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历史军事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661章 岁末大事不断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61章 岁末大事不断

    第661章 岁末大事不断
    贾琏这边安抚内眷之时,内侍登门宣他入宫。
    换了一车之后,加强了卫队人数,贾琏匆匆告别家人,乘车入宫。
    沿途可见四处都是士兵,外城不知,至少内城已经戒严了。柱子在车内汇报,案子已经被顺天府与大理寺接手。
    对此,贾琏沉默,微微颔首以示明了。
    至乾清宫,此刻内阁诸公皆至,皇帝李元也在,见贾琏至便道:“先生无恙,朕心甚慰。诸公在此,不知先生可有怀疑对象?”
    很明显,贾琏来之前,李元与诸公已经商量过了。
    “微臣哪来的怀疑对象,自入仕以来,恩怨太多,没有证据怎么好胡乱怀疑?”贾琏态度很明确,没有证据不行动。
    李元又道:“适才与诸卿商议过,认为应大索内城,卿意如何?”
    贾琏道:“万万不可!即便大索,也难有收获,不如以静制动。”
    李元听了不禁叹息道:“如此,倒是要委屈先生了。朝廷总不能除了查案之外,一点动作都无。”
    林如海在一旁道:“不妨在内城戒严三日!暗中加紧调查住在内城的权贵大户。”
    李清在一旁道:“微臣也是这个意思,此刻皆死士,非寻常家庭可以蓄养并一次派出十余死士。”
    岳齐和方颂也都是这个意思,可见内阁诸公的智商都是在线的。
    贾琏平静的看着内阁诸公与皇帝的表演,得出一个结论,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怕贾琏发起无差别的疯狂的报复。所以都在理性客观的分析,希望贾琏不要暴走。
    在场的人都清楚,如果贾琏压不住火,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好在贾琏颇为冷静,没有无差别报复的意思,否则但有旧怨者,皆在报复的目标内,现场的李清和岳齐,怕是不敢回家了。
    就问你,这俩有没有嫌疑,肯定也是有的。
    “陛下,无论如何,此事必须严查到底。京城乃首善之地,光天化日之下,闹事之中刺杀朝廷阁臣,不查清楚恐伤及陛下与朝廷的脸面。”
    林如海这番话,是替李元把不好说的话说出来,同时也把责任接了过去。
    李元对此领情了,也没领完,而是淡淡道:“有司要严查,朕也令龙禁尉暗中调查。无论如何,都要给先生一个交代。”
    贾琏听了立刻道:“陛下圣明,微臣以为,不仅仅是给微臣一个交代,而是给天下官员一个交代。”
    李元听了点头道:“先生说的是,朕失言了。”
    贾琏道:“陛下不过是对微臣关切过于心急,并非失言。”
    李元笑道:“如此,诸卿去忙吧,今夜要受累了。先生且回去好好休息几日,朕准先生三日假期。”
    贾琏告辞退下,面无表情的上了马车。坐在对面的柱子看的清楚,贾琏平静的表情之下,藏着嘴角不明显的冷笑。
    当着李元和内阁诸公的面,贾琏自然不能搞扩大化,那是在让皇帝难堪。
    但私下里却肯定是要有动作的,毕竟别人都率先使用刺客了,这还不打回去,后续不知道多少人蹬鼻子上脸。
    回家后,贾琏还真就没出门,安心的在家里休假三日。
    三日之后,内城撤了戒严,一切恢复常态。
    顺天府和大理寺查案的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报上去的内容,自然是被皇帝和内阁痛斥无能。
    媒体方面,似乎全体哑巴了,没有一家报纸刊登了贾琏遇刺之事。倒是在酒肆茶楼,市井之间议论纷纷。
    调查无果,大理寺卿、少卿、顺天知府,上奏请罪。
    李元丝毫没有息怒的意思,而是直接罢免了大理寺以及顺天府多达八名官员,同时还罢免了九门镇守使等四名要员,五城兵马司领班御史以及西城御史也被罢免。一口气罢免了十四名官员后,李元才算是住手。
    吏部方面,再次要忙碌一番,补上这些被罢免的位子,以及调整各路官位。这次吏部表现的非常公正,看起来绝对的公正。
    非常有趣的是,这些被补充的官员,没有一个籍贯是两江和山西,也没有一个人看上去直接与贾琏有过利益冲突。
    非要认真的去看他们的履历,出身西南、西北各省,没有在山西和两江做官的经历。
    所有人似乎都在小心翼翼的避免激怒贾琏,导致他暴走。
    三日之后,贾琏正常上班,只是身边的护卫多了一倍。
    恢复上班后第一天,林如海把贾琏叫去,提起陛下一怒之下连续罢免的举动后,叹息道:“陛下是真的着急了。”
    贾琏淡淡道:“为人臣者,私下议论陛下不妥,林相若无要务,卑职告退。”
    林如海欲言又止,叹息一声,挥手示意他可以退下。
    此刻的贾琏,无论谁如何暗示,都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尽管林如海的暗示,可信度很高。
    可惜的是,林如海选择了错误的沟通方式,他完全可以把贾琏叫过去,在书房里当面说,谁谁谁的嫌疑最大。
    两人之间合作关系的裂痕,被林如海代入了一切关系中,导致亲情关系也受到了影响。
    只能说林如海思考问题太过全面了,明明可以亲亲相隐的。他却选择了避讳。
    十日后,贾琏下班先回家,入夜后换了便衣,悄悄的来到城南,走后门进了一处不起眼的宅院内。
    “大理寺以及顺天府两位经验丰富的仵作,分别提供了一份报告,所有刺客有如下特征,长期骑马在塞外以及关外活动,弓马娴熟。从皮肤一句老茧看,最近三年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长期野外生活留下的特征不那么明显。刺客的来历,基本可以圈定为以下几种人,一个是边军,一个是口外和关外做保镖讨生活者,还有一个是长期生活在草原的汉人。”
    范平第一时间向贾琏做了汇报,椅子上的贾琏闭目后仰,面色平静。
    “综合所有情报来分析,最终结果,嫌疑最大的是外戚。他们有能力,也有动机,甚至可以将矛盾进行转移。卑职分析,陛下连续罢免官员,应该是龙禁尉的密卫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最后,不能排除嫁祸以及多方合谋的可能。调查最大的难点,是没有直接证据指向任何一方。从武器入手调查的结果是一无所获,线膛燧发枪产量太大了。这里有一个意外收获,研发厅下属的几个兵工厂发现了几个匠人,私下生产关键零件带出,私下绘制图纸卖出,目标对象是西、北、东三王。人已经都控制起来了,研发厅方面请大人决断。”
    听到最后,贾琏睁眼,淡淡道:“全家打包送到天津,装船送到长崎,明年送往新华殖民地。动作小一点,对外宣称是调往南方技校做师傅。”
    每个技术工人都是宝贵的,贾琏可不想浪费这些人的能力。左右线膛燧发枪也不是什么太难的技术,美国南北战争时,已经有火帽枪了。
    说起来,以西方工业化发展的厚积薄发,本世纪的一百年内,西方铁甲舰都造出来了。
    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大周的发展还是有相当的局限性。
    今非昔比,已经是内阁大臣的贾琏,没有证据的前提下,发动大规模的报复,一定会被人抓住把柄的。
    这个是必须忍耐的,总有机会找回场子的,除非这些人一辈子都不离开京城。
    就算不离开京城,也不可能做到不出门吧。只要出门,总有机会制造点意外的。
    总而言之,不能着急。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的影响力逐渐的淡去,又到了腊月,又是乾正二年的末尾。
    这一年还算顺心的李元,这一日行走在宫内散步时,胡敏匆匆走来,低声说了一件事情。
    李元听了当即面色一冷,压着怒火问:“事情属实?”
    胡敏道:“禀圣人,确实属实,人已经被奴婢控制起来了。”
    李元却没有立刻决定如何处置,而是严厉的反问一句:“你这奴才,又从何知晓?”
    胡敏立刻跪下道:“那宫女与一内侍做了对食,受辱时宫女拼死不从,奋力反抗。对食内侍这才决定拼一死向奴婢报信,奴婢带人赶到时,宫女因奋力反抗,已经被掐死,呼吸和脉搏都断了。奴婢控制了人之后,调查之后才发现,坤宁宫多人受辱,只有一人反抗不从。”
    李元的拳头已经握紧了,原本还算不错的心情,瞬间散的干净,只有无尽的怒火在胸膛燃烧。
    事情的真相,胡敏肯定遮掩了一些,用了春秋笔法,顾忌皇帝的面子,所以才用了“受辱”。
    实际上那狗东西,一定是与私下沟通,皇后一定有所风闻,却为他遮掩了。
    “暴毙吧!”李元丢下一句话,愤怒的快步去了慈宁宫。
    屏退四周后,李元对周太后说了一番话后,周太后惊愕低声道:“皇后应该不至于此,一定是那些贱婢欺上瞒下所致。”
    李元咬牙切齿低声道:“朕要废后!请母后支持朕!”
    周太后道;“哀家自然是支持皇帝的,奈何外朝要有个过得去的说辞。皇帝还是想仔细了,不可闹的太难看。”
    李元沉默良久道:“这后宫,还是请太后帮忙管起来,这两年朕还是太疏于此。”
    周太后也是沉默良久才叹息道:“且先如此吧!”
    都快过小年了,京城里却连续发生大事情。
    先是皇后的弟弟,王氏的嫡长子,在外狎妓,回家途中暴毙于马车上,成为京城一时谈资。
    接着是小年日,龙禁尉突然出动,在御马监兵马的配合下,突击了忠顺王府,以及两家王氏外戚。
    正在参与祭祖活动的贾琏,都被内阁传召,立刻进宫。
    至宫内,见林如海等人先到一步,贾琏上前见礼后询问:“西城人马沸腾,诸公可知何事?”
    林如海等人皆言不知,许是与陛下急招有关。
    贾琏立刻垂手不语,不再多言一词。
    等了半个时辰,李元才一脸疲惫的出现,待内阁众人见礼后才开口。
    “龙禁尉密报,忠顺王伙同外戚多人,巧立名目,将央行的钱转入私人账户,做账的时候算亏损,被审计出来了。朕一时怒不可遏,直接下值拿人抄家,将诸卿招来,就是通报一声。此案不小,涉案人员还在调查中。并非朕不信任内阁,而是事关重大,这才先动手,后通报。”
    林如海顿时脸色难看,低声道:“陛下,下不为例!”
    众人内心自然是多有不满的,这等大事不通报就行动,内阁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可惜,林如海抢先开口,说了下不为例,其他人自然无话可说,低头不语。
    李元咳嗽一声,众人抬头时,胡敏领着两个捧着盘子的内侍进来,向各位内阁大臣发了一份誊抄的调查报告。
    贾琏接过之后,装着仔细看了起来,继续一言不发。
    李清看罢惊呼:“央行不单单是内帑的事情,户部也必须参与,还请陛下准许户部派员参与追查。”
    李元面色阴沉道:“准了!只是要辛苦各位股肱之臣,年都过不好。”
    岳齐也道:“陛下,报告上说还涉及到军械走私,兵部也应介入相关的调查。查明之后,有罪该罚则罚,微臣绝不袒护。”
    说着话,岳齐还看了看贾琏,结果贾琏依旧低头看报告,丝毫没有开口的意思。
    方颂也道:“陛下,请准督察院派员监督,以免有人在查案中徇私。”这是比较正常的态度。
    李元一概都准了,最后问道:“贾卿可有话说?”
    贾琏抬头眼神关切,语气诚恳道:“陛下气色不佳,您的身体事关天下安危,一定要多多保重。凡事一定要宽心一点。”
    李元微微一怔,随即苦笑道:“朕知道了,多谢先生关切。”
    短暂的会议后,众人散去,归途中方颂与贾琏落在最后,方颂忍不住低声调侃:“适才不器应该用龙体一词,以免受人诟病。”
    贾琏苦笑:“先帝时留下的语言习惯,一时忘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