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认输与宣扬
第1010章 认输与宣扬“馥姐儿……”班纵的老妻惊了,不赞同的唤她。
班馥低头行礼:“祖母息怒,是孙女自作主张了。然,英杰之辈,遇不对之事,应拋却束缚,大抒直言,以纠不平不正之事儿。”
“班家丫头说得好!”崔太夫人立刻喊话,支持班馥。
崔姑娘见自家曾祖母都喊话了,她也在后头喊:“班家阿姐说得对!为了脸面,你不说我不说的,岂不是助力了骗子一把?骗子仗的可就是这一点呢!”
“说开,明著说开,骗子才没有可趁之机!”
“说话文雅些。”崔山长夫人头疼,这个孙女仗著婆婆喜欢,越发没规矩。
糜东/糜三郎/糜家表哥:“……”
班家女竟敢当眾戳穿这事儿?
这可是明公子吩咐的,班馥是不想自己、不想班家以后都结不到世家名门的好亲事?!
老天爷与老天奶表示:三个傻叉。
哦,对了,还有赵副將家,也是傻叉。
赵大少爷惊呆了,回过神来后,不管不顾,衝著糜家人喊:“糜家的,结亲这样的大事,你们竟敢骗我家!你们可是名门世家,风骨、规矩与名声呢?!”
崔太夫人皱眉,吩咐女护卫:“堵住嘴巴,押一边去,让他们两家私下掰扯去,免得连累了无辜人家的名声!”
班家小姑娘是无辜的,这两家玩意休想害了人家小姑娘的名声。
“是。”首领带著女护卫们,威风凛凛衝到赵糜两家人面前,用布团继续堵住他们的嘴巴,让他们唔唔著。
但赵副將倖免於难……他是太周府的守將之一,虽然犯了错,却有兵权,所以得给这个兵马工具,留下一个开口发放號令的机会。
鐺鐺鐺!
“文昌侯世子与世子夫人到!”
一支更加浩大的人马,从城门口缓缓而来,正是文昌侯家的人。
文家身后,还有太周书院的王山长家;项副山长家;章、舒、蔡、仲、明等名士名师家。
“晚辈拜见崔太夫人,晚辈来迟,还请崔太夫人勿怪。”文昌侯世子夫妻给崔太夫人行礼赔罪。
“是文昌侯世子来了啊。”崔太夫人直截了当道:“如今確实有些迟了,天都要黑了,所以你们晚来的这些人家,开几个私仓,捐多少物资,助国朝抗敌?!”
老而不死的,我们过来就是已经认输,你还当眾打脸?
真不想过了?
真想让这天下再乱起来?!
文昌侯世子喊道:“我父文昌侯身在天芒府,为国朝与东漠人交涉,因此深知两军交战的可怕,所以一直忧虑抗敌粮草从何处来?”
“文昌侯世子,到底捐多少个私仓?別磨嘰,直接喊出来,会有人给你们做记录!”崔太夫人真是烦死这文昌侯家。
虽然文家是最先支持陛下的,可文家的投靠也是经过精打细算的……属於文人商人算计后的抉择,而不是对英勇对正理的支持!
文昌侯世子的话被打断,面露苦笑,又急忙喊道:“文昌侯家,世受君恩,又佩服瑢先生,因此决定开私仓五座,为国朝捐粮抗敌!”
又喊:“京城雍侯家,乃文家姻亲,文家代雍侯家许诺,开六座私仓,为国朝捐粮抗敌!”
“天爷啊,两位侯爷家都开私仓捐粮了,五座六座的,文昌侯家后头还跟著这么多世家老爷,每家捐几座私仓……抗敌粮草有了,抗敌粮草有了,朝廷不会再徵收咱们穷人家的口粮了!”
“世家老爷把抗敌粮草凑齐了,咱们百姓不用再被徵收口粮了!”
喊话似浪潮,一阵高过一阵,城门口的万眾是欢喜不已,有经歷多战火、灾民围城的魏民,还喜极而泣。
可文昌侯世子、王山长、项副山长、以及十几位名士名师是笑不出来。
康瑢,该千刀万剐!
康家,该被世家豪强齐力剿杀之绝了此姓!
康瑢开私仓捐粮抗敌,导致所有世家豪强被迫跟隨他开仓凑粮草,这样的例子一出,往后但凡朝廷需要粮草,但凡贱民们需要口粮,他们这些富贵世家就得开私仓,救朝廷、救贱民!
可是凭什么?
这些物资也是他们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凭什么给朝廷、给贱民们用?
啊啊啊,文昌侯世子、王山长、项副山长等人內心咆哮不止,得亏现在天色已暗,不然眾人会知道他们的脸色有多难看。
应子林这竖子还喊话:“瑢先生为天下而死,子林想在太周府大祭瑢先生,以慰瑢先生在天之灵!”
“对对对,该大祭瑢先生!”万数魏民纷纷同意,还说:“等大祭那天,我们会掛白、做路祭,送別瑢先生。”
还有人问:“瑢先生可下葬了?何时下的葬?葬在何处?”
“听闻开私仓那天很是凶险,如何凶险法?能否细说?”
太周府人的问题很多,都想多知道一些关於康瑢开私仓的细节。
应子林道:“燕总旗,以及这位林睦家都是瑢先生义举的全程见证者,可让他们细说瑢先生开私仓的事儿!”
“见证者也来了?那请军爷与林先生细说!”万眾齐齐看向四方桌上的林睦家他们。
林睦家也想康瑢的义举被更多人知道……燕总旗、筇老先生都说了,这事儿闹得越大,他们东北州存活的机率就越高。
瑢先生,不止是开私仓给他们捐粮抗敌,还用自己的命,让全大魏人的目光,都聚焦东北州的战事!
“当日,瑢先生跪拜天地与高山后,不顾康家人阻拦,大义开私仓……”
“运粮队伍到半路时,遇袭,利箭、火箭、火油是纷纷朝著瑢先生杀来……刺杀失败后,那些人还放火烧屋子。”
“火被扑灭后,只在屋子里发现几十具焦尸,可尸体上什么能用的证据都没有,这事儿如今还是悬案,无人负责!”
……
这一夜,很多魏民都不走了,在东北城门口,席地而坐,听林睦家、燕总旗、周融等人说康瑢的事儿。
小白与陈家子弟抓住机会,架起火灶,把山薯芋薯切块煮熟,分发给听故事的魏民,给魏民们宣扬高產薯粮。
“这就是来自岭南州的高產杂粮,山薯芋薯,亩產两千斤呢。”
“这个亩產是今天刚在崔太夫人的庄子里称出来的,见证者数千,真得很咧!”
“筇老先生已经带著学子们在东北州试种二薯,要是大魏各地都试种成功,咱们魏人就能得到两种高產薯粮,以后就不用怕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