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武侠仙侠 > 从气运词条开始成就人皇 > 第771章 方相道来治国之策,世家为豺狼,衙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71章 方相道来治国之策,世家为豺狼,衙

    第771章 方相道来治国之策,世家为豺狼,衙门为虎豹,楚无疆的绝妙杀
    楚无疆有些惊讶地问道:
    “宰相大人,何必如此呢?”
    “对于您的能力,朕一直是放心的。”
    “我军在前线打仗,不需要考虑后勤补给,不需要担心妖魔联军的超限作战,宰相大人实有功勋。”
    “老夫已是心如死灰,不宜继续当朝执政。”
    结果方相散掉了自己的部分法力,露出了满头的白发。
    方萧然的死,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尤其是他知晓这件事与方浮生有关。
    哀莫大于心死。
    如果仔细较真起来,方家的损失并不算惨重,还颇有收获。
    两份圣人级的气运,足够方家将来出现半步天命级别的强者。
    加上方家辅助新朝的功勋,一样是可以封爵,且有一席之地。
    楚无疆对方相教育儿子的方式,持否定态度。
    但他对方相治理天下,减少徭役,限制灵米,加大灵丹税,酒税方面持肯定态度。
    尤其是楚无疆要管理新朝,在文官体系上人才匮乏,崛起速度过快,也意味着楚府的人才库不够。
    白夜很好,但只有一个人。
    楚家建立的报社,吸纳了许多读书人,王府之中也掌握了不少寒门子弟投靠,但人数太少,质量也不够。
    方相这样的文官之首,楚无疆还是需要的。
    毕竟能少一点麻烦,有一个娴熟老辣的官僚帮忙,总比自己重建要方便得多。
    楚无疆补充道:
    “方相,朕可以帮你延寿。”
    “若感觉担子太重,也可分出一二。”
    方相乃文官之首,虽然可以任命其他人当宰相,但他门生故吏极多,行政运行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方相拒绝道:
    “陛下,一朝天子一朝臣。”
    “若是老臣一直赖在相位上,容易阻挡道路,加上老臣关系极多,往往施展不出手脚来。”
    方相一路走来,实在是有许多的人情关系,如果楚无疆要大刀阔斧地改革,他夹在中间会非常难受。
    于是到时候落不得好,不如功成身退。
    真是老狐狸,算得太精明了。
    楚无疆叹气道:
    “那朕许可了。”
    方相当即叩谢天恩道:
    “老臣谢主隆恩。”
    楚无疆摆了摆手说道:
    “方相,先别急着说谢谢。”
    “朕打算成立一个局,专门容纳一些有经验的老臣,他们不需要早朝,也不需要负责具体的事务。”
    “只要给朕说些建议,查缺补漏即可。”
    “这局就叫顾问局。”
    “朕请方相担任顾问一职。”
    这……
    方相的确是有哀默大于心死的感觉,但他的年纪其实很年轻,比大部分三劫元神都要年轻。
    他继续再干两百年,多生一些儿子,也没问题。
    方相以退为进,也是想绕过最初的风暴,为家族做长远打算。
    楚无疆坦诚道:
    “如果方相担心接下来的改革,会让方家得罪太多的势力,太多的人,那朕可以明白地告诉你,不会把方家当做弃子。”
    “朕的命令,就是朕的命令。”
    “那种利用臣子办事,最后再一脚踢开的做法,不是朕的风格。”
    “方家有什么条件,也可以提出来。”
    “朕还记得方相说过,怎么能把天下让给你鄙视的人。”
    方相心中一动,行礼说道:
    “微臣惭愧,愿做陛下的顾问。”
    方相还是推辞了相位,但是他答应了顾问一职,免得直接对老伙计动手。
    楚无疆闻言一笑:
    “有方相相助,何愁天下不安?”
    方相当即说道:
    “微臣惭愧。”
    楚无疆则是补充道:
    “方相休要客气,朕方才在朝堂公布的方针与策略,都有哪些问题和不足,请方相指正。”
    方相在前面的登基仪式上,可以说是一言不发,对于楚无疆的大体政策,废除封王,册封有功之臣,免除赋税,降低地租等方案,均表示赞成。
    但楚无疆终究没有治理天下的经验。
    他不能确定,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
    人不能自大。
    方相沉吟说道:
    “陛下善待前朝皇室,册封有功之臣,利用王庭宝藏,战利品,普免天下钱粮,实乃历代罕有的善政。”
    “只是对于地方治理,可能有些不太熟悉。”
    楚无疆眼前一亮,方相终于要说一些执政经验了,他不由得追问道:
    “莫非是民间的积欠问题?”
    “朕打算免除民间积欠,命令各地焚烧债券,使得百姓负荷减轻。”
    田赋,地租,还有民间积欠的高利贷。
    农民身上的担子极重,楚无疆要一个一个地拔掉,需要费不小的力气。
    方相点头道:
    “陛下能知晓欠债之害,老臣佩服。”
    “但这还不是民间最疾苦的东西,常人误以为地租最重,实在是不了解农村的实情,妄自推论。”
    “民间有句俗话:头税轻,二税重,三税是个无底洞。”
    楚无疆闻言一振,连忙问道:
    “方相,且试言之!”
    方相开始解释道:
    “朝廷的田赋在名义上是不重的,它根据不同的田亩水平,划分相应的税负,偶尔还能小到三十税一,算是相当轻微的税种。”
    “说句不客气的话,历代天子为了表达善政,就是免除专项的田赋,这其实并不算多,朝廷也能负担得起。”
    “但这只是名义上的,故名意思,头税轻。”
    “若朝廷只按这个来收,怕是连衙门的工钱都发不起,于是就收了火耗,以及各种差役。”
    “比如负责组建民兵,修缮河道等等。”
    “这些差役折算成为银两,就比田赋要重得多。”
    “在正常情况下,田赋加上差役,差不多占据农夫两成的收入。”
    “此所谓二税重。”
    天命王朝是有儒门的,儒门是讲究体面的,你征收太多的田赋,显得天子横征暴敛,有损仁德。
    因此田赋一定是低。
    我们换个名字再收回来。
    比如公益金,管理费,教育费,优抚费,交通费等等。
    这样就不损天子的仁德,天子还可以表演一下,免除田赋。
    楚无疆理解这一点,继续问道:
    “那比起田租来说,这些似乎也不是很重。”
    “二成税负,五成的租子,显然是地主收得更多。”
    方相露出老狐狸的笑容道:
    “陛下有所不知,这只是看上去而已。”
    “农夫的俗话还有最后一句,三税是个无底洞。”
    “除了朝廷正规税负外,各地方总会有千奇百怪的开支,这些开支全部列入【摊派行列】。”
    “这些摊派和杂项,其实算非法收入,并不列入朝廷的正税。”
    “他们想收多少,就收多少。”
    一税轻,二税重,三税是个无底洞。
    老百姓是有智慧的,编个顺口溜,都能把朝廷的问题说得一清二楚。
    楚无疆不由得问道:
    “那有多少?”
    方相深吸一口气说道:
    “陛下,这话老臣不会在庙堂上讲。”
    “很多佃户原本是有田产的,但他们把田产送给世家,送给宗门,送给大地主,宁可作佃户,交上五成的租子,也不想当自耕农。”
    竟有此事。
    楚无疆不由得说道:
    “这不可能,这不合理。”
    “朕理解方相的意思,这地方官员胡作非为,随意增加摊派,他们不敢去惹大宗门,大地主,于是全部转嫁到自耕农身上。”
    “自耕农宁可投靠宗门和世家,也不愿做自耕农。”
    “可是正常而言,自耕农就算被摊派和徭役,也不至于五成以上吧。”
    方相笑了笑说道:
    “陛下有所不知,农夫的收入绝不只有田里的产出。”
    “这样的农夫早就饿死了。”
    “他们会去给地主做帮工,在一些山谷补种粮食,乃至蔬菜等等,妇女也要进行纺织。”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家不得停歇,就连小孩也要一起上阵。”
    “佃户比长工更好的地方,在于他们有份田产可以获得保底收入,再加上打工,采集,有些还进行狩猎等工作,整体收益超过长工。”
    这下明白了。
    农民是多才多艺的,很多都是多面手,什么都会一点,积极努力地干活,才可能维持生计。
    如果只是名义上的税负,朝廷的税负并不算重,把所有明面上的加起来,都不算重。
    但你要把【摊派】算起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楚无疆深吸一口气道:
    “方相的意思是,若朕没有管好地方官府,衙门就会通过【摊派徭役】,将农夫剩下的东西,全部夺走。”
    “哪怕朕免除了田赋,免掉了债务,去除了租金,还是剩不下什么钱来。”
    “甚至自耕农们宁可奉献田产,给世家做佃户,也不愿意有自己的田产。”(注:可参考《卖田说》)
    当然龙州的民生有在改善,因为柳知府等人知晓楚无疆的政治理想,不敢干得太过分。
    方相点头道:
    “陛下聪慧,有些情况是这样的。”
    “但不完全如此。”
    “如果地方官员过于贪婪,那么农夫们就倾向于卖身世家,如果世家和宗门干得太过分,农夫们就会找衙门伸冤。”
    “毕竟从道理上来讲,各地衙门征收的摊派,徭役很多都是非法的。”
    “因此宗门和世家可以抗住衙门的压力,不给衙门提供这些灰色收入。”
    “衙门自然是去欺负没关系的自耕农。”
    “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最终变成贫者无立锥之地。”
    “当然世家,宗门,侵占田产,一步步蚕食自耕农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在楚无疆的前世,就有类似的案例。
    明朝著名的大臣徐阶,号称占有二十四万亩土地,其中有一半左右,就是乡亲们【投献】田产,挂靠在徐家身上,他们依靠徐家的名声,抵制衙门的摊派和杂役。
    你没有关系,想捐田产,还没这门路呢。
    但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衙门的收入,同时加重了其他自耕农的负担。
    于是著名的清官海瑞,就要求徐阶退出一半田产,不要再给乡亲们挂靠,否则衙门怎么进行摊派?
    总不能逮着一只羊来薅,这会出事的。
    而自耕农一有机会,就想投靠世家大户的原因,就在于此。
    只是世家大户也不敢接受太多【投献】,避免得罪朝廷,因此保持了一批自耕农的存在。
    换句话说,朝廷与地方豪强的博弈,核心区别是大量的自耕农,不想被朝廷欺负,宁可投靠贵人,宁可缴纳地租,也不想接受朝廷非正式的摊派。
    注意,是非正式的摊派。
    朝廷的正税在理论上是比较合理的,没有哪个朝廷设计正税的时候,会把农民往死里逼。
    但摊派的税负压力,可以是无上限,并且集中到没有关系的农夫身上,让他们家破人亡。
    楚无疆终于把农村的整个逻辑链弄清楚了,忍不住说道:
    “宰相大人,您既然都知道,为何没有处理?”
    若不是方相告知,楚无疆这种从来没有种过地,在农村生活的人,怎么会知道这样复杂的细节。
    方相主持朝政多年,连这样的细节都了如指掌,竟然没有动手处理。
    这让楚无疆颇为不解。
    方相解释道:
    “陛下有所不知。”
    “衙门若是不收摊派的话,那知县,主簿们怎么修炼武道,怎么进步?”
    “这些都是朝廷的人。”
    “老臣只能调查地方,让衙门不要干得太过火,同时抑制世家,宗门进一步庇佑乡亲,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老臣有位学生正在龙州工作,他自己能够从赌场等环节获得收益,自然会约束各地知县,不能肆意妄为。”
    楚无疆轻声道:
    “世家是豺狼,衙门是虎豹,合起来就是豺狼虎豹。”
    “方相的意思朕明白了。”
    “朕可以利用朝廷对付世家,宗门,同时也要小心朝廷的无序扩张,这最终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同时对付世家的时候,提高百姓的收入,也要提高吏治。”
    “否则这些增加的收入,就会重新落入到衙门的胥吏手上,被他们吃干抹净。”
    农夫要面对的,可不是一只豺狼。
    朝廷的税收分为两部分。
    如果你只看正税的话,那确实不高,如果你把地方的非正式摊派加上,那税负压力是很惊人的。
    它不平衡,也不平等。
    压力会流向最没有抵抗压力的人。
    方相点头道:
    “陛下天资聪慧,老臣佩服。”
    “朝廷深重无法解决这问题的原因,就是各地衙门都需要汲取资源,强化自身。”
    “这也是朝廷赐予他们的好处,默认他们吃掉一些,只要不是干得太过分。”
    楚无疆不由得问道:
    “方相既然说出这些,想来是有些应对的法门,不妨直言。”
    方相点头道:
    “正是。”
    “朝廷要想治理地方,减轻自耕农的负担,不外乎这几种办法。”
    “第一,就是将这些非正式的摊派,变成实际上的税负,严格来要求,减少自耕农【投献】世家,宗门带来的收益。”
    “只是非正式的摊派变成正税,也不会妨碍地方官员,继续巧立名目,征收一些非正式的摊派。”
    “因此朝廷要整顿吏治,加强监管。”
    “第二,命令世家,宗门不得接受自耕农的投献,把这些田产退回去,让地方衙门多收非正式的摊派,至少平均一些。”
    “第三……”
    方相说到这里,露出一抹犹豫之色,倒是楚无疆明白,他开口道:
    “第三,就是剿灭全部的宗门,世家,所有的农夫都变成自耕农,朝廷征收的总量大了,剩下交由衙门来分配。”
    “这样的结果,就是衙门的权力空前强大,他们要是作恶起来,吃相也不比世家,宗门好到哪里去。”
    “有人说过,流官制度的官员,是不会在乎当地百姓的生死,而地方豪强还要顾及地方发展。”
    “但地方成为一霸,也会开始鱼肉百姓。”
    武者是需要资源的,农夫手上的钱财,属于最容易榨取,同时也最没有副作用。
    只要最底层的弱者,就一定会遭受类似的压榨。
    方相也是世家的一员,这样的想法自然不能都说出来,只能低头道:
    “老臣惶恐!”
    楚无疆摆了摆手:
    “方相能将数十年执政经验,全盘托出,朕很是欣慰。”
    “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解。”
    “现在灵丹税,酒税的情况如何了?”
    方相回答道:
    “陛下,税收状况良好,灵丹税今年能收2亿两白银,这还存在各种隐性交易等情况。”
    “至于酒税的话,今年能收8000万两白银,潜力巨大。”
    新的税种导致灵丹价格上涨,酒类价格上涨,但阶梯制税收的原理,的确是提高了朝廷的税入。
    楚无疆便点头道:
    “那这些税收的话,可以分割一部分,留给地方使用,作为办公经费。”
    “让地方衙门往这方面努力,能收间接税,就不要收直接税。”
    “除此之外,朝廷免除钱粮后,对于田产的征收,也要按照阶梯制度来,让大地主缴纳更多的正税。”
    以前的朝廷是,明面上的税负不高,背地里的税负很重,偏偏这些沉重的税负压力,流向了最不能承受的人。
    最终导致社会走向崩塌。
    方相能感受到楚无疆对于百姓的关爱,忍不住说道:
    “陛下仁慈。”
    因为他和镇国公不是不知道这一切,但是衙门汲取资源,会强化地方官员的实力,这些官员出现过不少优秀的武道种子。
    在培养人族的武道种子上,两者是一致的。
    普通百姓作为燃料,为武者提供资源,即使方相这种较为仁慈的宰相,在这方面也没有太大疑问。
    他只是反对镇国公的灵米计划,防止大规模百姓逃亡,以免造成社会动荡。
    楚无疆摆手道:
    “他们能分得这些好处,也要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
    “朕不会让他们胡作非为的。”
    楚无疆话音刚落,手上便凝聚出一枚天魔种子。
    方相有些惊讶地说道:
    “莫非陛下……”
    楚无疆含笑点头道:
    “没错。”
    “此为王道种子,能够链接朕的神国。”
    “天下百州,大约有数万个县。”
    “朕的念头将会遍布这数万个县,尽管不能同时处理这些政务,但可以感知一些情报,并监督官员。”
    “责令他们尽快改变,不换思想就换人。”
    本来楚无疆并不希望全部由自己的力量来构建社会,这样会逐步形成一个人统治的世界。
    但是紧急情况下,不得不用特殊的手段,先拉上一把,再慢慢建设新世界。
    他先解决人族的温饱问题,再来讨论制度建设,长远发展等等。
    楚无疆拥有天命境的修为,自然有办法利用这些修为,将自己的意志贯彻下去。
    只要天命武者,要想贯彻自己的意志,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他要防止的,只是社会的活力被囚禁而已。
    朝廷要像个朝廷,而不是合法抢劫团。
    吏治这方面要进步太慢,他有武道修为支撑,自然一竿子打下去。
    不服也得服。
    武道世界,伟力归于自身。
    数万个王道种子,检查官员是否合格,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将来楚无疆不在了,这些念头可以变成圣皇大阵来控制,加强朝廷对于地方官员的治理。
    公开化,大家都能看到。
    这些属于技术进步,对于朝廷治理能力的上升。
    方相深吸一口气道:
    “陛下英明,老臣明白。”
    楚无疆笑了笑说道:
    “方相提醒一下各地的官员,朕知道旧朝的情况,无法完全彻查,查下去怕是没有一个官员是无辜的。”
    “让他们好自为之,赎还罪过。”
    “朕都能看到。”
    “当然了,朕也不会独断乾坤。”
    “这些情报,百官都能看到。”
    楚无疆是天命强者,能成为天意。
    如今他已是皇帝,自然能大展手脚,但是他把权力直接深入到县级单位,就太过独断乾坤。
    王道种子收集的情报,会共享给朝廷的各部门。
    朝廷的治理能力,与信息的传递速度有关。
    楚无疆拥有天魔念头,自然能制造成一个个快速反应的情报节点,将治理能力压实到基层。
    方相沉声道:
    “老臣遵旨!”
    楚无疆点头道:
    “那就这样处理吧。”
    “世家要调教,衙门也不能放松。”
    方相原本打算离开,但他想到了一件事情,再次行礼道:
    “陛下,老臣还有个请求。”
    楚无疆点头道:
    “方相请讲。”
    方相回答道:
    “老臣的两个女儿,已回天京,却忽然病倒,经过当代扁鹊诊断,乃是犯了心病。”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
    “扁鹊说过其中一味心药,便与陛下有关。”
    方怡然,方欣然两位都是重感情的女子,方浮生死了,方萧然也死了,自然是巨大的打击。
    楚无疆算是罪魁祸首之一,他便点头道:
    “朕会去看望她们,帮助她们治疗心病。”
    方相本来是不想让两个女儿,跟楚无疆牵连太多。
    但他这次交谈后,改变了主意。
    楚无疆必将成为人皇,他的女儿们效仿娥皇女英,也不是问题。
    方相见楚无疆答应,不由得行礼道:
    “多谢陛下恩典。”
    楚无疆摇头道:
    “这不算什么大事,方相把镇国公唤来吧。”
    “是,陛下!”
    这一次登基仪式后,方相和镇国公都有留下来,商量大事的态度。
    只不过方相优先,镇国公其次。
    方相一走,镇国公很快就来到了太和殿,直接磕头道:
    “老臣有罪,请辞大司农一职。”
    你们怎么都想辞职。
    镇国公的身份很多,有天雄大将军,太师,大司农等等。
    但他最核心的位置,还是大司农,镇国公的名号。
    楚无疆脸皮有些抽搐,当即问道:
    “镇国公,何出此言?”
    镇国公回答道:
    “老臣培育灵米,险些酿成大祸,罪有应得。”
    “请陛下责罚。”
    镇国公培育的灵米,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被【稷】利用,差一点成为毁灭圣皇大阵的工具。
    这让他情何以堪。
    楚无疆当即说道:
    “朕不许!”
    “若是有歹徒持刀杀人,朝廷岂不是要处决铁匠?”
    “没有这样的道理。”
    镇国公继续补充道:
    “不,陛下!”
    “微臣曾有预感,预感这灵米会造成祸患。”
    “只是仍有私心,不肯废除灵米。”
    楚无疆说道:
    “朕也吃过灵米,吃得津津有味。”
    “人族军团远征,大部分的野战军也吃过灵米,他们依靠灵米作战,能极大地减少运输损耗。”
    “如果镇国公有罪,朕也有罪。”
    镇国公大为惊讶,他没有想到楚无疆会如此干脆地应下灵米的罪责。
    “陛下!”
    楚无疆摆手道:
    “魔州会天降魔雨,这些魔雨包含能量,为魔州子民提供补给。”
    “尽管魔道的运势被朕斩杀了,魔州这块土地,依然如此。”
    “朕希望国公大人再接再厉,研发出可以在魔州种植,吸收魔气,却生长出灵米的种子。”
    “除此之外,国公大人的杂交水稻培育得如何了?”
    说一千,道一万。
    武者是很能吃的,他们一顿可以吃一百斤肉。
    单纯锻体大成的武者,就比楚无疆前世的大胃王都要能吃。
    人均大胃王。
    哪怕亩产800斤的世界,依然被大胃王们弄得穷人没有米吃。
    楚无疆要么控制武者的数量,要么就要多研究生产力。
    前者是严格监管,后者是解放生产力。
    他可以要求,武者一天最多吃三顿,一顿不超过3斤米,但这样的限制,意义是不大的。
    武者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绕开限制。
    镇国公闻言发言道:
    “如今能亩产一千多斤,产量还可以继续提升,只是口感不太好。”
    楚无疆当即拍板道:
    “这就对了,口感算什么?”
    “朕需要你提升到2000斤的亩产,这样才能应对武者庞大的需求。”
    “不要想着什么辞去大司农一职。”
    “如果你要气运的话,朕可以给你。”
    “来!”
    楚无疆突然灵机一动,既然镇国公有【神农之手】,为什么不试试晋升成为金色气运呢?
    值得一试。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