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穿越重生 > 安平晞(重生) > 第4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8节

    盛元公主深知女帝偏心太子,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 绝不会率先发难。
    但太子府却有些坐不住了,因为盛元公主执掌守卫宫禁的南军, 一旦山陵崩,她只要封锁宫禁,太子便会陷入被动。
    因此谋士们经过商议后,一致决定趁着怀熹帝不在京中, 先下手为强。
    自古成王败寇,只需将罪责推给对方即可。
    由于太子煽风点火,怀熹帝这些年对这个手握大权独断专行的长女成见已深,但碍于她在朝野声望颇高, 拥趸者众, 而自己立太子本就有违朝纲,因此实在不好打压, 只能不住地提携太子与之抗衡。
    说起来人心真是多变,当年景徽帝文治武功无人能及, 朝野中仍有人指摘她的性别。
    多年后怀熹帝没有按照母皇遗命立皇太女,而是立了独子为太子,结果朝野中又有人跳出来说她有违祖制, 明明有女儿却立了儿子。
    当年立储之事不仅让姐弟离心, 也让母女间产生了隔阂,之后多年都无法修复,因此怀熹帝偏疼乖巧懂事的幼女奉元公主。
    在不涉及利益的情况下,盛元公主和太子对幼妹也是颇为疼爱, 一来到底是一母同胞的亲手足,二来是年龄差距较大,奉元公主比盛元公主小十三岁,比太子小十一岁。
    奉元公主及笄后,怀熹帝给她选的驸马是只有清名并无实权的世家公子。
    她的皇姐掌守卫宫禁的南军,皇兄掌京城内防的北军,而她只有如风如云般捉摸不定的爱。
    好在公主自幼与国师交好,因此国师府历来是小公主的不二支持者。
    早年间,奉元公主也曾致力于化解皇姐与皇兄之间的矛盾,后来慢慢长大,才明白那只是徒劳,因此便不再强求。
    她知道那二人必有一战,她始终保持中立,两不想帮,却没想到竟也会因此惹祸上身。
    那一年奉元公主刚过双十年华,正怀着身孕,一家人欢欢喜喜等着第三个孩子的降生,谁也没想到太子府骤然发难,一夜之间死伤无数。
    五岁的长子当场丧生,三岁的次子因当晚留宿在傅母房中,混乱中被仆婢丫鬟们藏在马槽中,得以躲过死劫。
    奉元公主在驸马拼死相护下逃了出去,其后风涟等十余名死士杀出一条血路,在天亮前奔出了城。
    当她终于暂脱险境时,身边只剩下十五岁的风涟。
    少有人知,被称为邪魔外教的幽冥道历来控制在国师手中,是一个为皇家培养暗人的组织。
    风涟七岁那年被奉元公主选为扈从,学成后投奔公主府,成了奉元公主的贴身守护者,终生守卫她的安全。
    幽冥道培养的死士,皆身怀绝技,但都只是杀人或防卫,十多年来皆在暗无天日的山洞中训练,鲜少接触外界,因此在野外生存较为艰难。
    风涟带着身怀有孕的奉元公主穿行在山林间,既要躲避追兵猛兽,又要寻找食物和栖息地,可谓艰历尽艰辛。
    他们原本打算去行宫向怀熹帝求助,没想到道路已被封锁,太子的人正在大肆搜山,只得深入群山间绕行。
    可平王山纵横数百里,山势陡峭险峻,他们连方向都不分清,又如何能找到行宫所在?
    没有天降奇兵,有的只是漫长到绝望的黑暗与无助。
    因孕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导致早产,当时的情况有多危急,除了他们二人,外人不得而知。
    风涟若要逃脱并不难,但他不会背弃主人独自逃生。
    可奉元公主产后虚弱没有奶水,婴儿如果留下将必死无疑,纵使万般不忍也不舍,风涟还是临危受命,抱着初生的婴儿离开了奉元公主。
    **
    当时已是八月初,山间阴冷无比,他将贴身衣物脱下裹着娇小的婴儿,可是离开母亲的婴儿像只嗷嗷待哺的雏鸟,张着小嘴不住啼哭,哭累了便睡觉,醒来接着哭。
    年少的风涟抱着她四处寻觅食物,他可以用野果树叶充饥,但婴儿却是不行的,好在他遇到了山野间的鹿群,找出哺乳期的母鹿取来乳汁喂食婴儿,她终于吃饱喝足,蜷在他怀里甜甜的睡着了。
    离开公主的第一个晚上,风涟抱着婴儿在仅容一人的岩洞中睡了一夜。
    婴儿比他醒得早,小手在他身上探来探去,摸到了他颈间的坠子,便抓着不肯放手。
    那枚红玛瑙是奉元公主给他的信物,从七岁便一直戴着,见婴儿实在喜欢,便用内力将其震为两半,自己留了一半,另一半让她抓在手中玩。
    日暮时分,他终于在山腰下找到了几间猎户的草屋,屋前晾有衣服,屋中却是空空如也,想必晚间便会回来。
    他拿了件衣物包好熟睡的婴儿,将她放到屋中的床上,准备出去找些吃的,待晚上再回来与此间主人说明来意。
    但没想到那一去竟是半年,待他终于从敌营脱身,再找回来的时候哪里还有半点踪迹?
    **
    那枚红玛瑙,忽然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安平晞手足无措的望着周围几人,只觉坐立不安心乱如麻。
    既然她的身世如此尊贵,为何前世风涟在南云潜伏两年,却从未……也不对,前世相遇时她已经死了,他虽为她招魂,但也并未活多久。
    “我身上并无任何胎记之类,又是如何确定的?”她一脸迷惘的问道。
    为何前世就没能认出呢?
    承宁帝与风涟对视一眼,神情颇为隐晦。
    “奉颉不会认错的,”她抬手温柔的抚触着她的肩背,哀声道:“孩子,方才你从朝阳门进来,朕第一眼看到便认出了,你就是朕那苦命的孩子。”
    她定了定心神,转头对那个青年招手,道:“璁儿,过来。”
    那青年忙上前来,在承宁帝面前站定,满面喜悦地望着安平晞。
    承宁帝携了安平晞的手,柔声道:“这是你同母同父的兄长,平章王云璁。你还有个妹妹,名唤撷华,她如今出使望海郡去了,得个把月才能回朝。”
    安平晞望着眼前完全陌生的青年,因为刚才听到的往事而心生恐惧。
    皇室手足相残何其可怖,如今凭空多出一个可能要同他们分一杯羹的人,他们心中会怎么想?
    见他含笑见礼,便不敢怠慢,忙起来福了福身。
    “妹妹久在江南,想必还未见过北国风光。为兄不日将北上,带你一道去玩可好?”
    云璁见她呆呆地,神色有些惶惑,似乎还未恢复过来,不由轻轻一笑,热情招呼道。
    安平晞还未来及道谢,便被承宁帝笑着拉了回去,“他是去戍边,又不是游山玩水,北地荒芜,没什么好看的。你好不容易回来,哪都不许去,要留在京城陪朕。”
    “陛下定然有很多话要同公主说,臣就不打扰了。”风涟起身行礼道。
    安平晞见他要走,不由很是失落,但她也不好挽留。
    见国师走了,平章王便也跟着告辞,并邀请安平晞明日去他府上玩,被承宁帝谢绝。
    他二人刚一走,承宁帝便转身紧紧抱住了安平晞,哭的涕泪横流。
    安平晞有些手足无措,她并不太会安慰人,何况这人还是北云女帝。
    她到现在依旧觉得像是在做梦,怎么就成了北云公主?居然还认贼作父那么多年?
    原来安平严并非她的救命恩人,而是她的仇人,若非他苦苦追杀承宁帝,自己又怎会落到那般地步?
    这个瞬间她突然明白了,为何她这些年始终没能对天同帝产生半点敬仰与喜爱,无论前世还是今世,他死的时候都不曾有半点伤心。
    原来他们之间有着血海深仇,而他竟然还在她面前假惺惺的怀念自己的妹妹。但凡他有半点人性,当年都不可能对她赶尽杀绝。
    一念及此,她便对承宁帝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同情和怜悯。
    对母亲的爱是需要时间累积的,她们之间还没有那种感情基础,安平夫人是个合格的母亲,她无法将对她的爱突然之间转移到别人身上。
    “陛下莫要伤心了,都过去了。”她笨拙的拍着承宁帝的背,拿出帕子给她拭泪。
    承宁帝渐渐平息下来,接过帕子擤了擤鼻子抛到了一边,竟像个孩子般可怜兮兮地望着她道:“你是不是恨朕?身为一国之君,竟连自己的孩子都护不住。”
    安平晞抬头看到殿角有面盆架子,便起身过去绞了棉帕,过来给她擦了擦手和脸,道:“陛下也是受害者,何须自责?”
    承宁帝握住她的手,眼中又泛起了泪光,哽咽道:“你是书怀的遗腹子,他生前特别想要个女儿,可惜他无缘看到你出生。这么多年来,朕每每想到此事都肝肠寸断。以为你和他一样永远离开了朕……天可怜见,竟让我们母女得以团圆。”
    饶是她以为自己心如铁石,听到承宁帝这番话也不由红了眼眶。只觉得和她相比,自己所遭受的痛苦似乎都不值一提。
    即便前世最煎熬的时候,也有二哥始终如一的关怀照顾,她死后在青鸾山游荡,魂魄是不需要衣食的,所以她不知道什么是饥寒交迫,而且她尚未成婚,更没有生过孩子……
    她想起当日在小渔村目睹陈二嫂生产的经历,而眼前之人却在比陈二嫂还要恶劣艰苦的条件下生产,陪在她身边的只有少年风涟。
    “当日,是风涟先生接生的我?”她哽咽着问道。
    承宁帝不解道:“谁是风涟?”
    “就是国师。”安平晞道:“他在南云的化名叫风涟。”
    承宁帝有些微的失神,轻轻叹了口气,道:“他毕生最大的遗憾,便是当年丢了你,这件事始终是他心底的一根刺,如今你总算回来了,想必他今夜便可安睡。”
    “我有一事不明,国师大人究竟任何确认我便是当年那个孩子?”仅凭信物的话,实在有些勉强。
    承宁帝眼中闪过一丝痛楚,深吸了口气道:“撷忧,你无需知道那些,那并不重要。”
    算算年龄,她如今已经三十有七,但仅从外表还真看不出来。而且她的眼神中有着与年龄不符的天真与纯澈,这让安平晞觉得很奇怪。
    她想象中的承宁帝,应该是国相李素和那种,甚至更威严冷肃一些。
    “为何给我取这个名字?”她不解的问道。
    承宁帝凝望着她,柔声道:“你的眼神太过忧伤,让人看了好生难过,这些年,一个人在外边吃了许多苦吧?”
    她因为这句话,突然有些破防,眼前顿时便模糊了,哽咽着道:“我、我挺好的。”
    承宁帝将她揽入怀中,轻抚着她的背心道:“如今回家了,朕不会再让你受半点委屈。”
    人生至此真的能够重新开始吗?承宁帝这句话让她有些微的心动。
    可是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又如何重新开始?
    她突然想起了薛立仁临行前的嘱托,忙道:“有人托我给您送封信,再三叮咛一定要亲手交给您。”
    承宁帝好奇道:“谁啊?”
    安平晞从怀中取出那封密信,道:“薛立仁。”
    承宁帝漫不经心地接过来,有些好笑道:“他是想举家归降吧,这多年来年,薛家最是识时务……”
    她展信之后话音却是一顿,神情渐渐凝重起来,安平晞也不由得紧张起来。
    承宁帝很快看完了信,起身在原地踱了几圈,神情似喜似悲,反复又看了好几遍,才渐渐冷静下来,上前抓住安平晞的手,道:“与你同来的那名刺客,你可熟悉?”
    “薛叔叔呀?”安平晞忙点头道:“有过几面之缘。”
    “他、他是个怎样的人?”承宁帝有些急切地问道。
    安平晞很是犯难道:“这个我并不清楚,他身上似乎有许多谜团。”
    “来人,传国师。”承宁帝扬声吩咐,外间很快传来回应,接着便响起匆匆的脚步声。
    “今日是除夕,晚上宫中有宴,你先去歇着,到时候朕派人去接你。”承宁帝匆匆嘱咐道,然后便唤人将安平晞带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