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穿越重生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1249章 守攻相辅见疗效,转移去协和吧!(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249章 守攻相辅见疗效,转移去协和吧!(

    第1249章 守攻相辅见疗效,转移去协和吧!(二合一章)
    王慧媛一口把药都闷了下去,喝完过后她才皱著眉头,回味了一下刚才的味道说道:
    “这药和之前的药完全不一样。”
    “味道更冲了一些,而且还有些辣嗓子,有点涩。”
    经过老陶同志一上午折腾后,十几味药都是被重新炮製过,里面七七八八的东西加了进去,味道不好那是必然的。
    不过喝药又不是喝味道,一般来中药味道好的就没多少。
    王慧媛能够这么说,那必然是说明老陶这方子的味道是不太好的。
    毕竟能够让本来有准备的人都吐槽,可以想像到底是个什么味儿。
    老陶同志说道:
    “这个方子的味道確实不那么好,但是中药不就是看效果嘛。”
    王慧媛点了点头,对著老陶说道:
    “您说的对,良药苦口利於病嘛。”
    老陶听到这话点了点头,他说道:
    “接下来你要是身体上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都说给我,我后面还要做药上的调整。”
    王慧媛再次点头。
    说道:
    “不过这次好像没啥感觉。”
    老陶同志说道:
    “等著吧,我用的这个药性没有他们的猛,反应肯定要慢一些的。”
    方言走到王慧媛身边把了一下脉,感觉她脉搏和早上自己走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变化。
    老陶这个手法確实是为了降低方子的烈性,要是换成之前陶广正和自己的合方,这会儿人早就来反应了。
    这时候,一旁的张莉对著方言问道:
    “用了他今天这个药,之前的药就不用了吗?”
    方言听到这个问题微微一怔。
    对啊!老陶这个药都是为了配合硇砂,但是方言之前用的那些药是一味都没用。
    那可是保持王慧媛情况不恶化的。
    方言没有回答张莉的问题,隨即转头看向老陶,眼神里带著探寻之色。
    这不仅是张莉的疑惑,也是他此刻最关心的事。
    毕竟他之前开的药方,是针对王慧媛“久病体虚、瘀毒盘踞”的底子,用黄芪、党参补气,当归、川芎活血,再配茯苓、白朮健脾,目的是“固护正气、稳住病情”,好让后续攻毒的药能发力。
    如今老陶的药专攻脑络瘀毒,若贸然停了之前的药,怕正气顶不住攻毒的劲儿。
    老陶看到方言询问的眼神,似乎早料到会有这个疑问,他放下手里的陶碗,走到王慧媛床边,又搭了次脉,手指在寸关尺间摸了一会儿后,才开口道:
    “我来的时候看过方主任之前的药,那確实是一道非常好的『守』药,像给房子打地基,把底子稳住了。”
    “广正之前那个方子下有多亏了方主任的那个方子打底,要不然事情可能还有些严重。”
    “我这药是『攻』的药,像拿凿子挖墙里的石头,现在地基没塌,凿子刚举起来,哪能把地基拆了?”
    他这话一出口,方言立马明白了他的意思,自己之前开的药还得用。
    不过其他人没明白,特別是张莉,一脸懵逼的看著老陶。
    老陶只得接著解释:“方主任之前开的补气健脾药,得接著用,但剂量得调。比如黄芪,之前用的是十五克,现在得减到十克,这补气太猛了,会把我这攻毒的药『顶』回去,瘀毒没地方跑,反而会乱窜;但完全停了也不行,正气跟不上,攻毒的时候容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王同志就会出问题。”
    说著,老陶转头对陶广正吩咐:
    “你去把方主任之前的药方拿过来,我標几个调整的量。当归、川芎也得减点,之前是各十克,现在各减三克,免得活血太甚,跟我这硇砂的烈劲儿撞到一起,伤了血络。茯苓、白朮不用动,健脾的药得足,脾是『后天之本』,脾好了才能把药劲运化开,也能把攻毒时產生的『浊物』排出去。”
    陶广正听到他老爹的话,赶紧去翻抽屉里的药方,拿到手后,只见老陶拿出比拇指还短的一截铅笔头子在药方上圈画,边画边跟他说:
    “方主任你看,这药方里有一味炙甘草,之前是六克,现在得加到八克,炙甘草能调和诸药,既缓和我这硇砂的燥性,又能把你那补气药和我这攻毒药『拧成一股绳』,不让它们互相拆台。”
    方言点头,老陶又补充道:
    “还有一味麦冬,之前没加,现在可以加五克,药攻毒时容易耗伤津液,王同志刚才说药『辣嗓子』,应该就是津液有点伤了,麦冬能润肺生津,还能护著心阴,免得药劲太猛扰了心神。”
    方言点头:“好主意!麦冬入肺心二经,既能补津液,又能『清上焦之火』,正好对应脑络的燥性。就加五克,跟炙甘草配著,一润一和,正好能把药里的『火气』降一降。”
    王慧媛听得认真,忍不住问:
    “那两种药一起喝,会不会味道更难喝啊?”
    她这话逗得眾人都笑了,老陶笑著说:“方大夫的方子和我的不一样,他这些药的味道都偏甜。”
    “只要不和我的药搅和在一起喝,味道应该还是不错的。”
    王慧媛恍然。
    张莉赶紧记下来,又问:
    “那两种药怎么喝?是一起喝,还是隔会儿喝?”
    老陶想了想,说:“我这攻毒的药,先喝;方主任调整后的药,隔半个小时再喝,这样既能让补气药兜住,又能让攻毒药发挥劲儿,还不互相耽误。”
    说完他顿了顿,补充道:“喝完药后,再让王同志吃点粥或者软麵条,別空著肚子,攻毒的药伤胃,粥能护著胃黏膜,也能帮著药力往下走。”
    正说著,海灯大师从外面走进来,
    手里拿著个小布包,里面是晒乾的麦冬。
    他说道:
    “道地的浙麦冬,我在浙江的时候那边寺庙里种的。”
    方言有些意外,老和尚这兜里都装啥啊?怎么跟机器猫似的,往外掏东西。
    这浙麦冬主產於浙江杭州、余姚等地,又称“杭麦冬”与四川麦冬、湖北麦冬、福建麦冬相比,在多个维度有显著区別。
    虽然所有麦冬都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基础功效,但因品质和成分不同,適用场景有明显区別,浙麦冬一般,专攻“重症阴虚”,其他麦冬都是平补为主,適合“轻症调理”。
    这倒是挺合王慧媛这个症状的。
    说著老和尚他就把麦冬递给张莉。
    张莉接过麦冬,心里满是感激,从方言连夜用针救命,到老陶耗时炮製攻毒药,再到朱良春、海灯大师帮忙出主意,每个人都在为母亲的病费心。
    王慧媛靠在床头,看著眼前这些人,眼眶有点红,却笑著说:“有你们这么帮我,我这病肯定能好。”
    老陶对著她语气诚恳的说道:
    “您放心,只要咱们守住正气,攻准瘀毒,一步一步来,肯定能把这病治好。现在先躺著歇会儿,等会儿喝了方主任调整后的药,晚上就能感觉更稳当了。”
    说完就开始去配药去了。
    陶广正在一旁帮忙。
    方言看到王慧媛暂时没事儿,於是也过去看老陶煎药去了,他这个人的手法很有意思,独成一派的感觉。
    张莉按嘱咐,把浙麦冬用温水泡发,那麦冬泡在水里,很快舒展成纺锤形,断面透著半透明的玉色,连水都有股清甜的味道飘出来。
    “这麦冬看著就不一样,之前在药房买的,泡完哪有这么透亮。”张莉把泡好的麦冬递给老陶,语气里满是惊嘆。
    老陶接过麦冬,往陶砂锅里撒了五克,又按调整后的方子抓了黄芪、党参等药材,文火慢煮起来。
    “浙麦冬得后下,煮太久会把生津的劲儿煮散。”
    他边说边看火候,灶火小得只够让药汤微微冒泡:
    “方主任这调整后的药,要的就是『温养』,火大了就成『猛补』了,跟我那攻毒药犯冲。”
    方言在一旁看著,忽然注意到老陶抓药时,每味药都用小秤称了两遍,连炙甘草多了半克都要挑出来。
    “老先生对剂量这么讲究?”方言问道。
    老陶头也不抬:“治病跟种地一样,多一分肥烧苗,少一分苗不长。王同志体虚,差半克都可能出岔子……之前有回给人治虚咳,黄芪多了三克,病人当晚就心慌得睡不著,这教训我记了三十年。”
    方言恍然,感情还有这么个故事在背后呢。
    老陶他在熬药的时候,来来回回的又去问了好几遍王慧媛,询问她身体感受到的感觉。
    不过和反应都比较微弱,甚至如果不仔细体会的话,王慧媛都可以说是没有感觉。
    如果说方言和陶广正之前的用药像是炸山似的强攻,现在就像是蚕食渗透。
    方言也去诊脉了好几次,脉搏的变化也几乎是没有。
    等到这边的药熬好之后,陶广正把药端到了房间里。
    刚才就已经讲清楚了,现在也不用解释这个药是干啥的了。
    王慧媛接过调整后的药碗,温热的药汤带著浙麦冬的清甜,入口比老陶的攻毒药温和太多,她一口气喝了下去,放下碗时还咂了咂嘴:
    “这药喝著舒服,喝完肚子里暖暖的,不像刚才那碗烧得慌。”
    方言笑了笑,对著王慧媛说道:
    “您就当喝水,改改嘴里的味儿。”
    王慧媛点了点头,身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倒是让她心情稍微轻鬆了不少,之前的反应太大,让她感觉自己像是在鬼门关走了一圈。
    虽然方言在这里保驾护航让她感觉到还挺靠谱的,但是嚇是真的嚇到了。
    说话间,张莉就要去收拾王慧媛喝完的碗。
    这时候王慧媛忽然抬手按了按胸口,说道:
    “刚才总觉得嗓子眼里卡著点东西,现在好像顺著药劲往下走了,连呼吸都顺了不少。”她深吸一口气,之前因瘀毒扰肺导致的细微痰音,竟还真的是淡了些。
    方言赶紧上前搭脉,指尖下的寸脉不再像之前那样浮紧,反而多了丝柔和。
    其他人看向方言,等著他说结论。
    方言左右两只手都切脉完毕后,才说道:“应该是浙麦冬和炙甘草起了作用,生津的同时还调和了药性,把攻毒药的燥劲敛住了。”
    “王阿姨,您吐出舌头我瞧瞧。”他又让王慧媛伸出舌头。
    王慧媛听著照做,眾人看到王慧媛吐出舌头,那舌尖的红色褪去大半,舌根的黄腻苔边缘也开始发浅。
    “舌苔也转好了,说明湿浊在慢慢化。”方言说道。
    “虽然身体感觉反应不够大,但是脉象和舌象反应还是有的。”
    老陶站在一旁,看著王慧媛的状態,紧绷的眉头终於舒展:
    “我就说嘛,慢工出细活。这调整后的药就像给庄稼鬆土,得先把土弄鬆了,肥才能渗进去。之前攻毒药是『肥』,方主任这药就是『鬆土』的,现在土鬆了,肥劲才能慢慢往根上走。”
    老陶也是暗自鬆了一口气啊,王慧媛的这个反应实在有点小,他都以为自己是哪个步骤整错了。
    看来还得调整一下用药才行,他心里默默的想到。
    陶广正拿著笔在医案上记录,听到这话忍不住问自己老爹:
    “那刚才没反应,是因为『土还没松』?”
    “可不是嘛!”老陶拍了下他的肩膀,“这王同志脾湿重,之前活血药减了量,湿浊堵在气血里,药劲根本透不进去。现在的药化湿后,再加上麦冬生津,等於把气血的『路』清开了,药劲才能顺著路走。”
    陶广正点了点头继续写在了医案上面。
    这个医案如果成了的话,就是他进研究所的第一个项目了,而且还是和研究所的主任一起做的。
    不对,还得加上自己老爹,海灯大师,以及五毒医生朱良春。
    这阵容还真是有点强大了,感觉像是要走上人生巔峰了。
    等到自己老婆和孩子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整出这么个大动静来,一定会惊掉下巴的。
    想一想,陶广正居然还有点小激动!
    话音刚落,王慧媛忽然说:
    “哎呀,突然有点想上厕所。”
    说著她就要从床上起来。
    不过这会儿肢体还是有些没啥力气,一下居然没起来。
    方言赶紧扶著她起身,张莉也在一旁帮忙。
    站起来后的王慧媛身体有点晃,不过还是很快的適应了下来,等到她站稳就和女儿一起朝著厕所走去。
    这时候老张小声对著方言他们问道:
    “她这个平衡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啊?”
    方言接过话茬说道:
    “用西医的解释来说人体的平衡功能依赖大脑中枢、前庭系统、视觉系统、躯体感觉系统的协同作用,其中大脑的小脑、脑干、顶叶是平衡调节的关键中枢,这个脑胶质瘤如果侵犯或压迫这些区域,会直接破坏平衡调节通路,从王阿姨的状態来看,她的平衡影响目前处於轻微、早期阶段,陶先生的攻毒药逐步清除瘀毒,会减轻对脑组织的压迫和血供影响;另一方面,调整后的补气健脾药和浙麦冬,能改善全身气血循环,为平衡中枢提供更充足的营养支持。”
    “只要不出意外,隨著治疗推进,瘀毒消散、肿瘤进展得到控制,她的平衡功能大概率会逐步改善。”
    方言想起前世陶广正在1993年的那个医案,方言说道:
    “快的话应该就是十几天,慢的话也不会太久。”
    方言说完后,老陶同志也说道:
    “方大夫说的没错,接下来治疗后,王同志的情况应该会越来越好的,你不用太担心。”
    听到方言和老陶的话,老张终於算是放心下来。
    另外那边,回来后王慧媛笑著说:
    “尿的顏色比早上浅了,之前像浓茶,现在有点像琥珀色,而且上完厕所腰眼也不发沉了,之前总觉得腰上坠著块石头。”
    老张眼睛一亮,快步走到王慧媛身边,对著她说道:
    “那再试试弯弯腰,看看腰还僵不僵?”
    王慧媛依言轻轻弯腰,手指能碰到膝盖,她惊喜地说:
    “哎呀,能弯下去了!昨天弯到一半就疼得直不起身,现在一点不疼,就是有点酸。”
    “酸是好事!”方言笑著说:
    “酸说明气血开始往腰上走了,之前瘀毒堵著,连酸的劲儿都没有,现在酸了,就是瘀毒在散。”
    这时大家也注意到王慧媛的脸色,之前泛著的青灰色彻底褪去,脸颊透出淡淡的粉色,连嘴唇都有了血色。
    “再看看远处的东西,还模糊吗?”老张这会儿指著窗外的玉兰树问道。
    王慧媛抬头望去,眼睛微微睁大:
    “额……能看的稍微清楚点了!之前看东西像隔了层雾,现在大概是能看清楚了。”
    老陶同志听到好,又从手里拿著个小瓷瓶:
    “这是松针灰和磁石粉调的药膏,刚才想著王同志脑络瘀毒还没散,就调了点。等会儿用签蘸点抹在太阳穴上,松针灰能引药上行,磁石粉能镇住瘀毒,免得晚上往上窜。”
    老张接过瓷瓶,打开来有股淡淡的松脂香,按大师的嘱咐,他轻轻给王慧媛抹在太阳穴上。
    王慧媛闭上眼睛,没一会儿就说:
    “太阳穴这边凉凉的,脑子也不胀了,之前总觉得头里像是有响声,现在安静多了。”
    她靠在床头,脸上带著了些许放鬆后的笑意,同时说道:
    “现在浑身都舒服不少,没有之前那种紧绷绷的感觉,甚至想跟你们多说说话,不像之前总觉得累。”
    老张听到后,差点给方言和老陶磕一个。
    老陶看了眼手錶,从喝调整后的药到现在,效果比预想的还好。
    不过他还是说道:
    “今晚还得盯紧点,昨天晚上的事儿我都听说了,瘀毒散的时候容易在肺经当令时作乱,到时候我再煮点松针水,准备好银针,万一有情况也好应对。”
    陶广正点头:
    “我今晚就在客厅守著,咱们轮著看,保证不出岔子。”
    听他们这话,好像是打算连著熬夜来治疗了。
    其实也很好理解,这事儿要是办好了,陶广正在这边研究院就算是立住了,眼前这个王慧媛既是卫生部的人,又是方言叫“阿姨”的人,明显是身份不一般。
    爷俩尽心尽力,既是当医生的德行,也能够让陶广正在方言这里刷个好感。
    总不能让人家方主任天天在这里跟著熬夜吧?
    “广正同志有这份心是好事,但不用这么紧绷。咱们治病是『持久战』,不是『突击战』,要是熬垮了,明天反而没法盯著药效,得不偿失。”
    他转头看向老陶,目光落在对方眼底淡淡的红血丝上,老陶一上午炮製药材、调整药方,下午又守著熬药,其实早就耗了不少精力。
    他对著老陶同志说道:
    “老先生您更得歇著,这方子的药性您最熟,明天还得靠您根据王阿姨的反应调药,您要是累著了,咱们这『攻毒护正』的节奏就容易乱。”
    “晚上我们这边安排专门的人看著。”
    老陶还没说话,一旁的黄秘书也说道:
    “我也认为方言这样安排比较好,主要是现在您这个药喝下去后,变化不如方言他们的那个激烈,让专门的人守著,我给你们安排在隔壁楼休息,万一有什么情况你们过来也不迟。”
    老张也说到:
    “就这么安排吧,老是让你们盯著,我们也过意不去。”
    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老胡忍不住说道:
    “其实要我说,最好是直接转到协和去。”
    听到这话,黄秘书压低声提醒:
    “那这事儿不就走漏风声了吗?”
    现在他还不確定能不能百分百治癒呢,转移到协和去,不就暴露在眾人视野下了?
    老胡却摆摆手说道:
    “嗐,这还不简单,直接安排个特护病房,只安排特定的人进入,签保密协议,这样方言也轻鬆,你们自己也轻鬆。”
    说完他还看了一眼老张一家人。
    这个提议说出来后,方言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他第一个支持:
    “嗯,有道理,不如乾脆转移到那边吧,各方面的条件都比呆家里好。”
    老张看了看自己媳妇儿还有闺女。
    三个人交换眼神后,最终点头:
    “行,那听胡先生和方主任的。”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