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208章 重八,你不是说洪武大典是你的主意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08章 重八,你不是说洪武大典是你的主意

    第208章 重八,你不是说洪武大典是你的主意吗?那永乐大典是咋回事?
    道衍和尚一手持禪杖,一手持钵盂,从一处显得豪华的府邸走出。
    当然,这处豪华只是和这里相比。
    和应天城,以及苏州,镇江等地的那些豪华府邸相比,要差的太远。
    可是这在安南,已经属於顶尖的一批了。
    拥有这处府邸不是別人,而是当今安南这边的皇帝之子陈晛。
    陈晛是道衍和尚来到这边后,经过了一番仔细的思索,对安南这边的局势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所做出来的一个选择。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更何况道衍还是从大明而来的和尚。
    如今安南这边名义上奉明朝为宗主国,其皇帝登基都需要先稟告大明,经大明同意册封之后,才成为真正的皇帝。
    有这么一层光环的加持之下,道衍和尚来到安南这里,天然就带著一层天朝上国来人的优势。
    再加上道衍和尚是个真正有本事的人,是真的会念经。
    儒释道皆有涉猎,而且功底都不浅。
    和尚不过是他的一个职业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道衍来到这边,不过是稍稍的展露了一些才华,很快便闯荡出不小的名声来。
    成功的引起了世子陈晛的注意,几次会见结束之后,很快就被陈晛奉为上宾。
    说实话,如今的陈晛虽然为安南皇帝的世子,可是他並不是一个拥有实权的人。
    甚至於就连当今的皇帝陈曔,也同样做不到乾纲独断。
    如今安南这边的局势,显得很弔诡。
    在皇帝存在的同时,还有著太上皇。
    这太上皇还不是当今皇帝的父亲,而是其兄长陈暊。
    几年前,安南这边的老皇帝陈裕宗去世,留下了一道詔令,无子嗣的他,將皇位传给了陈明宗之孙,恭肃王陈元昱之子陈日礼。
    不过如今已经叫杨日礼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据说他是优伶杨姜之子。
    杨日礼的母亲有身孕时,陈元昱悦其艷色纳之,及生,以为己子。
    这杨日礼也是作死,表现甚为不济,纵酒淫逸,日事宴游,好为杂技之戏这些也就算了,居然还欲复姓杨,宗室百官皆失望。
    於是就开始抗爭,陈氏宗室群臣相会,迎立陈暊为皇帝。
    陈暊最初尚有犹疑,但看见群臣再三恳切上书,誓死无易,便於当年的十一月率眾回都。
    十三日,废杨日礼为昏德公。
    十五日,陈暊即皇帝位,改年號为绍庆,称为义皇。
    只是这陈暊並不怎么擅长带兵,夺取皇位的过程当中,其弟弟出了很大的力气,手中掌握诸多兵马。
    所以在当了两年皇帝之后,陈暊便就以其弟弟陈曔立下的功劳大等为由,让把皇位让给了他弟弟,他则成为了太上皇。
    可这陈暊虽然成为了太上皇,手里面依然掌握著很强的力量。
    在道衍看来,他这个让位並不是真心实意。
    只是迫於形势,无奈之下才做出此等举动。
    若陈曔这个做弟弟的,当上皇帝后能够心狠手辣一些,把这成为太上皇的陈暊给咔嚓了,那么安南这边的局势,虽然短时间內会有一定的混乱。
    可只要处理得当,很快就能彻底剷除隱患。
    但陈曔显然不是这样的人,思想比较单纯,根本没有如此做。
    当上皇帝后,让其兄长继续当太上皇,不仅如此,对於太上皇经常插手政务等事情,也没有丝毫阻碍的意思。
    这在道衍看来,无疑是自取灭亡之道。
    相对於这个手中握著军权的弟弟,太上皇陈暊才是一个合格的权谋之人。
    陈曔绝对玩不过他的兄长。
    陈暊把皇位让给他弟弟,不过是权宜之计,防止陈曔带兵对他用强。
    用不了几年,这陈曔就会被其兄长太上皇陈暊给弄死。
    陈暊这个太上皇,这些年可没有閒著。
    据他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一方面陈暊手里面,还掌握著诸多的权柄。
    另外一方面,也在不断的培养自己的势力。
    比如,外戚黎季犛就是他大力培养的人。
    其手中已经握了很大的军权。
    而如今的皇帝陈曔,已经不顾诸多人的反对,准备对其宿敌占城用兵。
    黎季犛也在其中担任了很好的职务,一下子拥有了更多的军权。
    按照这么趋势下去,如今的安南皇帝陈曔已然离死不远。
    按说,这个时候他去找陈曔,获取陈曔信任,帮助陈曔平了局势,很容易就能走上巔峰。
    但道衍显然並不会这般做,因为他此番前来,是要取安南奉於华夏,为华夏扩张领土的。
    安南这里越乱,越有利於他浑水摸鱼。
    如此,他才好乘势而起。
    真要是帮助陈曔扫平了隱患,那安南这里,想要回归华夏怀抱,可就不容易了。
    所以道衍对於这些,是静观其变。
    他只想静静在这里看血流成河,並顺便选择了陈曔的儿子陈晛。
    毕竟陈晛如今只有十六岁,相当於陈曔这种老油子,更加的好糊弄。
    且如今,他身边並没有什么出彩的人物。
    他想要在呈现这里出头,很容易。
    而陈曔这个皇帝的地位,也註定了在他身死之后,陈晛这个世子掌握不了太多的大权。
    將会被太上皇陈暊给压制的很惨,道衍要的就是这么个效果。
    若不被压榨的很惨,那么他这边又如何能让其对自己言听计从,並一步步反杀,最终將这里给弄成大明的?
    如今的安南皇帝陈曔,虽然身体强壮,生龙活虎,但是在道衍看来,已经是一个將死之人。
    他觉得,很有可能在这一次和安南作战时,便会死於非命。
    而不论陈暊这个太上皇,多么的想要將其弟弟处死后,把皇位收回,传给他的儿子。
    但是为了安抚人心,再加上为了对作为宗主国的大明有一个交代,都不敢把一些事儿做得明目张胆。
    陈曔死后,太上皇陈暊虽无人能治,可道衍料定了,在陈曔死后这陈晛还得成为皇帝,只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若是没有他在,这陈晛今后必然会被太上皇陈暊这个做伯父的,压制的死死的,动弹不得,只能当一辈子傀儡。
    什么时候陈暊这边想要把皇位给收回,传给他儿子了,就会將其给弄死。
    可现在他来了,情况自然不同。
    有他在,陈晛会一步步的掌权,並在安南这里开启杀伐。
    他要看安南这边血流成河,也必然会血流成河。
    而他在这个过程里,也將会培养自己的势力,今后会藉助当今世子陈晛之手,把该杀的人都给杀了。
    並让陈晛带著人投靠大明,改安南为安南郡。
    当然,今后陈晛若是不想做这些,那他这个和尚也是略懂一些拳脚的。
    將会帮助他做出这样的抉择。
    来到安南这里將近一年时间后,道衍和尚如今对於安南这边的局势,还有他这里又如何取下安南,並儘可能平和的將安南奉献於华夏,为华夏添砖加瓦,有了一个明確的计划。
    当然,计划归计划,想要將这些完成,这里面可太难太难了。
    很多时候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但道衍却有信心,能够在这波譎云诡,复杂血腥的斗爭获胜,將安南这里的局势控制於手。
    若是连安南这这地方都玩不明白,那他的这一身学问,也就白学了。
    他之前所想的,在大明辅佐人造反,夺取皇位,那就更加的不可能了。
    所以,这次的事情他必须要做好!
    要是哪里没做好,因此而丟了性命,那……丟掉就丟掉了。
    是他技不如人。
    若不能一展心中之所学,活著也没什么意思?
    道衍和尚持著禪杖,拿著钵盂,一身袈裟向前走著。
    在其身后,则跟著两个安南世子陈晛府中的下人,对他是毕恭毕敬。
    都觉得这位天朝上国来的道衍大师,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真正的得道高僧,慈悲为怀,精通佛法,听其言语,往往让人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能被世子派遣跟著服侍这样的高僧,是他们的荣幸。
    却根本不知道,他们眼中特別慈悲的高僧,心里面装著怎样的一头猛虎。
    ……
    “进一步千难万难,退一步一泻千里。
    自从朱瞻基从交趾那边退兵,承认了失败后,大明就再也没有拿回过交趾了
    等到清朝时,乾隆末年曾和安南打过一场,先胜后败。
    隨著清军的撤退,华夏就彻底的丟失了將安南那边收回来的最后契机……”
    武英殿內,朱元璋望著马皇后出声说道,声音里也带著不少的遗憾。
    那么好的一片地方,愣是最终也没能拿回来,不仅如此,那边的猴子到了现代时,没事还想跳一跳。
    甚至於还有不少说两广等诸多地方,都是他们的等等。
    看著这些,朱元璋就来气。
    而今重新来过,安南这边必须要拿回来,成为华夏的交趾郡。
    有道衍在,他觉得自己今后拿下安南,设立交趾郡,对安南进行统治,肯定会少上很多的麻烦。
    对於道衍的才能,朱元璋可是很相信的。
    这是一个被歷史证明了其能力的人。
    是金子,放到哪里都会发光。
    安南那边的局势虽不明朗,道衍准备一人取国,难度极大,简直为常人所不敢想。
    但是,想一想他辅佐老四所进行的奉天靖难,好像安南那边的事也就没那么难了。
    他觉得,道衍很有可能会给自己送来一个大惊喜。
    当然,就算是道衍没办法完成,他这边也会自己动手將安南给取下。
    安南,自古以来便是华夏之领土,怎能让其长久的分裂在外?
    “永乐七年二月,老四派使节赴韃靼,要求相与和好,朕主中国,可汗主朔漠,彼此永远相安无事。
    结果使节被杀,老四为之大怒。
    言说逆命者歼除之!
    当年七月,老四派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將军,率师十万征討韃靼。
    结果由丘福先率领的千余人马到达臚朐河时,却轻敌冒进、指挥失当,与武成侯王聪、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一同战死。
    其所率领的人马,也在臚朐河覆没。
    消息传回,老四震怒,决意亲征。
    永乐八年二月,老四率五十万大军深入漠北,亲征韃靼。
    五月,在斡难河畔大破本雅失里军,本雅失里仅以七骑逃遁。
    隨后,我明军又击破阿鲁台军於兴安岭。
    阿鲁台部眾溃散,阿鲁台携家属远遁,明军大获全胜。
    后来,阿鲁台降顺,老四封其为和寧王。
    在此之前,老四已封瓦剌首领马哈木为顺寧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禿孛罗为安乐王。
    但瓦剌势力不断强大,不仅阻遏明朝到西北的通道,而且企图控制韃靼。
    所以永乐十二年二月时,老四再度出塞亲征瓦剌。
    六月,忽兰忽失温之战,答里巴汗与马哈木、太平、把禿孛罗三王,率骑兵分三路列阵距明军十余里的山头上,约三万余人,每人带从马三四匹。
    明军派兵向马哈木挑战,马哈木派蒙古骑兵衝下山坡迎战,被我明军密集的神机銃炮射回,只好聚集在山顶。
    此后,明军的东西两翼部队挺进,双方互有死伤。
    傍晚,老四指挥数百精骑为前锋,火銃隨后齐发,骑兵乘势力战,瓦剌部大败。
    王子等十余人阵亡,数千人被杀。
    答里巴、马哈木、太平和把禿孛罗脱身逃亡至土剌河。
    明军大破瓦剌后,向阿鲁台宣諭捷报,阿鲁台不久后便遣使来朝。
    第二年,瓦剌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谢罪,恢復了对明朝的朝贡关係。
    老四一共进行了五次北征,前面几次北征,都取得了极强的战果。
    后面那些敌人变得狡猾,不再和老四硬碰硬,取得了一定战果,却並没有先前那般显著。
    但整体上,却大大的削弱了北面草原上的力量。
    老四每次出征之时,都会让太子来监国。
    也是因此,后世有不少人戏言老四为其儿子的征北大將军……”
    朱元璋自然知道,自己家老四一生最大的追求是什么。
    那便是想要证明,他取代朱允炆是合理的,他当上皇帝后,要远比朱允炆强。
    今后泉下若是遇到自己,能挺直腰杆。
    为此,他努力了一辈子。
    乾的也是真不错!
    老四后面不断的进行北征,就是想要通过他的努力,把草原给彻底的征服,把北面的问题给解决了。
    从而將他靖难成功,以及削藩后,把自己这个父皇,所建立的分封藩王,防范草原的防线给重新建立起来。
    可惜的是,哪怕到他去世,也都没能將草原彻底弄乾净。
    尤其是又有朱祁镇这么一个气死人不偿命的玩意,那真真的是把老四的诸多心血都给糟蹋了。
    朱元璋看看自己家妹子,想了一下,终究还是决定先把这件事给按下,今后有机会了再和妹子说。
    不然,他真怕自己家妹子在连番受刺激之下,会承受不住。
    “除了五次亲征大漠,打出赫赫声威之外,老四还將触手给伸到了西域,在西域那边设立哈密卫进行驻军。
    最为重要的是,还设立了努尔干都司。
    永乐元年,老四派人至奴儿干地区招抚,次年各部归附,朝廷任命各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
    其后数年,大明即以此为基础,逐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
    永乐七年,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下,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成立都指挥使司以统辖各卫。
    以康旺为都指择同知,王肇舟为指挥僉事。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统治范围,东南起日本海,並包括库页岛,西至斡难河,北抵外兴安岭……
    只是,当时对於东北的经营还是不够重视,该地官员大多成为世袭而不受中央控制。
    宣德九年时,正式撤销奴儿干都司……”
    提起这个,朱元璋就来气,恨不得將老四的那个好圣孙给抽成个球,捶个半死!
    这朱瞻基什么混到东西!
    是真它娘的崽卖爷田不心疼!
    他爷爷打下一点儿江山容易吗?多好的地方,结果愣是就被他这般轻易的给丟了,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好多东西,那都是一旦丟了,今后都很难再重新获取……
    若是这些地方还握在手中,那么到了现在时,东北那一大片的发展,將会更好。
    多好的出海口,多少的土地,多少的矿產,就那般的拱手让人了!
    想想就让人为之心痛。
    “老四南征北战,还积极的向西进取,不断的开疆拓土。
    在老四的永乐年间,我大明的疆域达到了顶峰。
    將这些全都给算上,我大明国土面积,差不多有一千万平方公里。
    但可惜,老四所获得的这些疆,后面子孙不爭气,守不住,大部分都给还了回去……”
    马皇后在边上听得眼中异彩连连,自己家老四竟然如此之神勇!
    竟然干出来了这么多的事情,开疆拓土啊!想想就让人觉得神往!
    怪不得能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
    单这赫赫战功,就已经超过了许许多多的人了。
    唯一可惜的,就是如同重八所言那样,后世子孙不爭气,崽卖爷田不心疼。
    把老四辛辛苦苦打的疆域,了很多都给白白的丟了。
    若是能守住,那该有多好?
    诚如重八所言,只有疆域广阔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国。
    弹丸之地,根本没有任何成为强国的潜质。
    “重八,老四文治如何?”
    “文治自然是不错的。”
    朱元璋点头肯定:“若只有武功没有的文治,也没办法称为永乐盛世。
    在文治上面,老四也干出了很多事儿。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永乐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
    马皇后闻言,不由一愣。
    望向自己家重八的目光,都有些变了。
    朱元璋也是忽然间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忙闭上,却为时已晚……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