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伪书诈赚
若客观的来说,的确,此刻吴军的兵力并未遭到决定性的损伤。只是沿江被分隔开来,聚焦于芜湖、建业、丹徒等有数的几个城池之中。没有太大损伤,也就意味着没有惨败。
相反,全琮在数日之前还在江夏对阵夏侯儒部魏军,取得了斩、俘一万的优异战绩。从军事上来说,孙权应当是敢打的。
但万事又岂能从战绩上来论?魏军水军出现在皖口本身的江面上,就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全琮说的很对。欲不欲战?这才是孙权本质上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就在此时,船舱门外有参军通禀,称魏国水军派小船送信而来。全琮接过书信,身为军中主帅,自顾自的将其拆开。但当全琮看到内容的第一瞬间,整个人瞬间就警觉了起来,在孙权目光的审视之下,竟不自觉的做了一个将书信欲藏起来的动作。
孙权目光一扫,便察觉了全琮的异常,眉头一皱,快走两步上前,当即伸手夺过。待孙权自己看向信纸的时候,神情与方才的全琮竟一时无二:
‘大魏征东将军陆逊致书于伪吴皇帝孙权足下:’
‘见字如晤。’
‘某今率水军三万九千七百三十五众,大小船只二百四十八艘,欲与足下竞舟于大江之上。望足下切勿遁逃。’
书信上所写的内容只有这么多,但其中的含义却是不言自明的。三万九千七百三十五人,有零有整,约为四万之数。加上二百四十八艘船只的数量,并不似作伪。
而且……这封书信是陆逊亲笔所书。
陆逊笔迹有一个特点,字体朴拙而钝,无论是全琮还是孙权,都在第一眼就看出来了。但书信最后两字‘遁逃’的笔迹,却与前番字迹气势截然不同,变得凌厉而有棱角,就连字号也更大了许多!
“陛下,竟是陆伯言当面……”全琮如临大敌一般。
孙权与陆逊之间,原本是可以做刘备与黄权的。君投敌国乃是因战之罪,非人之罪,善待家眷族人,来日亦可相见。但当孙权亲手杀了陆逊亲弟陆瑁,又将陆氏近支都流放到了交州之后,这等仇恨就是不死不休的境地了。
“魏国使者呢?”孙权看向门口侍立着的参军。
参军躬身行礼:“启禀陛下,来人只是魏军之中两名寻常士卒。臣方才问了,魏军与他们每人二十金、五十亩田,这两人受命过来传讯。”
“那他们就是没想着活着回去了?”孙权咬牙向着全琮说道:“传令。全军满帆按原向行舟,今夜不停。”
“遵旨。”全琮拱手应下。此刻的全琮已经明白,孙权对陆逊的用兵之能还是有几分畏惧的。如今在大江之上与魏国水军打遭遇战,是非最优的解决方案。依托港口等物,在魏军反应不及的时间进行突袭才是正解。
可过了不到半刻钟的时间,全琮又折返回来了,手中还握着第二封书信。
孙权脸色不善,问道:“又是派两名士卒来的?”
“并非如此。”全琮解释道:“是魏军水师在建业虏获的两名水军士卒,皆是孙恺将军部下。”
孙权屏息几瞬,伸手从全琮手中要来了这一书信。这下全琮没有拒绝,身为吴国之主,这种事情是躲不过去的,该由君王来承担的,就必须由孙权本人受着。
还是熟悉的陆逊笔迹,只不过没了开头,直接开始了正文:
“大魏太和九年元月廿五日,伪吴尚书令顾雍开建业城请降,大魏楼船将军曹子建率军于建业北门纳降。建业宫中自步练师以下嫔妃与伪皇子皇女尽皆押往寿春受审。伪吴尚书台群臣已经明文昭告扬州各郡县接受大魏军管,惟有石头城暂未克复。”
‘望足下与某合战,切勿遁逃。’
陆逊身在四万大军之中,与孙权、全琮二人的小心翼翼并不相同,整体上从容许多,而且求战心切。兵法素来虚实相间,第一封书信是实打实的,第二封书信里面诓骗孙权一番倒也无妨。
下一步闲棋嘛!
如同陆逊预料到的一样,孙权在面对这封书信的时候一时急火攻心,血气上涌,当即怒起,可又有震惊和几分恐惧在内,从全琮的视角看来,坐在席上的孙权整个人坐姿不稳,左手支撑在席上,拿着书信的右手此刻竟微微颤抖着。
听闻自家都城被魏军所占,加之又是顾雍开城投降,这让孙权如何不怒不恼?虽说这是陆逊的诓骗之辞,但孙权几乎瞬间便信了。
毕竟他在内里也是怀疑顾雍的,只不过当时实在无人可用,故而才点了顾雍留守建业。反倒妃嫔、子女什么的,此刻倒是在孙权的心中排在了后头。
全琮看后,神情急切的劝道:
“陛下,岂能听信陆伯言一纸之辞!其中真假尚未知晓,顾公随陛下三十余年,建业城又岂会这么快就降了?”
“陛下,臣不信!臣万万不信!”
全琮说完此话之后,竟拜在孙权面前重重叩首了起来。面对着全琮这般劝谏,孙权终是一声长叹:
“调兵向西是朕的决策,是朕之错……”
就在二人又说了片刻之后,方才前来送信的参军竟又折返了回来。能做到全琮身旁参军的,也都是吴国内部的高级人才,方才偷听得皇帝和将军只言片语,这个参军的心中已然恐惧。若非职责在身,他是万万不敢再来送信的。
“这是第三封了?”全琮接过信后质问道:“这次又是谁来送的?”
“这二人自称是濡须朱车骑的部下。”参军小声回应道:“此番不仅带来了信,还带来了偏将军朱才的首级,称濡须已克,朱车骑已经遁往芜湖。”
说罢,参军问道:“将军,首级就在外面,是不是……”
“你个报丧鬼!滚,滚出去!”全琮终于失态,拿起手边装信的木函就砸向了参军。参军吃了一砸,将书信放下,行礼后快速退了出去。
参军非但没怨,还在心里感激起了自家将军。受了一砸又能如何?他是一瞬都不愿在皇帝和将军面前待着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