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论文发表!学界震撼!惊天魄力!功
第683章 论文发表!学界震撼!惊天魄力!功在千秋!青霉素背后的男人!会议结束之后,马誉橙很快便将结果整理成论文。
关于作者一栏,本来他是想带上李奇维、李呦呦,还有研究所的其他人。
毕竟他的灵感来自于前者,而不少实验由同事帮忙完成。
但是李奇维大手一挥,说道:
“青霉素的核心工作是你做的。”
“你就是唯一作者。”
他的一句话就奠定了青霉素的发明归属,无人质疑。
而且也确实没什么好质疑的。
如果打打杂就能蹭个诺奖,那也太儿戏了。
根据诺奖规则,必须是没有争议且非团队的成果才能获得诺奖。
一旦青霉素和生物研究所扯上关系,那么就注定它无法获得诺奖。
李奇维虽然不在乎,但是他要为马誉橙考虑,不然以后如何御下。
真实历史上,华夏就有好几个科学成果,因为产权人不清晰的问题,没有获得诺奖。
最著名的就是人工合成胰岛素。
其实,诺奖这个规则设定的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如果没有发明人的限制,那么行政人员的工作算不算功劳?
所以,与其纠结不清,还不如来了一刀切。
至少,对于科学家本人而言,每个人的贡献有多大,是非常明确的。
马誉橙对李教授的决定感到由衷的敬佩。
士为知己者死已经写在了他的脸上。
“我就是走断我这双腿,也要找到高产量菌株!”
1928年6月20日。
马誉橙发现青霉素的论文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
论文一出,学界震撼!
具有如此超强灭菌能力的抗生素简直闻所未闻!
然而大部分人都保持怀疑态度,觉得不太可能。
“天啊!”
“青霉素不是很早就发现了吗?没听说有抗菌性啊?”
“该不会是哗众取宠的吧。”
尤其论文作者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华夏人。
“华夏因为布鲁斯教授的存在,物理确实很强。”
“但是生物学能有这么大的突破?”
一时间,无数人都在打听这个马誉橙到底是何方神圣。
当然,学界最顶级的那些大佬们,很快就知道了他和李奇维的关系。
很快,就有细菌学领域的大佬,重复出了实验,并不可思议地表示道:
“难以置信!”
“马誉橙的成果充满了无数的巧合,哪怕错了一点点,青霉菌都无法分泌出青霉素。”
“真是太幸运了!”
当这位大佬把实验的细节分析出来后,顿时再次引起轰动。
本来大家以为这只是很简单的实验,没想到却暗藏玄机。
紧接着,和李奇维有关的青霉素的故事不经意传开,引起一阵哗然!
“天啊!”
“竟然是布鲁斯教授不小心把青霉菌泄露到了金葡菌培养基中。”
“我就说嘛,怎么可能有人能想到非用青霉菌做实验呢?”
“原来是一场美丽的意外!”
“这个马誉橙真是太幸运了,我太羡慕他了。”
“呜呜,可惜布鲁斯教授回到了亚洲,把所有幸运全都带走了。”
有了李奇维的背书,青霉素的结果再无任何质疑。
作为青霉素背后的男人,李奇维这个名字就是定海神针。
马誉橙也凭借这篇论文,成为顶级生物学家,名动天下。
华夏科学社大力宣传马誉橙的事迹。
因为他的成功和以往所有人都不同。
他是在和物理完全不同的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甚至如果他能在未来获得诺奖,那就是华夏第一个生理学或医学诺奖,意义非同凡响。
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称之为“李教授第二了”。
因此,马誉橙的成功对于学者们的激励,比赵忠尧还要大。
国内的很多生物学者知道李教授的计划后,立刻启程,前往国内各地。
华夏地大物博,什么样的环境都有,自然就会诞生各种各样的青霉菌。
只要有人能找到,那绝对就是大功一件,甚至能借此进入李教授的视野。
那就是真正飞黄腾达了。
如今的婆罗洲古晋,已经成为华夏学者心中的圣地。
那些优秀的学生选择深造地点,第一选择肯定是婆罗洲,接着才是欧美各国。
这些潜移默化的改变,靠的就是华夏人不断的突破。
青霉素就是其中最巅峰的成果之一。
很快,细菌学领域的诸多大佬们,都对青霉素给出了高度评价。
赖特教授甚至大喜道:
“细菌学迎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他的话犹如火上浇油一般,让原本平静的抗生素方向瞬间沸腾了。
比这些科学大佬们更兴奋的,是那些大型药企。
他们就像鲨鱼闻到血腥味一样,直接扑了上来,通过各种关系,想要联系马誉橙,合作开发青霉素。
他们敏锐的嗅觉能够感知青霉素的巨大价值。
一旦工业化生产,将直接颠覆现有医学体系。
然而,所有药企毫无疑问都碰了一个闭门羹。
关于青霉素的三大问题,以及李奇维豪掷100万美元的消息不胫而走。
整个世界都震撼了!
“我的老天爷啊!”
“100万美元,就为了寻找一个细菌?”
“布鲁斯教授也太壕了,太有魄力了吧!”
“我家后院泥土就很肥沃,我赶紧去看看有没有青霉菌。”
“.”
李奇维的大手笔惊呆了无数人。
原来科学还能这么玩?
然而,不少顶级细菌学家却对此表示了质疑。
“布鲁斯教授这一次恐怕要失算了。”
“第一个问题还好说,但是第二第三个问题,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
“青霉素的应用或许非常艰难。”
果然,那些大型药企在搞清楚青霉素的缺点后,变得犹豫起来。
在他们看来,这个项目的不确定性太大了。
“万一找不到更高产量的菌株呢?”
“又或者无法解决青霉素的水溶问题?”
“那岂不是前期所有投资都要打水漂。”
一时间,关于布鲁斯教授投资青霉素的事情众说纷纭。
但无论如何,对方的大手笔都让人惊叹!
“这是科学最好的时代!”
“一个发现甚至能改变世界格局!”
“而布鲁斯教授是最尊重科学的人。”
“青霉素一旦研发成功,那就是功在千秋的伟业!”
“甚至比拟当初哈伯发明的人工氨。”
樱族。
学士院院长樱井锭二看完马誉橙的论文后,非常震撼。
这种生物学领域的突破级创新,是整个樱族想都不敢想的,因为太需要底蕴了。
数学物理,还能靠个人实力,一个人逆天改命。
但是生物学的研究,必须依靠庞大的资源支持,一个人在房间内单打独斗,什么也研究不出来。
他的内心产生一种担忧。
“李奇维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显现了。”
“如果说之前的各种突破都在物理领域,还情有可原,”
“毕竟其本人就是当世物理第一,随便给点课题,那都是诺奖级别的,再加上他的亲自指导,只要不是太蠢,都能有成果。”
“但是抗生素的出现,却不一样,那是纯粹的生物学领域,甚至还是非常冷门的方向。”
“它的诞生意味着华夏已经有了自主创新能力。”
“各个领域的天才都开始崭露头角。”
“李奇维的星火计划已经成功了。”
樱井锭二不愧是李奇维学专家,连星火计划都知道的这么清楚。
从这个计划里,他看到了可怕的野心。
“李奇维这是要改变一国之科学素养!”
“他从前清时代就开始布局,当时没有人在意。”
“但是现在,已经迟了。”
“华夏的底蕴已成,就算现在没了李奇维,他的精神已经永存。”
樱井锭二不得不承认,那个男人就是一个奇迹。
尤其当他得知青霉素的三大问题和100万美元豪赌时,更是被惊讶的目瞪口呆。
“他凭什么那么自信?”
作为小有名气的化学家,樱井锭二认为第二个问题并不难解决。
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和资金,他硬试也能试出来青霉素的溶解条件。
无非就是调制各种溶剂而已,这在化学领域属于小儿科。
但是第三个问题,这东西完全就是靠运气的。
甚至于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那样的青霉菌株都不一定。
但李奇维就是有那么强的自信。
正因如此,他才感到震撼。
“抗生素一旦研发成功,其价值不可限量。”
此刻,一旁与樱井锭二对接的樱族中将,神色古怪。
他看着这位科学院大佬一直在那喋喋不休,自言自语,嘴里不停地蹦出“李奇维”三个字。
这哪里是什么科学家,不就是一个疯老头嘛。
“那个,樱井院长。”
“你说的青霉素真有那么厉害?”
樱井锭二闻言,叹了一口气。
要不是为了大事,他根本懒得解释如此浅显的概念。
“中将阁下,这么说吧,它能让士兵受伤后死亡的概率,降低99%。”
嘶!
樱族中将倒吸一口冷气。
作为军方大佬,他比谁都理解这个数字的恐怖。
这提升的不仅是单个士兵生还的概率,还有军队整体的士气啊。
“真的吗?”
“樱井院长你没有骗我吧。”
樱族中将彻底震撼了。
他甚至都想直接去抢过来了。
作为高层,他隐隐约约知道了军方上层的心思,不久之后,亚洲局势可能会有巨变。
到时候,秩序崩塌,一切都要靠实力说话。
而欧美想要在亚洲保持控制权,也鞭长莫及。
虽然直接动李奇维有点麻烦,但那个什么马誉橙就无所谓了。
“区区一个科学家而已,搞些发明创造就行了。”
“青霉素只有我大樱帝国的勇猛战士才配使用。”
青霉素目前引起的轰动还只局限在民间,并未引起各个国家的重视。
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不看好它的未来,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
樱井锭二虽然也不相信,但是他却有一种没有任何理由的诡异直觉。
“那个男人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青霉素同样如此。”
他锐利的眼光看向远方,仿佛要看穿未来。
青霉素虽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只要还不能工业化,那就威力有限。
只有少数国家开始关注。
一旦等到发现更高产量的青霉菌株,解决三大问题。
青霉素的惊天效果,将令世人瞩目!
而这一切,都在李奇维的计划之中。
——
古晋,物理研究所。
李奇维正在接见参加物理奥赛的选手们。
随着婆罗洲科学院的成立,如今的华夏和婆罗洲是分开参加奥赛,各算各的。
这也属于比较常规的操作。
大英的英格兰和苏格兰也想借鉴这个办法。
这一次,婆罗洲参加奥赛的五人分别是:李承仁、王淦昌、吴大猷、束星北、赵九章。
他们五兄弟直接垄断了竞赛名额。
没办法,这五人都是通过成绩选拔出来的,可没有什么黑幕。
而且婆罗洲谁不知道李教授的人品。
此刻,李奇维笑着说道:
“恭喜你们。”
除了李承仁外,王淦昌等四人都连忙表示感谢。
要是以前,他们肯定会非常兴奋。
但是现在,见识了李承道、赵忠尧、马誉橙等人的成就后,他们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
人家只比他们大个几岁,但是已经是不同层次的人了。
所以,几人内心都暗暗憋着一股气,只把奥赛作为起点,走出自己的物理大道。
这时,李奇维又对李承仁说道:
“比赛完后,你代表我去向洛伦兹教授吊唁。”
李承仁点点头。
“好的,父亲。”
经典物理学大佬洛伦兹,几天前因病去世,让整个物理学界都为之伤心难过。
那个幽默风趣又博学多识的布鲁斯会议主持人再也回不来了。
李奇维亲自为洛伦兹撰写悼词,称他为“经典物理学最后一位大佬”。
洛伦兹的去世,也代表经典物理学的正式谢幕。
——
奥赛代表团离开后,李奇维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他现在越来越像幕后大佬了。
婆罗洲发表的各种成果,背后都有他的身影隐现。
于隐的中子、赵忠尧的反电子、李承道的介子理论、马誉橙的青霉素、余青松的天眼。
他就像一尊高坐云端的神祇,俯瞰一切。
而此刻,他又把目光移向了欧洲大地。
物理学界依然风起云涌。
超铀元素的研究也到了关键的阶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