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说好破產工厂,咋成了科技帝国? > 第544章 393394章:两位领导的震撼!(4000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44章 393394章:两位领导的震撼!(4000

    第544章 393-394章:两位领导的震撼!(4000字)
    鬆了口气的高怀钧这段时间很忙。
    他已经很久没有像这段时间一样忙过了。
    前面一口气布局了晶片研发,光刻机跟进,然后紧接著又是高瓴智创bu的具身机器人的布局。
    而现在,进行无人驾驶计程车的布局。
    他的想法,其实还是在围绕大高瓴生態进行全方面,无死角的布局!
    西方有一句话叫做too big to fail,翻译为中文的意思是太大而不能倒。
    在西大之所以有“大到不能倒”的公司是因为那边的选(河蟹)举制(河蟹)度。
    不同党派和机构之间相互制约,极大地限制了政府的权利范围。
    而一个公司足够大了之后,可以通过游说等方式极大地影响政府决策。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为了民眾,这些公司不能倒。
    高怀钧无意让高瓴往太大而不能倒的方向去发展,但是作为一个科技巨兽,华国科技克鲁苏母体级別的巨无霸存在,高瓴其实已经渗透到了几乎大部分华国人生活之中的角角落落。
    因此,这样的公司,其实就算是自行运转都会產生巨大的社会能力和效应。
    不过,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他也只能对一些未来產业进行布局。
    高瓴不能倒!
    这是整个华国,乃至上面层次的共识。
    而高瓴主推的具身机器人项目,在被自裁的背景之下,也是自然而然地被国家所主推。
    为什么,机器人之前不温不火,政府主推之后,人形机器人也跟著火了?
    波士顿搞了多少年的机器人,连养活自己都困难,这有是为啥?
    因为,人形机器人最关键的是,通用性。
    现在的特化机器人的確很强,但是每次出一个新需求,都要专门设计,编程。
    这就好像曾经的雕版印刷术一样。
    然后一个需求可能也就维持一两年,又得重新设计。
    这么干,还不如僱佣人力。
    人力,就好像活字印刷,隨用隨取,普通的工作,一个初中学歷的人类,训练一个下午就可以开工了。
    人形机器人的卖点,其实关键不在人形,而在於智能。
    在此之前,波士顿你就是搞出来,自由度再高,也要人操控。
    那我为什么不直接僱佣一个人?
    就为了那非常少的细分高危领域?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但是高瓴人工智慧相关的大模型出来之后,具身智能的底层逻辑被进行重塑,使之成为可能。
    人形机器人可以不需要遥控器了。
    假以时日,用语音直接给机器人下命令就可以了。
    培训机器人的成本,低於培训人类的成本。
    这就意味著,几千万上亿的蓝领工人,全部,同时,失去比较优势。
    这也意味著十万亿甚至百万亿级別的市场。
    有了这个前景,风投和资金们看到了利润增长点才会涌入。这其实是属於端到端的具身智能突破。
    其实目前高瓴人工智慧在智能大模型上的布局来看,我们的智能上限已经溢出了,绝大部分具身智能,不需要大学生的水准。
    这时候缺的是对齐技术和数据。
    这些都需要砸钱和时间。
    所以高怀钧觉得具身智能的时刻,应该快到了。
    乐观估计的话,具身智能的工业化运用,在1-2年的时间里头就会到来,而商业化运营,则会是在2-3年內得到运用,最终的家居型具身智能的运用,则时间缩短到了五年之內。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高瓴是不可能看不到人工智慧在各种智慧型產品赋能的惊人作用力的。
    所以在具身机器人暂时无法发挥大的优势,无法大规模提供利润的前提下,高怀钧將目光聚焦在了无人驾驶身上。
    只要高瓴计程车在未来两年爆量,单单计程车的增量市场,就可以让高瓴车辆的產能直接吃饱!
    各大城市的计程车更替,那可都是一个大工程!
    这才是现在最现实的新质生產力!
    “高总,你所说的在锡城进行进一步的无人驾驶计程车试点,锡城市领导,苏江省领导,都已经发来了確认函。”
    “现在上面的意见是原则性同意!”
    “不过,我有一个疑问,你们到底有多大把握,说实话!”
    工信部的张副领导看著高怀钧,沉声问道。
    华国现在正在为新一轮的华国2025的工业化大升级进行努力,而且在2018年这个时间点上没有后世的就业压力,所以在这个时代,高瓴提出的无人驾驶计程车,其实是非常引发上面的兴趣的。
    如果在无人驾驶这块,不是噱头,而是一个真正的陆上神器,那么在陆上交通这块,完全就可以说是活了!
    要知道,华国现在的计程车和卡车,大部分都还是烧气,烧油的。
    如果能够实现电气化替代,並且把人工钱都直接省了,那么很有可能会掀起一场物流大革命!
    以前西物东送一直以来都流行,核心原因就是物流成本太贵。
    如果卡车这块实现换电式的无人化,那么不管是疆新省等西北大部分地区,还是西南大片,这一盘棋就活了。
    长期化的財政转移补贴,那可是很累人的。
    上面其实也是想带动这些落后地区的发展。
    而实现这个,核心点就是物流成本。
    恰恰高瓴的无人驾驶,他们很感兴趣。
    毕竟,不是所有的西部城市,都有长江进行物流转运的。
    “如果说是把握的话,九成吧!”
    “我们的高瓴问界,其实说是l2.9级別的无人驾驶,但实际上处於l3.5到l4之间。”
    “在这个区间內,其实大部分突发事件,都是可以预判到的。”
    “唯一不能预判到的,就是对方的主动车祸。”
    “这个不太好预判,实际上这半年来,我们的高瓴问界產品,也是陆陆续续遇到了主动避让的问题。”
    “不过问题都不太大,我们的紧急避险功能,可以让车体受损,但是不致命。”
    “因为我们会有雷达进行实时监控。”
    “在这点上,相比较普通的计程车,我们是很有优势的。”
    高怀钧实话实话。
    另外,他又讲述了一下无人驾驶计程车的一些优势所在。
    按照高怀钧的说法。
    无人驾驶有一个好处,不会被拒载,不会绕路,价格便宜一半,24小时隨叫隨到,没有情绪,交通事故大幅减少,开车守规矩。
    当然坏处就是,全国600万左右的网约车以及计程车司机,慢慢得找別的出路了。
    相当於当年汽车替代马车,马车夫失业。
    或者挖掘机替代挖掘工,挖掘工失业一个道理。
    时代不断进步,特別是人工智慧时代,本质上是大幅解放生產力,人类应当从工作中解放出来。
    不过,相比较而言,其实高瓴计程车,也是会有就业增量在。
    一个是运营人员。
    后台的各种算法工程师,以及普通运营人员的增量。
    以及现场紧急联繫人,前期三台车一个紧急联繫人,后期五到十台车一个紧急联繫人。
    这些都是增量就业人口。
    同时,在这样一个就业逻辑下,无人驾驶网约车来了,无人外卖车也会来了,人工智慧会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神经末梢,真的逆天了。
    最关键的是,如果算总帐的话,使用高瓴无人驾驶计程车的价格是普通计程车的一半。
    高怀钧让高瓴算了一笔帐:假设每台车每天按20单算,每单按10元净盈利(扣除充电费、平摊的维修费用等),每天每台车净盈利为200元。
    这样算的话,每个月就有6000元!
    每年72000元!
    假设在锡城投入1000台车,那么每年净盈利就有7200万。
    而这只是非常非常保守的估算。
    因为一台车24小时运营,肯定不止运营20个单子。
    保守估计,30-40个单子,都是绰绰有余的。
    这就意味著,每投入1000台车,那么每年净盈利就超过一个亿!
    要知道,一台车,尤其是这样的量產车,一辆车的成本就七万块左右。
    1000台车就六千万的样子。
    如果全国推广,这个价格摊薄下去,那还会更低。
    因为高瓴会用高精度雷达来代替后世萝卜快跑的有图智驾,这样的话整体的成本会偏高一些。
    但是就算是偏高一些,这个利润也是暴力之中的暴力。
    这个时候。
    锡城一万左右的网约车和普通计程车司机就得瑟瑟发抖了,高瓴计程车如果创去司机成本,(按一个月一个滴滴师傅跑一万出头的营收,师傅纯利在七八千,占比在2/3)也就是说高瓴计程车低2/3的成本利润也能跟滴滴持平。
    也就是说,本来起步价10元的计程车,现在我可以干到三元起步价。
    就这,还有利润!
    高怀钧为此说得很详细,陆陆续续说了將近半个小时的时候。
    工信部和交通部的两个领导在一旁,也是默默地听著,並没有发话。
    这是不算不知道。
    一算嚇一跳啊!
    高怀钧看得出来,他们两个,已经被这款车的前景,给深深震撼到了。
    当高怀钧说完之后,交通部的那位领导不由得有些感嘆道,“听高总这样一说,根据市场规律来说,无人驾驶替代有人驾驶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的確,如果这替代的不是计程车,而是卡车司机,那么物流成本的价格,估计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工信部的张副领导刚刚缓过神,在一旁嘆声说道。
    就高怀钧这粗粗一算,利润诱人得央企都得抢著干。
    张副领导看得出来,交通部的领导已经心动了。
    如果高瓴的这次试点能够成功,那么交通部肯定会成立一个无人驾驶相关的企业的。
    这块大肉,由央企主导消化,自然是最好的。
    高怀钧笑盈盈地看著两位。
    其实他猜测出了交通部领导的心思。
    不过,这倒是无所谓。
    运营板块,由上面牵头做,再好不过了。
    这种事情如果自己强占独食,那得罪的人那可是太多了。
    如果专门成立一个央企,那么这个央企,可以提供很多的大肉,同时也会有很多的落地性运营工作岗位出来,高怀钧对这种利益扎绑,是乐见其成的。
    毕竟,一起分猪肉,两者之间的关係才会更为紧密。
    你老是想著吃独食,自然企业的未来发展走不远。
    而如果外露的部分,由上面承担,自然再好不过了,哪怕利润的80%拿去,高怀钧都心甘情愿的。
    这个事儿,阻力会非常大!
    这个大可比织布机代替小农女工,汽车替代马车,挖掘机替代挖掘工,那可天大了去了。
    钱是赚不完的,高瓴只赚最容易的那部分,那就足够了。
    “不过,我有个疑问就是这是生產关係与生產力不匹配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怎么处理数量巨大的司机们的就业?这可不是普通的一两千人的失业,这是大几百万人的失业!”在一旁的交通部领导回过神来说道。
    宏观层面倒是无所谓,但关係到每个人可受不起。
    这是会引发社会动盪的!
    一个锡城的试点,这方面真的就无所谓。
    一千个车,完全无足轻重。
    而且锡城工业非常发达,淘汰掉一千个司机,那他们很轻鬆就能找到工作了。
    但是。。。
    你大几百万人怎么办?
    高怀钧听了此话,不由得笑了笑。
    后世教培行业,说下课就下课,那里也有上百万人的嘛!
    “目前阶段,政策制定过程中,经济发展是高於一切的。当权衡失业和推行自动驾驶时,只要某方具有更大的经济利益,就会选择。至於生產关係,当严重阻碍生產力时才会及时纠正调整,毕竟现在还是初级阶段嘛,再苦一苦完全没有问题。”
    “至於劳动力问题的集中爆发,这也好解决。”
    “如果高瓴试点成功了,就分批次解决。”
    “先是一线城市,后是二线城市,最后是地级市。”
    “县城我们先不搞,那里就业者估计就占据这大几百万的一大半,没必要吃这硬骨头,而且县城一般都很小,单个业务量其实也没那么多,增加运营成本也不划算。”
    “这算下来,也就是小几百万人的盘子,华国足够消化。”
    “改革哪里有一些固化利益都不得罪的,那还叫改革吗?”
    说到最后,高怀钧运气有些平淡地看著两位领导。
    两位领导看了对方一眼,有默契地点了点头。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