准控制填充的**量。
    装多了可能炸膛,装少了则威力不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一环节尤其依赖经验。
    这些问题並非没人察觉,只是始终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唯一的方法就是反覆训练,熟能生巧。
    然而此刻,韩成隨口一句话,让朱元璋恍然大悟,好似一道屏障被衝破。是啊!
    用纸把该装的东西一一包好,一包包整理妥当,不就行了吗?
    如此一来,再也不必为数量多少发愁了!
    而且,填充的速度也会大幅度提高。
    太好了!
    实在太棒了!
    这么好的主意,为何没人早想到呢?
    只是藉助了些许纸张,竟然带来这么多好处!
    这一招堪称绝妙!
    朱元璋都忍不住要拍案叫绝了。
    朱標虽然不喜欢舞刀弄枪,但他在乱世中歷练过,对火器略知一二。
    听完韩成的方法后,他也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情绪隨之高涨。
    目光中仿佛闪烁著期待的光辉。
    这样简便而实用的方法实在令人欣喜。
    当两人认为这就是韩成提到的所有改进方法时,韩成再次开口,说他还有更多想法。
    “除了这样,还能把弹丸等一起用纸包起来,实现一次性完成……”
    韩成所描述的正是纸壳**。
    金属**便是基於纸壳**逐步演进而来的。
    对於后世人来说,这並非什么秘密。
    只需稍懂枪械发展史,便知晓纸壳**的存在。
    在后来的时代看来或许平淡无奇的这一招,在这个时期却堪称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它必然会让当时的人们感到极大的惊愕。
    朱元璋略加思索,明白韩成所言何意后,立刻欣喜若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