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尘埃落定
第三十二章 尘埃落定马芳並没有辜负周尚文。
带著大同铁骑,尾隨在韃子大军之后,从永寧关下到长城之外,交手数次。
虽然没有给韃子多大的打击,但是有马芳在,韃子也收敛行径,不敢劫掠周边的村落。也夺回千余被劫掠走的百姓。
直到韃子离开长城二三十里之后,马芳这才缓缓的收兵。
从嘉靖二十八年三月开始,连续近三个月的战事,终於画上了句话。
总体上来说,这一战,大明吃亏非少。不过大明底子厚,今日之损伤,对於大明来说,根本算不上伤筋动骨。不过,大明九边形势进一步恶化了。西北甘肃,寧夏,陕西三镇,正处於恢復期。
至於什么时候,才能恢復到曾铣时期的战斗力。
而九边支柱之一,大同镇被打残了。损伤更大的是周尚文之死。
大同镇虽然损失惨重。但是骨架还在。
如果有周尚文在。只需补充一些物资军费,周尚文就能以而今的根基,在短时间之內。重建一支大同军。或许战斗力不如之前的大同军。但是也足以支撑局面。而周尚文不在了。大同军最重要的根基动摇了。
將来大同军,能不能成为边疆的支柱?还在未知之数。
未来的风雨飘摇。是未来的事情。
而今却是尘埃落定了。
翁万达带带领大军。跟在周尚文后面,一路上没有与韃子交一矢。知道韃子出关的时候,他正好在永寧关外。他长出一口气。心中暗道:“总算是结束了。”
说实话。
这一场战事压力最大的不是別人,正是翁万达。
翁万达作为宣大总督,是这一场战事第一负责人。仗打成这个鬼模样。翁万达不知道该怎么与朝廷交代。
因为韃子一路劫掠。行军速度並不是太快的。翁万达其实有机会与韃子决战的。可惜翁万达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一旦失败。没有这一支军队,宣大之局面,更加不好收拾了。
总体一句话,翁万达不觉得自己能够打贏。
在他看来更重要的是,维持宣大局面。不是他怯战,而是以大局为重。有多少兵力,说多少话,宣大总体上实力不足。翁万达就硬气不起来。毕竟並不是谁都有以少胜多的把握。
只是他很清楚,自己所有不得已。在朝廷上面是说不过去的。
朝廷很多时候,是不讲理的地方。
去怎么说?
说復套之案,牵连甚广,导致西北军,集体缺位。韃子可以聚集更强大的力量来攻宣大。翁万达敢这样说,严嵩就敢將翁万达给踹回广东老家去。
就战事来说。已经结束了。
但是对於翁万达来说,棘手的局面才刚刚开始。
翁万达思来想去,暗道:“这一件事情,是绕不过周尚文去。这一次我需要与周尚文好好谈谈。”
每一个文官玩弄文字游戏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这一战虽然韃子占了便宜,但不是没有亮点的。比如曹家庄血战,比如永寧关之战,等等大大小小的战事。不管是讳败为胜,说的好听一点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如此一来,也可以从轻发落。
只是这个前提,乃是下面用一个口径说话,没有人来拆台才行。
翁万达立即问左右道:“周尚文而今在什么地方?”
左右说道:“似乎是在永寧关养伤。”
翁万达本想叫周尚文过来。但是听说在养伤,心中暗道:“罢罢我自己去一趟吧。”
总体上来说,翁万达的意思,其实就是沾周尚文的光。盖因一战的所有闪光点都是周尚文打出来的。不与周尚文协调好,这事情就未必能办成。而且周尚文的臭脾气。翁万达也是知道的。
此刻求人就要有一个態度。
翁万达带著护卫来到了永寧关外。
此刻周梦臣已经在收拾残局了。
將战死將士都埋在在城外向阳的山坡上,修缮被破会的壕沟,等一系列防御工事。还有城墙上一些防御工事进行修整。
在周尚文死后,周梦臣深刻的感受到了危机。他不知道下一次大战,会不会还在永寧关下打响。不过总是有备无患才是。
翁万达看了几眼,也没有在意。来到永寧关守將的府邸,问道;“周尚文將军在什么地方?”
正在忙碌的周梦臣,连忙出来行礼说道:“下官兵部车架司郎中周梦臣拜见总督大人?”
翁万达有些奇怪,说道:“你是兵部的人,怎么会在这里?”
周梦臣立即將他之所以来到这里一五一十说了。
翁万达点点头,说道:“这样说,你也是有功之臣。朝廷不会忘记你的。到了京师,我为你请功。”
周梦臣立即说道:“多谢大人。”
翁万达说道:“周老將军在什么地方?”
周梦臣微微犹豫,不知道该怎么说。周尚文之所以密不发丧,其实他怀疑,大明朝廷之中有韃子的眼线,为数还不少的。周梦臣也相信这一点。原因无他。不这样不能解释韃子手中那些火炮。周梦臣唯一可惜的是,没有留下来一门,否则通过编號,就能知道,是发到什么地方的。好有的放矢的查。
至於眼前的翁万达是不是韃子眼线或者是奸细。自然绝对不是的。
虽然翁万达这一次应对,有很多失分的地方,他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更不要说,如果他真是韃子的人,举宣大而降,不比什么都利落。但是翁万达身边有没有韃子的眼线,这一点,周梦臣却不好判断了。
翁万达感觉有些不妙,说道:“怎么?出了什么事情。”
忽然外面传来消息,却是马芳带人回来了。
周梦臣这才鬆了一口气,说道:“大人,请跟我来。”
来到衙门后面一个房间之內,停著一口棺材。周君佐一身孝衣,孤零零的守孝。
这一段时间之內,都在清理之前的尸体,周梦臣暗中找来一口棺材。也不是一件难事。
翁万达一见棺材上“大明故大同总兵左都督先考周公讳尚文之灵位。”简直如同晴天霹雳。一瞬间浑身一震。几乎要瘫软在地。这对他来说,並不是一个好消息。
北京距离宣大这才几里路了,甚至居庸关內外有很多儿女亲家。事实真相是很难隱瞒的住的。
这也是为什么翁万达直想將事情说的好听一点,而没有想过讳败为胜。他需要周尚文这位天下知名的老將来背书。而且万万没有想到,周尚文居然不在了。
翁万达一方面担心这个残局不好收拾,二来也担心將来的局面。
没有了周尚文,韃子再次南下,谁能持坚披锐,催敌锋於正锐。谁能从开始到结束都纠缠著韃子,让韃子不至於有大害。更是除却周尚文,谁敢与优势的韃子野战?
好一阵子,翁万达这才收拾心情,给周尚文上香,心中默默祷告道:“老周,我看不惯你一辈子了。只是没有想到,你会这样不在了。死的好啊。死的好。你死於这个时候,不管怎么说,我都会给你爭取死后哀荣。只是你这一去,九边崩坏就在眼前。不知道將来我死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又能有你几分哀荣啊?”
翁万达一时间有一种不好的预感。甚至有一种想要回乡的感觉。
他只觉宣大总督,乃至兵部尚书今后一两年之內,都是一个十分凶险的位置。说不定,会要人性命。而且不仅仅要人命,还是身败名裂的那一种。
只是让他放弃他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他又捨不得。
一时间有些纠结。
不管怎么说,他都要立即回京,去处置善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