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標儿觉得应有何等奖赏呢?」
朱雄微笑著摆手示意。“谢將军!”眾將士连忙高声道谢,挺直身躯,士气振奋。
接著,朱雄看向刘磊:“刘副守备,这一仗的具体战果和损失是否已整理清楚?”
私下里,他会喊刘磊“老哥”
,但在战士们面前,自当按官衔称呼。
……
“回稟將军,业已统计完毕。”
刘磊答道:
“此次大战,我军阵亡五百一十八人,受伤六百七十九人;击杀敌人共计二千八百余名,俘虏达七千八百余名。”
“大捷!”
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果,除去朱雄指挥有力,还因为元军士气低迷崩溃,丧失斗志,要不然仅靠坚固城防支撑,稍具斗志的他们必然造成远超当前伤亡的巨大损伤。
由此可见,在战场之上一旦失去信心,则再强大的部队也难免变成散兵游勇,败局隨之確定无疑。“將军,全赖您的金疮药,我第一军伤兵营存活的將士是其他军营的好几倍呢,这药止血效果真是令人称奇。”
刘磊此时向著朱雄说道。“这批药本是本將从家中带来,没料到竟有如此奇效。
不过数量有限,还是留著给重伤员使用吧,其他伤势较轻、能熬过去的將士就莫要使用了。”
朱雄对刘磊解释道。“我明白了。”
刘磊点头回应,“已经叮嘱隨军军医照此办理了。”
“將军,此次捷报已经传至燕王殿下了。
如今我们攻克了北元都城,想必这场战爭也该告一段落了。”
旁边有人说道。“剿灭北元之役,在將军的率领下,我军已相继攻克六座城池以及这座北元都城,当属实至名归的头等功勋。”
“此次战功卓著,將军定能再进一步,前途无可限量啊!”
“的確。”
“以將军的才干,不单是担任守备毫无问题,即便晋升参將也是游刃有余。”
诸將士笑著附和。“哈哈,说得没错。
凭將军的能力,参將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职位。
但我还是觉得不够。”
一眾人笑著议论,为胜利而欣喜。
这样的成就让每个人都满心欢愉,光宗耀祖的大功就在眼前。“各位且放心。”
刘磊这时开口道,“以我第一军这次建立的大功,朝廷绝不会辜负我们的。”
这时候,一位穿著亲卫服色的甲冑士卒走到朱雄身边,俯身稟报导:“將军,已经照指示传达下去,城中所有元军的战马均收集完毕。
目前我军可编配六千轻骑兵。”
这个人正是朱雄的亲信统领——陈权。
在数月的战斗里,他曾多次得到朱雄相救,因此对朱雄既尊敬又忠诚,自加入亲卫后更直言性命属於將军所有。
朱雄听闻点头肯定。
然而周围的刘磊和其他眾千户们却疑惑地看著他。“將军?”
“如今虽然已经攻下北元都城,战事看似结束,但將军为何还在筹备组建轻骑兵?”
刘磊不解问道。“燕王罢兵的令状还未到达,所以这场战役实际上还没有落幕。
我想亲自率领这支轻骑兵突破长城防线,追捕北元皇帝。”
“若真的將其擒拿,那才算得上万古流芳的旷世奇勋啊。”
“诸位將士,敢不敢与我共同一试?能否建树这番大业,还望你们助我一臂之力!”
朱雄带著期待注视大家,眼中燃烧的激情显露无遗。
听到这里,眾人皆恍然大悟。
隨即,刘磊及其他千户全部单膝跪下答道:“第一军全体將士只听从將军號令。”
“很好。”
朱雄对此颇为满意地点点头。
这段时间统帅第一军的经歷,朱雄彻底贏得了部下的绝对信赖和支持。
此外,这次跨过长城追击儘管充满风险,但却是贏得更大荣誉的一个好机会。
若是成功擒获北元皇帝及其臣僚,则毫无疑问是不朽功绩,值得一拼。
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有他们在战场上的精神领袖——朱雄。
跟隨他攻无不克,自然让他们信心十足。“刘副守备,马上筹备供六千轻骑兵十日所需的乾粮和饮用水。
另外除了主要使用的战刀外,每位士兵还要配备一张弓和五十支箭。”
朱雄旋即命令刘磊做好相关准备。“属下明白。”
刘磊欣然接受任务。
接著,他又转向其他的千户官员:“现在北元都城才安定下来,需要留下四千人负责驻守和监管投降士兵,你们各自安排部署。”
“遵命。”
其余几位千户纷纷应命退下。“报告。”
又一名亲兵走近朱雄,低声道:“启稟將军,宫门外有一自称姓徐的千户请求面见。”
“姓徐?”
朱雄眉头微蹙,很快就想起了那位可能是徐家兄弟的人物。
已经过去了將近一年,可那天发生的事情,依然在朱雄脑海中清晰如昨。
但说到底,今日的成就,也多亏当时他们那一番逼迫才促使自己更进一步。“把他带过来。”
朱雄低沉地命令道。“是。”
亲卫应声转身离开。
没过多久,一名身穿千户甲冑的將领匆匆而至。
一见到朱雄,便连忙躬身行礼:“参见朱將军。
属下刚收到应天国公府传来的一封信,特意为將军送来。”
说著,他递上了手中的信函。
……
“这信是现今国公徐辉祖的意思,还是他那两个弟弟徐增寿与徐膺绪安排的?”
朱雄並未急於接过书信,而是直视这位千户询问。“回將军,这是徐增寿大人托人送来的。”
千户连忙回答。
不过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也完全不清楚信中的具体內容。“有劳了。”
朱雄伸手接过书信,並客气地道谢了一声。
然而心中暗忖:徐增寿、徐膺绪……看来对我的情况了解得真是一清二楚啊。
现在我已经升为守备了,这才派人送信过来?果然是那副狗眼看人低的模样,毫无改观!
朱雄回忆当初入伍时的经歷——若非自己拥有的独特体质能杀敌升级逐渐强大起来,也许早已丧命於沙场之间。
对於这两位徐家公子,朱雄实在没什么好印象。
拆开信件一看,朱雄脸上的冷色更加浓烈起来。“想让我入赘到你们徐家,未免也太自以为是了。”
他低声嘀咕著,眼中满是愤怒。
对於一般人而言,入赘徐家或许的確是莫大的恩宠。
但在之前,就算为了锦儿可能会勉强答应;可如今不同了,他已经凭藉赫赫战功成为了大明最年轻的守备战將,可这些徐家人竟然还妄图让自己的未来绑定在他们家族身上。
这不是一般的羞辱,分明就是试图踩著朱雄的尊严,在眾人面前肆意作践他!
“陈权。”
朱雄忽然开口。“属下在!”
陈权立即回应。“准备纸笔。”
朱雄语气冰冷地吩咐道。“是。”
陈权不敢耽搁,立刻取来一张纸和笔墨摆放到朱雄面前。
朱雄提笔蘸墨,在纸上迅速写下了一句话后,將纸折好装进了信封中。
此时那位送信的千户显然还没走远,正在原地等待回復。“麻烦你替我將回信送回去。”
朱雄將写好的信重新交给千户,淡淡说道。“將军客气了,末將告退。”
千户接过信,隨即退出帐外离开了。
而朱雄盯著手中那份来自徐增寿的原信,却並没有当场撕毁销毁,而是细心收进怀中妥善保存。“徐增寿、徐膺绪……”
朱雄心中默念,“恐怕你们压根不知道我究竟拥有了什么样的能力。
你们应该明白,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籍籍无名的小商贩,而是今日威名昭著的大明最年轻守备战將。
即便这样,还想以这种卑劣手段压制於我,简直令人可笑!”
他的目光愈发锐利,冷笑道:
“等那一天,我亲自去应天府迎娶妙锦小姐,看你们兄弟又该如何自处。”
短短不到一年光阴,朱雄再非昔日酒铺里的少年,现在的他已具备了足够的底气。
即便是面对徐家这般庞大家族,也不再有任何畏惧之心。
世间虽以大明为主,但天下广阔並非仅有此境。
必要之时,以朱雄目前的实力,即便出海另立门户再打回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份自信来源於实力的增长,绝非虚言。
最后,他默默检视了自己的最新属性:
姓名:朱雄
年龄:167岁
等级:9级
武学:9级龙象般若功(达到后天五重境界)
技能:6级箭术(六箭连珠,且能灌注劲气)、骑术圆满境界、3级八极拳、5级狂舞刀法
经验值需求:当前需368点(目標1000点)。
技能点:22点(可用於提升任意技能一级)。
在 past两个月的战斗中,朱雄率领大军衝锋陷阵,自己亲手斩杀了不少敌人,麾下的將士同样立下了赫赫战功。
短短不到三个月,朱雄连升四级。“待我踏入先天境界,即便被千军万马围困,我也能击杀大半突围而去。
这种力量,在战场上谁又能阻挡我?”
“追击北元皇帝与溃军,用他们的鲜血助我踏上先天境界。”
“11级。”
朱雄眼中满是雄心壮志。
下令六千轻骑兵准备越长城出征,博取大功只是一个方面,更为关键的是朱雄希望藉此战场经验突破到11级,达成武道入门的先天之境。
唯有拥有这般实力,朱雄才更加有所凭仗,不惧徐家的权势。
甚至凭藉这样的力量带著妙锦远走高飞,朝廷也奈何不了他。
毕竟,
朱雄清楚歷史,这次平定北元之后,边疆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有战乱。
儘管北元如今已日薄西山,但昔日的威望依然令人敬畏。
如今北元为大明所灭,周围的各个小国、族群必然更加畏惧大明,不敢轻易挑衅。
所以朱雄要抓住这停战前最后的机会,深入草原,贏得更多的战功和经验值。
正值夜幕降临之际,
在北元的都城,第一军驻扎在此。
攻克都城的大捷令士气高昂。
朱雄命令犒赏全军,因北元皇帝逃离时仓促,宫中留下了诸多肉食,朱雄便心安理得地將其用於犒赏將士。
喜悦之情瀰漫全军,士兵们激动振奋。
犒赏结束后,明日就要启程前往长城,越长城展开追击。
转回京城,奉天殿內。“臣等拜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例行的朝会正式开启,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散发著令人不寒而慄的威严。
太子朱標站在龙椅前的台阶上,俯视群臣,身著太子龙袍。“平身吧。”
朱元璋轻挥了一下手,脸上的表情毫无波动。“谢皇上。”
眾大臣齐声呼谢,慢慢站起,文武两队分列两侧。“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太监在一旁高声宣告。“启奏皇上。”
户部尚书郁新走出列外,“北疆战报连连告捷,半年征战,十万大军所需的粮餉开支已占去了国库一半之多。
若继续下去,恐怕国库將捉襟见肘,请皇上做主。”
“北方战局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了。”
“户部务必確保军需供给。”
朱元璋语气沉重地下令。“臣领旨。”
郁新应答並退回。
又一位大臣站出来说:“启奏皇上,冬季即將来临,如果大战还未结束,一个月后就要开始为军队准备衣和絮之类的御寒物资,尤其是在北方,那里比南方更为寒冷。
恳请皇上决策。”
太子朱標接过话茬:“衣絮事宜,本宫早已筹备好。
一旦需要冬季作战,本宫自然会下达调拨命令。”
一直面无表情的朱元璋顿时笑逐顏开,夸奖道:“还是咱標儿聪慧,早早做好了准备。”
“父皇过誉,儿臣作为大明太子,自当为国家分忧。”
朱標转身恭敬回应。
朱元璋点头满意地说:
“好,很好。”
隨即问道:“对了標儿,通政司筹建进展如何?”
“回父皇,通政司已安排妥当,不过关於大学士的人选,儿臣仍在筛选当中。”
朱標如实匯报。“有標儿在,咱们就全无后顾之忧了。”
朱元璋听罢,满意地点了点头,隨后目光环视一圈,问眾臣:“各位爱卿,还有何事需奏?”
话音刚落。
群臣尚未开口。
一阵急促的呼声传来。“报!”
“八百里捷报已送达奉天殿外!”
“是否请圣上接见?”
只见一名禁军飞奔入殿,单膝跪地匯报情况。“標儿、诸位爱卿,”
朱元璋听闻“捷报”
二字,满脸的笑容更甚,“看样子,老四又要给我们一个惊喜了。”
“宣!”
他朗声下令。
隨即便见一名传报士卒匆匆跑到殿內,在正中央俯身而拜,所有官员的目光齐刷刷投向此处。“臣叩见圣上。”
“臣奉燕王殿下將令,特来呈上捷报。”
该士卒言辞恭敬地道。“平身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笑容满面。“谢过圣上。”
士卒立即起身,高举手中捷报示於眾人。“標儿。”
朱元璋唤道。“是,父皇。”
朱標隨即步履稳健地来到士卒身旁,將捷报郑重接过,然后转身递迴给皇帝,“父亲,请过目。”
不想朱元璋却说:“无需这般,既然是捷报,不如直接当著眾卿读出来罢。
这是天下皆欢的好事,当与百官同享。”
“儿臣遵命。”
朱標毫不迟疑地展开信件,快速一瞥,便开口朗声道“儿臣朱棣、將军傅友德联名奏报——自攻克北元边城,重创其军以来,我灭元大军一鼓作气挺进,三月间,相继攻克北元二十余城。
其中,儿臣麾下朱雄统领第一军,三个月中连续拿下六座城池,数日前终攻陷北元都城,至此收復长城以內所有属於我大明之地。
如今,北元残部已经逃亡草原深处。”
“北元——仅剩虚名!”
伴隨著朗读的声音,朱標的神情也逐渐流露出欣喜。
隨著这捷报传开,北元终於灭亡。
这意味著,对於明朝而言,北部最大的威胁彻底解除;同时意味著前任王朝的最后一丝痕跡,也已经被扫清。
自此之后。
中原辽阔的土地之上,北境之內长城之外,將不再存有一个名为“元”
的国度,只有大明一统江山!
这样的结果,对朱元璋个人意义同样重大:他已经成功將前朝完全驱逐出了汉人领地之外。
这怎能不令他欢欣?
“太好啦!太好啦!太好啦!”
朱元璋情难自抑站起,兴奋至极地喊道:“各位臣工听到没有?从今日起,大明境內再也不留『元』的一席之地!那个欺压万民、妄图奴役我们华夏族人的元帝国,彻底不存在了!”
“朕,真真正正办到了!”
他大声笑著,眼中充满了欣慰。“微臣等恭贺陛下圣明!祝我大明千秋万载昌盛!”
百官齐呼庆祝。
朱元璋余兴未消,又道:“提到这个朱雄……嗯,就是那立功无数的朱雄……他可真的是大明国运兴盛之徵兆啊!能率大军连连攻破城池不说,居然还亲手攻陷了北元的首都。”
“这样的功绩,必须奖励!必须厚加封赏!”
朱元璋提起朱雄的名字时,明显情绪更加高昂了些。
***
关於这朱雄的名字,
其实早在之前他就听过一次。
那时作为一朝天子,虽说记住了这个人选,也觉得大明总算又出现一位出色的年轻將领,不过心里並没什么太深刻的印象。
毕竟整个大明基业由自己一手奠定,身边的猛將贤臣数也数不过来,新添一位像朱雄这样的人物倒也算正常。
然而今日再听到这个名字,顿时让他印象深刻。“朱雄虽年轻,却为朝廷建立不少奇勋,父皇说得不错。
不仅他一人当予厚赐,还包括四弟和傅將军等人,他们领军灭掉北元如此壮举,更值得特別表彰。”
阶梯上的朱標此刻也开口说话了。“臣等赞同。”
满朝文武百官隨之附和。“诸位爱卿看看,此次朱雄破敌守城,应当如何奖赏?”
朱元璋微微一笑,环顾群臣询问道。“启稟皇上——”
“我朝由陛下掌舵治理,也有陛下確立的功罪之规,有功劳则奖赏,有过失便惩罚。”
“朱雄立下这般大功,理应更进一步提升职位。”
徐辉祖迈步出列,朗声说道。
此时,他还未察觉那让妹妹怀胎之人正是朱雄,即使日后得知,他恐怕也不会反对妹妹与朱雄的联姻。
如此年轻的守备再立下大功,此事已被皇帝闻悉两次,在这世间,哪位年少才俊能得此殊荣?这可是前途无可限量啊。“朱雄连破六座城池,继而攻陷北元国都,儿臣认为仅仅升迁一级远远不够。”
这时,朱標再次含笑插话。“標儿觉得应有何等奖赏呢?”
朱元璋目光含笑地注视著儿子,信任之情溢於言表。
显然此刻不论朱標提出什么建议,朱元璋都会照准。“朱雄此子指挥兵马才能非凡,这次平定北元之战便是明证。
既此人才能卓越,朝廷就理当重用。”:
“儿臣提议,提升朱雄两级官阶,不仅彰显我大明对功勋的看重奖赏,而且可以將朱雄作为楷模广而告之,让我大唐天下人知晓:只要为国建功立业,无论出身为何,只要有才干,朝廷便会重视提拔。”
“如此举措,一定能够彰显父皇威严恩德,以及我大明朝代风范。”
朱標的语气鏗鏘有力,充满义正辞严的力量。
隨著他的一席话落,朱元璋连连点头讚许:“好!標儿说得很是中肯。”
“秦逵!”
“微臣在。”
兵部尚书秦逵应声站了出来。“太子的意见,你应该听到了吧。”
“赶紧给朕擬旨,朱雄晋升二级官职,並且希望他在未来继续为我大明再建新功。”
朱元璋沉稳而威严地命令。“微臣领旨。”
秦逵立即接受圣旨。
接著,“標儿。”
朱元璋问道:“既然朱雄得到了封赏,那么老四和傅友德又该怎样奖励呢?”
“回稟父皇——”
“赐予老四一批金银珠宝,这一次准许他携家眷归返应天府休养一月,藉此勉励其贡献。
至於傅將军,待他凯旋后再由父皇另行封赏便可。”
朱標略作思索后答道。“好,一切依標儿所说。”
朱元璋满脸欣喜地答应下来。
稍顷。
朱元璋环视满殿官员,“看来这一仗不用等到冬日就能结束。
北元国都被破灭,他们在我大明疆域內根基已毁,名存实亡罢了。
这次战斗的战果显著成功。”
“各位大臣。”
“我们大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