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历史军事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218章 和睦的冬天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18章 和睦的冬天

    第218章 和睦的冬天
    这个时节的咸阳宫安静且肃杀,往来的宫人们多数都很忙碌。
    扶苏带著一家人来到极庙前。
    衡看到了爷爷的背影,爷爷的白髮比以往更多了。
    扶苏走到父皇身边,道:“今年各郡的奏报都送来了,都说各地丰收。”
    嬴政頷首,看著歷代秦王的牌位若有所思。
    扶苏跟著父皇的脚步走向极庙的侧殿。
    衡与礼正在向著诸多牌位叩拜著。
    侧殿內,嬴政瞧著一张图不语。
    这张图是长城扩建的地图,北方的长城需要一直修到乌鞘岭。
    扶苏道:“河西走廊不適合修长城,可以修城关。”
    嬴政收回了目光,道:“各郡官吏如何?”
    “有好有坏。”
    嬴政低声道:“朕与李斯用了二十余年都没有改变六国旧人的心。”
    扶苏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的。”
    “当时李斯与朕商议,让那些六国的旧贵族自食其田,不过好在你让渭南大丰收了。”
    不在父皇的位置上,不知父皇的用心。
    有时扶苏也会想,始皇帝在面对那些杀不尽抓不完反秦势力时,又会如何想。
    南征是一场无人欢呼的胜利,就算是北伐匈奴胜利,也不能换得六国旧贵族的人心归附。
    嬴政道:“当年李斯想要让世人知道,秦愿意治理天下,治理六国旧民,可到了最后,除了李斯与齐鲁博士们头破血流,什么都没有得到。”
    扶苏安静地听著的父皇的话语,沉默不言。
    改变自己来迎合他人確实是一件特別內耗的事。
    当初召齐鲁博士入秦之时,扶苏就知道那绝对不是一个好政令,只是那时的自己还不能参与这个国家的大事。
    “公子,时辰到了。”
    嬴政缓缓頷首,示意让儿子去主持今天的祭祖。
    在公子扶苏的主持下,香火在极庙点燃。
    田安站在始皇帝身边,正在稟报著近来的公子扶苏的行状。
    嬴政安静的听著,目光看著一家人,面带笑意,却一直沉默著,也保持著距离。
    似乎是皇帝不愿意去打扰这一幕,田安默默站在一旁,笑著不语。
    在歷代秦王的牌位前,衡带著弟弟礼给歷代秦王叩拜,並且跪著告知自己的身份。
    扶苏一遍遍纠正著这两个孩子的礼仪不对之处。
    “父亲,这些都是我们要学的吗?”礼问道。
    孩子总是好奇的,隨著他们的成长,懂事的过程中,他们的问题也就多了。
    不过行礼的时候,扶苏需要站在一旁,其实小时候的自己也不懂这些礼仪,都是当年的大爷爷教的。
    现在大爷爷也过世了,大秦的贏氏宗室也就剩下自己这代人了。
    至於其余的宗室中人,他们也不再过问宗室之事。
    现在,扶苏需要將自己从大爷爷那里学到的秦礼教给自己的孩子。
    好在这两个孩子很懂事,他们也很好学。
    “以后你们要记住这些礼,一代代传下去。”
    两个孩子一齐点头。
    冬至是岁首,行了礼之后,衡就十岁了,礼也就五岁了。
    也不知道这两个孩子能记住多少,说不定出去玩了片刻,就忘了。
    今天的天气依旧阴沉沉的,两个孩子需要守在极庙,需要在这里留一夜。
    扶苏则在这里陪著他们。
    父皇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离开了,多半又有其他心事。
    近年来,父皇去北郊行宫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而在北郊行宫多住的时间也越来越久,有时一住就是三两月,还有时来咸阳半月之后,又去行宫了。
    扶苏正想著,两个孩子结束了礼仪,便坐在极庙前说著话。
    一边喝著茶水,扶苏听著他们的话语,衡正在向礼讲述著有关敬业县读书的。
    礼对在外面读书的事很好奇,他也想去读书。
    只是他还年幼,等他再年长三岁,再去也不迟。
    扶苏思量著,对叔孙通而言,教一个孩子也是教,多教一个孩子,也是顺手的吧。
    到了夜里的时候,一家人便在极庙的列祖列宗前用饭。
    田安来稟报导:“公子,皇帝已去北郊行宫了,说是北方的军报送来了。”
    扶苏頷首没有多问,又道:“你也吃点吧。”
    刚说完,礼就端著碗递给年迈的田安爷爷。
    接过碗之后,田安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他坐在两位小公子身边,安静地吃著面。
    吃完之后,田安便打扫著极庙,直到夜色深了夫人带著两位小公子离开了这里。
    而公子扶苏就站在列位秦王的面前。
    田安想著皇帝的一生是极其孤苦的,不论是当年为质的少年时期,还是回到咸阳之后。
    如今公子扶苏有著如此幸福的一个家,却让皇帝眼神中多了些许笑顏,或许如今公子扶苏一家的生活,也能让皇帝更高兴些。
    衡回来之后,要在宫里多住一些时日,也好让扶苏挑选一件贺礼送礼叔孙通。
    这个礼不能重,也不能太轻,扶苏拿了一块令牌,这令牌上有太学二字。
    建设太学的想法,早就有了雏形,现在的潼关依旧是一个大锅,这个大锅內有著各种各样的人。
    但人才是需要挑选的,少年人们读书就需要有个晋升的地方,这个晋升的所在就是太学。
    在潼关才学出眾,就能够入太学。
    进入太学的学子不一定要入仕,而是成为学士府的预备人选。
    一个国家需要人才充沛,既需要不断选拔,也需要不断有人替补。
    扶苏將这些想法写了一卷书,並且將刻有太学令的令牌放入一个包袱中,道:“田安,让人將这个包袱送去给叔孙通。”
    “是。”
    如果叔孙通答应了他会收下这令牌,以后太学的事交由他老人家来主持。
    但他不答应,其实也没什么,叔孙通会想方设法將这块令牌还回来。
    度过了冬至日,孩子们都年长了一岁。
    二十九岁的扶苏来到了丞相府,昨天在极庙时,田安说有北方有军报送来。
    父皇看了军报之后,就会让人把军报送到了丞相府。
    扶苏坐在丞相府內,果然在堆放的文书中找到了从北郊送来的军报。
    这卷军报是蒙恬送来的,他在军报上说起了韩信。
    韩信见了蒙恬,並且说出他对马政的看法。
    战马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的象徵
    韩信向蒙恬说出了要求,韩信觉得既然要养战马,他就需要一支骑兵来训练马匹,为此向蒙恬討要兵马。
    蒙恬问询对方训练战马的方法,韩信却不愿意说。
    在军报上,蒙恬还说这个韩信言语迟钝。
    这个评价倒是很有意思,大抵是在说他韩信说话吞吞吐吐,不愿意將具体的方法说出来。
    给兵马可以,但这件事需要得到咸阳的確认。
    並且韩信是少府令的御官,也就是自己这个少府令的人,需要自己同意。
    扶苏在卷上写下了批覆,给予韩信三百人,训练战马。
    有时不用担心手下底下的人会有坏心思,至少稍稍放权,让他有足够的人手发挥他的本领。
    写完批覆之后,扶苏就让人將这卷军报又送回了北方。
    眼看著面前还有一些其他文书,扶苏乾脆也开始批覆。
    昨天是冬至日,今天的人们也都在庆贺,本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也只有公子扶苏会在这里忙碌。
    不过今天需要批覆的文书也就十余卷,公子很快就批覆好了。
    从丞相府回到高泉宫已是下午,皇帝不在的时候这咸阳宫诸多事都是公子扶苏在安排,不过事情到了高泉宫,最后也都是田常侍在安排。
    更多的时候,扶苏都在给两个儿子讲课。
    其实在外面,衡的状態是一边学,一边玩的状態。
    回到宫里,衡就只剩下学了,而且是公子扶苏亲自教学。
    有时就连夫人也会坐在一旁安静地听著。
    屋檐下,两个孩子並排坐,扶苏拿著一卷书正在讲著。
    年纪还小的礼其实听不懂太多,他最多也只是旁听,有些道理也只有他们长大了才懂。
    至于衡,其实他懂得也不多,扶苏只能告诉他身为秦的公子,平日里需要注意言行。
    团结人是个很重要的本领,让朋友更多一些,让敌人更少一些,这是衡首先要学的事。
    別的本领还不好说,对衡这个年纪来说,在外的同龄人玩伴有很多,团结人们的本领可以从孩童时期就开始锻炼。
    再者说,可以从几人的小团体,开始锻炼。
    衡道:“像司马欣这样的人要多一些吗?”
    扶苏頷首道:“越多越好,一个的天赋是独一无二,可是一个勤勉的人能够影响一群人,让更多的人也能勤勉行事。”
    衡若有所思点头。
    扶苏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今天说的话不指望这两个孩子懂得太多,但希望他们能够在將来的生活,回忆起这些话,消化为己用。
    冬至日之后的关中,大雪依旧。
    衡在咸阳宫留了半月就离开了。
    而就在关中的第二个大雪天,有关西北边防的军报终於送到了关中。
    大秦的国事依旧稳定,每年这个时候,公子扶苏將这一年国事,做一个总结。
    做完了总结之后,公子就会將总结好的国事写下来,送到丞相李斯的府上。
    每每此时,丞相李斯就会让张苍来府上一敘。
    朝野上下,公子扶苏与丞相,丞相与诸多大臣之间的关係,都是十分和睦的。
    ……
    ps:昨晚熬大夜通宵码字了,今天到现在还没完全恢復过来,看来是真的上年纪了,让小张早休息一晚,等小张睡醒,爭取將欠的更新全部补上。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