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诸天问答通歷史,古人全破防了! > 第115章 宋朝传统,打仗不给粮草!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15章 宋朝传统,打仗不给粮草!

    秦镇的话,还没完。
    还不等诸天万界无数人细细思考呢,就听,秦镇继续开口……
    “这计划,怎么说呢,不应该说更周密,更应该说是打补丁。”
    “之前计划的很好,但他们没想过具体会发生什么事,也没想过这种事具体的阻碍到底有什么。”
    “干任何事,不怕出问题,就怕没问题。”
    “现在问题出来了,那解决问题就行了。”
    “於是乎,金军刚退,李纲就被罢免了。”
    “李纲这情况,比较复杂。”
    “李纲本来是文官,而且,妥妥的保守派一员,並且,还是无锡人,就算不是东林党的一员,那至少也代表了江南士绅阶级的一方。”
    “东林书院是1111年创办的。”
    “李纲是1112年登的进士第,时年,他三十岁。”
    “成为进士后不久,就被授予承务郎、相州教授。李纲为了照顾家庭,改易镇江。”
    “所谓教授,就是宋朝时期,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要么,在太学中讲学,要么,就去地方官学中任教!”
    “本来,是让李纲去相州的,但最后还是去镇江了!”
    “镇江这地方啊,与无锡都属於江南的腹地。”
    “镇江与无锡,本来隔得也不远,就三百里。”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李纲是教书的,专门教官学。”
    “而东林书院,属於私塾类型了,创办者叫杨时。”
    “杨时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李纲老家就是无锡的。”
    “他就是为了方便回老家,才专门选了镇江当教授,所以,经常跑回去也很正常。”
    “回去之后,知道有个东林书院,自然也会去拜访。”
    “李纲身为官教,与周围这些私教打交道也很正常。”
    “反正,一来二去,也就熟识了。”
    “到了1115年,李纲终於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说白了,就是諫官。”
    “諫官,这个职位,经常就与旧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係。”
    “隨便找几个諫官,基本上都是旧党。”
    “这也主要是因为,諫官这职位,其实没多大权利,但又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可以说上话。”
    “如果皇帝不启用旧党的情况下,旧党也只能当諫官,为自己发声。”
    “因此,旧党成员往往更积极地爭取諫官职位,以通过这一平台来影响朝政,反对新党的改革措施。”
    “至於新党,新党都去变法干实事了,要是被罢免,直接被丟出朝堂了,哪还有当諫官的机会?”
    “而李纲成了諫官之后,自然而然的,就要与变法唱反调。”
    “当然,也不是为了黑而黑,只是纯粹因为,李纲也需要一点政绩。”
    “就像早些年的韩琦一样,为了刷政绩,刷履歷唄。”
    “等位极人臣了,谁还干实事?”
    “这道理放在李纲身上也是一样,反对变法,也是为了刷政绩,刷履歷。”
    “可惜,此时,朝中变法派新党占据主流思想,並且占据主导地位。”
    “他这时候唱反对票,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吗?自然而然的,就被罢去了諫官的职位,改成了员外郎,去当起居郎。”
    “后来,又因为上疏,导致再次被贬,这下,直接离开朝堂了。”
    “但,李纲这两次上疏,还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的,至少,名声是打响了,甚至,有人把他比作狄仁杰,这下更是名动天下。”
    “终於,在1125年,七月的时候,他被喊了回来,当上了太常少卿。”
    “此时,其实就是保守党在运作了。”
    “保守党想要在朝堂之中站稳脚跟,那肯定得让保守党在朝堂之中更多才行。”
    “所以,被称为当代狄仁杰的李纲,就被喊了回来。”
    “古代嘛,看重的,其实还是一个名声。”
    “名声好,自然什么都好。”
    “总之,不管是从早年经歷,还是后来被调回朝中,里里外外都充斥著旧党逐渐在爭权的过程。”
    “如创办东林书院的杨时,在宣和六年,也就是1124年,重新入朝,当了秘书郎,后来又当著书郎。”
    “”
    “具体人数都还有谁,那就不清楚了,也只有涉及到具体人物,才能清楚。”
    “总之,不管如何,这一年左右,是官员频繁调动的一年。”
    “终於,在同年十月,金军开始大举南侵。”
    “这时候,这些傢伙选的时机很巧妙。”
    “首先,童贯带著精锐在太原,准备攻打西夏。”
    “种师道这名將也开始隱居养老。”
    “总之,此时,京城的力量,妥妥的空虚。”
    “於是乎,金军就一路南下。”
    “宋徽宗还夺门,被送出了京城。”
    “同一时间,宋徽宗那些亲信,如蔡京,童贯等,也跟著离开了京城。”
    “包括掌管禁军的高俅,也跟著离开了京城。”
    “此时京城的情况,除了一部分常备守卫军之外,几乎就没什么力量了。”
    “这开封城,好像隨隨便便都能拿捏一样。”
    “可谁能想到,忽然之间,李纲跳了出来。”
    “跳出来也就罢了,还特娘的把金军给打退了?”
    “然后,就连种师道,也跟著抵达了京城。”
    “眼看著宋庭的力量越来越强,最后还能怎么办?金军也只能灰头土脸的离开唄。”
    “金军那边的情况,只能用虎头蛇尾来形容。”
    “一个月攻到大宋的腹地,攻到京城首都,好傢伙,简直天神下凡。”
    “金军是正月初七围攻开封城的,到了二月初九才撤兵。”
    “结果这一个月时间,屁事没干,进攻开封吧,几次都被打退。”
    “在提前知道姚平仲要偷袭的情况下,还能让姚平仲带著人跑了。”
    “这不是典型的废物是什么?”
    “其实,也还有一件怪事……”
    “就是,金军正月初七已经包围了开封城。”
    “结果,正月二十四的时候,还能派人杀王黼,正月二十九的时候,还能贬梁师成,並赐死!”
    “就好像,金人没有攻城一样,还能派人杀了王黼,能在八角镇处弄死梁师成。”
    “当然,这只是顺带一提……”
    “总之,此时的文官们,已经明白了剷除的对象。”
    “於是乎,伴隨著金军离开,直接就把李纲给调走了。”
    “本来是想杀的,但李纲声望太高了,最后也只能调走。”
    “种师道也是这样,也直接被调走。”
    “而至於有个募兵抵达开封的统制官,还打败了金兵,叫马忠的傢伙,抱歉,这人之后就在史书上消失了。”
    “总之,这些人,都不在京城了才好。”
    “也只有这些人不在京城了,还好运作。”
    “而且,还不仅仅是要这些人死,他们还要宋朝的军队跟著一起死。”
    “其中,宋朝的精锐,就是西北军。”
    “三月份,就让他们去跟金军打仗。”
    “说金军背弃盟约,侵略中原。”
    “甚至还假模假样的把主和派代表人物李邦彦等,全都罢默。”
    “然后让种师道、姚古、种师中,率军前往救援三镇!”
    “然而,那些傢伙却一边向金军透露情报,一边苛扣宋军粮餉。”
    “这操作,实在是太熟悉了!几乎成了宋朝的传统了!”
    “如何解决宋军过於强大的问题?”
    “简单,直接不给粮草就行了!”
    “到时候,甭管有多少宋军,甭管有多么精锐,最后的下场,要么是饿死,要么就直接被敌军歼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