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网游竞技 > 封神:开局被抽龙筋 > 第1016章 当头棒喝,照见真我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16章 当头棒喝,照见真我

    第1016章 当头棒喝,照见真我
    下一个刹那,玄奘法师手中的剃刀轻轻一抹,一缕漆黑的头发,便直接落到地面上。
    大雄宝殿上,吴王李恪看着那垂落的头发,整个人,便都扭曲了起来。
    ——因为,那头发,就是他的!
    玄奘法师所说的,要剃度他的言语,竟然不是为了脱身而想出来的借口。
    他居然,真的要将自己给剃度了!
    “法师,三思啊!”李恪高声的呼喊起来,死命的挣扎起来。
    甚至,都要直接往地上去翻滚——这剃度的场景,搞的就似乎是在超度一般。
    只是,玄奘法师的力道极大,任是李恪怎么挣扎,却都是被玄奘法师给按得严严实实。
    “银山方丈,你别看了。”
    “玄奘他疯了,你赶快拦住他!”
    “你知不知道强行剃度皇子是什么后果?”
    “古往今来,人族就没发生过这种事!”
    李恪被玄奘法师按着头,便只能以目光对殿外的银山方丈示意,破口大骂。
    骂过之后,李恪的目光便又转到玄奘法师的身上,哀求起来。
    “法师,刀下留情,刀下留情啊!”
    “孤王好权色,六根不净,哪里能入得了佛门圣地?”
    李恪先是贬低了一番自己,然后又语带威胁。
    “法师,我父母尚在,此时剃度,岂不是不孝?”
    “法师,我今日之事,若是传回长安,法师固然是一走了之,可这银山寺满门老小,怕都是要被诛杀了!”
    “况且如今,佛法还不曾大昌——父皇只是许诺你,迎回正经过后,许佛法为正法。”
    “这佛法还不是正法,法师你都敢强渡皇子诸侯——那若是佛法真的成了正法,后来人岂不是要强渡君王?”
    “法师佛法高深,举止有度——可后来的佛门魁首,他们的佛法,有法师一般的高深么?”
    “今日之事,就算是长安不做理会,可也必定为佛门埋下祸根,使得佛门有灭顶之灾。”
    “法师,三思!”
    “三思啊!”
    李恪的言语说的飞快——生怕是自己说得慢了,玄奘手中的剃刀,便将自己的头顶,给剃一个光溜溜。
    到那个地步,就算是他从玄奘的手中逃走,那这光溜溜的头顶,便也注定了他要和天子之位绝缘了!
    听着李恪的言语,玄奘手中的剃刀,便也终于是顿住。
    ——打动他的,不是李恪的威胁,而是李恪所说的,未来之事!
    人族当中,是有着前后上下之传承的!
    前人做的事,后人,就不免效仿。
    就如李恪所言,他今日的举动,传到后世,便一定会有佛门之人效仿。
    今日,他玄奘基于诸多考量,剃度了这位皇子,可后来人,却未必会考虑那么多——甚至,那因果之间的关系,都会被后来人给颠倒。
    到那个时候,万一真的有哪一代的佛门魁首,想要让佛法臻至前所未有的鼎盛地位,想要验证佛法会有多么鼎盛,然后就真的打算去剃度那一代的天子呢?
    那对于佛门而言,必定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永不超生的灭顶之灾!
    在那过后,只要人皇人王的道统还在,那任由五行五运流转,佛法的存在,都会是变成彻彻底底的邪魔外道,见之则人人喊打!
    到那个时候,修行佛法的佛门弟子,在人间的地位,甚至是比那些妖孽鬼祟,还要卑微卑贱!
    “可惜了。”玄奘法师慨叹了一声,收起了手中的剃刀。
    “吴王殿下,是真的有慧根。”
    玄奘法师收好剃刀,在吴王的面前坐下。
    “吴王殿下,这人间的权柄,不过区区百十余载。”
    “古往今来,人间无穷万载,天子无数,诸侯无数,又有几人,他们所留下的痕迹,能传于后世呢?”
    玄奘看着面前的吴王李恪,满脸都是可惜的神色。
    他是真的想要为李恪剃度。
    ——之前,这剃度之言,的确是权宜之计。
    可当他带着李恪来到了这银山寺过后,他就忽然间发现,为李恪剃度,真的是一个极佳的选择,亦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对于这人间而言,对于这李唐而言,当前最大的隐患,就是那夺嫡之争——那太子和吴王之间的争端。
    一个有大义,却被束缚于长安城之内。
    一个有兵权,更是重耳在外的局势,海阔凭鱼跃!
    这样的争端,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这人间王朝的气脉。
    人间,很多的有识之士,都看到了这莫大的隐患。
    可在这
    没有谁能!
    就算是这一代的人皇,都做不到!
    对人皇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太子和吴王,都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又怎么忍心,
    所以,就算是所有人都看到了这隐患,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隐患,越聚越大。
    看着围绕在太子和吴王身边的势力,越来越强——那几乎,是要将王朝的气脉,都一分为二。
    这隐患,一旦爆发出来,那无论如何,都会影响到王朝的气脉,会影响到王朝的延续——会使得王朝的运数,提前结束,使得乱世,提前到来!
    而对于玄奘这样的,真正的将佛法修进了心里面的高僧而言,他是你绝对不愿意见到乱世到来的!
    玄奘博览群书的时候,不止一次的感慨于乱世的可怕!
    在他看来,哪怕是一个王朝永存于世,使得一家一姓永远都高高在上,可只要能让那无数的百姓安居乐业,享于太平,能让百姓不再被乱世所杀,那也都是值得的!
    所以,对于这李唐王朝当中的隐患,玄奘的内心,其实比谁都要着急——那隐患最终爆发得越发的猛烈,乱世就会来得越早,百姓困苦流离时候,也就越早!
    也正是因为在潜意识当中,一直都关注着这隐患,玄奘才是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了梁州——他的西行之路,原本是不需要经过这梁州的!
    而就在先前,玄奘忽然就发现了,自己不知不觉的,拐到了梁州来的理由。
    那赫然是,他的本能已经告诉了他一个解决这王朝隐患的办法。
    那就是剃度!
    用佛法感化吴王,使得其放下人间的权柄,然后归于佛门。
    如此,吴王失去了角逐王座的机会,那夺嫡的风波,烟消云散,王朝的气脉,便也能得以存续,不会平白浪费。
    同时,他们佛门,又能以渡化吴王放下权柄的事,彰显佛法的玄妙——人间至高的权柄,那是何其之重?
    而他们佛门的佛法,却能渡化吴王,往那距离最高权柄只得几步之遥的吴王放下权柄,遁入空门。
    那佛法的玄妙,还需要他人言说吗?
    在想到这一点的时候,玄奘就明悟了自己的本心——用佛法来渡化吴王。
    这本心,如此的强大,又如此的强烈,以至于玄奘在看到机会的时候,都几乎是忘却了自己的另一道本心。
    也正是如此,在先前的时候,玄奘才是丝毫都不顾这吴王李恪的挣扎反对,想要强行为他剃度。
    那是他对人间的爱,他对这王朝的爱,他对这百姓的爱,超过了他对佛法的爱——彼时的他,只想要强行剃度了吴王李恪,使得其失去角逐宝座的可能。
    彼时的玄奘,几乎是已经入魔。
    直到李恪说起了后人的事,说起了未来的事,玄奘才是猛然之间惊醒过来,察觉到了自己的错处,察觉到了自己即将入魔这件事。
    也正是如此,玄奘在放下了剃刀过后,才会如此的可惜。
    ——既可惜于自己不曾将一切做成事实,也可惜于,李恪是真的有‘佛缘’。
    不然的话,其怎么可能会对自己‘当头棒喝’呢?
    而此时,玄奘法师和吴王李恪的言语,便是再度发自内心的,想要渡化李恪,想要令李恪放弃对权柄的争夺,想要维系着王朝的气脉。
    想要令这无数的百姓生民,免受战祸流离之苦。
    “吴王殿下。”玄奘的声音缓缓响起。
    “君王不可延寿——而凡人之寿,不过百余。”
    “从先秦开始,至于如今,其间的岁月,何止数万年?”
    “可那些君王,那些诸侯,又有几人留下了名字呢?”
    “吴王殿下熟读史书,想来应该能告诉我,这数万年以来,能将名字留在史书上的君王,有几个?”
    “寥寥数十而已!”玄奘法师慨叹。
    “吴王殿下,假使一个君王在世百载——那这数万年以来,史册上的君王,应该有数百位。”
    “可实际上呢?”
    “吴王殿下,人间的权势,美色,都只是过眼云烟罢了。”
    “独独法,无论是佛法还是道法,都是永存的。”
    “人间不会记得绝大多数君王的存在——可道宗和佛门的名册上,却记下了每一个弟子的痕迹。”
    听着玄奘法师的言语,吴王李恪的神色,也变得恍然起来。
    太渺小了!
    实在是太渺小了!
    人间的帝王,已经是至尊至贵——可相比于那数万年的维度而言,那些帝王们的存在,也实在是显得无比的渺小!
    古往今来,那数百上千位的君王,只有极少数出色的,或是极少数荒谬的,能在人间的历史上留下痕迹——那些平庸的,就纵然是作为帝王,都难以在史书上留下痕迹。
    至少,李恪在自己的记忆当中,找不到有哪怕是丝毫半点的,有关于那应该出现在史书上的,数量应该是现在十倍以上的君王的痕迹!
    无比的冷意,便在李恪的心头显现出来,几乎是要将他吞没。
    那帝王之位,再尊贵又能如何呢?
    这一代的帝王,他的父亲,人皇李世民,其光辉就如同是太阳一般照耀万古——在这贞观的光辉之下,之后的几代帝王,他们的存在,除非是能造就更大的功业,或是毁掉这功业,不然,他们便不会有任何的存在感,就和那消失在史书上的,数百上千位君王一模一样。
    “我就算争过了承乾,我所铸下的功业,能超过父皇吗?”李恪扪心自问。
    这很难很难!
    而想要在史书上留名,不能在功业上超过自己的父皇,那就只能坏了自家父皇的功业……
    “这不是我所愿意见到的结果!”
    “我争太子,是因为我比承乾大哥更加的优秀!”
    李恪握紧了自己的拳头。
    若是抱着要坏了基业的心思,他又怎么可能争得过李承乾?
    更何况,那基业,还是自己家的,是自己争下来过后,还要传给后人的!
    这样的基业,又为何要去坏掉?
    可是……
    “看来,殿下已经明白了。”玄奘法师双手合十,微微笑道。
    “殿下,夺嫡之争,一旦开始,就是有进无退——这过程之间,被牵连的无辜之人,以万计,以十万计。”
    “可纵然是赢了,又能如何呢?”
    “陛下的功业,既然是至于极盛,后人想要超越,难之又难。”
    “殿下冒着身死的危险,忍着这夺嫡之争折损大唐气数的代价,难道就为了求一个百余载籍籍无名?”
    玄奘法师诚恳无比的道。
    “殿下,放下吧,这夺嫡之争,胜也好,败也好,都只换来万载过后的籍籍无名罢了!”
    “不如,殿下和我同往西天,求取真经——在功业上,人间很难有人能和人皇陛下相媲美,和殿下曲径而动,待得贫僧和殿下一起,求取真经归来的时候,殿下在史书上的光辉,也不会逊色于陛下。”
    “到那个时候,若是殿下依旧放心不下权势美色,我佛门当中,也同样是有着帝释天的存在——那是仅次于天帝的佛国帝君。”
    “权柄不亚于人间,更是永恒而不休。”
    玄奘法师的声音,缓缓的在李恪的耳边响起,声音当中,充满了魔性的诱惑。
    李恪几乎就要答应玄奘,陪着玄奘一起,往西天求法。
    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银山寺之外,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吏们,也终于是追到了这里。
    “吴王殿下!”
    “臭和尚,赶快让开道路,不然,就让你们变成死和尚!”
    门外传来的声音,将李恪惊醒。
    然后,李恪的脑海当中,更多的画面浮现出来。
    从一开始,他和承乾争夺太子的原因,是什么呢?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