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不怀好意
第354章 不怀好意“啊一—』
赵坤呼了一口气,睁眼看了看陌生的环境,又看了看床头柜上的电子钟,刚刚才早上七点钟。
昨天经过长途飞行,到了之后又忙忙碌碌剪预告片,都没有好好休息,更没有时间倒时差,凌晨才睡,一共才睡了不到五个小时。
他才二十四岁,正是精力最充沛的时候,这会儿丝毫没有感觉疲倦。他非常喜欢自己现在的这种状態。
说白了,就是年轻,抗造,且恢復能力惊人。
上辈子他就算是年轻一代导演的领军人物,那也已经三十多了。这男人一过三十岁,体力、精力各方面都在下坡路。熬夜困难,容易疲倦。
盖丽也醒了,看他呆呆地睁眼望著天板,蹭到他怀里,用手指轻轻滑弄著他胸口,道:“怎么了,还在为电影的事儿发愁呢?”
“有点,但也不全是,就是想脑子放空一会儿。”
赵坤拿起盖丽的手放到嘴边亲了亲。
相比陈虹那肉肉的小手,盖丽的手显瘦且修长。
盖丽瞅著他有点心疼,往他怀里转了转,道:“时间还早,好好歇一歇唄!”
“睡不著。”
赵坤低头看了看自己怀里可人的人儿,唉,閒著也是閒著。
今天的盖丽显得特別服顺,她特別珍惜这次和赵坤一起来美国的机会,至少在这里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可以和赵坤堂而皇之的在一起。
因为即便在香港,身边的人都知道导演的正牌女友是陈虹,总归会有各种不自在。
也许这就是做情人的悲哀吧。
约莫十点,两人起床冲了个澡,穿衣打扮。一个休閒西装搭配卡其裤;盖丽则是印毛衣外加牛仔裤,主打休閒风。
其实美国的脱口秀风格大部分都是以休閒风格为主,不用特別正式。
出门叫上徐锦江到楼下吃点东西,然后討论一下参加节自录製时的口径。
毕竟人家不是给你专门宣传电影的,只是探討社会热点。《黑色通缉令》不是第一部在美国上映的华语电影。
其实早在1936年就有一部上海联华电影公司出片的电影《天伦》在美国上映。之后李小龙和程龙的功夫片也在北美广为传播,但更多的是以小规模放映和录像带的形式传播。
真正能做到超过五百家戏院近七百块银幕在美国开画的华语电影,《黑色通缉令》是开了先河原时空钟第一部在美国大规模上映的电影是2002年老谋子的《英雄》,它以2000家影院同时开画的方式创下了华语电影在美国的放映规模记录。
儘管《英雄》连续两周位居美国票房榜首,可惜后劲不足,最后的票房仅为五千多万美元,勉强算合格吧。
当然当下美国的影院和银幕数量远没有十一年后多,《黑色通缉令》这次能够拿到五百家戏院和近七百块银幕,已经达到了b级製作水平上映的规模。
作为一部获得威尼斯金狮奖的电影,同时也是第一部在美国大规模上映的华语电影,两个buff
同时叠加,也算是一个社会热点吧。
不过赵坤感觉更多是老美对於神秘的东方大国的好奇。
別看改开已经十多年了,但老美在信息茧房里存在已经几十年上百年了,即便在三十年后,他们东京、李家坡都是东大的城市,日本是东大不可分割的领土。
由此可见,此时的东大在他们眼中更显得神秘莫测。
十二点哈维准时来接,一行人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伯班克的摄影棚,化妆对台本啥的。
相比国家广播公司nbc旗下的《大卫深夜秀》,《菲尔.多纳休秀》则不属於任何一家电视台,
独立製作,然后在各个电视台播放。
据说覆盖的观眾高达90%,一度是全美最热门的日间脱口秀节目。只不过前两年《奥普拉脱口秀》异军突起,以温情为卖点,以一种谁也没有想到的速度超过了《菲尔.多纳休秀》成为收视率第一。
菲尔.多纳休看起来五十多六十岁的样子,是个典型的老白男。
没有化妆间里的唇枪舌剑,更没有居高临下的种族歧视,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的,在录製前充分交流了一下台本。
盖丽的英语虽说有点磕磕绊绊,但总体上能听懂:而徐锦江之前说过一度想要来美国投奔亲戚,也曾对英语下过苦工,加上香港的那个环境,口语还是能过关的。
至於赵坤嘛,上辈子北电毕业,又留过学,尤其是美式英语,还带著股该死的纽约腔。就好像在京城说著一口带广东口音的普通发,表面上听著不舒服,但內心却是透著羡慕和嫉妒。
作为第一次出现在《菲尔.多纳休秀》节目里的中国嘉宾,刚开始气氛还算融洽,大家东拉西扯了一阵后,多纳休突然道:“赵先生,您作为一名来自英属香港的导演———”
赵坤马上打断道:“不不不,我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导演,另外我想补充一点,香港本就是中国的城市,《中英联合公报》早就发表了,香港將在97年回归。”
“但你不能否认现在的香港依旧属於英属殖民地,而且据说隨著《中英联合公报》的发表,香港出现了大批移民潮,很多人都选择移民加麻大或者其他大英国协国家,移民美国的也不在少数。”
这货果然是笑里藏刀,这个话题台本上根本就没有。
一起参加访谈的盖丽和徐锦江脸色微变,而赵坤则依旧波澜不惊,面对演播室里的观眾,以及摄像机的镜头,不慌不忙道:“这很正常,面对未来总会有人做出不同的选择。”
“你不觉得他们这是害怕,对未来的恐惧吗?”多纳休追问道。
赵坤笑道:“这有什么好害怕的,《中英联合公报》以及《香港基本法(草案)》都明確规定了一国两制说著,赵坤少不了又向在场的观眾科普了一番什么叫“一国两制”,他不確定自己讲的这些会不会被剪掉,大概率是会被剪掉的,但他还是有必要做一下这方面的宣传。
总结起来就是“舞照跳,股照炒,马照跑,香港回归后其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五十年,对於大部分人来说,就已经是一辈子了。
听完赵坤的解释之后,现场的上百位一脸懵懂的观眾才露出恍然大悟的样子。
可能在此之前,他们大部分人都搞不清香港是什么地方,但现在他们至少已经知道了这一段歷史,以及发生这一切的歷史背景。
了解了香港的现状以及未来。
眼瞅著在这个话题上占不到便宜,多纳休又话锋一转道:“刚才你说你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导演,如今却在香港拍电影,並且以香港电影的名义发行,是不是因为你在中国创作不自由,或者说你在中国拍电影会限制很多?”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