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开始尸体解剖
“纹线流向是顺时针旋转,符合右手操作特徵,中心纹是斗形,但细节特徵不足,无法直接比对。” 他检查道岔机的锁闭状態,“处於解锁位置,说明昨晚有人动过这里,铁轨的位移量约 5 厘米,刚好能让车辆改道进入废料处理区。”“废料处理区的地面有组平行的轮胎印,” 小杨的雷射笔指向片压实的泥土,“胎面宽度 20 厘米,间距 180 厘米,符合中型货车的参数,纹是横向锯齿纹,与报警人描述的卡车特徵吻合。” 他用石膏翻模,“轮胎的磨损程度显示行驶里程约 8 万公里,右前轮的胎面有处 2 厘米的切口,与铁轨接缝处的擦痕形態能对应上,应该是同一辆车留下的。”
小孙突然在油桶堆放区的角落喊了一声:“林哥,这里有处异常的土壤湿度!” 他用探针插入地面,“深度 15 厘米处的含水率 25%,比周围高 10%,而且土壤颗粒的排列有扰动,像是被人挖过又填回去的。” 他让技术人员进行土壤剖面分析,“没有发现掩埋物,但土壤里的有机质含量异常,可能是某种液体渗透导致的,需要带回实验室做成分分析。”
“铁道旁的排水沟里有金属反光,” 小杨举著勘查灯走过去,光束在沟底的积水处映出片银白色,“像是块手錶,錶带是不锈钢材质,表壳有撞击痕跡。” 他用物证袋小心地將手錶捞上来,“錶针停在 11 点 07 分,表蒙內侧有雾气,说明进水时间不长,与报警人听到的卡车发动时间吻合。” 錶带上的磨损痕跡显示使用时间超过两年,表扣內侧刻著模糊的字母,暂时无法辨认。
小孙的对讲机突然响了,是技术人员在倒塌的砖墙后有了发现。“这处鞋印是 42 码的,” 他蹲在地上测量,“前掌纹是圆形颗粒状,与 43 码鞋印完全不同,步长 65 厘米,步宽 8 厘米,推算身高约 165 厘米,应该是另一个人留下的。” 他用多波段光源照射,“鞋印边缘有汗液残留,需要提取 dna 样本,但没有发现与案件直接相关的特徵。”
勘查进行到下午,阳光开始西斜,车间里的光线渐渐暗淡下来。小杨和小孙匯总著新发现的线索:铁轨擦痕、柴油残留、42 码陌生鞋印、停在 11 点 07 分的手錶、被翻动的土壤…… 这些线索像散落的珠子,暂时还串不成完整的链条。“最奇怪的是这手錶,” 小杨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錶针停的时间与卡车发动时间吻合,但表主人是谁?为什么会掉在这里?”
小孙正对著轮胎印的石膏模型皱眉:“中型货车的载重应该在 5 吨以上,但这轮胎印的深度显示载重不超过 3 吨,减去车身自重,说明车上只拉了不到 1 吨的东西,不太可能是用来运尸体的,除非……” 他突然顿住,“除非尸体是被另外的交通工具运到车间门口,再用货车转移到轧钢机旁的。”
小杨的目光落在那片被翻动的土壤上:“如果只是埋了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没必要这么费劲,” 他用探针再次插入地面,“深度刚好能埋下个工具箱,说不定就是车间里丟失的那只,里面的扳手和钢锯可能藏在这里。” 但挖掘了半小时,只找到些碎石和锈钉,没有任何工具的踪跡。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车间尽头时,小杨和小孙的勘查本上已经记满了 47 条新线索。他们將所有样本分类装箱,深蓝色纤维、轮胎印石膏模型、手錶、土壤样本…… 每样东西都贴上了详细的標籤。“虽然发现了不少痕跡,但缺乏能直接指向凶手的物证,” 小杨合上勘查本,声音里带著些许疲惫,“42 码陌生鞋印的出现是个新变量,可能是共犯,也可能是无关人员,需要进一步排查。”
小孙收拾著勘查设备,勘查灯的光束在空旷的车间里晃动:“铁轨擦痕和道岔机的异常,说明凶手对钢厂的铁道系统很熟悉,可能以前在这里工作过。” 他抬头望向窗外的星空,“接下来得查钢厂的离职人员名单,尤其是右脚有旧伤、穿 43 码鞋的男性,或许能有突破。”
夜风从车间的破窗灌进来,带著丝丝凉意。小杨最后看了眼那堆废弃的油桶,3 號桶在月光下泛著冷光,像是藏著什么秘密。他知道,虽然这次扩大勘查没有找到重大线索,但这些细碎的痕跡 —— 铁轨擦痕、陌生鞋印、停摆的手錶,终將在实验室的分析中显露出真相,只是现在,他们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
小杨和小孙在这边进行现场的细致勘查的时候,尸体被运回了刑侦支队准备进行解剖。
支队解剖室的不锈钢檯面上,腐败气体正从尸体的口鼻处汩汩溢出,淡绿色的尸绿已经蔓延至胸腹,与轧钢机夹缝里沾染的钢灰色粉末形成刺目的对比。张林戴著双层防毒面具,橡胶手套捏著解剖刀悬在尸体胸骨上,刀刃映出助理小林发白的脸。“腐败程度达到晚期,” 他的声音透过滤毒罐变得沉闷,“角膜完全混浊,巩膜出现腐败静脉网,皮肤表皮与真皮分离,呈手套状脱落,这些特徵符合死亡 48-72 小时的表现。”
小林將温度计插入尸体直肠,数字在 24c左右跳动。“环境温度 32c,尸体温度 24c,” 她在记录板上標註,“但腐败產热会干扰尸温推断,是不是该结合其他指標?” 张林用镊子掀起腹部皮肤,皮下组织的腐败气泡破裂,发出细碎的声响:“看这腐败静脉网的分布,从脐部向四周呈放射状,网眼直径约 0.5 厘米,这种形態在夏季死亡 60 小时左右出现。” 他让技术人员採集皮下组织样本,“做组织化学分析,测量脂肪酸败程度,能更精准地推断时间。”
体表检查在多波段光源下展开,张林的解剖刀轻轻划过尸体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