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机载多管航空火箭炮发射器,空战圆
第556章 机载多管航空火箭炮发射器,空战圆满返航吴城镇战场。
空中和地面战斗都异常激烈。
这里作为赣江下游的战略防御阵地,一旦丢了,日军就能顺着赣江直入南昌,进而让南昌进入地面战争阶段。
同时还会失去鄱阳湖水域这个绝佳的防御地势。
因此,就连一直支援长沙空域的航空4大队也全体出动,与空袭日军交战。
而今日这场战事,最耀眼的却是两架炮舰机。
通过持续火力输出,竟然给日军的后方炮兵阵地造成了巨大破坏,给战场上的国民军带来了一丝喘息机会。
空中火力打击持续着,但光靠飞机进行打击,是没法对地面部队进行铲除性破坏的。
这也是方文一直大力发展空地配合战术的原因。
可如今新四军飞行团初创,空地训练还没有进行,哪来的空降伞兵配合作战。
随着弹药的持续消耗,方文分神用机械感知观察周围情况。
日军前方部队正在回防支援,其中分外引起方文注意的是两队日军通过人力肩抗运来的防空武器。
这玩意就像一个放大版的哈乞开斯机枪(歪把子机枪)一样,但口径和12.7毫米航空机枪差不多。
是日军的ホ式十三毫米高射机关炮。
之前方文飞跃前线战场时,刻意绕过了防空阵地,却没想对方竟然还带着防空武器过来了。
如果让其在炮兵阵地射程附近安放,那将会对炮舰机造成巨大威胁。
当然不能这样。
方文拿起话筒:“邵思慎,你们继续进攻,我去除掉一些过来捣乱的家伙。”
“收到,你要小心点。”无线电设备中邵思慎回道。
“好的。”
放下话筒,方文下达命令:“停止射击,开始备弹,我们要对下一个目标进行打击。”
三名射击手收到命令后停下,与弹药手一起开始备弹。
方文则控制飞机转向,飞往高射机关炮正在赶来的区域。
在那里,方文还发现了一队国民军士兵,正在悄悄的摸过来。
可这种行为,并不能躲过日军观察,他们已经被附近阵地的日军发现,被迫躲在一个土坳中。
方文决定顺道救他们一把。
炮舰机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朝着那队被困的国民军士兵所在的土坳俯冲而去。
附近日军阵地上士兵仓促举枪射击,子弹如雨点般朝着炮舰机射来,在机身上溅起一串串火星。
机械感知状态下的方文,将下方目标区域进行分类,日军阵地,2队扛着ホ式十三毫米高射机关炮的日军小队都是他的预定目标。
“还有三十秒抵达攻击区域,停止备弹,射击手调整射向,水平线下25刻度,调整好后待命!”方文喊道。
三名射击手立即起身,各自调整枪身射向调整转轮,按照命令将刻度调整好,随后握紧了武器握把,眼睛盯着枪身上的瞄准装置,看向外面。
弹药手则蹲在一旁,紧张地检查着身旁的备弹,只待弹链消耗完毕,立即进行补充。
随着时间流逝,很快就到了攻击区域。
方文控制飞机偏向,侧面对准下方阵地,出声道:“射击。”
3名射击手毫不犹豫的扣动扳机,大量子弹倾泻而出。
土坳里,国民军士兵们蜷缩着身体,子弹嗖嗖地从头顶飞过,在干燥的泥土上留下一个个小坑。
连长紧握着步枪,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快速探头又缩回,越来越近的日军让他心里泛起一阵绝望。
悔不该贪功冒进,自己死在这里也就罢了,还连累了手底下的兄弟们。
他想起了山西老家,想起了在阜平的老娘,想起了自己的军队生涯。
这几年,一直在外当兵,从晋绥军到改编成32军,前年开始和鬼子打仗,从平汉北线边打边退,退过黄河,参加徐州会战,又退到长沙,紧接着又去了南昌,参加武汉会战。
如今又回到了江西,在此地驻防,却陷入了绝境。
除了手下的兵外,他还担心家里的老娘,毕竟已经几年没见到了,殊不知,家中老娘差点就要坐泰山航空的飞机跑到河南去找他了。
就在这时,头顶传来一阵轰鸣声,他猛地抬头,看到那架炮舰机正朝着这边飞来。
炮舰机机翼侧面突然喷吐出火舌,子弹如狂风骤雨般射向日军。
正在朝着土坳逼近的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打懵了,纷纷倒地。
而这时,飞机空中环绕,射向对准了那两队扛着高射机关炮的日军小队,子弹继续向下方扫射。
日军小队顿时乱了阵脚,有人试图放下高射机关炮,有人却想要扛着机关炮跑开,一时间也没法完成机关炮架设,更别说对空射击。
其中一个小队在密集空中打击下,连人带机关炮被射中,一片血肉横飞。
山坳里的国民军连长,不及多想,拿着枪大喊道:“弟兄们,咱们也有飞机助战,冲啊。”
喊罢,率先从土坳里跃了出去,其余士兵也紧随其后,朝着日军发起冲锋。
由方文亲自指挥的空中射击,效果非常好,一次性对两个目标进行了打击。
这让新四军飞行团李团长佩服,果然是中华最强飞行员,不光飞行能力顶级,空中指挥作战也是无人比拟。
而这场战斗还在进行中。
此方日军阵地士兵和两个携带防空武器的日军小队在空中火力袭击下无力反抗,随后又被山坳中冲出的一个连国民军袭击,顿时全面溃败。
由此,国民军那个连,不但没有损伤,还将拿下了一个阵地,以及缴获物资若干。
而这时,方文却情绪紧张起来。
日空军竟然有2架战机摆脱了4大队的纠缠,向着炮舰机杀来。
他立即下令:“有敌机来袭,立即停止对地射击,等待命令调整射向。龚修能去后舱把特殊武器架起来。”
射击停止,弹药手立即起身,更换弹链,龚修能也跑向后舱。
方文则拿起话筒呼叫“邵思慎,有敌机来袭,停止对地进攻,准备应战,我来你那边。”
“收到。”
结束与邵思慎通话,方文驾驶飞机飞向炮兵阵地。
两地不远,片刻便到,两架炮舰机并排飞行,互为犄角。
但他们要如何应对速度和灵活性都高得多的日军战机呢?
炮舰机对付日军高速战机,是个大难题,凭借防弹钢板是可以挡住日军战机机枪扫射,但击中高速移动的敌机,却不容易。
为此,方文研发出了空爆弹,来阻止敌机靠近,但这种方式,主要是干扰敌机,破坏力并不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泰山研究院研发出了一种新式航空武器:‘机载多管航空火箭炮发射器’
新四军的10架炮舰机中,只有1号机有这种武器,正好在这场空战中看看实弹效果。
跑到后舱的龚修能,推着一台四轮支架的多管火箭炮出来,安放在后舱门处。
这就是泰山机载火箭炮。
口径 82毫米,可发射82毫米航空火箭弹,射程6公里,有效射程3公里,可平射仰射。
并且这种82毫米航空火箭,是进行了特殊改造的,内部爆破部装填百枚钢珠的爆破弹,射出后由延迟引信进行引爆,爆炸后形成扩散形钢珠雨,爆炸范围 20米。
只要在敌机预定航向面射出大量此类爆破弹,就可以形成一个阻挡带,用于攻击来犯的日军战斗机。
当然,这需要飞行员为射击手准确指出射向,不然一样没法打到敌人。
因此,方文出声下令道:“龚修能,我会打开后舱门,你调整仰角10度,达到最佳射击位时,我会下令射击。你一次性发射10枚连续射,明白了吗?”
“明白。”
龚修能连忙调整好迫击炮仰角,依次开启10枚火箭弹发射开关,随后后舱门开启,迎着灌入的强风等待发射命令。
飞机在方文控制下转向,片刻后,射向角度符合。
“就是现在,发射。”
听到命令的龚修能压下发射杆。
10枚待发射状态的火箭弹齐射而出,火光在机舱内闪亮。
刹那间,便完成了发射。
可发射后的烟雾,也弥漫了整个机舱内。
咳咳咳.一阵咳嗽声传出。
还好后舱门是开着的,烟雾在强风吹拂下很快消散。
多管火箭炮在狭窄机舱内发射,不具备可行性。
至少对于其他飞行员来说,使用这种武器太过冒险了。
但这次,方文指挥下,却做得很好。
10枚火箭弹拖着橙红色尾焰在空中激射,朝着三公里外的2架敌机航行而去。
阳光穿透尾迹形成的蒸汽雾带,在湛蓝的天幕上拉出十条扭曲的光痕,远远望去如同丝带般。
距离日军战机500米外,第一枚火箭弹的延迟引信准时触发。
沉闷的爆炸声在高空炸开,淡灰色烟团中央迸出刺目白光,百余枚钢珠在爆轰波推动下形成高速扩散的银灰色扇面。
紧随其后的九枚火箭弹在几秒内相继引爆,单个20米半径的爆炸范围迭加在一起,非常可观,在敌机必经之路上织成一片闪烁着金属冷光的死亡屏障。
正在极速飞来的的两架九六式战机猝不及防撞入钢珠雨带。
最前方的战机机翼瞬间被撕开数十个孔洞,引擎罩迸出火星,飞行员甚至没有反应过来,就被被一枚斜射而来的钢珠击穿面门,鲜血顺着风挡汩汩流淌,战机随即像断了线的风筝般翻滚下坠。
它还算幸运的。
第二架战机却飞入了核心爆区,却四面八方的德钢珠雨击中。
机翼、机身瞬间布满密密麻麻的弹孔,机翼下方的机枪巢被打烂,油箱外壁击穿漏出的燃油在强风里雾化成油雾。
整个飞机被打成了筛子模样,最终爆成一团火焰坠落。
至此,方文出声道:“警戒解除,2架敌机已经被摧毁。”
并拿起话筒:“邵思慎,警戒解除,我们可以返航了。”
“收到。”
无线电装置中邵思慎依然是简洁明了的回应,但胜利的喜悦却在2架炮舰机中弥漫。
吴城镇空中支援结束,两架炮舰机返航,在水上机场降落。
作为第一次实战行动,及时总结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为此,参与行动的飞行团团部军官们,下机后就展开了总结会,方文和邵思慎也参加其中。
会议中,李团长开了个头。
“同志们,我们飞行团的第一次实战行动,虽然只出动了2架炮舰机,却打出了摧毁一个炮兵阵地,外加日军前线阵地,还有2架敌机的辉煌战果。这一战要全靠方文同志的指挥,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指挥才能,才是成功的关键,但这也展现出了炮舰机在战争中的优势。现在请方文同志说话。”
方文起身:“本次行动,从出发到战斗,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按照炮舰机飞行操守进行。请大家谨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我看来,如果严格按照炮舰机飞行操守来进行,剩下的就看飞行员和机组成员的战时发挥了,两者缺一不可。”
炮舰机飞行操守,是方文参与制定,在泰山独立团,八路军飞行团都在严格执行的准则,方文这次提出,是想要李团长他们明白这个的重要性。
李团长点头,主动站起来。
“我和团部的其他人,都有一个硬性要求,必须背下炮舰机飞行操守。现在我代表大家背一遍。”
李团长背诵的内容很多,概括起来就是:炮舰机飞行需严守安全基准,起飞前核验武器与机身适配性,控制载重平衡,规避不利空域;武器使用要遵循规范流程,射击前做好准备、准确识别目标、规范管理弹药;战术上注重协同,机组加密通讯、编队合理配合、明确损伤应急方案;人员需各尽其责,飞行员保持飞行稳定并提供目标预判,射击手做好发射后处理与弹药核对,应急时合理分工;战场应变要把握授权,允许必要时自卫射击,管控弹着区,按条件及时撤离等。
他以背诵的形式,表示团部对这此的重视。
随后,会议进行了更细致的讨论。
对于他们的问题,方文一一解答,并再次重申:“邵思慎是最好的飞行顾问,我知道的,他都知道。以后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到解答。”
李团长认真点头:“我们会向邵顾问学习的,但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之前从飞机屁股后面发射的那个武器,好像威力巨大,但在飞机上用不太合适,它可以用于地面吗?”
方文点头:“确实可以用于地面,这方面我已经和两边军部签订了合同,以后会供应这种武器弹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