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699章 君正则臣直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99章 君正则臣直

    第699章 君正则臣直
    “今晚別走,就睡朕这。”
    皇帝要跟李逸秉烛夜谈,然后抵足而眠。
    夜宿皇宫,这事李逸没经歷过,更別说夜臥龙榻了。
    跟男人睡觉倒没啥,军中征战的时候,寒冬野外宿营的时候,为了御寒,將士们都习惯两人睡一起御寒取暖。
    “我让人送点酒菜来,咱们喝点,慢慢聊。”
    李世民初登大位,
    感觉这皇帝不好当,尤其是靠宫变夺位,心里总背著包袱,越是如此,越是暗暗下决心,要干出一番成绩来。
    可千头万绪,
    感觉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是有力不知道往哪使。
    还要平衡朝中各方势力,
    竇轨杀了韦云起郭行方韦挺等人,就有许多人暗里传这是新皇在清洗旧臣,
    加之裴寂、杨恭仁、陈叔达、萧璃、封德彝五位武德宰相,尽被罢去,越发被人认定新皇清洗老臣。
    可偏偏如此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等还跟他说,秦王府旧部们,有不少人发牢骚有怨言,觉得大家拼命跟殿下干,
    结果如今功成,
    本书首发.com,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反倒是旧臣们仍在他们头顶,甚至连宫府党羽,都还能身居高位。
    特別是如侯君集多次公开发牢骚,
    那天他可是犯了诛九族的大罪闯宫,挟持了天子去海池,那天秦王说他功並第一,结果这次实封,却排到了好几档后。
    尉迟恭更不用说,已经给他一千三百户真封了,他都还能在殿上殴打李神通,
    “还好淮安王这眼晴是保住了,可这事实在是影响极其恶劣。”
    李世民端著酒杯,慢慢抿著糜子黄酒,有些话憋在心中许久,也是不吐不快。
    可这些话,也不好都对观音婢说。
    观音婢不愿意跟他谈论政事,除非涉及到无忌和高士廉才会多说几句,她总说鸡司晨惟家之素。
    母鸡在早晨打鸣,这个家就要破败,妇人不可干政,她牢牢守著这条底线。
    『无逸啊,朕有时也觉得左右为难。
    朝中旧臣说朕大清洗,只重用潜邸私人,而秦王府许多老部下,却抱怨封赏的官爵低,抱怨朕重用旧东宫和齐王府的人,却不重用他们。
    连玄龄和辅机,都再三提醒。”
    “无逸啊,朕能做皇帝,多靠你出力,今天这是朕的臥室,也没旁人,咱们不论君臣,只论兄弟,
    你有什么就说什么。”
    在皇帝寢室里喝酒吃肉,李逸也还是头一回,
    糜子酿的黄酒很不错,下酒菜也很硬,没有宫乐伴奏、美人伴舞,但也还不错。
    “陛下其实不必烦扰古称至公者,是指宽容公正而无私心。丹朱、商均是尧、舜的儿子,而尧、舜废黜了他们。
    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兄弟,而周公却把他们杀掉了。
    由此可知,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
    从前诸葛孔明,只是蜀国丞相,犹说吾心如称,不能为人做轻重,何况如今陛下治理决决大国乎?
    治理国家,首要是选贤任能,人尽其才。”
    李世民端起酒杯,跟李逸碰了一个,“你这话说到朕心坎上了,朕与公等衣食出於百姓,此则人力已奉於上,而上恩未被於下,所以择贤才,为求安百姓也。
    用人就当看是否能力胜任,岂能因亲疏、新旧关係而区別?
    如果才能不能胜任,岂因是旧人而先用?
    如今玄龄、辅机、如晦他们不论其能不能,而只说他们有怨言,实在让朕有些失望!”
    “朕让百官上封言,
    有人便上封,请秦王府旧兵全都授予武官,补入宫中为禁卫朕以天下为家,不能偏私。
    况古人云,兵犹火也,不控制將引火自焚。”
    皇帝一口喝完杯中酒,
    李逸又给他再倒满,“陛下,吃菜。”
    白切羊头,滷牛肉、烧鹅,还有凉拌海带丝、卤香乾、炸生米等,
    看的出,李世民最近为这事挺烦恼的,
    要说完全大公无私也不可能,
    毕竟李世民能当上皇帝,可就是靠著手底下的兄弟们帮他抢的皇位,
    肯定得照顾好这些老兄弟们。
    但是,
    他现在又是天子,不能只顾著秦王府的旧部,
    以前皇帝旧臣,
    甚至是建成元吉的宫府党,也不能就不用。
    这次的实封名单,秦王旧部,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秦王旧部意见很大,
    特別尉迟恭、侯君集等武將,
    当日八百侍卫,李世民后来也都授勋,不少还授官加阶,可也还有大多数没有直接授官的。
    原来秦王府六护军三万多人,
    更不可能人人加官晋爵,
    可就有很多人天天喊著要让秦王府旧部兵马,全都授以官爵,还全要调来长安。
    李世民也是头一次当皇帝,
    想要一碗水端平,
    可哪容易。
    “现在还天天有人上书弹劾尉迟恭,要求严惩,尤其是你师兄魏徵,恨不得朕拿尉迟恭开刀问斩,以震一下秦府旧部。”
    李世民对李逸也不免发牢骚,“我觉得你那个师兄,有时好像缺根筋似的,一点顏面都不给朕留。”
    李逸咽下嘴里的酱肘子肉,
    “陛下,臣以为陛下身边有魏秘书监这样的官员,其实是好事。”
    “烦的很。”李世民直言。
    李逸放下酒杯,“陛下,臣闻君为臣纲,君正则臣直,君偏则臣邪。其实,绝大多数的官员,
    是缺少真正的原则的。
    他们不会真正坚持是非,只会阿奉於皇帝心意,
    臣子是直是邪,很大程度取决於君。
    陛下为天子,虽有百官辅佐,可如果皇帝只想听好听的,凡事只想依著自己心意,不问是非对错,
    那么大多数官员,必然也慢慢的只会顺从天子,久而久之,那就不再有是非对错了。
    就如隋煬帝杨广,
    曾经也被称为贤王,能文允武,但他刚忆自用,听不得异议,后来身边大臣便都一味奉承,
    结果就是天下大乱,流民四起,杨广却不肯信,而虞世基裴世矩等人也只说是小股盗贼而已,
    直到江都兵变,杨广都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裴世矩,大业五贵,被天下称为奸侯之臣,但他归唐以来,却又得到许多好评。
    裴世矩在隋朝为奸侯,在我朝却成了忠直。
    其歷经四朝而不倒,有人说其奸足以亡隋,其直反以佐唐,说是惟奸人多才能,与时而成败也。
    也有人说他於隋而忠於唐,非其性有变,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君乐闻直言,则侯化为忠。”
    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裴世矩、封德彝这样的人,皇帝喜欢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只有绝少数人,才是魏徵这种,有原则,能坚持,不管你皇帝喜不喜欢,都一如既往。
    “陛下,裴世矩、封德彝这样的官员,固然能让君主喜欢,可是,真正难能可贵的是魏徵这样的官员。
    就算魏徵的諫言难听,可忠言逆耳,
    哪怕他的諫言,有时也並不全对,可陛下得留著这样的异议存在。
    有魏徵这样的諫君,
    有他那些异议,
    朝堂上百官,才会知晓陛下能纳諫,能听的进不同的违章,他们也才敢於做第二个魏徵,
    而不是人人只做裴世矩、封德彝。
    如果满朝官员都是裴世矩、封德彝,一味的迎合皇帝,那最后陛下只会看到自己想看的,听到自己想听的,而看不到听不到其它。
    可是这並不是事实全部,
    陛下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片面的,甚至错误的,那基於此做出的判断,治国的方略,用人的选择,那就都会出问题,
    杨广就是这样亡国的。”
    皇帝臥室里,借著几分酒意,李逸也是把话说的很直白。
    九五至尊的天子,其实更容易被矇骗也不能完全说是矇骗,而是会进入一个信息茧房,天子的喜好偏爱,就会导致百姓会根据偏好进言,
    就跟后世软体算法一样,久而久之,他能接收到的,就全是你偏好喜欢的了,完全被信息茧房包裹了。
    “你觉得裴世矩是个奸之臣吗?”李世民若有所思的问。
    “臣以为,裴世矩是个很有真材实学的官员,也是个非常能踏实肯干事的人,
    但是裴世矩歷经几朝,担任要职,深受重用。可是他在很多关键时候,都没尽到忠直之职,尤其是做为杨广的中枢大臣,是其军事外交政策的制订者,更是如何,
    完全依附於杨广的心意,没能实是求是。”
    “你继续说。”李世民坐直了身子,面色也严肃起来,本来只是酒后抱怨几句魏徵,跟李逸这个魏徵师弟说几句,
    没想到李逸却能说出这么番大道理来。
    “陛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而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陛下身边,魏徵可为人镜。”
    李世民举杯,向李逸敬酒,
    肃然起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一番话,真是让朕茅塞顿开啊,以前,朕还从没有想到这一点。
    来,这杯敬你。”
    李逸笑著举杯,跟皇帝碰杯。
    “你觉得裴世矩当重用吗?”
    “嗯,君正则臣直,裴世矩这人,確实是有真材实料的,而且为官多年经验丰富,虽然如今已七十多岁了,可身体还很健康,仍还可再任事几年。”
    “那你觉得他適合担任何职?”
    “臣以为裴世矩精通典制,经验丰富,正是如今政事堂诸相所欠缺的,可以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
    李世民摇头,
    虽然六月初四时,身为太子詹事的裴世矩,很配合率东宫官奉詔,但毕竟曾是建成东宫太子詹事。
    “也可让裴世矩检校侍中兼民部尚书。”
    李世民道:“侍中之职,朕以为你比裴世矩更適合,你可別总想著挑子啊,裴世矩都快八十了,你还让他身兼数要职,你想累死他啊。”
    “陛下,裴寂萧璃封德彝等太上皇宰相如今尽皆罢出,政事堂中全是新宰相,
    此时让裴世矩入政事堂,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有好处。”
    李世民想了会,点头道:“让裴世矩检检侍中兼民部尚书也行,但你这个司徒也得继续任侍中“给魏徵加个参预朝政衔,让他也入政事堂如何?”
    政事堂是宰相合议政事之所,能进来议政的都是三省长官。
    大唐的宰相,也就是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长官,尚书令、左右僕射、中书令和侍中。
    武德朝,也会有检校、兼中书令、侍中的,也都是宰相。
    但还没有过以他官为宰相的,
    现在魏徵的官职是秘书监,这是內三省长官,是没资格入政事堂的。
    皇帝给他加参预朝政衔入政事堂,就成为不是三省长官,却也能行宰相之权了。
    “陛下,魏徵是臣师兄,臣当避嫌,陛下可授魏徵为侍中,臣任司徒,陛下有时隨时召唤,臣侍从参谋便可。”
    李世民摇头,
    “让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吧,朕身边需要一个忠直之人,政事堂里也同样需要一个这样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