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空间捆绑
第468章 空间捆绑周浩然和宋素素一起,去了她家。
一到家,拿上东西,她眼眶又红了,楚楚可怜的模样。
周浩然宽慰道:“不用担心,有我呢!”
“周制片,爸爸跟我说了,你有本事……”
宋素素垂首,语气哽咽。
“我有本事,你就更不用担心了,等消息就行了。”周浩然摆了摆手,“好了,你这两天就在家休息吧,不用上班了。说不定过几天,你爸爸就回来了。”
他本来不想直接下场。
这种事,沾上了搞不好就是一身腥。
可要是让展玉山赢了,后续会很麻烦,更别说上辈子可能存在的因果仇怨。
宋勇军的选择,也是一种投名状,这么重要的材料没交给顾昊。
反而委托给了自己。
周浩然权衡利弊,得出结论。
宋勇军胜出,可能会更符合自身利益,也符合自身的价值观!
想搞定这件事,靠红星台里的关系,肯定就不行了。
没办法,周浩然只能去找合作伙伴。
“蒋总,晚上有空吗?”
“今晚吗?约了朋友……”
“我有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跟你见一次!”
周浩然语气严肃。
蒋飞飙笑道:“行,那就晚上见。刚好跟你说说呢,智能卡读卡器的工厂已经办起来了,可以接单了,咱们研究研究!”
周浩然笑道:“太好了,那就提前恭喜蒋总发大财了!”
这样的关系,能少用就尽量少用。
蒋飞飙好拿捏。
可真正要借助的是他爹。
电视台里的这点狗屁倒灶,在他爹眼里,都是微不足道的“基层”小事,一两句话就足以解决。把人情都用在了这种层面,多少有些浪费。
不过,现在形势危急。
宋勇军被带走,导致他的关系、他的信众都人心惶惶。
时间长了,队伍就散了。
得赶紧把他放回来。
尘归尘、土归土。
让正义降临红星台!
……
这已经是12月份了。
进入了年底。
各公司都在审计,汇总一年的账目。
周浩然去了中博书局。
全面了解今年书局的发展情况,可以说各个环节都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非常迅速。
过去这一年,中博出局旗下的各类图书,总销量超过了700万册,经营利润超过了2300万元。除此之外,还有150多万册的“品牌授权销售”。
所谓授权销售,就是别的书商利用“中博状元”这个品牌,出版的各种教辅资料。品牌授权费,是销售额的10%。
这还不算,图书要销售。
中博书局在周浩然的策划下,已经建立起了覆盖了全国主要地区的有着强大下沉效应的销售体系。甚至在销售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还引起了争议。
销售副总罗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效仿了很多保健品销售的下沉模式。
产生了不太好的效应。
市场效果却卓有成效!
现在,中博书局的合作伙伴,已经超过了52家!总计有300多万册其他出版商的图书,是通过中博书局的销售渠道,推广进市场。
销售佣金是20%。
这部分业务,让中博书局在过去一年里入账700多万元。
总结下来,过去这一年,中博书局的自营图书、授权图书,以及代销图书三部分,销售额总计1.4亿元!经营利润超过3000万元!
周浩然对这样的成绩,自然很满意。
作为甩手掌柜,他几乎不怎么参与中博书局的业务,年终还能得出这么漂亮的成绩单,公司管理层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周浩然批准,拿出220万元作为年终奖。
像齐德强、罗敬这种副总,至少都能拿到10万块钱的年终奖金。
眼下这个年代,这绝对是一笔巨款。
不过,作为董事兼总经理的姜雄就不满足了。
他想分红。
现在事业有成,他儿子已经送去国外读书了,销很大。
周浩然却不支持分红:“老姜,现在不是享受的时候。你要是缺钱,可以提前跟财务那边预支100万,给孩子留学用。不过,分红不是现在的最佳选项。”
“这么多钱在账上呢。”姜雄就很不理解,“今年中博书局赚了3000万,很多事情其实都还没走上正轨。我们的品牌授权还在推进,我们的销售体系还在吸引更多的书商参与。到了明年,说不定我们能赚5000万了!”
周浩然摇摇头,“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
姜雄对他很钦佩,干脆利落的说:“大先生,你就说吧,应该怎么做!”
周浩然很满意他的态度,说道:“中博书局接下来的业务方向,主要就是要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让更多的民间书商都能搭上‘中博书局’这艘船!”
姜雄点了点头,叹气道:“国内的出版行业高度垄断,民间书商过的都很艰难。别的地方我们关照不到,可是在海港这片地方,很多民间书商都已经认识到了中博书局的可靠性,都在纷纷投靠。”
周浩然笑道:“所谓的平台经济,就是要吸引足够多的客户,进入我们的平台!”
“品牌体系、销售体系和印刷体系,你之前说的‘三体系捆绑’,现在已经初见成效。”
姜雄对这位大先生的心服口服,主要是来自成绩,来自实实在在的市场反馈。
他为中博书局打造的商业模式,正在创造一个文化产业帝国。
周浩然道:“中博书局是实体经济,这毕竟不是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经营模式还是略有区别,不能只是无形资产的捆绑。更需要有形资产的捆绑,要形成空间概念上的紧密相连。”
“什么意思?”
姜雄根本没听懂。
周浩然笑道:“我之前就跟你说过,中博书局需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产业园区。不仅要作为中博书局的总部,还要把许许多多的友商都吸引过去。”
“对,之前我还不太理解,现在我也想明白了。一个能够把海港民间书商都聚拢起来的文化产业园区,就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可以更好的跟官府申请基础设施的配套和政策上的支持。我们是文化出版行业,这行利润低、贡献大,理应享受到类似环保、it行业的最低税率!”
姜雄现在也算是一个合格的总经理了。
很多时候,人的成长就是这样。
不是能力成长了,才坐上了那个位置。
而是坐上了那个位置,自然而然就有了不一样的眼光和视野,有了不一样的思维和理念。
周浩然笑道:“产业园区有很多优势,有政策红利,比如税收优惠、租金补贴、设备购置补贴。还可以有资源共享的生态,降低运营成本;产业链的协同价值,减少产业周期。对中博书局来说,让更多的人受益,才能让更多的合作伙伴自愿的进入中博书局这个平台。”
姜雄一听“平台”这个词就头大,有点头晕,“大先生,你就说吧,要怎么做!”
“投资2亿,打造中博文化产业园区!”
周浩然的野心很大。
“2亿……”
姜雄目瞪口呆。
……
周浩然和乔岁青一起,给长辈买了几件羽绒服。
回到了弄堂。
乔岁青现在是儿媳妇了,回家后先去婆家。
周浩然则拿上了一件黑色羽绒服,去找了邻居张爷爷。
这位张爷爷可不一般。
他也是近期才知道的。
张爷爷不是退休。
而是离休。
只从这一点上,就足以说明他的身份,那政治地位可以说是比红星台的所有人加起来都高。他有两个儿子,都在部队工作,也不知道是什么级别,反正那俩儿子就跟消失了似的,弄堂里就没见过。
“张爷爷,听戏呢?”周浩然去了他家,先帮他简单的收拾屋子,“给你买了一件羽绒服,这两天都零下了,我估计很快就要下雪了。”
张爷爷对羽绒服不怎么在意,问道:“你的红楼茶馆,什么时候开业?”
周浩然笑道:“本月21号,定下来了。晚上会有个鸡尾酒会,到时候你一定要去。”
“鸡尾酒会……”
张爷爷似乎陷入了回忆,有几十年了。
这就是海港的特殊性了。
鸡尾酒会这种活动,在国内的绝大部分地方,二三十年后还是一头雾水呢,根本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场场合。海港就不一样了,四五十年前就很流行了。
周浩然道:“开业那天,我会邀请一些商业精英过去,把场面给托起来。”
“商业精英?”张爷爷瞥他一眼,“都谁啊?”
周浩然瞟他一眼,“比尔·盖茨算不算?”
“谁?”
张爷爷愣了一下。
周浩然笑道:“世界首富啊,美国的那个微软公司的大老板,他过几天来华,国内的那几个大领导都会排着队的接见他。我也安排时间,接见他一次。”
张爷爷很吃惊的说:“他会来捧场?”
周浩然点了点头,“他来求我办事。”
“嗯……”
张爷爷深深看他一眼,心说这小子果然配得上红楼大先生的传承。
周浩然鼓舞了一番,才说起正事,“张爷爷,你帮个忙,我想跟老怀叔见个面。”
“郑先怀?”
“嗯。”
“你不是不见他吗?”
张爷爷不禁失笑。
这个郑先怀,是弄堂出去的混的最好的一位了,现在是普渡区的区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