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编骑兵的分配
第128章 新编骑兵的分配朝廷內现在是皇帝回归,开始调节政务,积压的政务都处理的差不多,他现在做的都是在给內阁朝臣们,在过去投票做出的时政,做出一点细节上的调整。
老臣们办的还算得当,只不过细节上有些问题,至少朱由检觉得有问题,需要一点点修正。
其次就是军事,现在的大明朝,一切都得给军务让步,朱由检也只有在军务上不会拖延,他只要懒政,说明军务上处置的已经妥当,无需再改了。
对於辽东镇,辽东铁骑、关寧铁骑两支骑兵的重建,以及三边地区的骑兵数量,都做出了调整和改变。
时间耽搁了这么久,他眼瞅著兵营里骑兵训练数量增加,报告上来那一本本惨澹的成绩,表示自己很不满意。
朱由检希望获得更多的弓马轻骑兵,然后拿过来补充孙传庭的辽东,以及洪承畴的三边重镇。
位於陕西、辽东两地的骑兵训练军营,交出的训练成绩倒是相对较好。这么长时间,
两地的报告,总计有大概近三万名善战的弓骑兵,完成了训练,已经出营。
听说三边的训练军营中,训练完成的骑兵中,有一些人曾经是山陕的流寇,但是皇帝不介意,准確说是很满意,流寇更好,至少还说明他们有作战的经验。
烧杀劫掠也是经验,皇帝也欣赏这种狠人兵。
只要是骑兵就行,皇帝根本不在乎你哪家出身,能拉弓上马,会五步射面的本事就行其他地区训练出来的弓骑兵,报告是有一万六千,看得出来,明朝的骑兵训练標准很高,让训练的通过率不算高。
大明现在总共的骑兵训练人数,可是有十七万人,也许更多。
当初定下的標准是统一按照辽镇的一般骑兵素质上报的,大明各地训练营,也是按照这么个標准来训练和考核。
其中,江南省的各地州府兵营,递上来的报告,则显得最为难看,简直可以说没法去看第二眼,令皇帝是极为不满。
江南省可占著大明朝三成五以上的人口,却只能拿出来不到两千个弓骑兵,连延绥镇一个地方州府拿出的骑兵数量都不如!
由此可见,如今江南地区的武道,已经是废弛成了什么鬼样子,简直是废柴聚集地了江南地方,除了念念诗词歌赋的搞文化,搞搞经济,这地方在武道上的发展,算是不过好像江浙地区的火器,搞的还是蛮好的,两地的火枪兵数量,可能是大明除九边外最多的地区了,並且质量高,基本上都是燧发枪。
据报告,两地现在的工厂,正大量的製造朝廷新式的击发枪,这些能装黄铜子弹的新式火枪,已经大量的进入到南直隶的府库里,令朱由检只能闭嘴。
而且两地的火炮,製造也多,製作工艺上的技术算得上很不错·“
可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上的习惯都不同,朱由检也只能说,各凭地区优势了。
而且也说明了,朱由检自己设计的新考成法很有用,这些地方官也懂得自己想办法搞政绩了。
骑兵我练不成,我搞火枪兵。
武备我不行,我就玩命搞地区经济,我纳税多不就行了?
这种变化皇帝也注意到了,心中也就平衡一些。训练骑兵需要大量的银钱,江浙地区有钱,他也不好再说什么。
何况这些年,大明从寧绍、义乌抽调的浙兵也已经太多了,训练兵卒的事情,本就应该缓缓,別连浙兵的根都给抽没了。
这眼下大明新招募到手的近五万名弓骑兵,在朱由检和兵部商议后,將在短期內,陆续把各训练兵营的骑兵,补充到大明现在的几大作战区域中,而不会去组建更多的京营官兵。
大明的中原地区,京营现在的几千骑兵已经够用,刚刚调走的黄得功魔下五千火枪骑兵,也只是暂时调度,组建新京营兵马没有太大必要。
补充辽东是必要的,大概需要两万人。
孙传庭进攻科尔沁时的直接骑兵损失,在大概一万三千骑,而伤残老兵在陆续裁撤后,实际损失在一万六千多人。
两万骑兵的补充是合適的,但朱由检这次学聪明了。
孙传庭能打敢拼,这肯定是优势,但上一次是真把朱由检搞怒了。
这祖大寿的战死是最不应该发生的事,孙传庭应该避免这么一位可用將领的损失,並且辽东铁骑的损失也该避免。
这对明朝而言,整个科尔沁大战,大明一方的损失太过惨重。
可以说,明明是胜了,也是败了。
那些战场上存活下来的老卒,基本上也都是伤残,有的少了手臂,有的缺了手指。
其中最惨的一个辽东铁骑老兵,是被太监带到南京面圣,他被多尔袞的女真骑兵一刀劈掉了右侧面颊,一边眼眶骨肉都不在,只保留著白骨。
皇帝亲自扶慰问,並赏赐了他一纸“毅”字御笔。
像这些老兵只能是被朝廷从军中退伍僱佣,在训练兵营中栽培新人辽骑。
孙传庭是必定要限制的,他实在是太激进了,也许他有理由这么做,也许是瞅准了八旗矛盾的激烈,看出受伤的多尔袞是最虚弱的时刻。
但按照结果论,他还是做了错事,让大明损失惨重。
所以这两万兵马並非全部都塞给了辽东,只能说將一万六千骑拨给了孙传庭,来恢復蓟辽这些年损失的编制。
另外四千骑兵调拨给了卢象升,他在北直隶总督京营,但骑兵稀少,五军营现在是在南京了,北直隶只有些许哨骑编制。
四千骑兵给他使用更加合適,到时候无论是长城防线还是支援辽东,卢象升都有直接动用精锐弓骑兵前往支援的能力。
另外的两万六千骑兵,有一万骑是要调派给征孟总督陈奇瑜的,用来补充各镇兵马的需要,其中又有四千骑兵专提给祖大弼,来恢復辽东铁骑的编制。
这部分骑兵都是辽东兵,被朱由检大意截取,相信祖大弼用起来可以得心应手。
而孙传庭本身是山西人,给他的部分铁骑中有很多陕西骑兵。
之所以要为这些骑兵选个得心应手的老乡,还是因为大明各省的土地百姓,有自带方言的缘故。
万里疆域內,要调派这些兵马的归属,是需要耗费兵部不小精力的。
陕北人去听浙兵的方言,必定是头疼至极,浙地自己的兵,嘉兴和寧波的兵口音都不同,寧波人也不定听得明白绍兴府的兵在说什么。
晚明时期,大明以南京官话为普通话的標准,但並不大普及到民间,官兵们克服这个困难,去学习官话,需要一定时间熟悉並学习。
而这个麻烦是朱由检替祖大弼省略了,直接调拨辽东骑兵给他,简单直接的解决新兵们,在语系上的麻烦。