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 第195章 朱由检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95章 朱由检

    单这一年的俸禄开销,朝廷就得承担多少?
    还能顾及其他事务吗?
    仅宗室一项就让朝廷不堪重负!
    这时,朱標才真正明白韩成为何称宗室供养为明朝的一大毒瘤。
    这简直是个祸患啊!
    足以让大明陷入深渊的祸患!
    他说会让大明的气数缩短几十年,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不仅是他,朱元璋此时也被韩成报出的数字惊呆了。
    当然,朱元璋最先想到的和朱標不一样。
    他第一个念头竟然是:我的子孙怎么这么多?
    自己確实为老朱家繁衍了不少血脉!
    要知道,韩成说的还是能领朝廷俸禄的,那些无法领取俸禄的,只会更多。
    照这样推算,在大明末年,自己的子孙后代可能超过两百万?!
    天哪!
    自己怎么会如此厉害?
    从本该断绝香火,到如今子孙遍布天下,全靠自己?
    这下老朱家可算彻底兴盛起来了!
    无论发生多大的灾祸,老朱家都不会断绝了!
    在感受到这份喜悦后,他才开始为大明未来的宗室开支感到担忧和震惊。
    过了片刻,朱元璋看著韩成问:“韩成,你是不是在骗我?
    老朱家真会有这么多人?我有点难以置信。
    对了,那个孩子叫什么名字?”
    之前朱元璋一直跟著韩成称呼那个孩子,却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韩成答道:“名唤朱由检。”
    朱元璋听后喃喃自语:“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
    边说边弯曲指尖。
    所有指头蜷缩完,接著逐一伸出,刚伸出两根便停下。
    稍作愣神,又悄悄收回那两根手指,看著紧握的双拳。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朱由检……
    原来,仅传至由字辈,大明便已……
    怕子孙眾多日后难以分辨,朱元璋特意为诸子擬定了一套排行诗。
    如此一来,只听姓名便知出自哪一支,不会混淆。
    当初每子定下这二十字辈时,朱元璋尚觉不够,本想二十字用尽后重新轮迴一遍。
    不料,**才至由字辈即位为帝,大明竟已……
    恰好十个字,后面半数未被使用……
    这……
    未免太过迅速了吧?
    摇摇头驱散杂念,朱元璋收回思绪,看向韩成道:“由字辈居第十,加上我们这一代,以及標儿他们的世代,不过十二辈而已。
    十二代**,真的能繁衍出如此多人?”
    明太祖並未怀疑韩成所言,只是韩成所述之数太过骇人听闻,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即便亲耳所闻,朱元璋仍难以確信此为事实。仅隔十二代,真能繁衍至此规模?
    听罢此问,朱標亦看向韩成。他虽知晓按韩成之言,朱氏族人数目確实庞大,但十二代间竟有如此多人,也令他心生疑虑。
    “此话属实。”韩成回应道。
    但他隨即意识到,仅凭言语解释显得单薄无力,於是沉思片刻后,想出一法。他打算让朱元璋父子感受些许数学上的震撼,用直观方式呈现结果,以增强视觉衝击。
    “请稍候,很快你们便会信服我的话。”
    韩成说完便向外走去。在朱元璋父子注视下,他迅速返回,一手持未燃尽的木炭,另一手提著半袋米。那袋子看来颇为沉重。
    韩成將袋子放下,里面装著半袋米,隨后拿起炭块在地上绘图。不一会儿,便画出了十三个边长约半米的正方形。
    將炭块拋开,洗净双手並擦乾后,韩成走向装著半袋米的袋子旁,从中取了一小把米。
    朱元璋与朱標见状,皆觉困惑,不知韩成此举何意。为何要准备这些物品?他想藉此证明什么?
    韩成说道:“**当年已有皇太子,而且年纪不小。
    这十三个格子,象徵著十三代子孙。”
    说完,他从手中取出一颗米,放入第一格中。
    “这表示当今陛下这一代。”
    接著他又数出二十六颗米,放进第二格里。
    “这代表陛下的二十六个儿子。”
    朱元璋父子已知韩成所为,但仍对最后一个格子是否能容纳二十万粒以上的米存疑。
    韩成看向他们道:“太子有五子,若以每位藩王也生五子计,可否?”
    朱元璋点头称是。想到自己有二十六子,成就非凡,他认为韩成每子只算五人的算法或许偏低。
    “二十六人,每人五子便是百三十人。”
    话音刚落,韩成便將二十六组、每组五个的小米堆整齐地放进第三个方格里。
    “皇上的这些晚辈,假如按每人有五个子女计算,总共有六百五十人。”
    韩成继续將小米移至第四个格子。
    即便此时,这六百五十颗小米在格子里仍显微不足道。
    然而韩成並未停止。
    “若再往后推,假设每人有五个儿子,到第五代时,就有三千二百五十人。”
    数米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韩成叫上朱元璋与朱標一同蹲下数米。
    朱元璋和朱標依言蹲下,与韩成一起数著小米。
    在平时,朱元璋绝不会参与这种看似无趣的事情。
    但此刻,他从韩成的一举一动中察觉到某些特別之处。
    当三人清点完第五格的小米后,韩成说道:“如此推算,第六代大约会有……一万六千两百二十五人。”
    听完这话,朱元璋和朱標都觉得事情有了变化。
    不待韩成开口,他们便立刻动手继续数米。
    韩成见状急忙阻止:“皇上,大殿下,別数了,这么数下去何年何月才完?”
    两人闻言一怔,刚刚不是让你让我们数的吗?
    怎么现在又不让数了?
    很快,韩成意识到他说得很有道理。三千多粒米已经让大家数了好一会儿,一万粒以上再一颗颗去数,简直是天方夜谭。
    然而,如果不数的话,又怎么准確计算出米的数量呢?
    韩成提议:“找秤来称一下吧,我们称一斤米看看大概有多少粒。”
    听到这话,朱標立刻明白了。
    对啊!
    这个主意太好了!
    前面数量少时,还能数一数,可一旦多了,一颗颗地数,简直让人崩溃!
    他立即亲自出门安排人去找秤。
    没多久,秤就被送来了。
    朱元璋亲自操作,称出了一斤米,然后大家开始紧张地计数。
    过了一会儿,终於数清了,这一斤米竟然有一万六千八百五十三粒。
    “那么,接下来就按一斤米大约一万六千二百五十粒来算怎么样?这样更方便算帐。”
    韩成转向朱元璋和朱標徵求意见。
    两人点头表示赞同。
    於是韩成把一斤米放进第六个格子里。
    第七个格子放五斤,第八个格子放二十五斤。
    第九个格子……已经没米了,韩成带来的米全都用完了。
    但这时,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標,都盯著眼前的格子,陷入了沉思。
    第一个框里只有一颗毫不起眼的小米粒,可到了第八个框时,居然装满了整整二十五斤!
    那个框已经快撑不住了!
    仅仅传到第八代,就已经有如此惊人的增长?
    在亲眼见到这番景象之前,朱元璋与朱標对韩成所说的宗族人数一直將信將疑。
    然而此刻,他们彻底信服了!
    而韩成依然在埋头计算。
    “第九个框里应放一百二十五斤,第十个框则需六百二十五斤,第十一个框该有三千一百二十五斤。
    第十二个框,得装下一万五千六百二十五斤。
    第十三个框,大概要七万八千一百二十五斤。
    一斤等於一万六千二百五十粒米的话,那便是……”
    韩成一边讲,一边握著羽毛笔在纸上列出竖式进行计算。
    这样的数目,他用心算根本算不清楚。
    稍作停顿后,他说:“十二亿六千九百五十三万一千两百二十五粒!”
    念出这个数字时,连他自己都吃了一惊。
    怎么会这么大?
    才到第十三代,就已经达到这般匪夷所思的程度?
    原本就目瞪口呆的朱元璋和朱標,在得知“亿”等於“万万”之后,更是愣住了!
    居然这么多吗?!
    这个数字实在令人震惊啊!
    两人皆被这天文数字震撼到了。
    儘管韩成所推算的数字基於理想状態,但实际上各种因素都会导致变化,比如有些人可能早逝,有人可能无法生育等,实际人数肯定不会如此之多。
    然而,这也间接证明了韩成提到的领取朝廷俸禄的宗室数量,確实介於二十万至百万之间!
    朱標依旧心存疑虑,认为韩成的速度太快,让人难以置信。於是靠近去看韩成的计算过程。
    却发现韩成所写的字符弯弯曲曲,极为简略,是他完全陌生的一种文字。
    只能放弃追问。
    “嘶~”
    朱元璋沉默良久后,突然像牙齿疼痛般倒吸一口凉气。
    这居然是真的!
    竟然真的能达到这么多!
    怪不得!
    怪不得韩成称宗室供养制度为毒瘤!
    果然没错!
    有了这么多宗室存在,大明早已被榨乾了!
    在这种状况下,大明哪还有余力去从事其他事务?
    老四的这个方法,的確是个陷阱!
    宗室供养制度必须改革!
    必须改革!
    不改不行!
    谁能想到,十三代以后,宗室规模会膨胀到这种程度!
    可问题在於,该如何合理解决宗室问题呢?
    兜兜转转,事情又回到了原点。
    朱元璋再一次陷入了困扰之中……
    ---
    朱元璋深陷苦恼。
    原本觉得老四的主意挺不错,可以借鑑。
    谁知这看似可行的方法背后,竟藏著这么大的隱患!
    一个足以让大明不断出血的隱患。
    想让藩王制度完美运行怎么就这么难?
    难道自己真的要废除藩王制度吗?
    可要是这么做,对其他儿子来说岂不是很不公平?
    皇位只传给长子一脉,其他人无缘帝位,若连他们的王爵也取消……那確实太不公平了。
    即便真的废除藩王制,还有诸多问题需要处理。
    这么多朱家子孙,总得妥善安排。
    朱元璋本因儿女眾多、家族兴旺而欣慰。
    但如今面对这些问题,他首次感受到子女眾多也是一种负担。
    “韩成,你来自未来,见多识广,可有良策帮我解决此事?”
    一番纠结后,朱元璋只能向韩成求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