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帝秦设计师 > 第404章 限期离境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04章 限期离境

    第403章 限期离境
    诸多大臣在心中暗道:『过去的一年,陛下也发生了不小变化!』
    始皇的话明明白白向眾人告知了他的选择,朕要的是强秦,即使其国祚可能无法太长,那也不需要一个懦弱却长久之国。
    这才是始皇话里真正的不取:朕所欲者是强秦,即便弱秦国祚可能更长,但朕也不取!
    强秦也许比弱秦国祚要短,但就算到了覆灭那一日,强秦也当以强而亡,给后人留下“国恆以弱灭,而秦独以强亡。”的评价。
    这明显是始皇帝在听了汉唐歷史后,想让他的大秦成为和汉唐一样的王朝,不,在始皇心里,恐怕是要超越汉唐!
    听到始皇这番话,那名被始皇称为“陶卿”的大臣向始皇恭敬一礼:“陛下之意,臣已知晓,臣收回方才之言,请陛下罚臣之过!”
    不是每个帝王都有魄力做出这等选择,这也让眾臣从心里对始皇感到钦佩,他们这位陛下当真非常人。
    对这名大臣请罚之言,始皇道:“陶卿忠言为朕,何错之有?陶卿请座!”
    经过这一番,眾臣已完全明白今日朝会的真正意图:陛下是有意在今日向他们表明自身的態度,朕对此事持支持之態,尔等今后不可再言反对,尔等当向朕支持的方向发展。
    简言之,便是统一眾臣的人心,即在大秦帝国高层统一思想,共同往实现大秦伟大强盛的目標上使力。
    知晓始皇明確的態度后,没大臣再出言反对,陛下自己心里都门清,那还有啥可反对?
    陛下已彰显態度,发展强大大秦,哪怕强盛起来后的大秦可能不再归嬴姓赵氏统治,那也给朕强大!
    既然陛下自己都不那么在意,他们这些当臣子的,也没必要那么在意,皇帝都不急,他们急什么?
    大殿很快又变得热闹起来,眾臣对文件中的內容商討起来,或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询问不懂之处。
    这一日,通过了多个將影响大秦发展的政令:设大秦科学院、设大秦工程院、设大秦商贾部,原本归属於礼部的外事往来事务,也被独立出来,设大秦外交部……
    大秦要从地方性大国向国际化发展,同更多国家往来,与更多国家的人打交道,那么外交事务就变得十分重要,再归於礼部之下便不再合適。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临到下朝时,李念提醒道:“大秦要变得强盛,確实要向外发展,但诸公须谨记:当以国內发展为先,『打铁还需自身硬』,若自身实力不足,一切皆如水中月,镜中。”
    王綰附和道:“李念公子之言甚是,诸国愿遵从大秦之令,是因大秦比其等强,倘若大秦实力不在,其等必不会听令。国內治理为第一之要,只要国內发展优异,才好向外发展。过去一年,国內的发展便极为不错!”
    去年天下刚一统,可以说多个地方都百废待兴,朝廷还许诺减轻了徭役赋税,不少大臣都以为朝廷去年的收入可能不会太高,结果却是远超预期。
    从整体收入分布看,从百姓那徵收的赋税占比有所减少,可其他方面却在增长,弥补了因为轻徭薄赋所带来影响,像通过和匈奴、百越诸部贸易所获,像卖雪盐、蜂窝煤等所得。
    这也改变了许多大臣对国家財政税收的本来想法:原本在他们看来,从百姓那徵收的赋税才最重要,只要保证好这就行,其他的都不关键,就算收也收不了多少钱。
    因此,去年李念和始皇在对大秦做改革时,不少大臣其实有些不看好,甚至有人等著李念和始皇失败后,要上书给始皇,將始皇劝回“正途”,莫要再听那祸国妖人之言。
    做的好,就是惊世奇才,做的不好,就是祸国妖人!
    这也是李念和始皇在去年时虽对大秦有改变,却並未对大秦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原因,要在今年大胜后才开始。
    不拿出成绩,任凭道理说的天乱坠,也没法令人心服,去年的大秦財报一出来,这些大臣惊讶发现:
    跟他国贸易和商贾收入竟然能让朝廷获利如此之多,虽依旧比不上从百姓那徵收的税赋,可也不能小覷。
    並且,从百姓那徵收的赋税基本再无余地可挖,若要强行挖掘,倒也是能挖,只是百姓的怨气条就要跟著涨了,这条要是涨到临界,百姓就要举起农具打人了。
    而与他国贸易和商贾收入却不同,仍有广阔的余地可挖掘,跟匈奴、百越诸部贸易都能赚这么多,要是多跟几个国家贸易往来,贸易的种类更多更频繁一些,岂不能赚更多?
    这也是眾臣今日愿意认同这份文件的原因之一,从去年得到的成绩证明了这条路可行。
    过去一年,还除去了六国旧贵势力,为大秦解决了一大祸患,虽说未能將其等全部留下,让某些六国贵族跑到了海外,但其等在天下的名声已臭,即使日后再返回大秦,也难成事。
    且海外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多是愚昧土著,还多瘴癘,六国旧贵逃到海外能否適应,也极难说。
    儘管才只有一年,但只要去年那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得以延续,大秦必会一年又胜过一年,如今的大秦有著光明美好的未来,迟早会出现一个盛世大秦。
    王綰继续道:“然也不可因去年之好便心生懈怠,当使今年胜於去年才是。去年是统一天下第一年,都能有此成果,今年当更胜!”
    眾臣无不頷首,虽说对內对外並不是二选一,但国內都没治理好,想要国外发展也不容易。
    一些大臣不禁回想起一年多以前,那时的他们还在著眼於六国,偶尔向外,也只是隨便瞧一瞧,哪像现在谋划诸国,谈论著大秦要如何在诸国之间构建秩序,获取利益。
    时代真的变了,跟他们以往所处之时大不相同,不少大臣不由心生紧迫,大世將变,他们若不能跟上,纵使现在还身居高位,迟早也会被落下。
    看来为了不被落下,他们只能更加努力去学习新的东西,学习那新秦字,学习格物、算数,了解世界诸国。
    国想变,当是人先变,因有人才有国,若人不变,国又如何变,今大秦群臣心生变化之念,意味大秦將真正迎来一个巨大的变革时代。
    而就在李念等上朝议政时,孔雀国大使正在房间內禪定,忽然外边有人声传来,听那声音,是四海阁负责管理他们的一名秦吏。
    大秦虽在很多方面对他们进行了严格限制,如不得隨意外出,不得隨意和人交流,也限制他们获取大秦的先进技艺学识,但在某些方面又对他们相当开放。
    如那诸子百家之学,大秦便对他们予以了开放,各家经典都允许他们观阅学习,甚至还曾让他们到百家学宫去和大秦百家学者辩论。
    孔雀国大使来大秦已有好几个月,虽不敢说將博大精深的大秦语言文字学了个精通,但平日交流所用已是足够,只是口音有问题,非常有香料味的大秦雅言。
    此刻,他便听出那名秦吏在召集他们出去集合,孔雀国大使心里一嘆,怕是他们所想之事要来了,“秦人要放他们回国!”,只是没想到秦人如此迫不及待放他们回去。
    孔雀国大使刚走出房门,便见诸多使团成员已聚在门外,一名使团成员低声道:“大使(据deepseek说叫“达努塔”),秦人应是要让我等归国!”
    孔雀国正使默然点了点头,带著使团成员到了集合处,一眼便看到摩叶上师带领耽摩栗底眾僧侣也到了,两人目光交匯,並未说话,只各自頷首。
    再向前方看去,只见一名秦吏带著一队在四海阁护卫的秦卒站在那里,方才正是这名秦吏在叫他们集合。
    见人已到,这名秦吏开口道:“今日叫诸位集合,是要告知一件与诸位相关的要事:请诸位在这几日整理好行囊,备好物品,五日后,將护送眾位离开大秦,回归诸位之国!”
    果然和他们想的一样,秦人要让他们归国了,幸亏秦人还讲点良心,没有今天告知,今天便要求他们离开,给了他们五天的时间去做准备。
    “诸位离开时,须得遵守我大秦律令,诸位所有物品都须经我等核验,不可携带违禁之物离境。与诸位相处这般久,虽算不上朋友,却也能称得上熟人,诸位莫要让我等难做。”
    讲完这条不友好的,秦吏又讲粮条友好的:“另,诸位此次归国,路途遥远,只怕今后再难到大秦,为彰显与诸位之谊,诸位若有想带归国內的物品,只要不在违禁物之列,大秦可为诸位准备。”
    “大秦也会为诸位准备一些返程途中要用到的器物、粮草,便於诸位归国!”
    这既是彰显大秦对他国来使人员的友好,也是大秦不想这些人给死在路上,於大秦而言,他们回到孔雀国,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听到秦吏之言,孔雀国正使和摩叶上师便知道秦人是真的要让他们归国了,即使他们不愿意回去,也会被秦人强制遣返。
    孔雀国正使看向这名秦吏,用不太標准,还充满香料气息的口音道:“尊贵的摩訶达亚(mahodaya大人),请问在离去前,我能否再次覲见伟大的大秦皇帝?”
    他还想做最后的尝试,见一见始皇帝,降低大秦对他们孔雀国的威胁,大秦虽未在明里表现出他们孔雀国有威胁,但他们能感受得到。
    大秦太强,他们却如此弱,若大秦能將大军送到他们那里,必会遣派大军征伐,而他们绝不能挡。
    现在不爭取消除这种威胁,难道要等大秦大军到了他们孔雀国,开始攻城拔寨,才想办法解决?
    那时,为时已晚矣!
    这名秦吏也知孔雀国正使用意,平静回道:“陛下言,大秦与贵邦虽隔万山,但两国之谊已建,千山万水亦不能相阻,诸位安心归国即好,不必再覲见於他。”
    这话好似是在说大秦和孔雀国已经有了友谊,但孔雀国正使哪听不出来,这就是秦皇的客气话!
    若真將他们孔雀国当回事,两国间真有友谊,怎会將他们几乎可说是拘禁於此?还强制给出期限让他们离开?不得覲见?
    孔雀国正使神色沮丧,秦人连点机会也不愿给他,有心无力,但这也越发证明秦人真对他们孔雀国有想法。
    在孔雀国正使后,摩叶上师道:“尊贵的摩訶达亚,我等可否要些经典带回?”
    既然没法消除秦人对他们孔雀国的恶意,那就儘量从秦国这带些东西回去,让国內那些人更了解秦国之强、秦人之厉害,才好让他们能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秦国入侵。
    最好是能带记载有秦人最先进学识技艺的典籍,要是能有製作那种火炮的典籍,那就更好,可想想也知道秦人不会允许!
    秦吏看向摩叶上师:“你想要带何典籍?”
    摩叶上师显然在心里盘算过:“尊贵的摩訶达亚,我等想往国內带回贵国的字典,贵国孩童的启蒙典籍,贵国的百家经典,贵国的律法典籍,贵国的歷史典籍,贵国的世界舆图……不知可否?”
    说完,摩叶上师心中十分忐忑,不知道他提出的这些中,有多少能被秦人允许带回,他非常明智地没说要秦人的技术典籍,说的全是他判断认为能被秦人同意的典籍。
    根据他所知不多的一些大秦消息,秦人设立了一个大秦国际学院,里面专门接纳与大秦建交的异邦学生,其等便可学习这些。
    既然秦人能允许其他国家的学生知晓,那他向秦人討要,带回国內,当也不难。
    秦吏笑道:“此事,我暂时不能予你准信,我会將你所请之物稟告陛下,若陛下准许,自然可带。”
    於摩叶上师说完,秦吏又看向其他孔雀国人:“诸位想要带回国內的大秦物品,也是如此,向我提出,再由我稟告陛下,由陛下进行最终定夺。”
    其实,秦吏並不知道始皇並不是定夺之人,定夺的人是李念,他负责审核这些孔雀国人能带回去什么,不能带回去什么。
    李念在六英宫內看到摩叶上师提出的要带之物,不由一笑,这摩叶上师显然是想让孔雀国人更了解大秦,他大笔一挥,从中去掉几项之后,同意了这份申请。
    只要你们不想带回大秦的先进技艺,只想带回诸子百家经典、大秦的字典等物,那都是好同志,欢迎接受来自大秦的思想文化衝击。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