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历史军事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83章 将要从南方归来的人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3章 将要从南方归来的人

    第83章 将要从南方归来的人
    司马欣的话语说罢,神色多有忐忑。
    李斯思考着这些话,又道:“如你所言,六国的旧贵族会在各种条件上,一次次增加要求。”
    司马欣行礼道:“这正是忧虑所在,人心是永远不会被满足的。”
    李斯一手背负,神色凝重地望着远方,道:“除了娄敬的这个方法,你还有更好的方略吗?”
    闻言,司马欣沉默了,其神色也越发的忐忑,他当然想说肯定有更好的,但他思来想去又沉默了,他心中的确没有想过更好的方法。
    李斯倒也不意外,径直朝着潼关城走去。
    司马欣还站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他回头看向李斯,只能看到一个背影。
    但在李斯面前,司马欣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李斯一眼就看穿了自己,看穿了自己有几分本领。
    站在原地的司马欣很彷徨,更加地羞愧。
    等李斯走远了,司马欣走回了县衙,而后关上门。
    再之后,有人说司马欣一直闭门苦读。
    今年蒙恬又从北方送来的羊群,而这些羊群通过买卖,送入了咸阳城。
    咸阳城外的一处营地里,送羊群入关的队伍就在此地。
    几个士卒聚居在城外,他们要在这里整合辎重,而后一起运去北方。
    在上郡驻扎的兵马每个月都需要大量的粮草与辎重,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这支运送辎重的队伍来得早,始皇帝正在北郊避暑,这些事也落在了扶苏的身上。
    程邈正拿着一卷竹简,一手提着一支笔,核对着运送的货物。
    扶苏向一旁的将士手中借了弓,正在熟悉着拉弓的力道,这种弓是用来骑射的,说是拉开弓弦会容易。
    但要造成杀伤,其实拉开力道并不轻松。
    一箭放出,落在十步外的靶子上,却没有落在靶心上。
    站在公子身边的校尉问道:“公子的箭术有人教过?”
    扶苏回道:“辛老将军教过,不过近来有些时日没有练,生疏了。”
    言罢,又是一箭放出,弓弦还有震动声,箭矢落在靶子上。
    李斯从热闹的城门中走出来,一路来到公子身后,道:“公子,洞庭郡送来了文书。”
    扶苏望了望更远处的靶子,张弓搭箭,又是一箭放出这一次箭矢没有落在靶子上,而是落在了地面上。
    李斯又道:“今年三月,洞庭郡尉发弩卒三千驰援赵佗。”
    “嗯,知道了。”
    这种事情的确也只是知道而已,已经发兵驰援了,咸阳知道消息也就足够了。
    李斯道:“臣昨天去过渭南了。”
    如今始皇帝正在北郊避暑,大秦的国事就落在眼前两人身上,分别是李斯与公子扶苏。
    不过现在的国事依旧是丞相李斯主导,公子扶苏多数时候只是过问。
    因始皇帝的嘱咐,公子扶苏只是监理国事,真正主持国事还是丞相李斯。
    或许是觉得公子扶苏年轻,始皇帝还是希望公子扶苏在能够独自处置国事之前,多向李斯学一学。
    扶苏将手中的弓交给一旁的将士道:“这样的弓在匈奴人手中,有很多吗?”
    “回公子,几乎每个人都有。”
    “蒙恬手里多吗?”
    “该是足够的。”
    扶苏又道:“今年多了不少麦子与豆子,我还备了不少盐。”
    说话间,扶苏打开一个木桶,桶中存放的就是盐,这些盐都是蜀中送来的盐。
    “公子放心,我们吃得惯。”
    “好,可还有什么需要的,我去准备。”
    那年轻的将军又道:“按照军律,男子十七岁傅籍,轮流戍边,今年也是如此,蒙恬将军让我等带人去上郡,替换人手戍守。”
    秦军军律的确有一条,男子十七岁就有职责入军戍守边关,每一批人都是轮流戍边。
    要放在以前,关中的男子随便拉出一个,那都是在外打过仗的,
    李斯问道:“上郡需要多少人手?”
    “回丞相,需要三千人,不过蒙恬将军说了,可以等夏收之后,再行北上,等三千人到了上郡,替换下来的人就能回来了。”
    “此事不容耽搁。”扶苏又道:“有劳丞相。”
    李斯回道:“公子放心,每年各县每个亭的所有男子都有记录,就算是有不在家的也知道他们的去向,县里每年都会让各亭乡查问人口,谁家的孩子年满十七,都有在案,直接让县衙送人就好。”
    在效率与执行力方面,秦法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
    严格且细致的秦法下,一个男子每长一岁县里都要登册造案,甚至是他们是不是出了远门,哪怕是出了远门也逃不了轮流戍边。
    只不过关中的男子都清楚年满十七意味着,只要是在籍的男子,都会在家中等着,与同乡的同龄人一起奔赴戍边。
    可是在中原各地的执行力就不一样了,在关中有十成的执行力,到了更偏远的地方可能只有两成了。
    扶苏又道:“丞相去渭南可有收获?”
    李斯道:“臣在渭南的所见所闻已写下来,让人呈报给陛下了。”
    注意到对方的笑容,扶苏迟疑地收回目光,忽然又觉得丞相该不会刻意地美化渭南功劳?
    扶苏也只是稍稍一想。
    李斯又与边上的将士交代了几句就急匆匆回去了。
    眼看着这些辎重被装上车,扶苏又觉得关中既然是大秦的基本盘。
    关中就需要更富庶,只有更富庶的土地才能养出更多的人口,也才会有更多的人来维护这一份富庶。
    待辎重都装完,一车车的辎重也出发被运往了上郡,扶苏也才走回了咸阳。
    夜里,程邈还在核对着今天的粮草运送事宜,做完这些之后天色已黑。
    翌日,咸阳桥边,程邈带着一些吃食来到了这里。
    他的目光在桥边扫视了一圈,就发现了现在坐在西渭河边正在烤着肉的张苍。
    张苍脚边还放着几卷竹简,看起来是繁忙中有了些许清闲,才来这里烤肉。
    程邈走上前道:“如何?”
    闻言,张苍神色不耐地抬头,本想问是谁打扰雅致,正要开口,见到了一脸笑容的程邈。
    <iframe class=“game-frame“ scrolling=“false“ src=“https:///game/gameads.html?count=5&isday=1“ style=“width: 100%; overflow: hidden;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border: none;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background: transparent; height: 550px;“></iframe>
    不等张苍说话,程邈便坐了下来,两个显胖的坐在火边,一边说着话,一边拿出两张饼分放在火边。
    程邈拿出一个竹筒,递给他道:“这是公子赐的,让我也给你拿一罐。”
    张苍闻言,打开竹筒,好奇道:“这是什么?”
    “公子所做的肉酱,用来拌面吃最佳,也可以涂在饼上。”
    张苍用手指沾了些尝了尝,不过刚抬头,就见到了一个妇人,这个关中妇人的脸颊红彤彤的,倒不是因害羞,而是本就红。
    她跑上前,放下一个小篮子,而后又快步跑开了。
    张苍揭开盖在篮子上的布,入眼的是一块块的黍米糕。
    其实张苍在这里根本不缺吃食,他甚至还有些胖了。
    那个妇人体态很不错,一看就是好生养的。
    程邈吃着饼,忽然明白了什么,本来自己还挺担心他的,不过现在一看,确实是自己的多虑了。
    他在这里的生活别说有多好了,光看那个妇人的眼神,就差要把张苍给吃了。
    程邈低声道:“天色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张苍道:“午时都未到。”
    “唉,朝中还有不少事我就先回去了,公子嘱咐的事,那些文书都还未整理。”
    说着话,程邈站起身就往咸阳桥走去。
    关中的粮食又要成熟了,此刻的渭南。
    田地里长满了粮食,但此刻的章邯却没有喜色,而是有更多的忧虑,这忧虑也是来源于压力。
    站在一旁的叔孙通觉得,其实公子扶苏……根本没有给过他很大的压力,可以说是一点压力都没有,反而是章邯放手去做。
    建设渭南,富裕渭南,这两件大事对章邯来说就是两座大山,他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其实刚到敬业县的两个月间,章邯已经“消灭”了敬业县的所有闲汉,让所有男子都去挖渠了。
    而现在,这四五年间,章邯也的确“消灭”了这个渭南的所有闲汉,让每个男子都去劳作。
    这也就造成了潼关城的修建进度尤其迅猛,只是半年间就建造出了十分厚实的城墙。
    敬业县的织布作坊确实有起色,而且敬业县每一个妇人几乎都会织布,就算是敬业县不种田了,光是用布匹换取粮食,都能够养活整个县了。
    敬业县的每个十岁以上的孩子都会识字读书了,这要放在以前几乎是不敢想的事。
    这里的景观的确很好,叔孙通从一旁桑树上摘了桑葚,放入口中嚼了两下就咽下了。
    桑葚黝黑,种得很不错。
    让章邯觉得压力巨大的事也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除了进展较好的敬业县,其余各县其实没什么进展。
    大荔县的枣一直都长得很好,甚至不用怎么管,每年都能得到一个收成。
    本想着下邽种柿子的,可下邽的人不会种柿子,请了几个种树的人,种了几棵下去,入夏就死了。
    还有华阴县的葱,收成确实好,但能用来种葱的土地并不多,十余亩还是司马欣游说了好多村民,再用粮食与对方换的,也不知道今年的入秋之后会不会有起色。
    潼关就更不要提了,潼关城没有三两年是建不好的。
    叔孙通很想与章邯说,这些事做不好本就不是他的事,这里面有人的责任,也有天时与地利的缘故。
    再者说,这世上也不能什么好事都让渭南占了。
    有点不顺心也是正常的。
    叔孙通也不太希望章邯因为责任心,从而长久自责。
    这个时候劝章邯是没用的,叔孙通抚须想了片刻道:“你可知丞相李斯去见过司马欣了?”
    章邯道:“知道。”
    叔孙通又摘了一颗桑葚,低声道:“当初娄敬给公子扶苏献策,公子扶苏将娄敬请来了关中,司马欣担心公子扶苏真会接受了娄敬的方略,而后遇到了丞相,就说了这件事,到现在司马欣才知道原来公子根本没有理会娄敬的方略。”
    “司马欣想要劝丞相,却被丞相反问得无言以对,他李斯是何等人物,岂会看不出错漏之处,公子扶苏有李斯辅佐,何须他一个司马欣担忧。”
    叔孙通口中说着,实则是在提醒章邯,你要小心司马欣,这个司马欣一心想要攀附公子扶苏,你章邯有今天不容易,多多提防。
    章邯好奇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呵呵……”叔孙通面带笑意道:“总会有一些好事老妇人,她们都喜欢打听,隔壁村子发生的事,第二天就传到老夫耳中了。”
    又注意到章邯困惑的目光。
    “老夫没在司马欣身边安插眼线,老夫没那个本事。”
    言罢,叔孙通怅然若失,与章邯说了这么多,这个人是真的一点都没有听明白,自己实则是在暗点司马欣。
    “章邯!”
    听到身后呼唤声,章邯回头看去。
    来人正是李由,他看到树上硕大的桑葚,一连摘了好几个。
    看得叔孙通眼角一抽,这人还真是不客气。
    章邯道:“咸阳如何?”
    李由道:“始皇帝在避暑,公子扶苏要留守咸阳,让我来看看你。”
    章邯朝着咸阳方向行礼,又道:“你我今晚定要痛饮。”
    “不了。”李由拒绝道:“回咸阳还要巡夜,不能饮酒。”
    章邯道:“可惜。”
    李由坐在边上,吃着桑葚道:“这桑树林真不错,什么时候种的?”
    如今的桑树在商颜山南面种了一大片,现在看着还稀疏,以后会越长越好的。
    章邯笑着没说话,李由回来了,看对方四下张望的样子,这个商颜山真的已换了模样。
    “听父亲说,南边的兵马要回来了。”
    章邯神色一凛道:“当真?”
    李由道:“三年了,也该回来了,屠雎不打算再南下了,可今年的秋天多半要安排不少官吏前往桂林郡,还要建设象郡,这些都是听丞相府的人所言,还有……”
    章邯想起了都水长禄,问道:“都水长是否会回来,敬业渠需要修缮,希望有个帮手。”
    李由道:“应该就在回来的路上了,灵渠已修好了,最多半月就能到关中。”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