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神级军工系统 > 第452章 再次创造奇蹟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52章 再次创造奇蹟

    苏晨笑了笑说:“那会呢,就是我在国外看到的一些有趣资料和文章,觉得可能对爸爸有帮助,就抄了下来,请您带回去给他。如果您感兴趣,也可以向我爸借来看看。”
    利用出国的机会收集公开发布的科技文献,了解国际上的技术动態,增长见识,这是当时每个有机会出国的夏国技术人员都会做的事情。
    因此,苏晨帮父亲收集资料是很自然的行为。而且,既然是公开发布的资料,自然不会有敏感信息,所以唐建军也不担心。
    隨手把信封放进了行李箱,说:“老苏真是用心良苦,自己不能出国,还想著让你帮忙。”
    苏晨看著唐建军轻鬆的动作,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接受了。
    唐建军不清楚里面装的是什么,也就不多想,有时候这样反而更好。
    整理完东西后,他对苏晨说:“今天我看了你写的前期报告,发现有两个项目的难度不一样。”
    『“bac』项目是全套引进,设备都经过了验证,工作量相对小些。至於雷达部分,只要按照不列顛宇航公司的標准去选供应商就行。”
    “但『海鷂』就不一样了,你提到不想用现有的『蓝狐』雷达,而是想要pd雷达。”
    “可pd雷达的供应商出了问题,现在几乎只能考虑以色列的elta系统公司的el/m-2021b。”
    苏晨点点头:“没错,老师。『海鷂』现在的『蓝狐』雷达,跟我们国家歼八上的232雷达差不多,都是单脉衝、非全波型,没有都卜勒功能,不能向下探测。”
    “它的精度和解析度虽好,但不符合我对这架飞机的期望。”
    唐建军沉默了一会儿,说:“苏晨,我不问你买这些东西有什么打算,但之前陈义坚总工来找我时,提到的要求应该是你说的吧?”
    “看来你是我们4014所的后代,对雷达確实有研究。你对都卜勒和全波型的要求很高,但我的研究还在初步阶段,要做出实际的东西,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你给的时间,我怕完不成。”
    他摇了摇头,又嘆了口气:“最大的问题是,我能找到的资料太少,pd雷达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个大挑战。”
    “如果能有一台现成的设备做参考,那该多好。否则,我只能在谈判时简单提些技术需求。”
    苏晨笑著说:“老师,这一点我已经想到了。在我和不列顛宇航的初步协议里,有一个口头约定,就是关於『海鷂』装配el/m-2021b雷达的技术谈判,將由我亲自处理。”
    “但我对此一窍不通,所以这项任务还是得请您出马,可能还得劳烦您带队去以色列。”
    唐建军眼睛一亮,急切地问道:“苏晨,你是说,与elta系统的谈判將由我来主导?”
    苏晨点头:“对,根据协议,不列顛宇航只负责商业部分,比如交付时间和价格等,所有技术谈判都由您负责。”
    “太棒了!”唐建军高兴得像个孩子,挥了挥拳头:“这次有机会详细了解pd雷达的结构,机会难得,苏晨,谢谢!”
    苏晨明白这对唐建军意味著什么。对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一台现成的pd雷达更能提供帮助的了。
    哪怕只是瞥一眼,听几句,也能解决许多疑惑,照亮前行的道路。
    网上曾有人开玩笑说,夏国的工程师有一种特殊的技能,叫做“一看就会”。虽然这是个玩笑,但对於像唐建军这样的科学家来说,这种机会確实珍贵无比。
    什么意思呢?
    国外的一些高端技术,如果不想被我们学习,就得藏得非常严密,不让我们的工程师有机会看到。
    因为一旦让我们的工程师看到,他们就能很快地模仿出来,甚至不久后就能以很低的成本大量生產。虽然听起来像是开玩笑,但现实中似乎確实如此。
    比如说,老美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发一种叫做“dsi”进气道的新技术,直到2006年f-35a战斗机首飞时才正式使用。
    在这之前,只有1996年底对一架f-16进行了改装测试。按理说,其他国家想要研究和复製这项技术,应该是在f-35a首飞之后的事情了。
    然而,奇怪的是,早在2001年9月就確定了设计方案,並於2003年8月首次试飞的中巴合作开发的fc-1梟龙战斗机,竟然也用上了这种先进的进气道设计!
    因此有人猜测,“一定是某个夏国工程师只看了一眼f-16的dsi进气道试验机的照片,就『孕育』出了梟龙战斗机。”
    更令人惊讶的是,从梟龙之后,无论是基於苏霍伊su-30改进的歼-16,还是夏国自主研发的各种飞机。
    不管用途如何,几乎全都装备了类似的进气道设计,就连成本低廉的教练机也不例外。这不正是夏国工程师先学习再普及的老套路吗?
    实际上,作为一位曾经的工程技术专家,苏晨清楚,网络上的这些玩笑话並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
    夏国科学家擅长捕捉国际最新技术趋势,一旦发现有潜力的技术方向,就会立即启动前期研究,为后续的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比如唐建军在缺乏国家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仍然对pd雷达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前期探索,並取得了不少成果,只是因为缺少实物参考,某些关键技术尚未攻克。
    而这类技术突破,往往需要一点灵感的火。
    这种灵感,或许就来源於所谓的“看一眼就会了”的特殊能力。
    现在,苏晨已经提供了激发灵感的条件,再加上他留下的《苏晨笔记》以及陈义坚提出的需求,相信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已经准备就绪。
    pd雷达,这是夏国长久以来急需的一款雷达,也是您过去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成就之一,唐教授,希望您能再次创造奇蹟。
    苏晨从唐建军的房间出来后,心里盘算著:既然已经分別和谢志忠、唐建军谈过了,不如也去郭伟强那里坐坐,这样就不会让人觉得自己偏心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