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游历天下,蛟龙成道
第368章 游历天下,蛟龙成道翌日清晨,熹微的晨光透过窗棂照在宋书航脸上。
宋书航缓缓睁开双眼,只觉得浑身舒爽,整个人好似突然‘活’了过来。
唰!
宋书航猛地坐起身活动着手脚,只觉精力充沛。
“好了,真的好了!”宋书航脸上忍不住浮现出喜意。
他连忙环顾四周,卧房内静悄悄的,空气中还氤氲着淡淡的檀香味,却不见那真人的身影。
见状,宋书航急忙披衣下床,赤脚奔出卧房。
刚至前厅,便撞见一脸忧虑,正在来回踱步的父亲宋伯甫。
“父亲!”宋书航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丝毫没有昨日的病态。
宋伯甫闻声猛地转身,看到儿子红润的脸色,顿时浑身一颤。
旋即,宋伯甫几步抢上前,双手紧紧抓住儿子的肩膀,脸色涨红:“航儿,你……你真的好了,可有什么不适?”
“是,父亲,孩儿从未感觉如此浑身自在。”
宋书航连忙,有些激动的说道:“父亲,真人呢?孩儿要去叩谢真人救命之恩。”
宋伯甫这才想起周承,连忙道:“为父也是刚起,正欲去拜谢真人。下人们说,真人似乎不在客房……”
正说话间,一名管家模样的人急匆匆跑来,面带敬畏,压低声音禀报。
“老爷,少爷,真人……真人在后园,他……他盘膝坐在半空中,周身有法光涌动,我等不敢靠近,更不敢打扰。”
父子二人闻言不敢怠慢,连忙整理衣冠,怀着一丝忐忑,快步向后园赶去。
宋府后园,奇石迭翠,木扶疏。晨雾尚未散尽,氤氲如纱。
此时,在那莲池中央的假山之上,一道青衫身影正凌空虚坐,离地约莫三尺。
周承双眸半阖,面容平静,周身笼罩着一层若有若无的清辉,仿佛与这方天地自然都融为一体。
宋伯甫与宋书航踏入园门,见此情景,更是屏息凝神,连脚步都放得极轻,生怕惊扰了周承。
然而,就在父子二人踏足这园中的时候,那盘坐虚空的周承,却缓缓睁开了双眼。
双眸清澈,倒映着晨光与水色,无悲无喜,望向宋书航父子,早已洞悉他们的到来。
“宋员外,书航小友。”周承的声音平和,蕴含着一种难言的道韵,恍若微风拂过的声音。
父子二人闻言,连忙深深一揖到底:“惊扰真人清修,万望恕罪。”
周承身形微动,而后落在那池畔之上,轻笑道:“无妨。是我感知二位前来,非是惊扰。”
旋即,周承脸上浮现出淡淡笑意,目光落在宋书航身上,微微颔首。
“看来小友已无大碍,精气神足,甚好。”
宋书航闻言,再次躬身行礼:“全赖真人神通,驱除邪魔。晚辈斗胆,敢问真人……那纠缠我的魔物,是否已被真人彻底解决,弟子日后是否还会……”
周承轻轻摇头,直言道:“缠上你的魔物已然伏诛,不过……小友身负特殊天命,乃是一种无形造化。”
“此造化非凡,对小友而言亦福亦祸,它能引来昨夜那等魔物觊觎,未来,亦可能引来其他存在的觊觎。”
“这……”宋书航闻言,神色有些纠结。
旁边的宋伯甫也是忧心忡忡地看着他。
片刻之后,宋书航深吸一口气,忽然抬起头看向周承,而后拱手道:“真人,晚辈不想要这天命造化了。”
“晚辈此生只愿做个普通人,侍奉双亲,平安度日,求真人慈悲,将这所谓的天命收走吧。”
说罢,宋书航再次躬身拜下拜。
周承略有意外,饶有兴致地问道:“天命在身,未来或可有一番常人难以企及的大成就,小友当真舍得?”
宋书航没有丝毫犹豫,连连点头,语气恳切:“晚辈舍得!”
“晚辈生于宋家,锦衣玉食,父母慈爱,已是天大的福分。”
“晚辈所求,不过是阖家安康,平安喜乐。有道是稚子无罪,怀璧其罪,晚辈恳请真人将这所谓的天命收走。”
闻言,周承缓缓颔首,目运神光,再次看向宋书航。
此刻,在周承的视野中,天地万物仿佛都虚幻透明了起来,只见眼前这十六岁的少年体内,一点微光沉寂。
这微光便是那天命和造化,是那真魔口中的天道碎片,也是宿命入梦大神通的源头。
“也罢,既是你所求,我便收走你这造化。”
周承不再多言,抬手虚虚一引。
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势,只有一股柔和的灵蕴,随着他指尖的牵引,无声无息地笼罩住宋书航。
宋书航只觉得身体微微一颤,仿佛有什么极其重要的东西,被轻柔而彻底地从灵魂最深处剥离出去。
没有难受的感觉,反而有一种卸下了万钧重担的轻松感。
宋书航下意识地摸了摸心口,感觉似乎少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好了。”
周承收回手指,掌心之中,一点肉眼凡胎无法看见、无形无质却真实存在的微光悄然隐没。
“你身上的造化,我已取走。从今往后,你便是一个真正的普通人,不会再引来那等存在的目光了。”
宋书航父子闻言,连忙再次大礼拜谢。
宋伯甫更是连人抬上早已备好的厚礼,各种金银器物、绫罗绸缎等,堆积满满十座大箱。
“真人恩同再造,区区薄礼,聊表心意,万望真人笑纳。”宋伯甫连忙躬身说道。
周承轻笑着摇头,伸手一招,只见两张面额百两的银票飘出,被他收入袖中。
“此去游历人间,些许盘缠足矣。余者,宋员外留作善用,广积福德吧。”周承笑着开口,声音蕴含着一股特殊的韵味,令那宋伯甫不敢再劝。
“真人不收,小老儿实不知如何回报真人恩德……”宋伯甫拱手苦笑道。
周承摇了摇头,刚打算开口告辞。便看到那宋府前院管家又匆匆而来,身后还跟着一位身着朴素灰布长袍的老者。
这老者身形清癯,面容古拙,须发皆白,手持一根寻常竹杖,步履从容,仿佛一个寻常的邻家老翁。
宋家父子乍看之下,只觉老者气度不凡,而且隐隐感觉有些面熟,却想不起在何处见过。
然而,在周承眼中,这老者周身却笼罩着一层常人无法看见的香火金光。
那金光凝练如实质,构筑成一尊高逾十丈的香火金身法相。其香火金光旺盛到在这青天白日之下,亦能光耀数十里。
那老者行至近前,无视了宋家父子,目光径直落在周承身上,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拱手一揖:“老朽王景明,添为定兴府城隍,见过真人。”
“昨夜天象异动,道韵流转,老朽心有所感,知是真人在此显露威仪,出手降魔。”
“故此今日冒昧来访,欲请道友移步城中望江楼一叙,薄备水酒,聊表地主之谊,不知尊意如何?”
周承心知对方是为此而来,也正好借此多了解此界,便欣然应允:“城隍大人客气,周某初来乍到,正欲领略此间风物,叨扰了。”
他转身向宋伯甫、宋书航微微颔首:“宋员外,书航小友,就此别过。望善自珍重。”
说罢,便与那自称王景明的府城隍,并肩向府外走去,留下宋家父子在原地,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
望江楼,定兴府城最高、最负盛名的酒楼,临江而建,视野开阔。
此时,顶楼雅间观澜阁早已被清场,凭窗远眺,浩荡大江奔流东去,千帆竞渡,尽收眼底。
桌上并无太多珍馐美味,只几样时令小菜,一壶陈年佳酿,两只白玉酒杯。
王景明亲自执壶为周承斟酒,姿态放得极低,毫无一府城隍的架子。
“真人仙踪飘渺,道法通玄,昨夜炼魔之举,引动天地交感,实令老朽大开眼界。”
王景明举杯相敬:“恕老朽冒昧,敢问道友仙乡何处?可是出自那南道山圣地,或是其他隐世仙宗?”
周承端起酒杯,浅酌一口。只觉酒液醇厚,回甘悠远。
放下酒杯之后,周承将目光投向窗外浩渺江面,语气带着一丝难怅然:“城隍大人想多了,哪是什么仙乡圣地出身……”
周承轻轻摇头,“山中无岁月,一梦不知年。周某不过是一介隐修,长眠山野之中……待醒来之后,已是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只觉天地都换了模样,不知今夕何夕。”
文言,这位王城隍执杯的手微微一颤,杯中酒液险些漾出。
“难怪……难怪能轻易拘拿炼化那等引动天象的魔。”
“难怪有吞日吐月之道行,怕不是一位上古遗仙当面。”
旋即,王城隍起身郑重见礼:“不曾想是道妙真仙当面,却是老朽有眼不识高人,多有怠慢。”
“城隍大人不必如此。”周承虚手一扶,一股无形之力托住对方。
“周某不过一介散修罢了。”
言罢,周承忽然想起了什么,道:“承城隍大人此处,可有可有详尽些的山川地理图卷,或是一些记载风物的古籍也好。”
“有,有,自然有的。”
王景明闻言连忙以神念沟通城隍庙中的文判官。片刻后,雅间内光影一闪,一名身着儒衫、手持玉简的文判官身影浮现。
在这文判怀中,抱着两卷古籍,其中一卷是厚实的羊皮卷轴。另一卷则是材质古旧、边缘磨损的古册。
“请真人过目。”王景明将卷轴、古册送到周承身前。
“此羊皮卷是大衍王朝司天监最新勘绘的《大衍坤舆全图》,详载王朝境内山川、河流、城池、官道。虽不敢说分毫不差,却也足够真人在王朝境内行走之用。”
而后那王景明看向那一卷玉册,捋须笑道:“而这书册则名《山海拾遗录》,乃老朽早年偶得。”
“其材质非金非玉,文字亦非今篆,似是上古方士所著。其上记载之地理,远超大衍疆域,以‘十三州’划分天下,描绘诸多奇山异水、神异之地。只是……”
这王老城隍面露赧然:“只是老朽才疏学浅,兼之身为地祇,受限于香火疆界,极少远行。”
“故此,此书所载是否属实,哪些地方尚存,哪些已经不存,实难考证。真人权且闲来翻阅,聊作参考。”
周承闻言,拱了拱手,笑道:“城隍大人有心了。此二物于周某而言,不亚于雪中送炭。”
觥筹交错,这位王城隍对周承十分尊重,周承自然也不会摆什么架子,气氛自然十分和谐。
……
当日后晌,辞别了府城隍王景明,周承并未在繁华的定兴府城过多停留。
他一身简朴青衫,背负行囊,揣着两张百两银票,手中则握着那卷古旧的山海拾遗录翻阅。
“神州有昆仑,位于州西北,古仙神之圣地也……昆仑,倒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周承合上那古册,目光望向西北方向,恍若游学士子一般踏上旅途。
他的步履看似不快,却总能恰到好处地避开泥泞坎坷,步履之间与山川地脉隐隐相合。
转眼间,冬去春来,近一年光景悄然流逝。
此时的周承已行至大衍王朝西北边陲,一个名为临河县的小地方。
此地紧邻大河的上游,距离那传说中大河的发源地昆仑山已经不远。
临河县城不大,建在高原的褶皱之中,城墙低矮,饱经风沙侵蚀,看起来很是沧桑。
城内房屋多是土坯或石砌,街道狭窄,因靠近大河,水汽稍丰,但也难掩整体的粗犷荒凉。
街上行人多着厚实耐磨的袄子,面色带着高原特有的红黑,言语带着浓重的西北口音
街道上,一袭长衫的周承缓缓踱步,感受着此地的风物。
此时的周承,气质相比于近一年前,愈发内敛深邃。
一年红尘行走,观山河壮丽,周承体内先天一炁流转不息,与天地自然的联系更加紧密和谐。
举手投足间,周承身上都有一种令人如沐春风的气韵,仿佛他便是这山川大地的一部分。
这日晌午,周承在临河县城一家招牌破旧,却食客盈门的羊汤馆子坐下。
“来一碗羊杂汤,两个烤饼!”
周承的话音落下,便看那跑堂小厮连忙应声:“好嘞,先生您请坐,饭食马上就来!”
不多时,一大碗热气腾腾,遍布一层红油辣子的羊杂汤就端了上来。再配着两个刚出炉,烤的焦黄酥脆的烤饼,看起来很有食欲。
“咔嚓。”
周承咬了一嘴烤饼,而后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不错。”
正当周承开始吃饭的时候。,本还算晴朗的天空,突然毫无征兆地阴沉下来。
大片大片铅灰色的浓云,仿佛被一只无形巨手从西北天际急速拉扯而来,瞬间遮蔽天光。
“呼呼……”
狂风骤起,卷起漫天黄沙,打得门窗噼啪作响。
紧接着,豆大的雨点便如同天河倒泻般砸落下来,顷刻间便连成一片狂暴的雨幕,天地间一片混沌。
“日他娘嘞,这时候,哪来这么大的雨?”
店里的食客和掌柜纷纷惊呼,手忙脚乱地关窗关门。
周承放下汤碗,眉头微蹙。
这雨来得太急太猛,不合常理。
周承略微凝神,便敏锐地捕捉到那狂暴的风雨之中,蕴含着一股极其隐晦的龙威,不过并不纯粹!
“这是……有蛟龙在兴风作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