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回到八零机械厂 > 第503章 声名在外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03章 声名在外

    第503章 声名在外
    其实,如果是按照正常的同学情谊,
    就算不给张楠、林启明他们发一分钱,也说得过去。
    但这半年下来,张楠、林启明这些人全都是跟着他实打实干活的兄弟。
    特别是张楠,
    不光画图纸、改结构、跑车间,
    还带着病撑着身子陪他去技校讲工艺流程。
    没有他帮忙,自己的项目根本就进展不下去。
    人家既然能发着高烧,拼着命跟他干,
    那陈露阳就不能寒了兄弟们的心!
    更不能对不起他们的付出。
    况且陈露阳也着实存了给自己打名声的想法。
    要是让全校知道,
    跟着自己做项目,不仅能长本事、还能拿工资!
    等明年开学的时候,说不定就会吸引更多的北大学生主动加入进来。
    现在的修理厂缺人、缺钱、缺材料,样样都紧。
    他只能先尽全力留住眼前这帮肯干的,再一点点去吸引更多的人才过来帮忙。
    人留住了,路才能慢慢铺出去。
    王轻舟他们对陈露阳的那点小算盘不是完全猜不到,
    但也想不到,陈露阳竟然这么有魄力,真舍得下本!
    几百块钱呢,说掏就掏了,眼都不眨一下!
    “你这些钱够吗?”王轻舟皱眉。
    “够!我大不了不回家,回北大吃饺子~”陈露阳委委屈屈的开口。
    话音刚落,王轻舟笑了,
    一边笑,一边从内衣兜里摸出几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票子。
    “拿着。”他把钱塞过去,语气自然得像是在交代后辈,
    “去给家里买点年货。大小伙子出门在外,身上哪能一点钱都不带?”
    陈露阳赶紧疯狂拒绝。
    “我爸要知道我拿你钱买年货,回家不得削死我?
    他向王轻舟诉苦哭穷,是为了让他们知道知道修理厂的不容易,可不是管他要买年货钱的!
    再说了,你买年货才几个钱!
    陈露阳差这几个子吗?!
    他差的是上千乃至上万块的项目经费!
    差的是生产通用件的钱!
    王轻舟瞥了他一眼,根本不理会那些“嘴硬的矫情”。
    “别废话,拿着。这钱算我借你的。”
    “等回厂,把这次给学生们发的工资填个单子,交给财务报账。”
    “等钱下来了,这些你再还我。”
    听到送出去的“工资钱”可以报销,陈露阳原本一副“贫贱不能移”的架势,瞬间烟消云散。
    他痛快的接过王轻舟的钱,一把塞进了裤兜里。
    顿了顿,
    陈露阳又小声补了一句:“拿归拿,你可别告诉我爸啊~”
    王轻舟冷哼一声:“都当主任了,开口还是小孩子话!”
    “行了,时间差不多了。”
    “我们先去招待所,等开完会,看看能不能在办事处买团体火车票。”
    “你也别在这死守小年了,干脆跟我们一起返程回家。”
    听到这话,陈露阳登时高兴了。
    有王轻舟出马,大家伙返程的车票算是有着落了!
    今天自己这顿哭,总算是没白演。
    眼看三个人准备动身,陈露阳连忙抢在前头去推门。
    “我送你们!”
    王轻舟瞥他一眼:“送个啥?大冷天的,回去看着你那点破设备,别给人偷了。”
    “放心吧,这附近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陆局的人脉!偷别人可能行,偷我这不可能。”
    陈露阳笑嘻嘻地抢过董江潮手里的背包,顺手拎在自己肩上,
    “我就送到门口,不多走。”
    四人一前一后出了门,冷风一吹,大家齐齐打了个哆嗦。
    陈露阳忍不住将袄紧了紧,依依不舍道:“厂长,要是招待所住的不顺心,就回来住!”
    “咱屋子小是小了点儿,可起码踏实!”
    王轻舟都特么懒得搭理他。
    此时会务组的大巴车已经横在了西客站广场上。
    小干事正一脸焦急的冲着修理厂这边望。
    瞧见王轻舟三个人,小干事赶紧挥手,招呼他们快点上车。
    王轻舟回头冲陈露阳摆了摆手。
    “送到这儿吧。快回去,别冻着。”
    “嗯呐~”
    陈露阳送他们坐上车,亲眼瞧见他们坐好,车开走,这才呼了口气。
    不错……
    好歹把车票的事儿解决了!
    陈露阳哼着歌回到修理厂,刚一进门,就差点跟张楠撞了满怀。
    “你要去哪啊?”陈露阳纳闷问。
    “我回学校啊!”张楠一脸仗义。
    “我还有几个关系好的同学没走,我去他们手里借点饭票去!”
    陈露阳气的差点把他身上的袄扒下来。
    “祖宗,我谢谢你,不用……真不用!”
    “你就消停的呆着,比啥都强!”
    ……
    此时,大巴车正沿着片儿城的街道缓缓行驶。
    王轻舟、董江潮和牛主任三个人坐在座位上,跟着一车参会代表去往大会堂东配楼招待所。
    这一次的“全国先进单位总结表彰会”,是由国家经委、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大型会议,规格极高。
    除了一机部、二机部、三机部所属骨干工厂以外,
    钢铁、煤炭、石化、能源等基础工业的排头兵、
    纺织、轻工、日化、食品工业的标杆企业、科研院所、工业设计单位也都赫然在列。
    含金量超高!!!
    能坐在这车上坐着的,没一个是等闲之辈。
    随着大客车驶过城市的街道,两侧的树木和景色顺着窗户缓缓向后流动。
    宽敞的马路上,小汽车与自行车交织而行,随着红绿灯而走走停停,汽笛声、车铃声此起彼伏,井然有序中透着一股热闹劲儿。
    王轻舟看着窗户外的景色,内心颇为感慨。
    说起来,他来片儿城的次数不少。
    但是每一次来,这个城市都会给他一种新鲜的变化。
    两年前,这街上还是一眼望去尽是“二八大杠”,如今却已经能见到各种款式的小汽车穿梭其间,虽不至于到处可见,却也绝非稀罕物了。
    不少单位的招待所和机关大院,也停着各种颜色、款式的轿车,有的是合资试点车,有的还是早年进口回来的“老外货”。
    正出神间,身后一人突然开口:“同志,刚刚送你上车的,是你家亲戚啊?”
    王轻舟回过头,只见后排一个穿着深灰大衣的中年人探出头来,热情搭话。
    “不是,那是我们厂驻片儿城修理厂的主任。”王轻舟笑着回答。
    “主任?”那人登时一愣,“这么年轻就当主任了!?”
    “你别看他岁数小,能耐可不小!”王轻舟毫不吝啬的夸奖陈露阳。
    虽然在修理厂里,王轻舟板着个脸,似乎瞧什么都不满意,处处都是毛病。
    但实际上,他对修理厂的情况是十分震撼且相当满意的!
    修理厂虽小,却将零件区、试验区、加工区划分得一清二楚;
    工具分类整齐,工位干净利落。
    十来个人不仅修车,还要画图造零件,
    一个车间小组的人手,承担的却是一个小厂各工段合起来的活计。
    就连王轻舟都没想到,这么一间小小的修理厂竟然能干成这么多的事儿!
    尽管陈露阳哭天抹泪的跟自己诉苦,
    但是修理厂的实际生活条件,确实就在这摆着。
    十来个老爷们儿挤在二楼的房间里睡上下铺,院里院外连个正儿八经的饭桌子都没有。
    唯一能算“娱乐”的乒乓球案子,也被厚厚一摞工艺卡堆得满满当当。
    条件确实是艰苦。
    说实话,陈露阳掉眼泪的那一瞬间,王轻舟心里也跟着一拧。
    虽然陈露阳是车间主任,这些都是他应该承担的工作职责。
    但人心都是肉长的,
    瞧见陈露阳跟找家长似的诉苦,他心里也不好受。
    轻轻叹了一口气,
    就在王轻舟轻轻皱紧眉头,琢磨如何改善修理厂的生产生活条件的时候,
    左边靠窗的一位男同志忽然看了王轻舟一眼,脸上露出一丝疑惑,又带点试探地笑问:
    “同志,您是省机械厂的王厂长吗?”
    王轻舟闻言一怔,随即笑着点头:“我是。咱们认识?”
    那男同志爽朗一笑:“不认识不认识!就是听说过您大名。”
    “前两天跟西北那边来的代表聊天,说起去年年底蓝海那架直升飞机总算试飞成功了,这可是‘六五’计划里的硬骨头项目,听说总装就是你们厂那边负责的?”
    王轻舟笑着谦虚道:“那是全国协作项目,我们厂只是负责其中一段装配收尾。”
    “飞机能飞起来,是咱全国一条条线、一家家厂拼出来的,这份功劳是大家的。”
    听到车里坐着省机械厂的厂长,旁边几个代表也好奇的看过来,最后干脆转过身来一起唠嗑,车厢里顿时热闹起来。
    “王厂长,你们厂的小汽车造的可是真不错。”
    后排边上一个女同志笑着开口:“我们厂还定了两台小面包,说是等年后就能送到。”
    王轻舟一听这女同志的口音,好奇问道:“同志你是辽安的?”
    女同志笑道:“对!我是明阳的。”
    “我们那边冬天冷,路又窄,听说你们那款小面包耐冻、好修、能跑山路,厂里一合计,就拍板订了。”
    “说起来,你们厂跑采购的那个小伙子长得是真漂亮,能说会道,眼睛还是绿色的。”
    提到宋廖莎,王轻舟登时乐了。
    “那小伙子是个混血儿,他爸是我们厂的工程师,妈妈是苏联人。”
    女同志笑道:“要不我说呢,长得真漂亮,大眼毛那老长。”
    说着,
    女同志似乎觉得自己说的有点过,转移话题问道:“王厂长,当时那绿眼睛的小伙子说,会有师傅跟着车过来,教我们开车修车,那东西好学吗?”
    “要难点。”王轻舟如实道。
    “不过我们现在已经以片儿城为试点,开设小汽车修理厂,生产小汽车通用件。”
    “等到条件成熟,我们就把修理厂试点铺开,这样你们买了小汽车就不用担心修车的问题了。”
    话没说完,开车的司机忽然开口了。
    “哎,我说这位代表,你刚刚说的修理厂,是不是在西客站那边啊?”
    王轻舟略一讶异,随即点头:“确实是。师傅您也知道我们修理厂啊?”
    司机一边打着方向,一边忍不住抬手拍了下方向盘:
    “嗨——知道!那还用说嘛!”
    “现在片儿城这片儿的司机,甭管公家的私人的,哪有几个不知道你们修理厂的?”
    “我们单位车队那几辆车,要是路上出点儿毛病,甭管离哪儿近哪儿远,直接就奔你们那儿去。”
    “你们那修理厂啊,修得好不说,零件还换得快,不磨叽。”
    “我记得有一回送人,顺道换个垫片,修车那师傅抬眼一瞅,就说出型号来,让我等二十分钟。我回头点根儿烟的工夫~嘿,车就修好了!”
    说到这儿,司机嘴角一咧,露出一口烟熏的黄牙,笑里全是赞许:“这手艺,甭说在片儿城,就是搁外地去,也得数一数二的!”
    王轻舟、董江潮和牛主任听在耳朵里,心中着实没想到,陈露阳的这个小修理厂竟然名声还挺广。
    前排一位戴眼镜的代表笑着回过头:
    “听这意思,王厂长你们厂不光能造车,连配件都统一了?”
    “地方搞整车,片儿城搞维修,还带着标准件……”
    “王厂长,你这是奔着统一全国小汽车市场去了?”
    王轻舟笑道:“哪能啊,全国的车厂多着呢,各家都有自己的活路,我们就是守好自个儿这一亩三分地。”
    “我们搞修理厂,配件标准化,都是为了让大家用车方便,修得起、跑得住。”
    “谈不上什么统一市场。”
    另外一个中年代表跟着打趣道:“王厂长你别谦虚,这套操作,不是一般厂子能搞起来的。”
    刚刚的女代表也笑着道:“是啊!要是都像你们这么干,那我们这些买车的可就真省心了。”
    王轻舟笑着点点头,随即把话题往他们身上引:
    “各位今年报的是哪类经验?别光说我们,得让我也取取经。”
    前排戴眼镜的代表笑着回头:“我们是电力口的。”
    “去年一次性交付了两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主辅机,并为华北和西北电网提供现场技术服务累计1600小时,年末还啃下了大型汽轮机叶片国产化的难关,首批样机刚通过部级鉴定。”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