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604章 宣詔夺权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04章 宣詔夺权

    第604章 宣詔夺权
    太阳高高升起,
    照在周长二十七里的龙城太原上。
    西城门楼上,
    襄邑王李神符已经在城头上站了半夜了,
    数骑自西南飞驰而来。
    派出去的斥候带回了消息。
    好消息是昨夜李逸果然领兵突袭了晋祠頡利营地,坏消息是昨夜来城下调兵的人不是假的。
    “昨日,武安王率五千精骑,一日夜奔袭一百六十里,於晋祠大破頡利兵马···”
    “结果如何?”李神符急问。
    “突厥军溃,頡利连狼头大纛都丟弃了,突厥可敦,和十几位突厥特勤、俟斤、达乾等被俘,
    武安阵斩千余级,俘虏三千余眾,缴获战马、杂畜等无数。”
    “眼下,武安王正率军前来太原城。”
    李神符挥了挥手,让骑士下去休息。
    手抚城垛,
    李神符不由的心中感嘆,这真是出乎意料。
    仅是片刻的出神,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他便招来亲兵,“去通知彭国公、西河郡公他们,隨本王出城,迎接李司空凯旋。”
    代州总管王君廓在城下迎接,
    “郡王,你对昨夜晋祠之战怎么看?”
    李神符看了眼这个已经完全丟失了代州的代州总管。
    “武安王晋祠大捷,我们自然得开城门迎接。”
    王君廓並不满意这个结果,“郡王,昨夜来的人,说的那些是真的吗?朝廷让李逸做了河东副元帅、并州大总管、并州道行军总管?”
    李神符整理了下蹀躞带上的玉具剑,平静的道:“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可就算朝廷派秦王掛帅河东,让李逸为副帅,但现在莘国公、襄武王正在跟頡利和谈,
    李逸出兵袭击汗帐,此事不妥吧?”
    妥不妥自有朝廷评断,李神符不想在此评说。
    朝阳下,
    晋祠大捷的唐骑,高举著红旗出现在城外。
    他们鎧甲上的鲜血都还没来的及擦拭,
    每个人疲惫万分,风尘僕僕,可却又精神抖擞。
    无数的首级、战俘、战马、牛羊驼马等缴获物资。
    頡利的狼头大纛、金狼大帐,甚至是他的金狼鎧甲,也都展示在凯旋队伍中。
    李神符看著这场面,
    不由的仍是万分惊嘆。
    不管李逸这一战是否是擅自出击,可他確实贏的精彩。
    整理了下衣袍,
    李神符带头迎了上去。
    “恭迎司空得胜归来!”
    李逸翻身下马,
    “襄邑王叔,吾奉圣旨,出任河东行营副元帅,并州大总管、刺史,并州道行军总管。
    昨日某派兵前来传令、调兵,
    襄邑王叔,为何不奉令啊?”
    尉迟恭、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段志玄等一眾彪悍大將也都下马过来,
    一个个杀气腾腾的。
    李神符苦笑,
    “请司空见谅,昨夜月黑风高,我等担忧来人是突厥人假扮,一时难辩真偽,
    不敢轻信,为防太原有失,方才没能出兵。”
    李逸板著脸,
    “幸好五千將士们拼命,昨夜这战,我们打贏了。若是昨夜有半点闪失,襄邑王和城中將领就得承担所有后果。”
    王君廓站在李神符后面,“朝廷派了襄武王和莘国公正与突厥和议,李司空出兵偷袭,此事只怕是擅自出击吧,真正要怪罪,也是朝廷怪罪司空。”
    李逸只是瞥了一眼他。
    “襄邑王叔,还有太原城所有官將们,现在我正式向你们宣读朝廷的詔令,
    即刻起,
    我李逸接任并州大总管、刺史之职,同时还是陕东道大行台左僕射,河东道行营副帅、并州道行营总管,并州军將,皆由我节度。”
    “襄邑王李神符,调任幽州大总管。”
    “淮阳王李道玄,上任代州总管,而原代州总管王君廓,改代涇州总管府司马。”
    “竇静出任并州大总管府长史,张亮为并州大总管府司马···”
    李逸当眾向太原官员们宣读了朝廷詔令,
    接过了并州军政大权。
    并州城中的兵马,昨夜没有出城支援,现在都成了李逸节度,诸將望向李逸,都有些不自然,甚至暗暗担忧。
    兵马进城,
    李逸这才终於鬆了口气。
    昨天一百六十里长途急行军,又打了一夜,五千破頡利两万,虽然击溃敌军,可李逸也一直紧绷著根弦,
    就怕頡利逃走后,立马去调集周边兵马,来个反扑。
    好在晋祠就在太原附近,
    打扫完战场就撤入城中,到现在还没看到突厥大军影子,只有战场附近出现了一些突厥游骑。
    进了城才安全。
    真要是在野外,
    他们剩下这四千二疲惫之兵,被突厥人缠住了,就可能要全军覆没了。
    李世民的两万人,还没那么快赶到。
    这时就体现出突厥人劫掠作战模式的一个弱点了,他们缺少攻坚能力,擅长野战和劫掠,
    他们也习惯了抢掠,而不是攻坚,每次南下,一般都很少攻大城。
    在一般情况下,唐军也不敢出城野战。
    可现在,当唐军突袭反击,这一座座坚固的城池,就让唐军能够迅速入城获得安全,而突厥人却只能望城兴嘆。
    入城,
    卸甲,
    八百阵亡的將士,也全都马革裹尸而还,
    一时城中棺材都被军队买空。
    只得徵用工匠,再临时赶製棺材。
    许多將士们卸了甲后,倒头就睡。
    包括李逸自己,也是交待一番后,也大睡了一场。
    一百六十里的急行军,一夜的大战,
    再年轻,也都扛不住。
    在城外的时候,还都打起精神坚持著,可进了城,安全了,鬆懈下来后,便再也支撑不住了。
    一觉睡醒,
    都已经是夜里了。
    醒来后,感觉浑身粘乎乎的,而且肚子饿的咕咕响,听到动静,宋义进来。
    “阿郎醒了。”
    “有吃的没,弄点吃食来。”李逸起来,“我先去洗个澡。”
    九月十六的夜晚,月亮比昨晚的还圆还亮。
    李逸在院里痛快的洗了个澡,宋义早给他准备好了热水备著,泡完后浑身舒畅。
    宋义给他拿来乾净的衣服,“晚上襄邑王本想设宴庆功,但阿郎你们都睡了,便没弄。”
    “秦总管、罗总管他们都早起来了,如今接管了城防。”
    李逸换好衣服,赶紧吃饭。
    宋义给他留好了饭,羊肉汤、铡刀面,还有只烧鸡呢。
    饿的狠了,李逸吃起来也是狼吞虎咽。
    “弟兄们的晚饭都安排好没?”
    “都安排好了,有燉马肉粟米饭,伤兵还有羊肉汤小米粥。”
    “伤兵也都住进了病儿营,安排了大夫医治和傔从护理。”
    李逸终於吃饱了,
    “突厥人呢?”
    “黄昏时,有突厥轻骑出现在太原城外,但没有大部队出现,估计突厥人现在畏惧阿郎威名呢。”
    “秦王的部队到哪了?”
    “天黑时有秦王的兵来,说秦王已经知晓阿郎昨夜晋祠大败頡利,因此秦王今日便在太谷驻扎,暂时就没再急行军赶来太原。”
    李逸摸著胞胀的肚皮,一时吃多了点了。
    此次作战的主要目標已经达成,
    因此现在反而要求稳了,不能太浪被反一波。
    李逸进驻太原城休整,李世民则进驻太谷城休整,两城直线距离一百二十里路。
    说远不远,
    说近不近。
    急行军一天路程,慢点也就两天。
    如今在太原周边,还有很多突厥兵马呢,頡利两万部溃散,除去被俘斩的五千,也还有一万五,
    因此太原周边至少还有九万五突厥军。
    这个数量还是有翻盘的实力的。
    必须得小心谨慎。
    如果盲目自大,以突厥骑兵的高机动性,被野外伏击,那就危险了。
    该冲的时候得冲,
    该稳的时候还是得稳。
    “阿郎,頡利这次逃脱了,肯定会举兵报復吧?”
    “咱们还怕頡利报復么?”
    现在急的反而是頡利了,李逸这次突袭晋祠,虽没把頡利生擒,俘斩也才五千余,
    但这一巴掌,
    把頡利可汗继位以来的威望全扇没了。
    他十万人在太原,大营两万人马,结果李逸五千骑就把他大营端了,他连金狼大纛、金狼大帐,甚至是金狼甲,
    以及可敦义成公主都给丟了。
    这脸面丟尽了。
    他还有什么脸讹诈大唐?
    他要想捡回面子,那就来战,可李逸进驻太原,李世民进驻太谷。
    主战派现在主持河东战局,
    又增加了几万精锐唐军,
    頡利再想占便宜,哪那么容易。
    战场上頡利捡不回面子,
    那他想从谈判桌上捡回去就更难了。
    李世民可不是李建成,不会那么畏惧突厥。
    谁会对手下败將畏惧呢。
    更不会让手下败將来占便宜。
    刚睡醒,吃饱喝足,
    李逸也不困了。
    月色正好,
    便乾脆罩了件袍子,让宋义带上亲兵,开始巡视城防。
    城头上,碰到了同样睡不著的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几人,尉迟恭和段志玄等则轮班休息。
    “城外的突厥游骑不少,来来回回的,看来頡利还不死心。”秦叔宝笑著对李逸道。
    罗士信则道:“我已经派了斥候骑兵出城去侦察,有机会的话,咱们再干他们一票。
    頡利既然还不服,那咱们就一直干到他服为止!”
    本就是沙场老將,昨夜那战更是让大家对突厥人越发自信了。
    程咬金抱著膀子,“这吃饱喝足閒著无事,倒还真希望頡利来攻,昨夜咱们攻他,今夜换他来攻嘛。”
    罗士信鄙夷的道:“你当人家頡利傻吗?这太原城周围二十七里,你让他来夜袭太原,他就算是十万人一起上,也没卵用啊。”
    “还得是咱们出城去找他。”
    李逸望著天上明月,
    也不知道这轮明月下的长安城太极宫里的李渊,此刻在想什么呢,不知道几天后他接到晋祠大捷后,会是什么反应。
    是就此改变詔令,不再调李世民南下,也不再急著跟頡利和议。
    还是说仍坚持与突厥立即和议呢。
    还有涇州的太子李建成,他若是听到这大捷的消息,不知道又作何感想?
    未来,
    还是有些扑朔迷离啊。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