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诸天问答通歷史,古人全破防了! > 第145章 隋朝灭亡的原因!步子迈得太大,扯到蛋了!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5章 隋朝灭亡的原因!步子迈得太大,扯到蛋了!

    “隋朝开国即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镇看著这所谓的第二题,微微蹙起眉。
    开国与灭国。
    这不就是让他说杨坚与杨广吗?
    当然,还要说宇文化及,李渊,王世充,竇建德,刘武周这些人。
    甚至,还要说道北周,杨坚当权臣那些年,篡位那些年。
    別看隋朝国祚只有三十八年。
    可还要从杨坚他爹,杨忠打下偌大家业开始算。
    就好像,说晋朝,那是怎么也绕不开司马懿的。
    司马懿虽然没有篡位当皇帝。
    但司马懿对晋朝的贡献,功不可没。
    这就是为什么追封了司马懿,却没追封司马懿他爹的原因。
    同样,杨坚也追封了他爹杨忠,却没有追封他爷爷的原因。
    追封,可不是乱追封的。
    当然,朝代越往后,越乱。
    最离谱的是朱元璋,追封他爹也就罢了,好歹是亲爹,说明他孝。
    可连著更往上,什么朱百六,朱四九、朱初一什么的都来了……
    很让人不怀疑,这就是朱元璋在自己编的。
    不管是朱百六,还是朱世珍,对大明王朝,都没有任何贡献。
    可能,唯一的贡献,就是,后人是朱元璋了。
    扯的有些远。
    话又说回来……
    秦镇沉思片刻,许久后,才开口道:“既如此,那就先说说隋朝如何建立。”
    “隋朝开国皇帝,名叫杨坚,是为隋文帝。”
    “杨坚,为杨忠之子。”
    “杨忠,乃是北魏与北周时期的名將,一生征战,败东魏,南梁,为驃骑大將军,开府仪同三司,受封陈留郡公。”
    “灭亡梁朝之后,北周建立,拜小宗伯,多次打败齐军,败大司空,柱国大將军,册封隨国公。”
    “也正是因为杨忠打下了一个偌大的家业,后面,才有了杨坚建立隋朝。”
    “杨忠死后,杨坚承袭爵位。”
    “这时候,天下三分。”
    “分別是北周,北齐,南陈。”
    “北周,主要疆域为陇西,巴蜀,云南地区。”
    “北齐,主要是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
    “南陈,便是江南地区,两广两浙。”
    “杨坚,就在北周。”
    “576年,北周建德五年,杨坚跟隨北周武帝宇文邕,起兵伐齐。”
    “577年正月,齐国被灭,周一统北方。”
    “然而,宇文邕刚灭了齐国,还不等他一统天下,他就死了,由皇太子宇文贇即皇帝位。”
    “当初,杨坚承袭隨国公爵位后,宇文邕就与杨坚联姻,让杨坚的长女,成为皇太子宇文贇的太子妃。”
    “如今,宇文贇即皇帝位,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也被册封为皇后,杨坚就这么,成为了外戚。”
    “同时,也因为国丈的身份,晋身为柱国大將军,大司马。”
    “对於杨坚这个外戚,而且,还是拥有很大权力的外戚,宇文贇这个当皇帝的,自然要制衡。”
    “要么將其杀掉,要么將其调离京城。”
    “杀肯定没那么容易杀掉。”
    “於是乎,就调离京城。”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去筹备伐陈事宜。”
    “《北史·隋本纪》记载:大象二年五月己丑,以帝为扬州总管,將发,暴足疾而止。乙未,周宣不悆。”
    “意思是,本来让杨坚去扬州当总管,结果,杨坚忽然突发足疾,就是走不动路了。”
    “短短六天后,皇帝就死了。”
    “很难说宇文贇之死与杨坚到底有没有关係。”
    “主要是太巧了。”
    “皇帝让他去扬州,准备伐陈,结果,他突发足疾。”
    “他一发足疾,那就没办法去扬州了。”
    “然后后脚,宇文贇就生病了,短短六天,就驾崩了。”
    “周宣帝宇文贇死后,其子宇文阐即位,是为周静帝。”
    “宇文阐时年七岁,不说什么都不懂吧,反正也懂得不多。”
    “此时的朝廷,可以说基本上已经被杨坚掌控了,妥妥的权臣。”
    “宇文阐也只能拜杨坚为左大丞相,並且,还赐假黄鉞。”
    “黄鉞,黄金饰品,为帝王所用,代表帝王。”
    “把黄鉞借给大臣,就是代表这个大臣可以代替皇帝行使征伐之权。”
    “这就是假黄鉞。”
    “就相当於代理皇帝了。”
    “假黄鉞,可以调兵。”
    “左大丞相,號令百官。”
    “此时的杨坚,可以说军权政权两手抓。”
    “放到宋朝,就相当於宰相兼枢密使。”
    “放到明朝,就相当於內阁兼五军都护府。”
    “皇帝已经被架空了,那么下一步,就是扫除威胁,造反登基了。”
    “而杨坚,也的確是这么做的。”
    “他把北周宗室有实力的诸王,全都召回京城。”
    “同时,又出兵,灭了那些不满他的政敌。”
    “等將这些有威胁的政敌消灭之后,又以谋反罪灭杀了北周那些有实力的宗室。”
    “至此,杨坚那改朝换代的计划,终於不再受到任何阻碍。”
    “581年,二月,杨坚由隨国公,获封隨王,同年三月,宇文阐禪位於杨坚,至此,杨坚登基,成为皇帝,並改国號为『隋』,改元,开皇,大赦天下!”
    “这就是典型的权臣篡国了。”
    “歷史上,这种事情发生的也不是少。”
    “甚至,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
    “当权臣到达了一定的地位,他不篡位谁篡位?”
    “甚至可以说,杨坚这种操作,在那个时期,真的很普遍。”
    “至於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嘛……”
    秦镇顿了顿,目光好似透过了歷史长河,看到了隋朝时期,那睥睨天下的隋煬帝杨广。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一切,还得落在杨广头上。”
    “说真的,杨广在后世的评价,逆天的两极分化。”
    “有人毫不客气的骂他是个暴君,是个昏君。”
    “但也有人吹他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千古一帝,甚至,说唐朝吃隋朝的粮食,吃了几十年,简直夸张。”
    “但甭管如何,甭管是吹还是黑,对於隋朝的灭亡,他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个,大兴土木。”
    “隋煬帝杨广,最让人熟知的,就是兴修大运河了。”
    “大运河,是江浙到洛阳,洛阳到北京。”
    “隋朝大运河,完全做到了贯穿南北。”
    “而这一点,也是后世无数人的爭议点。”
    “修大运河的確劳民伤財,但是,修建的大运河,也的確贯穿了南北。”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杨广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了。”
    “第二个,就是对外战爭。”
    “当隋朝一统天下,一统华夏之后,杨广自然而然,就將目光放在了高句丽,以及周边国家身上。”
    “而光攻打高句丽,他就打了三次!”
    “这就是所谓的三征高句丽。”
    “关键是,打下来也就罢了,偏偏,三次都没打下来。”
    “以至於,这三次征伐,严重消耗了国力,加剧了社会矛盾,对经济造成了很严重的负担。”
    “当然,也不仅仅是高句丽,杨广也向周边很多国家进行了军事行动,诸如突厥,契丹,吐谷浑,琉球,西域等等。”
    “第三个,就是迁都的问题。”
    “之前其实也说过一嘴。”
    “迁都,影响很大。”
    “对那些世家大族而言,自家老家就在这附近,自家產业也都在京城附近,你说迁都就迁都?当然,杨广还是能压下来,迁都也算是成功了!”
    “至於迁都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什么事,那就不重要了。”
    “群臣再如何阻止,最后都没成功就是了。”
    “但就这么一个迁都的问题,也足够挑起那些世家大族的矛盾了。”
    “第四个,自然而然就是土地兼併的问题了。”
    “土地兼併,基本上都是老生常谈的事了。”
    “就这么四点,基本上在隋末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这大兴土木,对百姓而言,就是沉重的徭役。”
    “那可是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啊。”
    “根据记载,杨广下令徵调河南,淮北,上百万民眾通济渠。”
    “徭役沉重,自然就怨声载道。”
    “关键是,修大运河也就罢了,在同时期,杨广还要徵兵,去攻打周边国家,不管是打高句丽,还是打突厥,契丹,吐谷浑,琉球,西域,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兵力。”
    “这样一来,兵役就变得沉重了。”
    “本来,徭役就足够沉重了,百姓已经开始怨声载道了,如今,还有沉重的兵役。”
    “又要挖运河,又要打仗,可以说,整个天下都生活在高压下。”
    “杨广就给了天下百姓两条路,要么挖河,要么打仗,你自己选唄!”
    “至於种地?”
    “抱歉,这不在杨广的选项当中。”
    “至少,挖河的,是不能种地的,也就是,淮北与河南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至少有上百万的百姓都无法种地。”
    “当然,百万人口,对当时至少五千万人口的大隋还不算什么。”
    “淮北河南无法种地,不代表別的地区无法种地。”
    “不过,当地百姓,的確怨声载道就是了。”
    “而且,其他地区的百姓,还要服兵役,也就是说,现在就是,全天下的百姓,都开始怨声载道了。”
    “而且,打仗就要徵税吧?”
    “这徵税,不仅仅是从老百姓头上征,同样也要向世家大族头上徵税。”
    “之前说宋朝的时候就说过了。”
    “世家大族到底愿不愿意將口袋里的钱,交给皇帝,拿去打仗?”
    “当然,在隋朝,你不愿意也得愿意。”
    “杨广是皇帝,你不给钱,这不就是公然对抗皇帝么?”
    “你公然对抗皇帝,那你是想干什么?造反吗?”
    “所以,这钱,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
    “但这样,也同样代表著,世家大族也开始对皇帝不爽了。”
    “这样,全天下的百姓,加上很多世家大族,全都对皇帝不爽,皇帝的下场可想而知。”
    “最神奇的就是迁都了。”
    “杨广迁都,是为了降低世家大族在朝中的影响。”
    “之前都说了,所有迁都,都是政治原因。”
    “不管是朱棣迁都北京,还是杨广迁都洛阳,都是政治原因。”
    “別说杨广迁都洛阳了,就连宇文贇,也想迁都洛阳,结果,还不等他迁都完成,就嗝屁了!”
    “哦,甚至可以说,洛阳都还没完成重建,他的计划都还没完善,人就没了。”
    “他前脚高调的宣布迁都洛阳,后脚直接打出gg!”
    “迁都影响的太广了。”
    “如果你是官员,你跟著去,那就离家远了,离家远了,就代表著势力被削弱了。”
    “毕竟,这些贵族官员,所有势力,都是依附於家族,以家族为单位,向周围扩散的。”
    “跟著去,会被削弱。”
    “那要是留守呢?”
    “留守也惨,都不在政治中心了,哪天给你一擼到底都不知道。”
    “当然,有反对迁都的,同样有赞成迁都的。”
    “毕竟,这朝中官员,可不只是周边的,既然有长安本地人,那肯定也有洛阳外地人。”
    “杨广迁都到洛阳,那老家是洛阳的官员,可就狂喜了。”
    “这是什么?”
    “这是变相的在扶持他们。”
    “说白了,迁都,就是一场政治行动。”
    “以政治层面来看,杨广做的没错,还很对。”
    “但以百姓的角度来看,杨广简直就是那黑心老板,生了蛆的资本家,简直就是个暴君。”
    “而放在歷史层面来看,杨广做的这一切,谈不上对错。”
    “隋朝之所以灭亡,並不是杨广做了这些。”
    “而是,杨广將这些,全都匯聚到同一时间去做。”
    “正所谓,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迁都就迁都,这毕竟是一场政治行动,有人反对,自然有人赞同。”
    “一旦迁都,给那些世家大族的信號就是,我不打算重用你们了,我要重用那边的官员。”
    “那些官员世家大族能干什么?”
    “杨广成功了,他们安然退场,杨广失败了,他们继续坐在那个位置上。”
    “这一时期,也称政治动盪时期。”
    “而修大运河,也不是问题。”
    “修大运河是为了贯穿南北,是与国有利之事。”
    “开疆扩土,对周围国家动兵,也不能说有问题,哪个皇帝不想开疆扩土?哪个皇帝不打仗?”
    “但杨广错就错在,他把这三件事,放在同一时期做了。”
    “这下,天下百姓抱怨劳役沉重,世家大族抱怨杨广迁都。”
    “当所有人都对你不满的时候,这国,难道不亡吗?”
    “所以,农民起义开始了。”
    “所以,有人冒著风险,去干掉了杨广。”
    “所以,这天下,又重新进入到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不是,谁给我把142举报了?还是我涉及到一些那啥了?不会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