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回到八零机械厂 > 第523章 別说毛子了,连根毛都没有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23章 別说毛子了,连根毛都没有

    第523章 別说毛子了,连根毛都没有
    果不其然,
    小陈主任刚一回来,马上就被门上的这一封封厂报给吸引了目光,连脚步都捨不得挪开。
    別看杜涵现在才站出来跟陈露阳打招呼但其实,他已经偷摸摸在旁边观察小半天了。
    要不说还得是董满贵呢!
    真是一下就抓住了小陈主任的核心喜好,
    那小陈主任看的驻足认真,流连忘返。
    恨不得把每一张看的仔仔细细的才罢休。
    杜涵也是掐算著时间,
    等到陈露阳差不多看完最后一张了,才主动衝出来跟他打招呼。
    主动一个双重好印象!!!
    陈露阳乐道:“写挺好,这半年咱们是没少干啊!”
    一边说,
    陈露阳推开门走进了车间。
    刚一进屋,一股熟悉的橡胶和硫化剂味道扑面而来!
    生產线上,胶管、密封圈、垫片等半成品按批次码放整齐。
    扳手、刀具、卡尺全都掛在工具架上,位置用白线勾勒了轮廓,仓库的货架分区清晰,休息区的桌子上整齐著几份《机械厂简报》和政治学习资料,水壶和茶缸都摆放的整整齐齐。
    整挺好啊———·
    陈露阳高兴地望著车间,心里一阵舒坦去年,他在车间推行了“两整两清一素质”工作法。
    没想到,放了个寒假回来,车间里面保持的还挺好!
    “小陈主任,早啊!!!”
    陈露阳一扭头,就看见黄平涛、孙建波、赵跃进和董满贵四个小组长迎著笑走了过来。
    四个人知道今天陈露阳回来,一大早就到了车间。
    “早””陈露阳乐呵呵道。
    “辛苦大家了,车间维护的相当不错!!兄弟们辛苦了!”
    黄平涛笑道:“小陈主任,我们也没什么维护的,就是严格按照你定下的工作法工作。你咋说,我们咋干!”
    孙建波也笑道:“是啊,主任你那个工作法是你真好使!大傢伙这么延续下来,工位乾净了,
    零件少丟了,效率也高了。”
    几个人正聊天的功夫,不少上班的橡胶车间工人也走进了车间。
    瞧见陈露阳,大家都眼晴一亮,纷纷热情打招呼道:
    “矣呀,小陈主任回来了!”
    “回来了~小陈主任!”
    “小陈主任早啊!!!”
    陈露阳笑呵呵地一一回应,心里像是喝了热茶一样舒坦。
    直到一个小青年衝著他热情喊:“小陈主任早!!!”
    “早~”陈露阳隨口回了声,定晴一看,才发现眼前这张脸有些陌生。
    他笑著问:“以前没见过你啊,新来的?”
    小青年笑道:“主任,我是去年下半年厂里新新招的,之前一直听说您,今天总算有机会见著了。我特別高兴!”
    陈露阳被他说乐了。
    “这高兴啥,咱以后有的是见面机会,你別到时候看腻了,再烦我就行。”
    小青年乐道:“主任,我才不嫌烦呢!”
    “听他们说您在片儿城还办了修理厂,我还打算哪天能跟著去看看,开开眼界呢。”
    这话可一下说到陈露阳的心坎里了。
    “行啊,以后机会多的是。等真把你拉过去,可別后悔又忙又累就行。
    小青年哈哈一乐:“主任,能跟您干活儿见世面,再累也值!-主任,我先去上工了。”
    说完,小青年麻利地脱了大袄,抓起工具走向工具机。
    黄平涛在旁边解释道:“小陈主任,去年下半年厂里新招工人,咱们车间多进了50多號人。”
    “现在咱们车间一共有200多號人,都已经算厂里的大车间了。”
    陈露阳听到这个数字,忍不住发出一声灵魂感嘆!
    “真是没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虽然都是自己的地盘,
    但是论面积,论人数,论设备.——
    这橡胶车间都快抵七八个修理厂了。
    这要是能把这屋里的工人师傅,哪怕只是带一半,带到片儿城。
    他手里但凡有那么一点兵马,都不至於那么被动。
    在车间绕了一圈,陈露阳回到了自己的主任办公室。
    办公室里不用提了,比车间还乾净!
    桌子地面都一尘不染的,小茶几上的绿萝脆生生的,阔下来的叶子一直垂顺下来。
    “呦!我这还活著哪~”
    陈露阳笑著拨弄了一下绿萝叶子。
    这绿萝还是他刚当上橡胶车间主任的时候,融合车间的老蒋送给他的。
    他走了这小半年,以为绿萝得死翘翘。
    没想到这廝活的还挺挺精神!
    董满贵在旁边笑道:“主任,这是我们轮著浇水护出来的。你这屋子,我们每天都打扫,就为了让你回来的时候,屋子里时刻乾乾净净的!”
    他顿了顿,又颇有几分自豪地补一句:“我还特意从家里带了点淘米水兑上,您瞧瞧,这叶子长得油光水亮的!”
    陈露阳乐了:“好嘛,我这还有专人养护,待遇不低啊!”
    眼看陈露阳坐回到了办公桌后面,四个小组长也一溜排的站成一列,开始匯报起这半年的工作情况。
    董满贵最先开口:“主任,这半年咱们可是真不容易。”
    “厂里给咱橡胶车间下了好几摊子活儿。”
    “光小汽车这一块儿,就让咱配套三批油路软管、密封圈、减震胶套,一共三万多件,咱们不仅硬著头皮干下来了,而且还把次品率降到了百分之二以內。厂里开总结会,还点名表扬了咱车间。”
    黄平涛补充:“除了小汽车,飞升车间那边的项目,也有橡胶件要用。原本防震胶垫、舱门密封条这些零部件,厂里是打算外购的,没想到部里一协调,最后还是给咱下了单。我们临时拎出一个小组,加班加点赶製,年底前交付了两批,一共三千多件,全部合格。”
    陈露阳眉头一皱:“这半年,咱们的任务这么重?”
    “可不止这些啊主任—咱还接了兄弟厂的活。”孙建波摇头道:
    “轴承厂那边要特製胶圈,锅炉厂那边要耐高温的垫片,我们全都接下来了。”
    说完,孙建波还颇为感慨的来了句:
    “以前,车间的兄弟们是天天閒的五脊六兽,就盼著能有点活乾乾。”
    这话说完,四个小组长都沉默了。
    真是今非昔比之前车间几十號人,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
    车间都快被取消了。
    后来小陈主任来了,不仅领著车间承接了融合车间的橡胶生產任务,还揽了锅炉厂的活,抢了橡胶厂的单子。
    车间也有几十人,扩充到了如今的200多號人,算是身中大型车间了。
    现在总算有活了。
    不仅有活,而且·都要累死了,鸣鸣吗。
    董满贵相当乐观又干劲十足:
    “好在去年招录了几十號人,现在车间里有两百多人,大家天天连轴转,没耽误过一次交货。”
    赵跃进忍不住插话:“不过,主任,问题也不少。最要命的还是原料。
    陈露阳眉头一皱:“原料怎么了?”
    目前,机械厂的橡胶原料,是从日本进口,由废旧轮胎炼的再生胶。
    按理说这些原料是足够车间使用的。
    怎么还能是原料出问题呢?
    赵跃进嘆了口气。
    “虽然咱们自己炼再生胶,可强度和耐压性比不上正经的合成胶。”
    “厂里去年主要还是靠齐城石化和范閒老家那边的合成橡胶供应,他们一紧张,咱们这就得跟著卡脖子。”
    “去年十月眼看要断档,还是於副厂长领著咱几个硬著头皮跑去市里协调,才把批次撑过来。
    那之后,我们还专门做了应急库存,把库容翻了一倍。”
    陈露阳表情凝重的点点头。
    隨著厂里直升飞机和小汽车生產能力的提高,橡胶原料再次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他开口问道:“项国武不是和橡胶厂一直在研究橡胶吗?研究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结果?”
    听到陈露阳的对话,四个人都没声,脸上纷纷露出了一丝微妙的表情。
    董满贵咳了一声,支吾著:“主任—这大半年,车间的事儿基本都是我们几个顶著。国武同志那边,基本———.没怎么露过面。“
    虽然大家明面上没说什么但项国武这一年多的车间工作缺席,大家基本上已经把他半透明化了。
    橡胶车间平常没有车间主任,所有大事小情都由他们四个商量解决,早就没有了项国武的位置。
    项国武不回来,他们更不会主动去问项国武是什么情况。
    也就不用提他在橡胶厂搞的什么技术改革了。
    陈露阳心里轻轻嘆了一口气,没再追问。
    眼下也不是提他的时候。
    “还有別的事儿吗?”陈露阳问。
    “还有一个喜事儿!”黄平涛笑道:
    “去年下半年,厂里又给咱摊了两份新任务。一个是市里新建的体育场操场铺设,一个是郊区两所小学的操场改造。”
    “我们几个一合计,重新调了配方,把耐磨性、弹性都调整到合適的指標。等到操场铺出来,
    省体校的专家来了都竖大拇指,说咱厂橡胶层厚实、平整,比他们见过的进口材料还不差。”
    孙建波补充:“小学那边的孩子多,我们还专门在面层里加了防滑配比,往里头掺了白炭黑,
    松香粉,虽然没有进口的那套哨配方,但咱们这个铺在操场上,下雨天跑一圈,鞋底都能抓得住地。”
    陈露阳听的直点头:“挺好!这事儿办的漂亮。”
    几人说完工作成绩,黄平涛递过来一份名单。
    “主任,这上面是去年车间新晋人员的名单,人都是我们四个亲自挑的。”
    陈露阳接过名单,一个个名字看过去,有些面孔已经在车间碰见过,有些还是完全陌生。
    他合上纸,笑著点头:“咱们每周一不是要开全车间的班组总结大会吗?正好借这个机会,把新老职工都召集到一块儿,我也能和大傢伙打个招呼,顺便认识认识。”
    等开完了总结大会暨新工人见面会,时钟已经指到了十点。
    陈露阳回到办公室,正准备看看最近车间的生產数据,就听“砰”地一声巨响!
    “陈哥!!!!”
    宋廖莎巨人般的身影,一脚端开了办公室的门,像大狗熊一样將门堵的死死!
    接著,在陈露阳目瞪口呆之中,
    宋廖莎张开双臂,衝著陈露阳就是奔了过来。
    可怜陈露阳猝不及防,被宋廖莎的钢铁之臂勒的人差点没噶过去。
    “行了行了行了!”
    陈露阳挣扎著拍著宋廖莎的胳膊,好不容易才挣脱死亡怀抱!
    宋廖莎又是一拳砸向他的肩膀:“狗比,回来也不知道说一声,我好让瓦西去接你啊!”
    陈露阳一愣!
    “啥意思?我回来你不亲自接我,还让瓦西接我?!”
    宋廖莎脱了大袄,解开衬衫的扣,坐在沙发上,解释道:
    “我这不刚回来么,头晚上坐的火车,今天早上才下车。”
    陈露阳好奇:“你这是去哪了啊?这都要过年了,厂里还有啥东西需要添置??”
    通常元旦前,採购科就已经把过节需要的物品都买完,也联繫完了。
    眼过年,车间工作都放缓了,宋廖莎咋比他还忙?
    “我去锥子河了。”宋廖莎毫不犹豫开口,
    “哥,你不知道吧~国家出了政策,允许咱们边境对外开放,允许小额贸易。
    “我寻思去锥子河市碰碰,看看有没有苏联人过来。”
    陈露阳好奇问:“那有吗?”
    宋廖莎双手拍大腿,连自己都骂进去:“没有。別说毛子了,连根毛都没有!”
    “我他妈就纳闷了!”
    “国家都说同意对外开放了,为啥苏联就不行!!!”
    宋廖莎越说越激动,连眼晴都有点红了。
    陈露阳看著宋廖莎。
    眼前的青年明显是精心打扮过的。
    不仅头髮新剪过,手上带著宋技术员送的手錶,红砖色鸡心领毛衣里面,是陈露阳给他买的那件白衬衫。
    说句不好听的,宋廖莎值钱能打的那么几个东西,全都被他鼓捣上身了。
    一看就是宋廖莎怀揣著能看见妈妈的梦想,特意坐火车去的边境。
    宋廖莎嗓子有些沙哑。
    “我想著就算看不见我妈,我认识几个苏联人,交个朋友,以后也能让他们帮忙打探我妈的消息。”
    “哥你不是说国门早晚都能打开吗?”
    “为啥还不开啊——
    陈露阳心里也不好受。
    他开口劝道:“大宋,现在既然国家已经说边境对外开放,那咱们跟苏联也是早晚的事儿!”
    “今年不行,明后年也会开。”
    “而且啊,你想,开的话也不可能是库碴一下就开了,肯定前期会一些私下交流进行铺垫。”
    “你这次去没看见,兴许下次去了,就能看见一个两个苏联人。”
    宋廖莎红著眼眶,听著陈露阳给他分析。
    “別的不说!!苏联边上那么多木材呢!这以后要是边境开放,木材就是一大块!”
    宋廖莎顿了顿:“木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