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暗流涌动
第432章 暗流涌动朱元璋给马太公追封徐王,这事情特別有意思。
歷史上有徐国,应该是夏朝到东周的诸侯国,有些名声不显。
而徐王这个王爵歷史上首次出现是李渊改封第十一子宋王李元嘉为徐王,隨后宋朝出了四个徐王。
明朝这一朝歷史上有两个徐王,一个是朱元璋追封的马太公。
还有一个就是朱允炆登基后封他的小弟朱允熙为徐王,好在朱允炆还不敢废了马太公的王爵。
也別说徐王不够显赫,这显然是亲王级別。
朱元璋给自己亲哥追封的是南昌王、肝眙王和临淮王,给堂哥追封的是蒙城王,这都是郡王级別。
在马寻没有回来之前,朱元璋一直都是想要从马家的外家武家要一个孩子去继承马家的香火。
这可不是隨便说说的,而是真准备做,只是马秀英一直都不答应。
毕竟武家不算特別亲近,因为马秀英的生母姓郑,武家都绕了一大圈了。
对於马太公的王爵,也有不少人吐槽。
理论上来说,王爵封號都有对应的地方、城镇。虽说宿州境內曾经有宿国、萧国、徐国等诸侯小国,但是太久远了。
徐州,就算是以汉族文化中的九州之一,也確实包含宿州一带,但是封王不能这么算啊。
正经的“徐王』,那是在徐州一带,可是那边又是朱元璋的祖籍地。
徐州,那可是有九朝帝王徐州籍』的说法。
给马太公追封为宿王或者萧王,看似都合理一些。
偏偏马寻又回来了,还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
封王肯定是不可能封王的,除非他嗝屁之后,朱標和朱雄英能给他追封。
男人在一边聊著正事,马秀英则带著弟妹、儿媳在带著孩子,气氛本来就和谐,更何况还有马祖佑和朱雄英这两个活宝呢。
事情有很多需要安排的,牛痘研製出来了,后续的事情可不少。
这可不只是单纯的接种推广,也包括一系列的资源筹措,以及有功之人的封赏等等,这都是大事。
新一天到来之后,上完朝的朱元璋將几个重臣叫到了武英殿,“看看,传阅一下。”
朱標將马寻的信交给李善长,“徐国公於圣诞之时接种牛痘,天之祸將於本朝被治住!”
虽然眾人还没有看信,不过还是齐刷刷的跪下,“大明千秋万世、国泰民安,疾病绝跡,天下太平。”'
朱元璋压抑不住的笑意,“这可是大事,礼部尚书万万不可疏忽了。”
刘绍先立刻上前,“臣遵旨。”
礼部尚书这个职位在洪武朝也是高危职业,这可是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春官』、大宗伯』,执掌国家礼仪、祭祀、宴享、贡举等事务。
在这个王朝初立、需要恢復一系列汉家礼仪的时候,礼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且礼部下辖的詹事府直接负责东宫的事宜,虽然现在的右詹事是宋国公冯胜,可是好歹给礼部留了最后点顏面。
不过对於刘绍先来说,礼部尚书这个位置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那个很多人称之为仁孝、敦厚的国舅。
陶凯、杨训文、牛谅、吕本等等,这些礼部尚书都是因为和马寻关係不好,要么被杀要么被贬,或者是被疏离。
哪怕有些事情看似不是马寻直接做的,可是因果关係实在太大,六部之中似乎也就是礼部和他恩怨最多。
李善长看完信,脸上满是激动,“上位,天这样的瘟病都可预防,徐国公功在千秋吶!”
胡惟庸匆匆看了信,也拍马屁说道,“陛下乾坤统、圣德昭彰!”
这就是拍马屁了,牛痘是马寻带人研製出来的,但是功劳要算在朱元璋將天下统一,也是因为皇帝的德行光辉灿烂、为世人所敬仰。
所以才会有牛痘,这就是皇帝英明领导的成果!
其他人自然也是赶紧歌功颂德,虽然胡惟庸的吹捧肉麻了一点,但是大家似乎也都没意见。
双稻穗就是祥瑞的年代、白化的动物更是稀罕,牛痘这样的神物要是算不上祥瑞,那就说不过去了。
站在一边的朱標开口了,“徐国公精於医道,也言明牛痘只可预防天,让人不再得天、而非治癒。我知晓京城有些传言,各衙门也当尽心竭力,避免以讹传讹、混淆视听。”
李善长赶紧带头表態,“殿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力辅助徐国公。”
李善长等人確实不怀疑马寻的人品,只是天说可以预防就可以预防,听起来还是有些悬。
毕竟马寻就算是再厉害,也不可能將肆虐了数千年的瘟神天给治住啊。
至於民间也確实有些传言,也是在说马寻可以治癒天。
这就需要及时的去纠正了,一旦这个传言深入人心,对於牛痘的后续推广等不太好。
甚至要是有人得了天不管不顾的跑到马寻这里求医,那一路上不知道要害死多少人。
千万不能小看人的求生欲,在如今这个年代虽然看似是有比较严格的人身限制,但是各种潜逃的人也太多了,现在可没办法精准追踪人的活动轨跡。
朱標继续提醒说道,“这些事情还需仔细商议,徐国公的意见最为重要。”
其他人也没意见,说到底就是牛痘这样的东西是什么样的效果、怎么用,没人比马寻更加有发言权。
如果是普通的太医等等,他们的意见可以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是现在是马寻,他的意见就是需要摆在首位了。
朱元璋笑著对李善长说道,“你们抓紧时间,五天內朕要看到如何迎接徐国公回京的事宜。”
李善长等人同样没有意见,哪怕觉得马寻可能有些夸大的成分,可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天,这个功劳就够震撼了。
这样的功绩,不亚於北伐的意义。
放在李善长等人的眼里,牛痘也是有著极其重要的政治影响力,这就是民心、天意的象徵,这对大明社稷也有极强的作用。
可千万別小看了这些似乎看不见摸不著的东西,汉室江山被无数人追捧,自然就有民心的因素。
汉文帝在民间的威信极高,不要说当时的百姓了,就算是以后的一些百姓都感念他的恩德。
李善长看了看朱元璋,小心的奏报,“上位,臣以为徐国公功勋卓著,上位当亲自迎接。”
朱元璋回答响亮,“李相言之有理,诸位爱卿可有觉得恩宠太过?”
自然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提出反对的意见,还是那句话,牛痘一旦能预防天,就算是再重的礼遇都不为过。
更何况朱元璋也不是没有亲自迎接大將的先例,他就曾经亲自去迎接徐达凯旋。
皇帝亲自迎接立下大功的功臣,甚至是同乘一车,这也是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礼仪,这也展现著君主的仁德,是对有功之臣的激励和褒扬。
朱標笑著开口,“父皇,儿臣以为除了父皇亲迎之外,儿臣也该率诸弟、妹迎候。”
“太子说的有理!”朱元璋笑的更开,“只是这一趟不能是太子为国舅牵马,他得和我同乘一车!”
李善长等人对视一眼,没办法反驳朱元璋这样的安排。
甚至在他们看来,皇帝不这么做才应该劝諫,这么大的功劳配得上皇帝亲迎、皇子牵马执蹬。
可是再转念一想,那位徐国公的功劳可不小,现在又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以后可怎么限制他啊!
皇权还没有限制住,外戚现在又开始膨胀了,李善长和胡惟庸忧心忡忡。
一个曹国公李文忠就不好对付了,现在这个徐国公又要成气候了。关键是这俩人还和皇帝一条心,伙同著徐达、常遇春这些人,这如何是好?
李善长忧心忡忡,胡惟庸心里也忍不住焦躁起来,还是得对付马寻。
不能將他得罪的太厉害,要不然帝后暴怒。可是为了他们的一些理念,有些事情必须要做。
商量了如何安排迎接的事情,酬功的事情也稍微提及,这就是一个大方向,后续还需要继续的完善。
等到李善长等人离开,朱元璋笑著对徐达说道,“天德,这一趟他回来,你亲自去一趟接你亲家。”
徐达笑著应下,“我正有此意,还想著如果不是皇子去迎,说什么我也得討下这个差事。我自小就仰慕有才学的读书人,见识到了小弟的本事,就更为得意了。”
朱標也开玩笑说道,“徐叔,还是您抢先下手的早,要不然和您抢女婿的人可不少。”'
徐达更为得意了,他就是先下手为强的典型,在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定下来了娃娃亲。
“说起来我那女婿生日,也没让他回去。”徐达笑著开口,“礼物我可准备了不少,就等著小弟回来换婚书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小弟肯定不愿意接,他想待价而沽,看看谁家闺女更好!”
朱標也在笑,甚至徐达都跟著在乐,因为这也算是马寻难得被坑的体无完肤。
玩笑之后,朱元璋忽然说道,“李先生还好,只是这胡惟庸看著心思有些多了。听闻他们想要让我给岳丈改封,我看这是在对付小弟了。”
徐达心里顿时紧张起来,对付马寻看似很难,其实在一些人眼里可能也没那么难,因为那小子处处都是破绽!
尤其是他的性格,缺陷太明显了,这是极容易被针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