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被穷养的我被迫开始二周目 > 第359章 栗子姐来了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59章 栗子姐来了

    第359章 栗子姐来了
    龙若璃汇总着自己手上的信息。
    首先是苏晟。
    龙若璃长久以来对苏晟确实一直保持着主动和亲近的关系。
    但那是在加入穷养计划,接触苏澄之前。
    龙若璃当然知道苏晟这个养子是没有接班资格的。
    接触苏澄之后,她就没有必要再刻意的与苏晟接触。
    但她也没有对苏澄展开什么亲密示好的行为。
    她现在巴结太子对自己没有丁点好处,反而有可能提前被老苏总清算。
    不只是她,现在任何巴结太子的都没有好处。
    她在明面上肯定是老苏总的一派的人。
    她只需要清晰地知道苏晟的立场就行了。
    根据她对苏晟的认知,这个人大概率也不会“谋反”,连摇摆的可能性都很小。
    当然,事无绝对,有变故另算。
    龙若璃最喜欢苏晟这种立场清晰的人,到时候可能还会为她所用。
    其次是苏澄方面。
    龙若璃认为苏澄和苏晟完全是两种人。
    就拿处理马家资产的事件来说。
    苏晟不可能吃任何回扣,所有利润和资产全都上交集团。
    但苏澄就不一样了,这小孩儿肯定从中抽了水,手上这会起码握着几个亿的资金。
    天言哥并不知道苏澄在澳岛的所作所为,她和白子华携手掩盖掉了。
    包括马姝宁、围剿马家、以及后续对马家资产的处理。
    她不会把这件事情拿出来上秤的。
    这三件事情是相关联的系列事件。
    龙若璃如果单捅出来苏澄中饱私囊事情,那其他两件事情也跑不了。
    单拎出来这件事情,对她并不利好。
    话说回来,苏澄拿到手也没几个钱,原本就是她和白子华哄小孩的手法。
    少说有几个亿,多点十几亿都是有可能的。
    但凡是个有点能力的正常人,不会静静地看着资本市场发生变化,肯定会悄然无息的入局资本。
    再加上。
    苏澄已经品尝过了权力的滋味。
    没脑子的人都幻想着自己能从股市里赚到钱,苏澄这种聪明人肯定不会就让这笔钱在他隐秘账户里躺着。
    要说苏澄接下来没有什么动作,那她觉得不太可能。
    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点。
    这么算下来。
    龙若璃感觉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应该是整个局面掌握信息最多的人了?
    白子华那边应该暂时还不知道苏晟已经加入了穷养计划,也并不清楚苏晟现在的立场。
    即便清楚了立场,那对白子华也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苏晟肯定不是他那一派的人。
    老苏总那边连澳岛事件都不知道。
    苏晟就更别说了,他连之前的事情都不清楚,可以说苏晟是除了太子爷以外掌握信息量最少的,靠着自己去读信息,那得读好一阵子呢。
    苏澄并不在龙若璃的计算范围内,她默认苏澄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蒙古人。
    龙若璃觉得自己的优势不小。
    如果在全球范围内来计算现在局内人的综合力量,她可能没有白子华、苏晟的权限大。
    但是场地如果放在上沪,那就不一样了。
    上沪是她的娘家,是龙家深耕多年的地方。
    因为她现在掌握的信息差最多,且在上沪能发挥她的主场优势。
    “有点意思了嗷。”
    ……
    ……
    上沪。
    苏澄坐在一家火锅店内。
    他提前把菜品都给点好,但锅底沸腾了十几分钟,叶黎却迟迟没来。
    苏澄不得不给叶黎发消息催促:[栗子姐,你啥时候来,我都让服务员加了两次汤了]
    叶黎秒回:[别叫,快到了]
    苏澄:[到哪儿了?]
    叶黎:[进店了,你在哪儿?]
    苏澄放下手机四处张望了一下,在看到叶黎以后,朝她挥了挥手。
    “栗子姐,这里!”
    叶黎在人群中很快就捕捉到了苏澄。
    两人落座。
    叶黎不禁松了口气:“路上堵死了。”
    “上沪的晚高峰是这样的。”
    苏澄好像没什么变化,穿着那件熟悉的外套,笑容还是那么温暖。
    可她又觉得苏澄有些不同,似乎轮廓更清晰了一些,眼神里多了一些沉淀。
    叶黎的心情像沸腾的火锅,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快乐。
    过去半年,她习惯了独自面对很多事情,但在见到苏澄的这一刻,突然感到一种可以卸下所有防备的轻松。
    她可以毫无顾忌地和他吐槽,可以放肆地大笑,不用担心他会觉得自己不够温文尔雅,苏澄懂她所有的梗和情绪。
    苏澄的嘴角根本压不下去。
    过去六个月里生活中的所有烦恼和疲惫,仿佛都被火锅升腾起来的蒸汽模糊融化了。
    两人的内心都充满了重逢的喜悦和安宁,享受着无需言语的默契。
    同时又都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一丝超越友谊的朦胧情愫。
    “给你买的衣服在车上,待会记得提醒我给你拿。”
    “呜呜呜,时隔半年我终于拿到栗子姐去年给我买的衣服了。”
    叶黎:???
    “干嘛干嘛,得了便宜还卖委屈。”
    “那我当然委屈了,栗子姐你都不知道我在澳岛受了多少委屈。”
    “咋了,吃苦了?”
    “对啊,吃了好多好多好多苦呢。”
    “哦,那你还给我拍amg的照片,超跑都开上了。”
    “这个嘛……照片是后面拍的,而且那个是别人的车,不是我的,已经还回去了。”
    “哦。”
    叶黎没在这个话题上损苏澄。
    她能跟苏澄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知道苏澄受了委屈,所以没有跟他开更过分的玩笑。
    但她也不需要安慰,两人正常聊天沟通嬉闹就算是安慰了。
    这是两人之间相互疗伤的方法。
    “怎么突然调到上沪了?我看在你群里发的,yh国际部?还升k11了?”
    “对啊。”
    “这么厉害吗?”
    苏澄寻思厉害吧。
    拿身体换的。
    “你咋不给小张也调过来,他家不就在上沪么?”
    “我也想,但集团不让。”
    苏澄其实挺想把秦奋给调上沪的:“过两天我试试看能不能调,k11应该有这个权限吧?”
    “也行,但你确定能调之前先别告诉他。”
    “咋了?”
    “他要是知道了就没心工作了,你没看这小子天天在群里发的那些话。”
    苏澄噗笑一阵:“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在他们四人分开以后,秦奋在他们的小群里是最活跃的那个,每天都分享视频,转发聊天记录,求红包,还发一些什么‘我想你们了’之类肉麻的话。
    “栗子姐你再说一遍,我录下来发咱们群里。”
    “你给我爬!”
    苏澄简单阐述了一些yh咨询的一些情况。
    yh国际咨询没有分部,只有上沪一个总部,是集团旗下的另外一家金字招牌。
    苏澄被调往上沪这个平台以后,接触到的可能都是国际性的案件,且更加复杂、困难多样,但回报也相当的可观。
    “这说明集团要把你当成重点培养对象了,好好干。”
    苏澄当然知道他是集团重点培养对象了,但说成重点培养对象不够准确,因为集团对他的培养基本上都是没苦硬吃。
    “也没那么重点吧,那个咖啡馆案件是跟人的,我调到上沪,那个案件也跟过来了,我这其实相当于带资进组了。”
    苏澄简单讲了一下唐力咖啡馆扩张的事情。
    “哟,这个唐力人还真不错呢。”叶黎默默称赞,“虽然说人有点傻乎乎的吧,但找你办了这么多次业务,现在都要全国扩张了。”
    “那是,世上这种人多着呢,要是没了他们,咱们赚谁的钱去啊?”苏澄附和。
    他坏笑一下看着叶黎:“我说栗子姐,你怎么也开始蛐蛐咱们的客户了,这可不像你啊!”
    “哦,呵呵,跟你学的。”
    “???咋啥事情都推到我头上嗷。”
    叶黎轻哼一声:“咋滴,就是跟你学的啊。”
    叶黎创业的事情很顺利。
    她跟上百家供货商洽谈,并且经过多方调研,最终把第一家店铺开在了上沪。
    所以叶黎在听到苏澄也调往上沪的时候是惊讶和惊喜的。
    这意味着,今后如果有时间的话,她能和苏澄能经常出来一起玩。
    “啥时候能开业?”
    “得下个月了,现在还在装修,也趁着这个时间最后规划一下商品区。”
    “那不手拿把攥吗,这东西是咱们的老本行了。”
    “这个不是问题,问题是账上的钱不够,我现在还在找银行贷款。”
    苏澄微微惊讶。
    他有点看不懂了。
    原则上叶黎是不需要再贷款的啊,而且叶黎再贷款也得经过集团同意。
    “没办法呀钱不够,有些供货商和我的条款没谈好,所以压货的钱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
    “我已经跟集团商量过了,允许我拿自己的股份融一部分。”
    叶黎当时从前进者计划拿到的资金是1500万。
    但这对于一家商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在上沪开个像模像样的咖啡馆都得几百万,更别说那种大型商超了。
    这一行最大头的成本来自于土地和建设,或长期租赁大型物业。
    大型商超基本都是一万平米起步,所需要的资金亿级起步的。
    拿山姆来讲。
    绿岛店的投资约11亿。
    咏春城的投入约8亿。
    东莞的总投资约4.86亿。
    山姆在上沪就有一家全球最大旗舰店,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总成本比上面那几家店加起来还要多。
    不过叶黎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有多少钱就干多少钱的事儿。
    就定在千万规模左右,后续再慢慢融资扩张。
    苏澄听叶黎讲述了她的商超蓝图。
    一般成品牌,成规模的商超都有多种门店形态,以适应不同的消费场景。
    胖东来的大胖店、盒马的鲜生店基本上都是“餐饮+超市”的集合体,是一个标准商超。
    而叶黎的定位可以看作是标准店的缩小版和补充,大概类似于胖东来小胖店、盒马mini店那种定位。
    主要服务于郊区、城镇及大型社区。
    选址更下沉,租金成本相对较低。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备规模和复杂性远低于大店,不需要那种悬挂链之类的重型设备。
    所需员工数量大大减少,人力成本也更低。
    这个起步战略对于叶黎来说无疑是最合适的。
    “栗子姐你为啥不再找集团申请一笔资金呢?这样你就不用贷款了。”
    “这个不行,我的额度就那么多,集团不会给的。”
    苏澄觉得会给的。
    就凭去年过年叶黎给老东西送的茶叶和烟酒,叶黎就能在前进者计划上多拿好几千万,九位数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叶黎并不清楚。
    “行吧,那你可以先找着,有困难就跟我说,我来给你解决。”
    “哟哟哟,咱们苏总掌握什么经济大权了啊?”
    “那倒也没有,我只是觉得k11的权限应该更高一些吧,集团多少家金融机构还给你办不了这个事儿啊?实在不行我在澳岛也认识一个银行的朋友。”
    “不用,银行我已经找好了,不过我还在筛选哪个银行的利率和优惠更好。”叶黎朝苏澄撅了噘嘴:“你以为我在求人啊?”
    苏澄还真以为叶黎在为钱发愁到处求人。
    “哦,我用得着求人吗?”
    “确实,咱们栗子姐是谁啊?”
    “呵呵,你知道就好。”
    火锅店里,人声鼎沸。
    锅底的红油‘咕嘟咕嘟’地翻滚着。
    周遭的一切喧嚣被隔绝,两人的餐桌上自成一个安宁而温暖的世界。
    苏澄负责硬菜,毛肚要“七上八下”,算着秒数在最脆嫩的瞬间捞起,稳稳地放入她的碗中。
    虾滑要等浮起来再煮一会儿,苏澄会耐心地撇去浮沫,确保她吃到的是最清爽的口感。
    叶黎则会在苏澄专注于涮肉的时候,把煮好的玉米和土豆片捞出来晾着。
    当苏澄吃得酣畅淋漓微微冒汗时,她会顺手抽出一张纸巾递过去,而他总能恰到好处地接住。
    两人的交谈是碎片式的,轻松且毫无压力。
    上一秒两人还在吐槽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下一秒就因为苏澄把鱼丸错当成虾滑而笑得前仰后合。
    两人之间没有需要费心维系的话题,可以说任何想说的话,也可以随时陷入沉默,享受一起咀嚼食物的简单快乐。
    有时候他们会相互对视一眼,在彼此被蒸汽熏得有些模糊的脸庞上,看到最放松、最真实的自己。
    在这种状态下,舒服不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种流动的氛围。
    不必伪装,不必客套,不必担心说错话,甚至不必说话。
    心灵上的交流胜过千言万语。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