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301章 玉华阁东西太后寂争锋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01章 玉华阁东西太后寂争锋

    第301章 玉华阁·东西太后寂争锋
    …
    耶律敖卢斡进入玉华阁后,一眼就看见上首并排坐着两个身着华贵宫装的美妇。
    耶律敖卢斡知道,他此行是来见他娘萧瑟瑟的,因此,推断出,这两个美妇中,有一个肯定是萧瑟瑟。
    只是,当初萧瑟瑟离开辽国时,耶律敖卢斡还不满两岁,他哪里能记得清萧瑟瑟长成什么样?
    仔细观察了一会,耶律敖卢斡发现,西边那个美妇看见他之后,情绪有些激动,而东边那个美妇则始终一脸严厉。
    这耶律敖卢斡才确定,西边那个美妇应该是萧瑟瑟,至于东边这个美妇是谁,耶律敖卢斡就不知道了。
    作出了判断之后,耶律敖卢斡缓缓上前,步伐中带着几分忐忑与期待。他先是恭敬地向两位美妇行了一礼,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西边那位美妇脸上,试图从她那温婉的轮廓中寻觅一丝幼时模糊的记忆。
    只可惜,岁月如梭,往事如烟,那张温婉的脸庞虽勾起他心中某处柔软的角落,却终究难以与记忆中那个模糊的身影重迭。
    耶律敖卢斡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即将与亲生母亲重逢的喜悦,又夹杂着一丝因岁月隔阂而生的陌生感。
    西边那位美妇,正是萧瑟瑟,她眼眶微红,嘴角勉强勾起一抹温柔的笑意,似乎在努力克制着不让泪水滑落。她的双手轻轻交迭置于膝上,指尖微微颤抖,泄露了她内心的激荡。
    耶律敖卢斡捕捉到这一细节,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是血缘间难以言喻的牵引。
    “吾儿长大了。”萧瑟瑟的声音略带哽咽,却满是慈爱与欣慰。她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将耶律敖卢斡带回了那个虽然遥远却温暖如初的记忆片段——尽管那些片段模糊,却足以让他感受到母爱的温度。
    “母亲。”耶律敖卢斡轻声唤出这两个字,声音里饱含着无尽的思念与情感的积淀。就仿佛,在这一刻,他心中所有的忐忑与陌生全都化作了乌有,只剩下他与萧瑟瑟血脉相连的那份纯粹与真挚。
    别说萧瑟瑟听见这声“母亲”,再也绷不住了,东边那位美妇,也就是萧普贤女,见状,也是轻轻叹了口气,脸上的严厉逐渐柔和下来。
    母子分离这种人间至痛,放在任何一对母子身上都是难以承受的。如今见这对母子历经磨难终于重逢,同样身为母亲的萧普贤女,也不禁为之动容。
    十多年没见,萧瑟瑟有很多话想跟耶律敖卢斡说,可这次萧瑟瑟与耶律敖卢斡见面,并不只是母子重逢这么简单,它更是一场考验——对是否让耶律敖卢斡继承耶律延禧的皇位的考验。
    因此,萧瑟瑟尽量克制她自己的激动,有目的性地问耶律敖卢斡:“吾儿,辽主教你自尽,你为何听命行事,若非刘都统等救援及时,你只怕早已离开人世,你当时可曾想过发动政变自保?”
    说完,萧瑟瑟就既紧张又期待地看着耶律敖卢斡。
    耶律敖卢斡没想那么多,他照实答道:“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
    接下来,萧瑟瑟问了耶律敖卢斡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五八门全都有,有关于辽国政事的,有关于军事策略的,还有关于耶律敖卢斡个人品行与志向的。
    耶律敖卢斡不急不躁,一一回答,声音洪亮而坚定,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他的回答时而引经据典,彰显出深厚的学识;时而结合实际,流露出敏锐的洞察力。
    萧瑟瑟听得频频点头,心中的欣慰与骄傲不言而喻。她深知,自己的儿子不仅成长为了一个杰出的少年,更在才智与德行上都有着不俗的造诣。
    而萧普贤女,则始终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耶律敖卢斡。
    尽管耶律敖卢斡觉得萧瑟瑟很奇怪,净问他一些刁钻刻薄的问题,但因为注重孝道以及对口碑一直很好的母亲的尊敬,对于萧瑟瑟问的任何问题,耶律敖卢斡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让萧瑟瑟对耶律敖卢斡这个儿子越发的满意。
    等将该问的全都问得差不多了,萧瑟瑟喊来耶律余里衍以及她给赵俣生的三个儿子,让他们带着耶律敖卢斡出去转转。
    等耶律敖卢斡离开,几个宦官将萧瑟瑟和萧普贤女身后的屏风拉开,露出里面的赵俣和赵宋王朝的一众宰执。
    萧瑟瑟和萧普贤女走到赵俣面前行礼:“臣妾参见陛下!”
    赵俣随手虚抬了一下,示意萧瑟瑟和萧普贤女起身,同时问蔡京、苏轼等宰执:“此子如何?可否立为辽主?”
    蔡京目光深邃,缓缓说道:“此子言辞恳切,忠孝之心昭然若揭。论政谈兵,条理清晰,见识不凡,实乃难得之才。若立其为辽主,对我大宋而言,利弊参半。利者,辽人必乐其为主,可迅速集诸辽之兵纠合戮力与女真逐鹿草原,我大宋可减少投入,坐山观虎斗;弊者,若真教此子击败女真,恐其年轻气盛,难以驾驭,后患无穷。”
    苏轼也说:“宰相所言极是,此子即将成年,他若为辽主,必是辽人所盼,应会使辽人上下一心与女真决战,以达成我大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目的,再者,此子心智与才能皆已初露锋芒,若能善加引导,或可成为我大宋北方一道坚实屏障。然正如宰相所言,其潜力亦伴随着风险,一旦羽翼丰满,未必会继续甘于受我大宋庇护,若他日此子反戈一击,或与女真狼狈为奸,我大宋北境危矣。故而,立与不立,还需权衡再三,细细谋划。”
    其他宰执也都是类似观点,也就是,既觉得耶律敖卢斡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又担心将来耶律敖卢斡会有尾大不掉之势。
    这也正常,现在耶律敖卢斡十五岁了,马上就要到一个皇帝的盛年。
    ——一个皇帝登基最好的年龄就是十七岁,太小,孤儿寡母的,容易主少国疑,权臣当道;太老呢,没干几天就死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赵俣,他就是十七岁登基,将都已经快走向灭亡的赵宋王朝又给中兴了。
    而耶律敖卢斡马上就要到这个皇帝最好的年纪了。
    所以,赵宋王朝的一众宰执有这样的担心,才是为赵宋王朝负责、为赵俣负责。
    赵俣看向萧瑟瑟和萧普贤女,问道:“你二人见解如何?”
    萧普贤女没有顾忌萧瑟瑟,直言不讳地说:“臣妾还是原来主张,立许王最佳。”
    许王耶律宁是耶律延禧最小的儿子,现在才三岁。
    萧普贤女冷静地分析道:“许王童蒙无知。立之,易制也。利者:幼主不能亲政,必赖辅弼。我可置亲信,掌其权柄。恩威并施,易教之。使其知倚我而安,他日亲政,必亲我。纵辽退女真,幼主之国,亦难脱我掌握,不足为患。弊者:主少则国疑,辽之宗室旧臣或有怨。然可强介入,助许王固位,压不服者。初或政令不畅,正我深揽其政之机。两相较之,立许王,虽有小疵,风险可控,远胜立成年有主见者也。”
    萧普贤女的意思是,耶律宁才三岁,懵懂无知,立他为辽主,最大的好处便是更容易控制。幼主无法亲政,朝政必然需由辅政大臣或太后执掌,赵宋王朝便可借此机会,安插亲信,把控辽国军政要务。而且,耶律宁年纪尚幼,心智未开,恩威并施,易于教化,自幼便让耶律宁知晓赵宋王朝的庇护之恩,明白依附赵宋王朝方能安稳,日后等耶律宁亲政,对赵宋王朝的认同感也会更深。
    萧普贤女甚至暗示,等耶律宁长大以后,可以将耶律宁废掉,再立耶律宁的儿子为新君,总之,就是一直将辽国的皇权抓在赵宋王朝的手上。
    如此一来,辽国就会一直在赵宋王朝的控制下。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坏处,立耶律宁这个小屁孩当皇帝,难免会让辽人心生不满,觉得朝政由外人操控。
    但这并非无解,赵宋王朝可直接以强势姿态介入,辅佐耶律宁稳固地位,压服反对者。
    总之,萧普贤女主张,立耶律宁,然后赵宋王朝更深介入辽国的政务,将其治理权牢牢地抓在手中。
    从萧普贤女的主张上,不难看出她既有深谋远虑,也有强硬手段。
    她每句话都不离“容易控制”,说明她是真想让赵宋王朝掌握主动权,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她想掌握主动权。
    再从萧普贤女不因耶律敖卢斡有才能就动摇,始终把赵宋王朝能不能掌控局面当成根本,不难看出,她识大体、分得出轻重,绝不是那种心软妇人之辈。
    还有,萧普贤女的算计里,全是利弊权衡,把辽国当成棋子、把辽国皇帝当成工具,透着冷酷与强硬。
    好在,萧普贤女不回避她想抓权的嫌疑,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既显露出她对赵俣的忠诚,也露出她的刚硬。
    总之,对赵俣来说,萧普贤女应该是能派上用场的得力帮手;但对辽国的皇室、宗室、旧臣来说,萧普贤女未来恐怕就是他们的噩梦了。
    赵俣暗暗点头,‘这娘们心里有盘算,做事有分寸,凡事都把实际利益放在前头,我果然没有看错人,她绝对能成为完颜阿骨打的好对手。’
    赵俣将目光从萧普贤女身上转到萧瑟瑟身上。
    萧瑟瑟很清楚,此时她什么都不能说,更不能为耶律敖卢斡争取这个皇位,不然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所以,萧瑟瑟冲赵俣盈盈一拜,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臣妾皆听陛下的。”
    萧瑟瑟这不是把皮球踢给赵俣,而是她只能指望赵俣,顾念他们之间的感情,以及她献出此策的功劳。
    事实上,萧瑟瑟很清楚,萧普贤女的主张,其实更符合赵宋王朝的利益,赵俣就算真选择立耶律宁当辽国的皇帝,也无可厚非,毕竟,皇帝嘛,尤其是赵俣这样的雄心勃勃、志在天下的君主,考虑问题自然是从大局出发,所有一切都要服务于那至高无上的皇权与江山社稷的稳定。
    萧瑟瑟还清楚,一旦赵俣选择了耶律宁,那她就出局了,跟萧普贤女组成辽国双太后的人就是萧贵哥了,而她可能再也参与不到辽国的政治当中去,此生都无法实现她的政治抱负。
    然而,即便什么都清楚,萧瑟瑟也只能把宝押在赵俣身上。只因,除了赵俣以外,现在的她,真是什么政治力量和支持都没有。
    见这事最后还得自己拿主意,赵俣也没有太纠结,就说:“立晋王。”
    接着,赵俣打趣道:“那萧贵哥又没陪朕睡十余年,更未给朕生下一儿半女,有甚功劳,岂能教她的儿子得这好处?”
    赵俣此言一出,不少觉得该立耶律宁的大臣,失望不已。
    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赵俣,虽以江山社稷为重,却也不失人情味,念旧情、重示功劳、赏罚分明的作法,暗自称赞。毕竟,在这波谲云诡的政坛上,一位皇帝,能够不忘旧情,重视那些默默付出的人,无疑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这也给那些忠诚于旧主、勤勉于国事的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至于萧瑟瑟,更是含情脉脉地看着赵俣。
    萧瑟瑟心想,虽然她跟赵俣在一起,是因为形势所迫。但仔细想想,这些年,赵俣对她其实还不错,至少跟赵俣在一起比跟昏庸又无情的耶律延禧在一起好太多了。
    ‘要是我没被官家抢过来,说不准早就被那个昏君给杀了,就像挞曷里和萧昱……’
    其实,赵俣之所以选择立耶律敖卢斡,不立耶律宁,除了他确实顾念他与萧瑟瑟之间的感情以及这个策略是萧瑟瑟提出的他不好卸磨杀驴,还因为他很清楚,辽国内部齐心协力多半都打不过金国,更何况他们内斗和内耗了。
    所以赵俣肯定得及时阻止萧普贤女他们因小失大,最后玩脱了……
    ……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