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三国之家祖是曹操 > 第218章 难又如何?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18章 难又如何?

    第218章 难又如何?
    法正的到来,对於曹轩来说,倒是一个意外之喜。
    世人皆知诸葛亮在刘备阵营中的重要性,却不知法正才是刘备那个最信任的人。
    法正以其奇谋、忠心耿耿和对刘备战略意图的深刻理解,成为刘备晚年最信任的谋士。
    《三国志》记载,刘备对法正的信任甚至超过诸葛亮:“亮每奇正智术。”而刘备对法正的建议几平言听计从。
    在这种信任的背后,是法正与诸葛亮互补的角色:诸葛亮擅长內政、后勤、制度建设,是属於“萧何”式的人物;而法正专注於战略规划、军事奇谋,扮演著“张良”的角色,两人分工协作,共同支撑起刘备集团的运转。
    建安二十五年,法正去世,年仅四十五岁。
    刘备痛哭数日,追諡其为“翼侯”,也是蜀汉首位获得諡號的大臣。
    后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后,诸葛亮还曾感嘆:“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復东行,必不倾危矣。”
    如此人物,既然已经主动送上门来,那曹轩绝不会轻易放过,有诸葛亮的前车之鑑在,对於法正,哪怕白白养著,曹轩也不会再放他离开。
    这天深夜,曹轩拿著刚刚修订好的赋税新法再次来到了驛馆。
    “孝直先生可歇息了?”
    “陛下,外臣尚未安歇。”法正披著外袍从內室走出,躬身行礼道。
    曹轩將赋税新法放在案上,笑道:“听闻先生在成都一直负责后勤粮道之事,朕这里有份新修订的《赋税新法》,特意带来与先生参详。”
    “陛下您魔下谋士如云,文臣如雨,九部尚书皆是天纵之才,又何必来问我这个一个外臣呢?”法正垂眸拱手回道。
    “哈哈,先生莫要自谦。
    朕这个《赋税新法》若是能实施下去,那对於天下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件改天闢地的大事,所以朕不得不慎。”曹轩大笑道。
    最终在曹轩不厌其烦的劝说下,法正还是按耐不住好奇心,拿起了那捲《赋税新法》。
    这《赋税新法》是把后世的一条鞭法、青苗法、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化纳粮法揉在了一处,却又处处透著因地制宜的巧思。
    法正捻著捲轴的手微微发颤,目光扫过“凡有田者,无论士庶,按亩缴银,丁役折银入赋”这行字时,呼吸都重了几分。
    这竟是要將延续数百年的“士绅免税”旧例连根拔起。
    “陛下,您这“春贷秋还,取息不过两分,州县官私加者斩”,这是要掐断所有子钱家的路子?”法正的声音里带著不易察觉的激动。
    曹轩指尖敲了敲案上的茶盏,缓缓说道:“先生在成都见过农户借高利贷吧?春荒时斗米千钱,秋后还不上,就得卖儿卖女。
    朕这青苗贷,由国库出粮,利息定死三分,州县官敢多要一个子儿,朕就拿了他的乌纱帽,如此实施下去,既让百姓能活下去,也能让朝廷多些收入。”
    “若是有人故意不还呢?”
    “朕这青苗贷,借的时候要五户联保,写清楚『田契作押,逾期三月,田產入官”,
    你觉得哪家农户敢拿自己的良田做赌?
    若是真的遇到大灾,不还也就不还了,朕这个皇帝还不至於跟遭了灾的百姓计较这点粮食。
    今年春季,关中因为战乱、旱灾,百姓们连种粮都没了,朕命文和先生放了八百万石粮,有人说“国库会空”,可秋收时,百姓自发把新粮送回官仓,还多了两成,你信吗?
    百姓们其实比谁都懂,谁真心对他们好。”曹轩一脸骄傲的回道。
    “陛下英明,只是这『大灾免赔”,得有个章法。
    若是有人借『灾”骗贷,或是官吏勾结虚报灾情,怕是会乱了规矩。”法正笑著补充道。
    “先生所言甚是,朕记下了,明日就补充进去。”
    “陛下过誉了,外臣还想请教一件事。”
    “先生但说无妨。”
    “这官绅一体化纳粮法要想实施下去,恐难度甚大,而且如今天下未平,外臣觉著此时时机未到啊。”法正轻嘆一声道。
    曹轩放下手中的茶盏,摇了摇头道:“先生的意思朕明白。
    世人皆觉著官绅阶层才是王朝统治的支柱,他们掌握著知识、舆论与地方权力,一旦集体反对,轻则政令不通,重则引发官场动盪,甚至威胁王朝的统治根基。
    而天下未平之时,政权需要依靠官绅阶层稳定地方、徵集资源,此时强行触动其利益,很可能导致內外交困。
    外有敌寇未灭,內失士绅支持,改革极易成为“催命符”。
    但朕却始终认为,百姓才是这天下的支柱。
    如今外有敌寇环伺,內有流民四起,国库空得能跑老鼠,可那些官绅呢?坐拥千顷良田,家缠万贯,却凭看一张功名纸,把赋税全压在百姓肩上。
    百姓已快喘不过气了,张角之流为何能一呼百应?不就是因百姓在苛政与特权的夹缝里活不下去,才跟著张角去造反么?
    若再放任下去,官绅的田產越来越多,朝廷的税源越来越少,將来拿什么养兵?拿什么賑灾?等到百姓都被逼反了,这天下的官绅,还能替朕守著哪寸土地?
    至於时机,天下未平,才是最好的时机,乱世之中,百姓盼的是公道,士卒求的是温饱。
    朕让官绅与百姓同纳粮,百姓能看到希望,士卒能吃饱军,他们才会真心跟著朕走。
    若等天下太平了再改?那时官绅的根扎得更深,盘根错节,动一动都会牵一髮而动全身,反倒成了难上加难。”
    “陛下有如此大的魄力,外臣佩服。”法正拱手躬身道,语气中也添了几分敬意。
    “哈哈,其它几项,先生觉著如何?”
    “外臣觉著其它两项都是善政,百姓们定会支持的。
    比如“一条鞭法”的核心可概括为“化繁为简,以银代役”,这不仅打击了豪强地主的逃税行为,更让百姓从繁杂的役里鬆了口气。
    至於摊丁入亩么?简单来说,就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后百姓不再因家里人口增加而多缴税,纳税多少仅与占有土地数量掛鉤。
    但这两项法令却很难得到世家豪强的支持。”法正苦笑一声回道。
    “难,朕知道难。
    但这天下,本就是从难中挣出来的,不是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