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 第1306章 1294马丁的故事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06章 1294马丁的故事

    第1306章 1294.马丁的故事
    “人?什么人?”骆一航好奇问道。
    文英点点头,却没有直说,而是讲起一个故事。
    “我在荷兰瓦格宁根大学访问学习的时候,遇到一个叫马丁·兰德的流浪汉,经常在研究中心楼下的草坪上睡觉,一般是喝多了和吸嗨了的时候。”
    “也没人管他,偶尔还有人给他送条毯子,衣服之类。过几天毯子和衣服就出现在学校外面的跳蚤市场。”
    “但是还有人继续送。包括当时一位跟我关系不错的教授。”
    “出于好奇,我问了一下,原来这个人是格宁根大学的毕业生,东欧人。他祖父是集体农庄数据员,他从小就非常有数学天赋,是苏联解体后首代程序员。”
    “同时他也是第一批研究育种4.0的人。”
    “我看过他的论文,主要偏向环境数据和气候预测方面,非常有预见性,很有启发……”
    明白了,隐世的高人,特立独行的技术大牛,扫地僧那种。
    至于流浪,那就是天才的特立独行,没准他就喜欢睡外头呢,普通人不要妄图理解天才的世界。
    “你的意思是咱们把他请过来?他愿意过来么?你说的那个教授,跟他关系挺好,通过他邀请对吧。”骆一航还挺期待。
    小混混、垃圾的流浪汉、酒吧里的醉鬼、农场里的短工……这些地方盛产救世主。
    抓来一个就能拯救世界。
    电影里都这么演。
    结果。
    文英满脸惊讶看向骆一航,“请他干嘛?他现在是不是活着都不知道,即便活着也是条毒虫,脑子已经糊涂,人早就废了。”
    啊?不按常理出牌啊。
    “那你提起他是因为……”骆一航疑惑道。
    “听我说完。”文英止住骆一航的废话。
    原来只是中场休息啊,骆一航做了个请的手势。
    文英接着说道:“他在2007年创办过一个公司,名叫vitalfields,是一个面向农场和农田的云端管理工具,提供农田信息、天气数据、农场经营成本和收入预测这些基础功能。”
    “这算是育种4.0的前瞻吧,他擅长的环境和气候方面。”
    “不过他的公司开始发展的并不顺利,在当时有些超前,也比较简陋,没人用他的产品。他只能到处参加行业聚会,一对一拉客户,交流,并一点一点改进他的工具。”
    这阶段还挺励志,原来这位马丁·兰德2007年就在搞这个,时间是真早,眼光也是真好。
    “就这样到了2011年,当时马丁的产品已经很完善,能够收集环境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并以此指导农业种植。”
    “也就是这一年,他的公司得到了孟山都50万美元投资。那时候的孟山都如日中天,在农业界能受到孟山都的垂青,直接起飞。”
    “马丁·兰德的公司也是如此,vitalfields工具改变策略,变成免费试用,迅速扩张,短短几年扩张到欧洲七个国家,六十多万用户。”
    “虽然马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好人,他的vitalfields工具虽然免费,但要求授权实时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农田数据,而且故意模糊掉数据所有权,即农民虽名义上拥有数据,但是vitalfields享有永久分析使用权。”
    “但他的目的也不过是让每个用户都成为他的免费信息收集员,然后他再用这些数据推出付费增值服务。”
    “也是在这一阶段,他和他的团队,完成了环境、土壤、气象、农作物生长和病理等数据库架构,氮肥优化模型等数据模型;并开发出农田活动追踪,自动生成环保报告,比对欧盟各国农药化肥使用标准,超标自动触发警报等一系列用户端功能。
    ”而在这些功能基础上,就可以融合气象、土壤、作物生长数据,提供播种密度优化、氮肥变量施用等决策建议。”
    “类似于咱们现在使用的智慧农业系统,对指导农业生产非常有用。”
    “但那是2014年。”
    文英的讲述又告一段落。
    骆一航也理解了这个马丁的强悍。
    因为他知道现在用的这套智慧农业系统有多么好用。
    而智慧农业系统的功能跟马丁那套差不多,区别只在于智慧农业还可以自定义调节,以及搭配了海量的硬件。
    但智慧农业是2020年才完成了基本功能,比马丁那套晚了整整六年。
    这哥们确实是个天才啊,而且眼光是真好。
    “那后来呢?他怎么又变成了流浪汉?”李叔也被这个故事吸引,但他觉得这里面不太对劲。
    “后来,就是在2014年。”文英接着说道,“孟山都旗下的气候公司以未公开价格全资收购vitalfields,具体收购价格不得而知,应该是不少,因为马丁在收购达成前还在雄心勃勃的宣称他要打造专用硬件,打通数据链路,并要开发全球病虫害预测模型等等。”
    说到这里,文英叹了口气,“唉,全球病虫害预测模型到现在也没有构建出来,培育胶七七时候咱们做的数字孪生应用也只是初步涉及其中一部分而已。不过马丁构想中的应该还是传统统计模型,咱们做的是综合预测模型,已经不是一个时代了……”
    话虽然这么说。
    但听得出来,文英对病虫害预测模型的流产还是非常遗憾的。
    毕竟,那可是十年前啊。
    “那为什么没有做呢?”骆一航好奇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文英难得的冷哼一声,不屑道:“影响卖农药呗,如果能提前预测到病虫害爆发,提前预防提前更换作物,农药卖给谁去。”
    “就为这个?”骆一航感觉不可思议,人怎么能坏成这样??
    “马丁被收买了?被个农药公司?”骆一航同样不屑问道。
    文英摇摇头,“那时候马丁早就不在了,收购完成后,马丁就消失了,据说是放弃股份拿了一大笔钱去享受生活。”
    “再出现已经是几年后,变成了学校里的流浪汉,染上酒瘾、毒瘾,已经废掉了。”
    “同样是据说,他变成这样是因为挥霍无度。”
    “不过后来有个自称是他妻子的女人闹过一阵,宣称马丁是个自律的人,当年与孟山都谈的是注资而非收购,他不会放弃自己的事业。”
    “没过多久那个女人也消失了。”
    “真相是什么无从得知,也没人关心……”
    文英的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冷,最后只留下幽幽一叹。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也可能真的是他突然拿了一大笔钱,不知道怎么……”骆一航还想着开导开导。
    结果李叔直接挑明,“一个没背景的小子,还是东欧的,即便是个天才,不听话毁掉也就毁了。”
    文英闻言露出苦笑,点点头,“这种事太多太多了,他们甚至都不需要把马丁杀了,让他烂在那里也无所谓,真相是什么有必要么?”
    “我们那批留学和访学的外国人知道马丁的事情之后,不想跟他们同流合污的很多人都放弃了,要么转行,要么改去从事一些不那么敏感的学科。”
    “我也是即将回国的时候,才敢做些具体的研究工作,还是远程的。”
    她说的是小满一号,文英在那边指导,时娟在平安沟落实,那时候这间实验室的温室里面,还在种荷兰豆和小番茄呢。
    “回来就对了!”李叔大声说道,“在咱家里面谁也不敢动你。他们那帮子也顶多敢使些小手段,投个资占点股,慢慢渗透。”
    “小手段也给它怼回去,敢伸手,膀子给它剁掉。咱不带怕的!”骆一航也跟着叫嚣。
    难怪欧洲没有多少初创公司了。
    瞧瞧他们都干的啥事!
    文英面露微笑,赞同道:“是应该剁掉!”
    嚯,她竟然也说狠话?
    因为还有后续的故事。
    “vitalfields被收购后,创始技术团队被拆分重组,以vitalfields的数据库和数据工具为核心开发fieldview平台。”
    “2018年孟山都被拜耳收购后,又基于fieldview平台整合成climate fieldview平台。”
    “这个平台,现在已经覆盖全球8900万公顷农田,整合进60多家农业技术公司数据。堪称农业数据的‘天网’”
    “最开始是为了卖农药,拜耳是卖农药的嘛。所以不许继续开发病虫害预测模型。后来听说又想开发了,不过做不出来。”
    为什么做不出来呢?
    因为马丁被弄废了呗。
    该!
    “不过很亏啊,他们就利用所积累的农田数据,在全球范围内申请127项农业算法专利。”
    好吧,又是专利,路径依赖了属于,后面肯定是起诉同类公司侵权,迫使其关闭呗。
    岂止啊,太小看国际种业巨头了。
    他们玩的可了。
    “之后拜耳的climate fieldview平台与嘉吉土壤数据库、adm收获期预测系统互通,名义上是共享世界各粮食主产区数据信息,推动各国合作。”
    “但它真正的作用是当平台预测某区域减产时,四大粮商提前在期货市场做空。”
    “以及提前预知减产时提前签订收购合同,减产到来后低价收购,再高价卖给当地。”
    “甚至在某国或者某个地区农业部门拒绝共享数据时,切断农资服务,使该国农作物因虫害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卧槽!
    不仅是骆一航,连见多识广的李叔都惊呆了。
    竟然还能这么玩?
    竟然敢这么玩!!!
    骆一航这边从无到有,卖辣酱卖香水凑钱,几年功夫就已经搞出来超级马兰草治理沙漠,助力光伏产业了。
    他们那些人,拿着更好的工具,海量的资源,尼玛去玩期货!
    拿屠龙刀剁排骨,还是人么!
    “抢过来,一定要抢过来,把它用到正确的地方。”骆一航愤愤说道。
    李叔点头。
    文英也在点头。
    “我也是这么想的,拜耳的climate fieldview平台是一件非常好的工具,也是拜耳和它们那一伙距离真正的育种4.0最近的技术。开发团队实力非常强。”
    “这就是我说的,卡脖子也可以是人。”
    文英侃侃说道,终于进入了正题。
    不过她想的抢过来,跟骆一航说的好像不一样。
    文英还没意识到,兴致勃勃的开始分析。
    “现在climate fieldview开发团队的负责人是个叫里米威廉姆斯的人,他也是拜耳数字农业与气候部门负责人。不过他就是个搞行政搞管理的,只会办公室斗争,不重要。”
    懂,外行领导内行的那个外行呗。
    “关键的是这几个人,工程负责人是希瑟格伦,他领导的技术开发团队,负责架构与功能迭代,这个人也是当初马丁团队的一员。”
    “娜塔莉亚卢卡斯,她是数字产品负责人,主导产品功能设计。”
    “布兰登林肯伯格,这个人负责数据工具开发。同样是马丁初始团队成员。最开始的数据库和算法他都是参与者。”
    “这三个人才是核心,如果能把他们挖过来,咱们就可以基于climate fieldview,或者说基于最开始的vitalfields,开发一个自己的平台,让环境大数据回到它原有的作用,预测病虫害,预测极端天气变化,减少损失及指导农业生产。”
    看的出来,虽然马丁做的vitalfields工具更偏向气候、环境分析和预测。
    与文英从事的育种只有部分关联。
    就是环境大数据这一块。
    国籍、目的这些先不谈,一位业界先行者,一位目光长远的科学家,所留下的遗产。
    一个明明可以造福世界的工具,竟然被拿来做作恶。
    她是非常的愤怒!——
    两天后。
    帝都一个外表普普通通的小楼里的一间会议室里。
    围着会议桌坐了一圈人。
    骆一航、文英、李叔、杜景教授,坐在一起。
    其他还有农业、信息技术、国际关系、国际法、商业谈判等一群智库专家。
    会议已经开了很久。
    之前聊完了育种4.0的专利全球注册和保护。
    聊完了杜教授土壤微生物关联模型及菌群生态激活技术攻关。
    现在已经到了第三个议题。
    大屏幕上显示着climate fieldview所属的拜耳子公司气候公司前ceo、现ceo、首席商务官、全球战略官、数字产品负责人、区域业务孵化总经理、客户体验总经理、亚太、拉美、欧洲、中东和非洲各区域负责人。
    反正一大票管理高管。
    以及文英所说的该平台最重要的三个人,三个中层干活的。
    他们的照片、履历、人际关系、甚至性格分析。
    也不知道短短两天,他们怎么收集到这么多资料。
    而在最后,还有一个人。
    一个名叫卢世学的人。
    他是气候公司在华业务负责人。
    最主要的工作是与一家名为爱科农业的子公司,共建智慧种植模型(x),收集卫星遥感与气象数据(√)。
    怎么挖人,就要落在他身上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