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415章 海军军备竞赛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15章 海军军备竞赛

    第415章 海军军备竞赛
    相较于英国政府有些应激的反应,其他欧洲国家的反应就显得平和许多了。
    这其实也很正常,毕竟其他的欧洲国家并不靠海权为生。除了英国之外海军最强大的法国,实际上靠的是自己的陆军力量立足在欧洲大陆的。
    德国和俄国这样的国家自然不用多说,都是靠陆军打下赫赫威名的。唯独目前的英国,如果没有海军的支撑,绝不可能继续待在世界霸主的宝座之上。
    想要成为世界霸主,必须要实现三大霸权,分别是外交霸权,经济霸权和军事霸权。
    经济霸权和军事霸权很好理解,就是通过经济或者军事行为,奠定自己在某个地区的霸权地位。
    而外交霸权和经济霸权以及军事霸权是相辅相成的,在经济霸权和军事霸权的支撑之下,外交霸权才会变得立体。
    对于目前的英国来说,他们在各方面都受到了相当严重的挑战。在经济霸权上,新崛起的美国和德国作为更加强大的工业国家,对原本英国的工业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而在军事霸权上,欧洲各国都在不间断地建造海军,西班牙更是大笔投入了2000万英镑。
    经济霸权和军事霸权都遭到了挑战,英国的外交霸权自然也不可能继续保持下去。
    在陆军方面,英国明显无法和法国以及德国这样的陆军强国相比。能让英国继续维持自己军事霸权的,只能是称霸欧洲甚至全世界的海军。
    这也是英国对各国海军发展极其敏感的原因,哪怕西班牙没有其他的意思,回应西班牙的海军建造计划对英国政府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英国政府来说,任何关于英国海军霸权的挑衅,都将遭到极其有力的回应。
    不管这样的挑衅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英国绝不允许任何国家任何势力挑战自己,也一定会全力以赴地去回应,击垮敢于挑战自己的国家。
    当卡洛得知英国政府怒砸5000万英镑回应自己的海军建造计划的时候,卡洛是有些吃惊的。
    虽然他料到了英国肯定会回应西班牙的海军建造计划,但没想到英国人的回应居然这么有力。
    这可是5000万英镑,都快接近西班牙政府一年的财政总收入了。要是把这些钱全给西班牙的话,西班牙的工业和经济都能得到极大的刺激,陆军和海军也能获得更多的经费去扩大规模。
    虽然有些惊讶英国人的大手笔,但卡洛对于英国大肆建造战列舰的行为没有丝毫的担心。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推动各国海军发展的无畏号战列舰还没有诞生。英国海军内部对于战列舰的改进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此时还没有较为明确的军舰设计,毕竟此时也才1902年的年底。
    西班牙之所以提前研发出了无畏号战列舰,除了西班牙这么多年在军舰和科技工业方面的努力之外,还有就是卡洛对于西班牙海军的一些思路。
    虽然卡洛对于军舰设计一窍不通,但历史上一些军舰大概长什么样子,以及无畏舰相较于战列舰有哪些改变,卡洛还是有一些印象的。
    这些印象或许无法帮助西班牙快速设计出一艘改变世界的战列舰,但却能让西班牙各大造船厂的军舰设计专家们有了明确的思路。
    在大部分时候,有一个相当明确的研发思路是很有必要的。这个时代的欧洲是出人才的年代,一些之所以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并不是他们能力不够,而是他们在研发的时候找错了方向,最终耗费一辈子也没能得到什么像样的研究成果。
    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名垂青史的科学家和默默无闻的科学家,有些时候差的还真就是一点点的灵感。
    卡洛为西班牙的一众军舰设计专家们提供了这一点点的灵感,最终也确实推动了西班牙海军的发展。
    再加上卡洛对于各大造船厂的投入一直不少,在有明确研究方向并且拥有足够研发资金的情况下,西班牙早于历史研发出无畏舰,对于卡洛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并不会感到意外。
    在西班牙成功研发出无畏号战列舰之前,英国对于战列舰的研发进度是没有太大的改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属于英国的无畏号战列舰并不会提早诞生。
    这也是卡洛对英国大手笔建造战列舰并不感到担忧的原因,因为英国此时建造的战列舰,其性能绝对不可能达到西班牙无畏号战列舰的水平。
    这也代表着英国耗费5000万英镑建造出的军舰,在西班牙的无畏号战列舰面前只是一堆勉强算得上是军舰的破铜烂铁而已。
    按照之前战列舰的造价来算,英国投入的5000万英镑差不多能够建造20到30艘战列舰,这一规模已经远超其他欧洲国家所拥有的战列舰数量了。
    但在战列舰方面,量变并不会引起质变。不管英国新建造了20艘战列舰还是30艘战列舰,只要这些战列舰的技术水平没有达到无畏号战列舰的级别,他们就永远不可能对西班牙最新建造的无畏号战列舰造成威胁。
    这也相当于英国砸出去的钱几乎全都白费了,未来英国自己的无畏号战列舰诞生之后,这些在短时间内赶制出来的军舰,最终会变成一堆废铜烂铁。
    还别说,在这一点上,那些资本不足的国家反而占了便宜。
    奥匈帝国是最早放弃海军竞争的国家,他们只是对西班牙和英国大肆建造海军的行为表达了关注,但并不打算自己也加入到海军大建设的行列当中。
    这对奥匈帝国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至少没有投入就没有亏损。
    和奥匈帝国相比,意大利的做法就显得有些不明智了。
    意大利政府在得知了西班牙和英国一前一后大肆建造海军的行为,他们不仅没有明智的选择放弃竞争,反而还决定借此机会让西班牙的海军排名更上一层楼。
    此时的意大利国王已经变成了卡洛的侄子,和卡洛父亲同名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
    至于卡洛那心比天高的哥哥翁贝托一世,早在1900年的时候就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早早地告别了自己的王位。
    说起来,也不知道是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的基因出了问题,还是意大利王室一家子的运气都不太好。
    反正到目前为止,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的儿子就只剩下卡洛一个,几个女儿倒还活着,但已经和意大利王室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当然,按照欧洲王位的继承规则来算,哪怕卡洛的两个哥哥已经去世,意大利的王位仍然和卡洛拥有较为遥远的距离。
    欧洲的王位继承一般遵循长嗣继承制,长子后代的继承顺位是要高于次子及其后代的。
    这也代表着,就算现任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没有后代,他的王位也会被卡洛的哥哥,阿玛迪奥公爵的子女继承。
    当然,意大利王位严格的遵照男性继承法,这虽然让意大利的公主们都丧失了王位继承权,但卡洛离意大利王位仍然拥有很远的距离。
    因为卡洛的哥哥阿玛迪奥公爵很能生,而且生出来的都是儿子。阿玛迪奥公爵和两任妻子一共拥有4个儿子,虽然其中只有首任妻子生的三个儿子拥有王位继承权,但这三个儿子仍然让卡洛和意大利王位具备遥不可及的距离。
    除非发生波及到这些意大利王室成员的意外,否则卡洛这一辈子和意大利王位都是没有任何关联的。
    当然,卡洛也确实对意大利王位没有任何想法。毕竟自己的父亲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对自己还是挺好的,两个哥哥和自己也算是兄友弟恭,卡洛并不会主动做出任何危害意大利王室利益的事情。
    不管未来西班牙是否和意大利站在对立面,卡洛都会尽可能在战争后保全意大利王室。
    对于卡洛来说,欧洲的君主制国家越多,西班牙的君主制也就越稳固。
    至于这些君主制国家的国王是否拥有权力,那就不是卡洛所在意的了。不管是拥有实权的国王还是被架空的国王,只要他们能够维持君主制的表面,就能够帮助君主制继续在世界各国延续下去。
    要是这些欧洲的君主制国家都普遍灭亡的话,未来西班牙如果继续保持君主制,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
    虽然卡洛清楚意大利拿出大量资金建造海军的行为最终会功亏一篑,但卡洛并不会主动提醒意大利政府。
    一方面来说,如果卡洛提醒意大利政府的话势必也会引起英国政府的警惕。
    另一方面,意大利政府亏损和意大利王室并没有任何关系,卡洛也没有必要为了意大利的利益,从而破坏自己的战略部署。
    反正意大利亏的再多也没有英国人亏的多,让意大利政府遭受挫折,也能让他们明白意大利和顶级列强之间的差距,从而不至于做出一些令人困惑的选择。
    如果说意大利建造海军的行为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话,那么德国和法国也选择跟进建造海军,就是单纯意义上的并不惧怕英国人了。
    和英国人一样,在得知西班牙大肆建造海军之后,德国和法国政府也是召开了会议进行讨论的。
    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就是法国政府。
    原因也很简单,德国并不是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法国是地中海沿岸国家,而且就在西班牙的边上。
    西班牙海军的强大与否对德国来说并不重要,有英国人在中间挡着,西班牙的海军也不可能跨越大半个欧洲,前往波罗的海威胁德国的海岸。
    但对于法国人来说,西班牙海军的扩张就是不得不考虑的威胁因素了。
    虽然西班牙和法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也建立了不少的联系,但只要西班牙没有明确的和法国结盟,法国都要忌惮西班牙强大的军事实力。
    更何况西班牙的地理位置对法国来说也是巨大的威胁。但凡法国和德国没有这么恶劣的关系,法国都不至于如此忌惮西班牙。
    对于法国来说,一个随时有可能在战争爆发后捅自己刀子的西班牙,威胁程度不亚于强大的德国。
    法国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也想过将西班牙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当中,但目前取得的成效微乎其微。
    好消息是,西班牙没有明确的站在法国这边,同样也没有明确的站在德国那边。
    甚至要是两两相比较的话,西班牙偏向法国的程度远比偏向德国的程度更高。
    可问题是,最近几年英国和德国有了走近的趋势。要是让英国和德国结盟的话,哪怕西班牙倒向法国这边,法俄西同盟也不见得会是英德奥同盟的对手。
    如果西班牙建造海军的行为只是让法国政府忌惮的话,那么英国政府紧跟着大张旗鼓的回应,就让法国政府不得不加大对海军的投入。
    没办法,西班牙只是有可能背刺法国,而英国是摆明了和法国有仇恨。
    虽然此时的英法仇恨已经没有法德仇恨那么激烈,但历史的仇怨摆在那里,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是不可能那么快就会遗忘的。
    法国要是对英国大张旗鼓建造海军的行为无动于衷的话,未来法国在地中海甚至在整个欧洲的局势将会变得更加被动。
    一旦拥有更加强大海军的英国倒向了德国,而法国不能拥有同等规模的舰队对抗皇家海军的话,法国将在海陆两军遭受到致命的打击,很有可能会面临比普法战争更加严重的后果。
    为了不让自己陷入被动,法国政府决定跟进英国和西班牙的军舰建造计划。
    好在此时的法国政府还是相当有钱的,几年时间凑齐50亿法郎赔款的辉煌过去还历历在目,对于此时的法国来说,拿出几个亿法郎用来发展海军,也并不是什么夸张的事情。
    德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一样,最开始只是对西班牙大肆建造海军的行为表达了关注。
    但随着英国大张旗鼓的跟进海军建造,以及法国政府也宣布自己海军建造计划之后,德国政府明白一场席卷欧洲各国的海军竞争已经到来。
    如果是在19世纪,不管这场海军军备竞争席卷多少个欧洲国家,德国大概率都不会选择参与。
    但此时已经来到了20世纪,德国的军事力量发展也不再局限于陆军,而是将目光也放到了海军上,决定在发展陆军的同时建造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
    既然西班牙,英国和法国接连宣布了自己的军舰建造计划,那德国人自然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商讨之后,德皇威廉二世大手一挥,为德国制定了一份相当宏大的海军建造计划。
    因为德国的工业和经济相较于普法战争时期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此时的德国也算得上是富裕。
    考虑到西班牙,英国和法国都投入了不少的资金,德国方面在海军发展上肯定也不会吝啬。
    威廉二世决定投入5亿马克发展德国海军,在未来5年内,让德国海军的总吨位达到俄国的级别。
    在未来10年内,让德国海军的总吨位达到法国的级别,并且在主力军舰数量上达到英国的级别。
    目前在世界各国的海军力量上,英国是当之无愧的最强,牢牢霸占着海军总吨位和海军实力两大排行榜的头名。
    根据欧洲各国的情报资料,英国海军总吨位已经达到110万吨,拥有接近30艘战列舰和上百艘各型号巡洋舰。
    法国的海军力量位居第二,总吨位达到了55万吨左右,拥有24艘战列舰和近50艘各型号巡洋舰。
    西班牙的海军力量位居第三,总吨位40万吨左右,拥有20艘战列舰和近40艘各型号巡洋舰。
    再往后是俄国,海军总吨位和西班牙一样保持在40万吨,只不过战列舰满打满算也只能凑齐15艘,巡洋舰更是只有30艘。
    德国的海军经历了近几年的发展,目前能够排名世界第五,总吨位30万吨左右。德国拥有14艘战列舰和40余艘巡洋舰,除了总吨位和俄国海军有些差距之外,在主力军舰和巡洋舰的数量上,实际上已经不弱于俄国海军。
    这也是威廉二世将目标定为超过俄国的海军总吨位,而不是超过俄国海军实力的原因。
    因为目前俄国海军实力和德国海军实力处于同一级别,如果两国海军来一场海战的话,还真不确定哪一方能够获得胜利。
    再往后的美国和意大利海军处于同一级别,总吨位都在30万吨左右,但主力军舰只有10艘或者更少,巡洋舰也只有20艘。
    奥匈帝国在海军方面已经排名最末,这也是为什么说奥匈帝国已经放弃海军发展的原因。
    到目前为止,奥匈帝国的海军总吨位只有不到15万吨,只拥有7艘战列舰和15艘巡洋舰,最新的战列舰型号还是在1897年4月正式服役的来自西班牙的君主级战列舰,已经差不多五年没有建造过新的战列舰了。
    奥匈帝国放弃海军发展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奥匈帝国再发展海军,他们的海军力量也比不上自己的盟友德国和意大利。
    而且发展海军是十分烧钱的,对于奥匈帝国的财政来说,与其砸钱倒没有那么重要的海军当中,倒不如将这些资金用到其他方面,比如陆军的发展当中。
    这也正是另一点,也就是德国和意大利对于奥匈帝国陆军的需求。
    虽然此时德奥意三国同盟已经不是秘密,但英法俄这些国家提及德国所在的军事集团的时候,一般会用德奥同盟来代称三国同盟。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意大利的陆军实力实在太过弱小。法国政府忌惮德国的陆军力量,也在担忧奥匈帝国的陆军和德国陆军是否会拖延俄国军队的进攻。
    但法国人从来没有担忧过意大利陆军,甚至毫不在意战争中意大利陆军的动向。
    哪怕在战争中意大利的陆军全部来进攻法国,法国政府也不会有丝毫的惧怕。
    别看现在的意大利也有几十万的部队,在战争爆发后还能扩张到上百万的规模。但实际上,对于法国来说,他们只需要10多万人就能将意大利抵挡在边境线之外,只需要20万人就能轻松打败意大利。
    对于这一点,不只是英法俄等国家,就连德国也是心知肚明的。
    在三国同盟的会议当中,德国方面也给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提供了一些建议。
    德国希望意大利尽可能发展海军,并且在战争期间和德国组成联合舰队,应对敌人的海军威胁。
    而对于奥匈帝国,德国则希望其尽可能发展陆军,帮助德国抵抗东面俄国人的进攻。
    只要奥匈帝国能为德国抵挡一半的俄国军队,德国就能轻松应付剩下的一半俄国军队。
    而大部分德国军队的主力可以部署在西线,对西边的法国发起摧枯拉朽的进攻。
    如果能够轻松解决法国人的话,再将枪口调转向俄国,德奥意三国同盟的联军就能很快地攻克圣彼得堡,从而结束这场战争。
    关于如何应对法俄同盟,德奥意三国已经进行了多次推演。德国对意大利的海军和奥匈帝国的陆军寄予了厚望,并且认为只要英国和西班牙不干涉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德奥意同盟应当能够轻松赢得战争,成为最终的胜利方。
    当法国和德国也跟着大规模建造海军的消息传回西班牙,卡洛立刻明白自己建造海军的行为引起了整个欧洲范围内的海军军备竞争。
    这对卡洛来说并不是一个坏消息,毕竟此时西班牙建造的是无畏级战列舰,而其他欧洲国家建造的还是落后的普通战列舰。
    无畏舰和前无畏舰的差距不用多说,要是欧洲各国将财政全部投入到前无畏舰的建造当中,那不管他们投入多少资金到海军的建设当中,不管他们的海军吨位能够达到怎样夸张的级别,对卡洛来说都是无所谓的。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