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577章 大井喷时代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577章 大井喷时代

    第1577章 大井喷时代
    半年后,2012年12月。
    连海。
    湿冷的晨雾里,一支由警车开道、工程车护送的特别车队,碾过结霜的路面,缓缓驶入连海化物所的大门。
    居中那辆特殊改装的半挂卡车,如同移动的堡垒,密封与减震设计隔绝了外界一切侵扰。
    车队停稳,引擎声歇。
    空气里只剩下海风划过枯枝的尖鸣。
    位于半挂车后面的是一辆外形接近考斯特,但挂着红旗标的中巴车。
    侧门打开之后,一群身着深蓝色制服、胸口绣着“mcc”徽标的技术人员鱼贯而下。
    他们并未急于靠近卡车货箱,而是默契地转向队尾另一辆厢式设备车。
    专用液压升降平台、高精度激光定位仪、带有自适应平衡系统的叉车附件……
    一件件精密工具被高效卸下。
    两台早已待命的叉车迅速完成了“武装升级”。
    而就在技术人员上下忙碌的同时,负责本次交付任务的孙飞也从排头第三辆小车上跳了下来。
    他快走几步,迎向在此准备接车的化物所团队。
    为首二人自然是所长张韬,以及所书记崔燕。
    “张院士,崔书记,你们好!”孙飞双手分别与二人相握。
    崔燕并非专职研究人员,因此只是简单打过招呼之后便退后半步,开始安排身后的一众人员进行对接。
    而张韬则带着满脸的兴奋:
    “孙研究员!”他用力回握,还拍了拍对方的小臂,“之前都是邮件电话,今天可算是真正见着面了。”
    紧接着,还真诚地补充了一句:
    “你们的工作,可是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
    尽管双方已经合作过一段时间,但基本都是经由常浩南和火炬实验室进行中转。
    唯一一次面对面的机会,是两个月前那场微观表征技术联盟公司(mcc)揭牌成立大会暨mta-01型设备发布会。
    但也是崔燕前去出席的。
    “您过誉了。”孙飞连忙摆手,姿态放得很低,“是时代给了机会,更是常院士在关键节点给予的信任和指导,否则无论是我还是汇聚科技,都走不到今天。”
    “说实话,那几篇论文,至少一半的功劳得记在火炬实验室的计算团队头上。”
    他语气坦率并没有居功的意思。
    “不要妄自菲薄嘛……能担得起常院士这份信任,也相当于一种认可了。”
    张韬笑着拍了拍孙飞的臂膀,带着过来人的感慨:
    “要是没有之前几年如一日在国产仪器设备领域的坚持,哪来后面这些故事?”
    寒暄间,卡车巨大的货箱后门在液压杆的轻响中缓缓开启。
    透明的高分子篷布下,一个庞大而精密的轮廓在特制减震托架上显露真容——
    tem-apt联用设备。
    mta-01。
    流线型的外壳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复杂的接口与探头被保护罩严密覆盖。
    粗看之下,应该是被分成了三个部分,等到安装现场进行组装。
    孙飞从助手手中接过厚厚一沓文件,递给张韬。
    “张院士,这是设备签收和调试的相关文件。”
    张韬看着眼前足有十几份的材料,有些震惊:
    “这么多?”
    “设备还处于技术验证阶段,mta-01的运输、安装、调试流程都在同步完善。”
    孙飞解释道
    “出于技术方面的考虑,我们采取分阶段签收,也就是从开箱验货、内部转运、基座确认、设备安装、功能校准到最终验收测试,每个关键节点都需要单独签署确认文件。”
    “理解,理解。”
    张韬点头,接着把文件接到手中,又分出两份交给身后的王令骁以及另一名老师。
    这种东西,还是需要多人交叉确认。
    随即又抬起头,半开玩笑道:“不会装到一半出问题吧?”
    “您放心。”孙飞指了指文件上的铭牌照片,“这台编号cn002,已经是国内落地的第二台……整个流程我们在cn001上验证过一次了,大的地方不会出问题。”
    “第二台?”这时候刚刚回到旁边的崔燕忍不住插话,“可mcc发布的首批合作试用名单里,国内好像只有我们化物所一家?”
    张韬也投来询问的目光。
    “第一台cn001,供给了火炬实验室。”
    孙飞语气平常,仿佛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当然,也确实是理所当然。
    毕竟火炬实验室并非“合作方”,而是设备研制的参与方。
    “常院士那边比较低调,没对外宣传。”
    张韬微微一怔,镜片后的眼神闪烁了一下。
    <di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div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他想起常浩南曾明确表示火炬不会介入具体合成测试,原以为对方不会要这设备。
    原来……不是不要,而是要得更早、更优先。
    显然,对方手里还有更加重要和隐秘的项目正在进行。
    想到这里,张韬微微叹了口气——
    那台改变行业格局的设备,对人家来说,恐怕只是推进某个更高优先级项目的顺手之作?
    然而这“随手”的份量,足以让无数同行仰望。
    此刻,叉车已精准地将巨大的减震托架连同其上的设备主体缓缓卸下,平稳落在旁边的电动平板拖车上。
    张韬、王令骁以及mcc的质检员立刻上前。
    他们仔细检查着托架上所有一次性固定封纸的完整性——这是判断运输过程有无超限震动或野蛮装卸的关键证据。
    每一处封纸都完好无损,如同新封。
    张韬不再犹豫,在第一份《开箱及运输状态确认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接着朝身后轻轻挥手。
    早已准备好的重型电动平板车无声启动,沿着特制的缓坡平台,在众人屏息的注视下,稳稳驶入通往测试中心的沥青斜坡。
    测试中心内部早已预留好了安装位置——
    一个巨大的混凝土基座,表面平整如镜,内部预埋了多层隔震材料。
    周遭灯光通明,温度湿度恒定。
    孙飞团队并未立刻开始安装,而是首先对基座的水平度、承重极限、固有频率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复测。
    “基座条件完美,符合最高标准。”
    领队工程师向孙飞报告。
    孙飞点头,这才示意:“开始安装。”
    接下来的过程,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
    电动平板车上的小型吊臂缓缓伸展,磁力吸盘精准吸附住设备主体。
    在激光定位仪的引导下,庞大的机体被毫厘不差地悬吊、平移、最终稳稳落在基座预定的锚固点上。
    随后是外围模块的对接——真空泵组、高精度电源柜、液氮冷却循环系统、中央控制台……
    每一个接口的对接,每一颗螺栓的紧固,都伴随着严格的扭矩检测和真空密封测试。
    时间在高度专注中流逝。
    从上午持续到傍晚,又从太阳初升到第二天午后。
    直到最后一根信号线缆接入,孙飞亲自按下中央控制台的启动钮。
    低沉的嗡鸣声在测试中心响起,设备指示灯次第点亮。
    巨大的主控屏幕上,蓝底白边的“微观表征技术联盟公司”字样清晰浮现。
    “成了!”
    不知是谁低呼了一声,紧绷的气氛瞬间松弛。
    虽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但总归是完成了最重要的节点之一。
    “这是我们二号测试中心落成以来,第一台国产大型设备。”张韬凝视着屏幕上的汉字,感慨万千,“而且直接就是最贵的那台。”
    “我们给合作试用单位报的可都是成本价,”孙飞一边快速操作着初始化程序,一边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回应,“价格应该比你们之前进口的单功能透射电镜还低些。”
    “设备本身是便宜了,”张韬就像一个刚拿到新玩具的孩子,在旁边不断转悠着细细查看,“但我们所里把地下测试中心的供电、冷却、隔震、防磁几乎全升级了一遍,还专门铺了一条能让转运车开进来的坡道,这配套投入可一点不便宜。”
    孙飞没有接话。
    按照流程,设备通电正常只是第一步。
    还需完成一轮实际样品测试,验证其功能达到合同约定,方能最终签收。
    “令骁,”张韬转头吩咐,“去把准备好的那批验证样品拿来,尽快安排上机测试。”
    “明白!”王令骁应声转身。
    “等等。”张韬又低声补充了一句,声音仅容两人听见,“从几个组里随机抽,制备试样前打乱顺序,编成新号……对应关系,你、我,还有中心陈主任三个人知道就行。”
    王令骁眼神一凝,心领神会:“好的,老师。”
    他快步离去,不多时便带回一个密封的样品盒。
    里面是十几份不同形态的粉末样品。
    孙飞作为设备提供方,只对设备性能负责。
    他并需要不关心样品内容,示意助手将样品盒放在制样台旁,接着准备亲自上手操作。
    这也算是对化物所技术人员的现场培训。
    “mta-01的核心突破之一,是用统一的纳米针尖试样,取代了传统tem复杂且重复性差的薄片制样。”
    孙飞的声音在安静的测试中心清晰响起。
    几十道目光聚焦在他那双套着丁腈手套的手上。
    所有人都知道,这很可能是一个材料井喷时代的序幕。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