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历史军事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648章 宇宙射线热潮!天才黯然!求助布鲁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48章 宇宙射线热潮!天才黯然!求助布鲁

    第648章 宇宙射线热潮!天才黯然!求助布鲁斯教授!恢复理论物理荣光!
    1926年1月20日。
    赵忠尧将要乘坐热气球飞往8000米高空进行科学实验。
    在得到专业人士的培训和肯定之后,他不再满足5000米的高度,而是想挑战极限。
    毕竟高度越高,则宇宙射线越强,更有利于发现新的未知现象。
    李奇维暂时没有刻意大肆宣传,准备等赵忠尧取得成果后再树立典型。
    然而,小道消息总是瞒不住的。
    高空实验很快就轰动了婆罗洲的科学界小圈子。
    一时间,众人无不敬佩万分。
    “靠,赵博士也太牛逼了吧!”
    “听说他的高度打破了目前热气球的世界记录。”
    “老赵要是不获诺奖都对不起他的勇气!”
    “真男人!”
    “.”
    古晋城郊外的一片空地上,密密麻麻站着一群人,议论纷纷。
    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尊敬、期待、兴奋等各种表情。
    众人前方,一架中小型的热气球已经准备完毕,跳动的火焰代表着磅礴的希望。
    赵忠尧和另外两人正进行最后的安全检查。
    他的好兄弟,周培源、严济慈、马誉澄等人眼中满是骄傲和自豪。
    “忠尧兄真是吾辈楷模!”
    “我们华夏从来不缺真的勇士!”
    李奇维更是带领邓怀宁、钱湖州等人亲自到场。
    此刻,他走上前去,拍了拍赵忠尧的肩膀,笑着说道:
    “一切顺利!”
    赵忠尧郑重地点点头。
    最后,在众人的挥手祝福中,赵忠尧踏上热气球,缓缓升空,开始了他为期三天的高空之旅。
    科学界没有秘密。
    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赵忠尧的事迹就传遍了整个物理学界。
    尤其是那些同样研究宇宙射线的物理学家,更是极其关注。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密立根叫来安德森,笑着问道:
    “这半年适应的怎么样?”
    “生活和学习上有遇到什么问题吗?”
    安德森去年本科毕业,随即就成为了密立根的博士生。
    这半年的研究生涯让他获益匪浅。
    同时也让他明白了,真实的科学研究和奥赛解题完全就是两种东西。
    难度不是一个维度的。
    安德森渐渐地收起了物理奥赛个人金牌的骄傲,脚踏实地开始真正的研究生涯。
    “教授,我很好。”
    “科研与学习是两种不同的状态,我已经转换过来心态了。”
    密立根点点头,说道:
    “你以前是学习和应用知识,用已知解释未知。”
    “而现在,你要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用未知解释未知。”
    “这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必经之路!”
    安德森深以为然。
    前者只是学霸、学神,还没有摆脱“学”的标签。
    后者才是科学家、研究者,真正的知识创造者。
    这时,密立根又问道:
    “华夏的赵忠尧上高空研究宇宙射线的事情,你应该知道吧?”
    安德森回道:
    “听说了。”
    “他非常有勇气。”
    “而且他还是第二届物理奥赛的参赛者。”
    接着,他又问道:
    “教授,宇宙射线一直都是一个小众研究方向。”
    “怎么突然就火了起来?”
    “甚至连布鲁斯教授都很关注。”
    “据说这个课题就是他给赵忠尧的。”
    “现在最火的方向不应该是核物理吗?”
    显然,安德森非常关注自己的研究领域,对最近的新闻了解的非常透彻。
    只有时刻掌握了同行的研究进展,才能知道自己处于什么地位。
    密立根感叹道:
    “核物理可不是随便哪个实验室都能研究的。”
    “重大成果几乎被法国镭学研究所、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婆罗洲原子研究所垄断了。”
    “其他实验室想要一鸣惊人,只能另辟蹊径。”
    “而宇宙射线就是很好的一个方向。”
    “因为它才诞生不久,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
    “如今有不少实验室都加入了研究行列。”
    安德森点点头,又想到了那件事。
    原来,就在前不久的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美国物理学界当前两大巨头:密立根和康普顿,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他们辩论的主题就是宇宙射线的组成本质。
    密立根认为宇宙射线是以光子为主,粒子为辅。
    而康普顿则坚持是粒子为主,光子为辅。
    双方在会议上的雄辩令所有人大开眼界。
    安德森作为听会人员,也亲眼见证了那场会议,心中震撼不已。
    康普顿教授曾经也是密立根教授发掘并培养的年轻人,如今对方却已经成长到了如此高度。
    其在美国物理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安德森的目标就是成为康普顿教授那样,在最高的物理学术舞台上,与各方大佬们争锋。
    他目前的研究课题是测量宇宙射线的能量,然后借此分析宇宙射线的组成。
    显然,安德森知道自己的导师没有被说服,想找到更多的证据证明他的观点。
    与此同时,他还知道康普顿教授也在默默积累数据。
    对方组织了6个远征队,到世界各地的高山、河流、赤道附近的区域进行测量。
    而康普顿本人则主持了对美国落基山脉处的宇宙射线测量。
    两位大佬的行动在美国掀起了宇宙射线研究热潮。
    甚至就连其它地方都听说了。
    如今再加上婆罗洲物理研究所的赵忠尧,更是如火上浇油一般。
    安德森忽然鼓足了干劲!
    要是趁着这股热度,发现了什么成果,绝对能立刻响彻学界。
    这时,密立根笑道:
    “安德森,你没有什么压力吧。”
    “我现在可抽不出太多时间组建什么远征测量队。”
    “而且送你上天,我认为也没有太大必要。”
    安德森连忙道:
    “不用麻烦,教授。”
    “我目前的研究进展一切正常。”
    密立根作为美国物理学界扛把子,事务繁忙。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能单独陪他聊一会儿,已经是足够看重了。
    安德森也不想大动干戈。
    况且他也有着自己的高傲:“差生文具多”。
    不过很快,他就傲不起来了。
    差生文具多或许还是差生,但天才文具多那就不一样了。
    ——
    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
    就在一周前,实验室又发表了一个核物理领域的重磅成果,引起学界轰动。
    布莱克特改进了威尔逊云室拍照技术,用其研究人工核裂变。
    他成功用云室拍到了核裂变的整个过程,比考克饶夫的那些计算证据要形象多了。
    这绝对算是核物理领域的重大突破。
    此外,他还发明了能受到自动计数器控制的云室照相技术。
    当初由威尔逊发明的简单至极的云室,现在都快要被玩出了。
    布莱克特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选择了研究宇宙射线。
    卢瑟福问他为什么时,他笑着回道:
    “实验室里有考克饶夫和查德威克就足够了。”
    “我想开辟新的方向。”
    卢瑟福大为赞赏,称他有“进取心”。
    当布莱克特听说了赵忠尧的事迹后,大为震撼。
    同时对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非常满意。
    “连布鲁斯教授都在研究宇宙射线。”
    “说明我和大佬的想法一致。”
    不过他也意识到了事情的紧迫性。
    现在各方大佬都在研究宇宙射线,他必须要抓紧开始,否则连汤都喝不上了。
    与此同时,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各国的物理学家们,都有人在研究宇宙射线。
    一场和核物理类似的科研竞争也在悄然开始。
    不知谁能抢占先机,发表震惊学界的成果。
    ——
    时光飞速。
    距离赵忠尧上天已经过去了近两个月的时间。
    这期间,李奇维陪伴家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新年。
    听着一大家子的欢声笑语,他为自己选择回归婆罗洲而无比庆幸。
    更令他开心的是,宋香岚竟然怀孕了,甚至已经三个多月了才知道。
    这将是他的第九个孩子,而且也会是最后一个孩子。
    李奇维无比希望是个女儿。
    带着这份美好的希望,他连工作都更有劲了。
    3月15日,物理研究所内。
    李奇维收到了十几封来自欧洲的信件。
    发信人有玻尔、薛定谔、海森堡、泡利等人。
    毫无例外,一水的理论物理学家。
    李奇维一边看信件内容,一边露出会心的笑容。
    原来,自从前年的第四届布鲁斯会议结束之后,理论物理好像就变得没落了。
    已经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连一个像样的理论成果都没有。
    等到明年的第五届布鲁斯会议到来,可能都没有东西讨论了。
    如今物理学界已然是实验物理的天下。
    他们这帮理论大佬只能干瞪眼,在心中回味当初的无限风光。
    之前的量子力学是何等的波澜壮阔,傲视群雄。
    但是现在,各大学术会议上,大家讨论的重点都是原子、宇宙射线等。
    曾经的绝世天骄们,已经插不上几句话了。
    玻尔甚至在信中询问道:
    “老师,您对量子力学和场的关系研究如何了?”
    李奇维看完后心中感慨。
    这是物理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如果说17世纪是力学的天下,那么18和19世纪就是电磁学和热学占据主导。
    而20世纪则分得更加精细。
    前面30年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辉煌。
    中间30年是各种高能粒子和物质结构在发展,于此同时,量子场论的框架逐渐成型。
    后面30年则是标准模型统治一切,从此理论和实验不再分家。
    所有的粒子实验都是为了证明和补全标准模型的预测结果。
    然而此刻,李奇维已经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巅峰道路。
    对于量子场论和标准模型,他已经不再那么看重。
    甚至其中的某些结果,在他看来根本就是错误的,无法描述真实的宇宙。
    他的万有理论已经超越了标准模型,超越了前世物理学界所达到的研究极限。
    换言之,他重生带来的超前知识,除了装逼,已经没有其它作用了。
    开辟未来,探索终极,只能靠他自己本身的智慧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标准模型就是完全错的。
    物理学发展到这一步,很难出现如此重大的错误了。
    这不像科学发展的早期,可能一整个理论都要被推翻。
    标准模型几乎可以解释99%的粒子物理领域的问题,而且理论和实验吻合的非常好。
    但是它的大方向出了问题。
    所以导致引力迟迟不能被兼容。
    李奇维的万有理论是建立在一个惊世骇俗的大方向,或者说假设之上。
    这个假设比古往今来的任何猜想都要逆天无数倍!
    但是,他虽然豪情万丈,却依然抱有敬畏之心。
    就好比当初爱因斯坦已经知道了前路必然是统一,甚至创造了逻辑正确的统一场论,最终却失败了。
    李奇维现在的状态和爱因斯坦有点像,不同的是,他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
    不过,就算他失败了,也不怕。
    他留下的道统会启发后来者。
    总有绝世天才能继承他的衣钵。
    而在量子场论和标准模型的发展过程中,最不缺的就是绝世天才。
    “既然如此,就让我抛砖引玉,正式开启量子场论的时代吧!”
    真实历史上,量子场论是由海森堡、泡利、玻恩等人率先研究。
    最后狄拉克成为集大成者,提出了著名的量子电动力学,即qed。
    他创造性地把电磁场给量子化,并且天才般地提出了产生湮灭算符的办法。
    量子电动力学实在太完美了,甚至一度被称为“物理学王冠上的珠宝。”
    当然,它的发展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充满了很多曲折,有无数天才参与其中。
    量子场论最重要的不是那些绚烂的成果,而是其所包含的思想。
    无论是费米提出的用于解释弱力本质的“四费米子理论”,还是汤川秀树提出的用于解释强力本质的“介子理论”,都应用了量子场论的思想。
    因此,量子场论虽然是纯理论,但是却与原子核的各种实验现象息息相关。
    随着核物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则必须需要理论的支持和解释。
    就在李奇维梳理量子场论的历史,准备选择时机发表论文时。
    邓怀宁走了进来,带来了一个重磅的消息。
    “赵忠尧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