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693章 晋尚书令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93章 晋尚书令

    第693章 晋尚书令
    黎明,起床。
    李逸翻看皇历,
    今日七月初四,处暑刚过。
    处暑,出暑,酷热难熬的天气也终於到了尾声,只剩下了几只秋老虎要熬。
    秋意渐浓。
    今日是个大日子,
    天子登基。
    韦三娘和杜疏影等妾侍们早早起来,为李逸更衣。
    今日参加大典,李逸要穿戴最隆重的礼服,七七章的一品袞冕。
    全套穿好,对著铜镜,
    恍惚间,好像今天他要登基一样,头上那七珠七的冠,跟皇帝的通天冠没啥太大不同,只是珠子数量少了。
    怪不得后来取消了臣子的冕服,只用公服常服,確实容易乱了尊卑。就有种大明朝后来,官员太监穿各种袍一样。
    韦三娘看著丈夫穿戴好冕服后的这气度,满眼著迷。
    “你回头带些礼物,回韦家慰问下韦云起、韦挺两家。”
    “嗯。”
    韦挺家上次还给韦三娘添了八百亩地、八百贯钱的嫁妆呢,如今韦挺倒霉的死在赦免回朝授官的半路,做为亲戚,该有的礼还是得有的,虽然李逸听到那消息时,都差点没忍住笑出来。
    只是可惜了韦云起,此人能力非常了得。
    王妃杜十娘也在妆扮,今日要换上釵鈿礼衣树冠前往宫中拜见,有外命妇品级的李逸,也都同往。
    一群妻、滕,满头树珠翠。
    世人常说,男儿大丈夫,千里觅封侯,要封妻荫子。
    李逸如今爵封郡王,妻子也获郡王妃浩命,还有十名,也得视从六品,
    八儿六女,
    两个女儿赐封县主,
    一儿国公,两儿县侯,还有五个男爵。
    这等恩赏荣耀,
    足让天下人羡慕。
    东宫。
    天未亮,
    李世民已经沐浴,长孙氏亲自服侍丈夫更换袞冕,
    今日登基,李世民昨晚几乎一夜未眠。
    不过此时的他却依然精神抖擞,
    穿戴好冕服,李世民对镜中的皇帝很满意。
    “我打算让辅机入值门下省,侍中兼吏部尚书,你以为如何?”
    长孙氏手抖了一下,“陛下已经和外臣们廷议过此事吗?”
    “还没有,无忌是你兄长,也一直是我心腹,如今我登基称帝,便让他为相。”
    长孙氏摇了摇头,“陛下,臣妾女流,不懂朝政,何况后宫本不该干政。
    无忌是臣妾兄长,他还年轻,只怕不能胜任宰相之重任。”
    李世民笑道:“朕也才二十四岁,无逸还比朕小两岁呢,辅助还比朕大些呢,年龄不是问题。”
    “是,年龄不是问题,代郡王年轻,但功勋著著,战功赫赫,封疆多地,也是政绩隆厚。
    可无忌却无代郡王这般军功、政绩,又是臣妾兄长,並不合適。
    再则,
    门下省如今有代郡王和郢国公为侍中了。”
    “我打算让无逸拜尚书令,房玄龄为左僕射、杜如晦为右僕射,你阿舅高士廉和封德彝做中书令,无忌和宇文士及为侍中。”
    长孙听了后不由的微微皱眉,“萧相和封相呢?”
    “这两人位置要调整一下,萧璃执,总跟同僚不和,这样子怎么能做左僕射?朕打算让他外放一任州刺史,先让他脾气改改。
    至於封德彝,朕如今方知,此人奸偽。先前居然暗中依附建成,骑墙观望两边下注。
    陛下此前欲改立朕为太子,封德彝却力諫保建成。
    如今他和萧璃为尚书省左右僕射,每与萧璃商议政事,都表示赞同,可到了朕面前,他却又说出相反主张。
    如此奸诈,朕岂能继续用他为右僕射,让他也外放刺史吧。”
    “陛下,如此一来,太上皇的宰相,可就全都罢去,如此会不会太急?
    还有,尚书令位高权重,总领百官,过去一直由陛下亲领,那时也多是虚领,此职本朝,实际一直没有实授过。
    代郡王確实功高,
    可尚书省若由房杜二人分任左右僕射,
    若再授无逸尚书令,是否合適呢?”
    “而陛下让我阿兄做侍中,让我阿舅做中书令,如此一来,中枢两位宰相,皆是臣妾外戚。
    自古外戚掌权,皆是大忌,甥舅同朝为相,更加不妥。
    臣妾知道陛下这般安排,是对臣妾,对无忌他们的信任,可若真让他们都在中枢为相,
    这只怕对陛下,对朝廷,对臣妾,对臣妾兄长、阿舅都没有半点好处。
    臣妾以为,宰相之位非常重要,关乎国家气运,为天下瞩目,陛下为天子,不能如此草率,这样会让天下人以为陛下公器私用。”
    李世民愣了下,
    他打算登基后调整宰相班子,这个想法也还没对外人说过,没想到长孙居然反对了。
    “辅机是你兄长,也是朕心腹,如今朕坐上这位子,可心里其实仍还有几分志芯。
    朕骑马打天下,哪怕是对面十万敌军,也从不曾有半点畏惧。
    可现在坐江山,朕面对著那些奏疏,说实话,有些心虚。朕怕当不好这个皇帝,
    朕甚至有次做梦,梦到自己成了隋煬帝。
    武德朝这些宰相、大臣们,朕大都信不过,现在最能信任的也只有无逸无忌玄龄克明他们了。”
    “他们都是朕的心腹,无忌还是外戚,就算遭忌,被攻击,那些人总还得有几分顾忌。”
    长孙氏握住丈夫的手,“陛下千军万马亦不曾畏惧过,如今坐在金殿上,又何须担心。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陛下多些耐心,多纳諫,臣妾相信千头万绪总能一件件理清的。”
    李世民转身,將长孙拥在怀里。
    “朕很欣慰,一路有你相伴。”
    李世民今年虽然才二十四岁,可十六岁便娶了当时仅十三的长孙,夫妻俩相伴,一路已经八年了。
    少年成婚,如今也算是老夫老妻了。
    若是別人当了皇后,当然愿意自己兄长、舅舅做宰相,也只有长孙,不仅从来不为兄长、舅舅们求升官,反而会在此时劝止自己。
    大唐武德六年,七月初四日,
    东宫显德殿,
    朝廷举行隆重的登基大典,
    监国太子李世民继皇帝位。
    百官山呼万岁,声冲云霄。
    李世民坐在御座上,君临天下。
    李逸身穿袞冕礼服,率百官朝拜,看著那位年轻的天子,不由的想起一些传闻。
    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当今天子生於武功別馆,时有二龙戏於馆门之外,三日而去。
    后来李世民四岁时,有书生自言善相,来拜李渊,说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到李世民,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李渊害怕此言泄露,引来灾祸,准备杀了他,结果此人突然消失无影踪,后来李渊还是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
    这些传闻,近来在京中四处传播。
    李逸觉得,
    这可能是李世民让人秘密传播,好为自己称帝增加点天命法理,或者也有可能是有人主动为皇帝加戏。
    看著那位新天子,
    李逸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因为有他,
    李世民比歷史提前三年称帝,
    因为有他,
    大唐比歷史早了七年擒頜利灭东突厥。
    通事舍人將一道詔书捧出,交给了中书令房玄龄。
    房玄龄今日身著冕,冠七珠,衣裳七章纹。
    “改元贞观詔!”
    房玄龄宣读天子登基后第一道詔令,
    “朕遐观方册,歷选前王,大道既隱,至公斯革···自肃奉神器,亟移灰律,属三正在旦,
    万国来庭,长世之术既宏,惟新之命方始,体元居正,今则其时。
    可改武德七年为贞观元年。”
    贞观,
    这个年號,是在先前廷议上,李逸率先提出的。
    原时空这个年號谁提的,李逸不记得,
    但如今,肯定是他先提,
    只能用贞观这个年號。
    贞观之治,岂能错过。
    其它宰相们也都提了些年號,但当李逸提出贞观后,最终李世民选了贞观。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此二字,有澄清天下,恢宏正道之意。
    李世民多少有些得位不正,所以对这个以正示人的年號,很喜欢。
    越缺什么,越在意什么。
    得位不正,那就要以正示人。
    “司空、代郡王、侍中李逸接旨,”
    皇帝遣李逸柴告於南郊。
    李逸被派去南郊烧柴,这是天子登基时特有的仪式,柴燎告天。
    天子登基时的祭天典礼,
    在南郊,堆起许多柴火,燃烧以稟报昊天上帝,
    新的天子继位了。
    通过升腾的烟火,象徵著人间信息抵达天界。
    当天,
    新帝下詔大赦天下,武德元年以来责情流配者並放还,
    关內地区以及蒲州、芮州、虞州、泰州、陕州、鼎州六地免除租调两年,其余各地免除役一年。
    又下詔赐文武官职事五品已上先无爵者赐爵一级,六品已下加勛一转。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民爵一级,民八十以上粟帛,三日。
    普天同庆。
    新皇登基,又是大赦,又是免除许多地方的租调还给所有五品以上职事官,无爵者赐爵一级,六品职事以下加勛一转。
    甚至连那些五品以上职事官的继承人,也都赐民爵一级,也就是加勛一转。
    子为父后者,即继承人,一般指嫡长子,没有嫡长子,那其它庶子、嗣子也可为继承者。
    李世民这次的封赏確实大方,甚至有点滥了。
    只要有职事官,就有封赏,五品以上赐爵一级,六品以下加勛一转,五品职官的继承人都赐勛一转。
    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也都有赏赐。
    “晋司空、代郡王李逸为司徒、尚书令!”
    当李逸听到这道詔书时,没有惊喜,只有惊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