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707章 堆芯就位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707章 堆芯就位

    第1707章 堆芯就位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聚能一号”示范堆的各个子系统被陆续运输到位,负责堆芯建设的相关技术人员和设备也随之抵达大凌河聚变示范基地。
    高耸的塔吊如同钢铁森林,各种重型运输车辆的引擎轰鸣声不绝于耳……
    广袤的辽西大地,已经有数十年时间没有过如此热火朝天的景象。
    反应堆大厅内,数台高精度激光跟踪仪早已布设完毕,准直光束在巨大的空间内交织,构建起一个精密到微米级别的三维坐标基准网。
    大厅正中央,六根粗壮的垂直定位滑轨深深锚固在预先浇筑的抗震基座上。
    它们如同六个巨人,将托举起人类第一座实用化聚变反应堆的核心。
    上午九时整。
    现场总指挥、核工业建设集团总工程师雷文成院士出现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
    现场嘈杂的噪音似乎在这一刻减弱了许多。
    所有参与核心装配工作的工程师、技术员和工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他。
    雷文成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件,环视全场。
    “经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能源战略规划领导小组联合审议,并报请批准,现正式下达‘聚能一号’磁约束聚变示范堆项目建设指令。”
    他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清晰地传遍每一个角落:
    “可控核聚变是开启人类文明无限能源未来的钥匙,它不仅是解决我国未来能源安全、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支点,更是全人类突破地球资源桎梏、迈向更远未来的基石……”
    “回顾我国聚变研发历程,从‘环流器一号’的初步探索,到east装置在高温等离子体约束上的持续突破,再到如今‘聚能一号’的工程实践,是一代代聚变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协同攻关的成果……”
    “……”
    跟大部分上级下发的文件一样,这份指令中包含了一系列政策性的概述内容。
    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表现出半分的不耐烦。
    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对过去数年、乃至数十年工作的认可。
    至于雷文成。
    由于兴奋,当读到最后时,甚至连声音都有些模糊:
    “望全体参研参试人员,秉承科学精神,严守操作规程,精益求精,确保‘聚能一号’示范堆首次点火实验圆满成功,为民族复兴、为文明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宣读完毕,现场响起一阵沉稳而克制的掌声。
    没有过多的欢呼,却有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在空气中回荡。
    雷文成则收起文件并后撤一步,把位置让给旁边的常浩南。
    后者来到话筒跟前,目光扫过面前的数千名工作人员。
    “我宣布,‘聚能一号’示范堆总装工作,正式开始!”
    指令即是号角。
    两台千吨级桥式起重机早已待命许久,此刻终于发出低沉的咆哮。
    巨大的吊钩精准落下,锁住巨型运输托架上一个圆盘状的庞然大物——低温恒温器。
    它的功能相当于一个冰箱,为堆芯提供适宜的且稳定的运行环境。
    在精密的引导下,恒温器被稳稳吊起,然后移向反应堆基座正中心。
    此刻,通过无线电传输的指挥口令声、液压系统细微的嘶鸣声、以及吊索绷紧的金属摩擦声交织在一起。
    操作员紧盯着激光定位反馈屏,双手在控制台上进行着微不可察的精细调整。
    恒温器的金属外壁在冬日的暖阳下闪烁着寒光,其底部预留的精密接口,正一寸寸地对准基座上的垂直定位滑轨。
    时间仿佛被拉长。
    一个小时后,无线电中终于传来汇报:
    “恒温器主基座固定到位!姿态锁定!偏差值:x轴-0.02mm,y轴+0.01mm,z轴-0.05mm。”
    第一个关键环节,完美落定。
    掌声随之响起,但很快被更密集的指令声取代。
    接下来要安装的,是稳态超导磁场背景系统中的环向场线圈,也就是18个d形超导磁体。
    它们是产生磁约束作用的主力,也是整个装置核心中的核心。
    纵场线圈的主体模块由瑞士sni提供,但磁体内缠绕的超导材料已经换成了为火炬实验室研发的铜氧超导线缆。
    这种新材料的临界温度达到了90k以上,意味着刚才完成安装的低温恒温器可以主要依靠液氮,而非更加昂贵、耗散损失也更大的液氦来工作,避免了很多工程实践层面的问题。
    重型吊车再次启动,开始拼装这件关乎人类命运的巨型积木。
    第一块重逾数百吨的d形线圈模块被吊起,小心翼翼地穿过低温恒温器下部的预留空间。
    激光定位系统闪烁着微光,引导着线圈围绕中心轴,以微米级的精度精准落位、锁紧。
    然后是第二块、第三块……
    巨大的磁体在恒温器内部逐渐勾勒出约束磁场的雏形。
    ……
    与此同时,在远处的一栋综合办公楼内,常浩南正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远眺着那片繁忙而有序的工地。
    尽管相隔一公里以上,但核岛建筑的轮廓和遍布在周围的工程机械依然清晰可见。
    突然,门被轻轻推开。
    梁建国院士步履轻缓地走到常浩南身边,同样望向窗外。
    “真是……恍如隔世。”梁建国轻声感叹,语气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说真的,我90年代初刚接触磁约束聚变的时候,从来没觉得聚变发电是在可见未来内能看见的东西……”
    “哪怕就在两年前,我最大的心愿也就是在退休前,能看到咱们自己的装置实现正的净能量增益,给后来人铺铺路,谁承想……”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似乎在回忆那段充满激情却又资源匮乏的岁月。
    常浩南听罢,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笑意:“那现在的心愿呢?”
    面对这个问题,梁建国先是一怔,接着低头陷入沉思。
    最后,竟然摇了摇头:
    “不知道,现在只感觉不太真实……像是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往前冲,还没完全反应过来,就已经站在这里了。”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自嘲:
    “我之前从来没想过,自己竟然能活着看见聚变电站并网发电……最近两年的事情又太多太密,根本没工夫考虑以后的事情。”
    说到这里,梁建国又突然话锋一转,反问道:
    “那常院士您呢?在实现聚变发电之后,您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常浩南终于微微侧身,目光却依然看向更高更远的方向。
    “人类探索未知的脚步不会停止。”他回答道,“所以,我准备把聚变反应堆搬到火星上面去。”
    梁建国闻言,身体肉眼可见地僵了下。
    一时间竟张口结舌,没能立刻说出话来。
    这个答案远远超出了他刚才的预想。
    但似乎又在情理当中——
    有了作为星际前哨的“信标”中继基地,又有了可以提供几乎无尽能源的聚变反应堆。
    下一步,自然是将二者的功能结合起来。
    “常院士。”梁建国的眼神变得火热起来。
    “嗯?”常浩南疑惑地看向对方。
    “带我一个!”
    ……
    两天后,华盛顿。
    椭圆形办公室内。
    即将卸任奥观海坐在沙发上,看着眼前电视屏幕上播放的央视英语新闻频道。
    画面中,“聚能一号”反应堆大厅的装配工作正在高效推进,巨大的部件在重型机械的操作下精准移动,充满了力量与秩序。
    首席科学顾问阿蒂拉·霍尔德站在一旁,汇报着分析结论:
    “根据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最新分析评估,华夏的‘聚能一号’项目完成度非常高,所有运抵现场的组件都是高度集成化的成熟模块,这说明他们在运抵前已经进行了极其充分的地面测试和验证,现场几乎只需要进行拼装和调试。”
    奥观海伸手指了指屏幕上正在吊装的又一个d形线圈:“以他们目前展示出的速度,你认为他们需要多久能全部完工?”
    霍尔德沉吟了一下,谨慎地回答道:
    “过去仅仅两天时间,华夏方面就已经完成了7个d形线圈的安装,并且后续真空室的扇形段看起来也已经准备到位,至于其它的中心螺线管、偏滤器还有馈线系统这些本身就是高度集成化的系统,安装起来用不了多长时间。”
    “就算再考虑到后续系统联调的过程,也基本上不会超过……”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进行严密的计算。
    几秒钟后,才给出答案:
    “不会超过四个月,也就是2017年初。”
    奥观海的呼吸明显停滞了一瞬:
    “可他们之前对外公布的时间表……不是2018年底之前?”
    “之前公开的时间表可能只是对手放出的烟雾弹,您知道,他们很擅长这个。”霍尔德露出无奈的苦笑,“况且非要说的话,2017年初也算是2018年底之前,所以华夏人也没有说谎……”
    奥观海向后靠在沙发背上,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他不需要霍尔德再过多解释,心中已然明了:
    helion energy公司无论如何加速,也绝无可能在四个月内追上华夏人的进度。
    这场关乎未来能源霸权乃至国家命运的技术竞赛,败局已定。
    然而,祸不单行。
    刚才一直沉默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汤姆·多尼伦上前一步,低声补充道:
    “我们近期针对东盟国家的工作……收效甚微,绝大多数国家都明确表示,不愿放弃华夏提出的‘稳定电力联盟’倡议,剩下少数本来还在摇摆的国家,这两天看见‘聚能一号’的建设速度后,也开始倾向于加入。”
    “总之,现在的局面并不乐观,我们阻止这个‘稳定电力联盟’形成的两方面努力,都已经失败了……”
    汇报完毕,办公室内陷入了长时间的压抑沉默。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力的挫败感。
    直到几分钟后,奥观海突然重新坐直身体,伸手从桌上的便笺簿上扯下一张纸,然后拿起钢笔,开始在上面快速而潦草地书写起来。
    “实际上,还有最后一条路,也就是迪克·杜宾参议员之前提过的方案。”他一边写一边说,“把华夏和东盟周边的局势搅乱,只要能拖到helion energy的猎户座电站完工,那就至少还有挽救的机会……”
    他停下笔,看着纸上草草写就的几条要点,语气中带着十足的玩味:
    “不过么……我的时间肯定不够了,所以这个计划注定要留给下一任来决定。”
    奥观海将纸条放入抽屉,作为给继任者的“留言”。
    这也是交接班的惯例。
    “但愿……他还能来得及。”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